《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之兵进攻赵国,赵国将会如何?”赵王说:“只有亡国。”苏秦说:“如果大王既不增添一兵一卒,又不增加一分钱的军费开支,就可以让秦兵从此不敢出函谷关,如何?”赵王说:“那当然好了!”苏秦接着说:“大王认为赵国不如秦国强大,那么,秦国与六国比谁强大?”赵王说:“当然六国强大了。”苏秦说:“只要把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大王担心的事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苏秦又成功的说服了其他五国的国王,于是六国相印顺理成章的揣进了苏秦的腰包。

  还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传来消息:齐国将要发兵前来攻打鲁国。孔子很着急,找来弟子子贡商量对策,子贡说:“老师不必担心,事情交给我来办。”

  子贡来到吴国,找到吴国国王扶差说:“大王的霸主地位即将不保了。”吴王差异的问:“何以不保?”子贡说:“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齐强而鲁弱,鲁国必败。灭鲁后齐国将更强,必然与大王争夺霸权。”吴王问:“怎么办?”子贡告诉他:“趁着齐国出兵,国内空虚攻打他,必然全胜。”吴王很高兴的答应了。

  子贡担心吴国战胜齐国后攻打鲁国,一定要想办法牵制住他。于是子贡来到越国,见到国王勾践说:“给大王道喜!”越王说:“喜从何来?”子贡说:“吴国将要攻打齐国,国内空虚,趁火打劫正好可以雪卧薪尝胆之耻。”越王说:“好。”

  子贡还是不放心,于是来到晋国,见到晋王说:“大王就要大难临头了。”晋王说:“灾从何来?”子贡说:“吴国将要攻打齐国,齐国必败,吴王为七国霸主,战胜齐国后还会放过晋国吗?”晋王说:“怎么办?”子贡说:“整兵备战、以逸待劳。”晋王曰:“好。”

  果然齐国一发兵,吴国就动手了。齐国大败。吴王马上举得胜之兵挥师攻打晋国,晋国以逸待劳大败吴国。同时越国发兵攻打吴国,吴国大败。

  鲁国可谓“兵不钝而利可全”,没有消耗一刀一矢确保了国泰民安。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苏秦和子贡没有巧妙的运用纵横学说,赵国和鲁国将是一个什么局面?

  我们不妨再设想一下:苏秦和子贡的智谋尚未实施就已大白于天下,会是什么局面?

  我们不妨还设想一下:苏秦和子贡的智谋顺利实现以后,坦坦荡荡的告知于天下,又会是什么局面?

  三种设想的结果都不堪设想。既然是不堪设想,那么大智慧的纵横家要想坦坦荡荡的当“正人君子”就很难了!

  我们终于明白纵横家的智慧:是超凡的智慧,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智慧,是能够力挽狂澜的智慧,是孤独的智慧,是不能大白于天下的智慧,是容易被人误解的智慧。此时我们再谈为鬼谷子“*”,还有人会反对吗?

  两千年前的鬼谷子,给我们留下了超凡大智慧的理论体系,如果全社会都弘扬这种智慧,面对你死我活的国际竞争,还愁没有办法应对吗?

  近代中国历史的屈辱,使得我们的工业水平落后了,出现了企业管理的空缺,于是我们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和探索。

  我原工作单位是国营特大型企业,培训工作可谓细致入微。我们系统的学习过原苏联的管理经验、日本的管理经验、美国的管理经验,最终发现最好的管理经验在中国,于是我们又开始学习“邯钢”的管理经验。原苏联也好,日本也好,美国也好,这些国家通过长时间的摸索,结合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总结出了适合自己国家文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并不是“通用公式”,各个国家都可以互换,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企业管理讲座,到处都可以听到所谓的“成功学”讲演,把世界上著名企业的成功案例加以修饰、渲染,就变成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辉煌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他们的成功故事家喻户晓,人们纷纷效仿,渴望同一个公式能够得出相同的答案。然而,社会背景变了、环境变了,相同的公式答案恰恰相反。一瓢冷水浇醒了多少“成功梦”,异口同声的苦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究竟何在?

