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第四节:辞言有五
第四节:辞言有五
故说:辞言有五:说病、说恐、说忧、说怒、说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忘。听贵聪,辞贵奇。
笔者字面理解
故说:辞言有五,说病、说恐、说忧、说怒、说喜。
所以说:言辞有五种:病、恐、忧、怒、喜。
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
病就是气衰六神无主;
恐者,肠绝而无主也。
恐就是肝肠寸断失魂落魄;
忧者,闭塞而不泄也。
忧就是沉闷无语;
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怒就是妄动不能自制;
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喜就是张扬散漫而不着要领。
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这五种情形分清楚了就可以为我所用,只要形势发展到对我有利的时候就可以行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
所以和智者交谈,要体现出博学;
与博者言,依于辨;
和博学者交谈,要体现出善辨;
与辨者言,依于要;
与善辨者交谈,要体现出有条理、简明扼要;
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高贵的人交谈,要体现出有气势;
与富者言,依于高;
与富贵者交谈,要体现出高雅潇洒;
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贫穷的人交谈,要围绕着利;
与贱者言,依于谦;
与卑贱的人交谈,要体现出谦和;
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勇敢的人交谈,要体现出敢作敢为;
与愚者言,依于锐;
与愚蠢的人交谈,要体现出睿智;
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这些道行,人们常常不能做到。
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
要做到与智慧的人交谈,可以启发他;
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
与不智慧的人交谈,可以教导他;
而甚难为也。
这一点非常难以做到。
故言多类,事多变。
言论的类型很多,谈话的内容变化也很多。
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
终日言谈不会失去主题,所行之事不会乱方寸;
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
事物不断变化,自己始终不失主见。
故智贵不忘。
所以智慧的人贵在不乱不虚。
听贵聪,辞贵奇。
听别人说话贵在听要点,自己说话贵在引人入胜。
笔者感悟
鬼谷子把言辞分为五类,阐述了与不同的人“言”的各种技巧。
鬼谷子认为:言辞有“病”、“恐”、“忧”、“怒”、“喜”五种类型。
所谓“病”,就是说话的时候,有气无力气、六神无主的样子,给人一种病病殃殃的感觉。
所谓“恐”,就是说话的时候惊恐万状、战战兢兢,给人一种肝肠寸断、失魂落魄的感觉。
所谓“忧”,就是说话的时候忧愁忧思、沉闷少语,给人一种忧心忡忡、愁眉苦脸的感觉。
所谓“怒”,就是说话的时候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给人一种不顾一切妄动不能自制的感觉。
所谓“喜”,就是说话的时候张牙舞爪、乐不可支,给人一种张扬散漫而不着要领的感觉。
了解了这五种言辞情态,就为我们对症下药提供了前提,在外交事务中,这五种情态非常常见,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们各自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只要形势发展到对我有利的时候就可以大胆实施应对策略了。
针对五种语言情态实施应对策略,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策略。
如果我们遇到有智慧的人,不能让他瞧不起,在与之交谈时要体现出博学,要让他感到你是与他一样的智者。
如果我们遇到博学的人,不能让他感到浅薄,在与他交谈时要体现出敏捷、善辨,要让他感到你的才学不比他差。
如果我们遇到善辨的人,不能让他感到罗罗嗦嗦、不择要领,在与他交谈时要体现出有条理、有逻辑、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要让他感到你才思敏捷。
如果我们遇到高贵的人,不能让他感到唯唯诺诺、低人一等,在与他交谈时要体现出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要让他感到你很有气质。
如果我们遇到富贵的人,不能让他感到低三下四、没有骨气,在与他交谈时要体现出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很高雅的人。
如果我们遇到贫穷的人,不能气势压人、高人一等,在与他交谈时要围绕着对他有利的事展开,要让他感到你是来帮助他的。
如果我们遇到卑贱的人,不能高高在上、气宇轩昂,在与他交谈时要体现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没有架子的人。
如果我们遇到勇敢的人,不能让他感到瞻前顾后、首鼠两端,在与他交谈时要体现出机智果敢、敢作敢为的气概,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
如果我们遇到愚蠢的人,在与他们交谈时要体现出睿智,要让他们佩服你。
这些道行,说起来容易,但是人们常常不能做到。要做到与智慧的人交谈,可以启发他;与不智慧的人交谈,可以教导他;这一点更难以做到。
言论的类型很多,谈话的内容变化也很多。终日言谈不会失去主题,所行之事不会乱方寸;事物不断变化,自己始终不失主见。所以智慧的人贵在不乱不虚。听别人说话贵在听要点,自己说话贵在抓住主题引人入胜。。 最好的txt下载网
烛之武退敌
烛之武退敌
公元前630 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进攻郑国。秦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东边,晋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西边。在团团包围之中,郑国君主文公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
有个大臣说:“面对两大强国的左右夹攻,我国危在旦夕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说服秦国退兵,敌手只剩下晋国,那么我国才能脱险。”
郑文公急切地问他:“您说派谁去劝退秦军呢?”
那人推荐道:“大夫烛之武。”
半夜,天空漆黑一团。在城东,郑文公亲自把烛之武送到城楼上,他命令士兵拿来一只大筐,叫烛之武坐进筐中,上面用绳子吊着,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的墙根。
烛之武偷偷地来到秦营中,一见到秦穆公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秦穆公喝道:“你是什么人?深更半夜哭什么呀?”
烛之武说:“我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哭我们郑国快要灭亡了。”
秦穆公说:“这怎么要到我们军营里来哭呢?”
烛之武说:“我也是来替你们秦国哭呀!”
“你这是什么意思?”秦穆公好生奇怪,“我们秦国快要打败你们郑国了,怎么要你来哭我们秦国呢?”
烛之武说:“我们郑国的国土,和贵国并不相连。我们在东,你们在西,中间隔着晋国。所以,我国亡了之后,只能被晋国占领。那时晋国就会比以前更强大,而贵国也就相对地显得比晋国弱了。替别人打仗争土地,最后又拱手送给人家,这合算吗?再说,晋国的侵略野心,哪里有满足的日子,它东边灭了郑国,难道就不想向西边的秦国扩张了吗?”
秦穆公沉思了一会,说:“你说得对。”
烛之武说:“您如果肯解除对郑国的包围,我们郑国从此一定心向贵国,做个‘东道主’,贵国使者在东方道上往来经过的时候,郑国一定尽主人的责任,好好招待贵宾,这对你们没有什么不利啊!”
秦穆公立即答应撤兵,并且和烛之武歃血立盟。秦军悄悄班师回国,还留下杞子等三位将军,带领两千秦兵,替郑国守城。
晋国文公见秦穆公不告而别,只得也下令撤军。
鬼谷子说:“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号啕大哭,秦穆公必然要问明缘由,于是一整套对“秦国不利,对晋国有利”的见解就一股脑的道了出来,秦穆公哪里愿意做对秦国不利的事情呢?退兵就成了必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
战国时的乐羊子,一天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高兴极了,回到家马上交给妻子。
谁知妻子却瞪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