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盗恕!xt小说上传分享

纸上谈兵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这个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但又发人深省,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失败反而是一件怪事了。 。 想看书来

第二节:守司门户
第二节:守司门户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笔者字面理解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或阴阳、或刚柔、或开闭、或松紧,他们之间的变化无穷无尽,无论如何变化都有其固有的变化规律。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圣人会静观这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审察事物变化先后,筹划权谋、校验能力大小,不断校正技巧的可行性。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他们能够利用人们中的贤能和无能、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仁德和信义等方面的差异,从中悟出一些规律。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要么张扬自己、要么封闭收敛、要么进攻、要么退守、要么卑微、要么高贵,通过这些手法,根据具体情况不动声色、顺其自然的引导事态向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要想知道对方“有无”“虚实”的真实情况,就要顺着他的嗜好欲望让他张扬,让他的真实面目逐渐体现出来。用巧妙的语言技巧*他张扬,就可以得到他的真实意图,就可以实现早已预谋好的结果。

  笔者感悟

  鬼谷子特别强调了:认识“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的大智慧,也是鬼谷子认识论的哲学思想。

  鬼谷子在本节里阐述了人们对“道”(门户)的认识过程,从字面上很难理解。意思是:万事万物都会体现出他固有的特性,他们或阴阳、或刚柔、或开闭、或松紧,这些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是这些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本质规律,它们所体现的变化简直就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有其固有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可以为我们认识,随着认识的逐渐加深,就可以把这些认识系统整理成知识,人们学习了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就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了,在实践中又反过来丰富知识,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了。这就是鬼谷子的认识论。

  大智慧的人会静观这些事物的变化规律,认识这些事物的变化规律,然后依照事物的变化规律来推测当前的事物变化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的筹划应变权谋、校验应变的能力大小,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校正技巧的可行性。如此高深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呢?

  在现代,还有些学者,给鬼谷子扣上一顶“唯心论”“阴谋家”的大帽子。在鬼谷子所处的年代,自然科学还没有达到微观世界,鬼谷子要把自然科学还远远未及的东西描述出来,当然叫我们看来恍恍惚惚、神乎其神了。有的人没有理解鬼谷子的意图,没有通篇理解《鬼谷子》的真谛,就认为鬼谷子是主观臆断、是唯心论者、是阴谋家,加以这样那样的评说,我认为不妥。

  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由否定到肯定,又由肯定到否定,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直至人类的认识无限趋近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今天我们学习的科学知识,也未必是无限趋近事物本来面目的真理,照样会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太阳中心学说否定了地球中心说;今天的宇宙理论又否定了太阳中心说,直至今天我们还在探索究竟宇宙围绕什么在运转,天文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一点也验证了鬼谷子提出“认识论”的正确性。

  在人群中,贤能和无能、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仁德和信义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就是这些差异能够为深入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突破口。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就可以切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要通过张扬、封闭收敛、进攻、退守、卑微、高贵等手段,根据具体情况不动声色、顺其自然的引导事态向着自己预谋的方向发展。

  鬼谷子说:“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这句话是本段的核心。前面讲到了一些切入别人内心世界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判断别人“有无”和“虚实”的真实情况,如何才能做到呢?

  在与人交流时,不要夸夸其谈的宣扬自己的主张,要顺着别人的嗜好欲望不断地满足他的欲望,让他心满意足、乐不可支,让他“得意忘形”毫不掩饰,这样他的真实面目就会逐渐体现出来。此时,用巧妙的语言技巧*他,在他“得意忘形”的基础上再加“一把火”,让他更加张扬开怀,此时还有什么秘密不能知道呢?如此这般,就可以得到他的真实意图了,只要满足他的欲望,就可以为我所用,就可以实现早已预谋好的计划。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我”字当头,总是“我如何能干”、“我是何等有才华”、“我是如何帮助你的”、“我吃了多少亏”等等,总之一提到“我”就会天花乱坠,其实这种人非但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反而还会遭到别人的反感,如果要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太难了。

  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赞美,特别是对他真实的优点进行夸奖、赞美时,他会感到很舒服,此时与他接近就容易得多了;如果要是在他爱好的事情上再加以一些“内行”的嘉许的话,沟通就会更容易了。这就是“随其嗜欲”的妙处,此时要在他那儿办成什么事的话就会容易得多。

  有些没有经验的业务员,总喜欢站在本企业的角度来阐述,总会说“这样我们要亏损”、“没有利润的事我们不做”、“成本太高不能降价”、“要求太高无法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