  我们不能回避,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是在摸索中求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囫囵吞枣、生搬硬套、拿来就用。无论别人的管理经验有如何的先进,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的特点去粗取精、物尽其用才是真理。这就是我大力倡导的“拿来主义”要和自己总结的经验“加起来除以二”的企业管理哲学思想。

  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即不能脱离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又不能违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这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就是中国式的管理。因此,要管理好中国人、要管理好中国企业、要打造出“以中国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去,这才是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所以,我冒着“班门弄斧”的“危险”把我用传统文化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写在了本书中与读者分享,如果对“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有一点用处的话,那将是我最大的荣耀。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本书为道藏本。

  市面上流行的有关《鬼谷子》的书籍很多,大多供专业人士学术研究所用,一般人很难读懂。加之诸多学者大多从文学、政治、哲学、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所以大多数著作很难为普通人结合现实生活所理解。笔者用白话文编写了《我读鬼谷子》一书,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鬼谷子的纵横学说,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编写:孟小春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三日

鬼谷子生平
鬼谷子生平

  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中国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招收徒弟从不挑剔。他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只要学会一门便可纵横天下!

  “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隐居地(今河南登封县内的归谷山)而得,因“鬼”、“归”二字同音相近,一音之传,兼之“鬼”字更富传奇色彩,故将“归谷”习称为“鬼谷”。

  奇才者,是能将知识最大限度地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并使之产生巨大威力之人,武可安邦,文能治国。这样的人才,一生能培养出一个来,这个老师就足以骄傲一辈子。可有一个人共培养出四个惊天动地的不世奇才来,是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人。他就是鬼谷子先生。

  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见《孙庞演义》)。

  苏秦、张仪是战国时候的最为耀眼的两颗政治明星,同时又是最为出色的两大外交家。苏秦配六国之相印到处游说,联合六国共抗强秦。一人同时任六个国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无第二人。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而成为秦国宰相,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苏秦主张的是合纵策略,而张仪却主张的是连横策略,可以说两个人的策略是背道而驰的,但都一前一后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功成名就,将战国后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马迁曾经高度评价他们二人:“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孙膑与庞涓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他俩后来都成了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著名战例“围魏救赵”就是在这对师兄弟间展开的。庞涓生不逢时,与军事造诣极深的孙膑同时代,所以老败给孙膑。加上他心胸狭窄陷害过孙膑,所以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不高。其实当时除孙膑外,庞涓的军事才能可说是天下无敌。史载,庞涓在鬼谷子那里快毕业时,正逢魏国招聘人才,他去一应试,就被魏王任命他为军师兼元帅,执掌魏国兵权。庞涓上任不久,便攻打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当时,他每战必胜,每攻必克。魏国因拥有庞涓而威震天下,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去到魏国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庞涓还打败了当时非常强大的齐国军队!

  孙膑更是杰出的军事家,他毕业后受过不少磨难(曾被同门的庞涓陷害致残),后来得到齐威王的赏识,一跃成为叱咤风云、旋乾转坤的英雄人物,名扬天下。他不仅打仗神威,而且在军事理论研究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孙膑兵法》。孙膑和《孙膑兵法》,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一向与兵圣孙武和《孙子兵法》并称“孙子”,至今犹以“兵圣两孙子”的美称载誉中外。在《汉书&;#8226;艺文志》中则更为明确,把《孙子兵法》列为所有兵书之首,而《孙膑兵法》则位居第二。

  两大政治家、外交家苏秦、张仪,两大军事家孙膑与庞涓均出自门下,鬼谷子的教师生涯真是风光!与现在终其一生都在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同,鬼谷子还自编教材,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讲养神蓄锐之道。《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