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语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语典-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颗梦见那个老人对他说:“我就是你嫁出去的那个宠妾的父亲。你听从了先人清醒时的吩咐救了我的女儿,我因此来报答您的恩情。”
  《左传·宣公十五年》。
  冯妇搏虎
  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和老虎搏斗,后被称为善士。一次他到野外,有一群人正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负隅顽抗,没有人敢捉拿它。大家看到冯妇,就跑来迎他来捉虎。冯妇于是捋起袖子跳下车,准备与虎搏斗。众人见了都很高兴。而他这种举动也被士人们所耻笑。
  《孟子·尽心下》
  二人学弈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善于下棋的人。他同时教二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集中精神听弈秋讲解棋道;而另一个虽然也像在听的样子,其实,心里却在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琢磨着张弓搭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与前者一道学习,但他的成绩一定不如前者。难道是因为智力不如人家吗?回答:并不是这样。
  《孟子·告子上》
  何待来年
  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他:“这不是正派人该做的。”
  他说:“那就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孟子·滕文公下》
  一傅众咻
  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让他儿子学会说齐国话……找了一个齐国人来教他,但旁边却有许多楚国人继续用楚国话干扰他,即使天天用鞭子打他,硬要他学会齐国话,结果还是没有效果。将这个孩子带到齐国临淄庄岳街里的闹市住了几年之后,反过来再要他说楚国话,即使天天鞭打他也不会说了。
  《孟子·滕文公下》
  曾参杀人
  从前,曾参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就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
  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只管织手中的布。
  过了一会儿,又跑来一个人告诉说:“曾参杀人了。”
  曾参的母亲依然继续织布。
  又过了一会儿,又跑来一个人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害怕起来,连忙丢掉织布的梭子,爬墙逃走了。
  《战国策·秦策》
  文侯期猎
  魏文侯与山林狩猎的官员约好打猎的日期。到了这天,文侯和臣子们畅饮甚欢,天又开始下雨。文侯起身要走,周围的人问:“今天酒饮得这样高兴,外面又下着大雨,大王要到哪里去呀?”
  文侯说:“我同山林狩猎的官员约好今天和他们一起打猎,现在虽然畅饮甚欢,又怎么能够失信不按照规定的时间赴约呢?”于是文侯冒着大雨赴约,搞得精疲力竭才回来。魏文侯坚守信用,于是魏国开始强大起来了。
  《战国策·魏策》
  南辕北辙
  魏王正准备对邯郸发起进攻,季梁听说了这件事,就急匆匆地来觐见魏王,也顾不上洗掉头发上的尘土、舒展衣服上的皱褶了。
  他走到魏王面前说道:“我在路上见到一个向北行驶的马车,他们自称要去楚国。我听到之后,说:‘楚国在南方,你怎么向北走呢?’他辩解说:‘我的马是匹千里马!’我接着说:‘你驾的虽然是千里马,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还在强辩:‘我带了足够的盘缠!’我又说道:‘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你带再多的盘缠又有什么用处呢?’他最后说了一句:‘我的马夫有很久的驾车经验。’‘驾车经验再多,又有什么益处呢?’我摇着头走开了。大王,您一心想建立霸业,树立自己在天下的威信,现在倘若依仗着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进攻邯郸,这样的行为显然是背离了大王最初的想法,并且会越走越远呀!” 。。

第四章 经典故事(3)
《战国策·魏策》
  鹬蚌相争
  一只河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这时一只鹬飞来,伸嘴去啄蚌身上的肉,河蚌急忙合起壳,紧紧地钳住鹬的嘴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
  两者相持不下,谁也不放松,有一个渔夫看到后便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战国策·燕策》
  画蛇添足
  楚国的一个大户人家祭祀祖先之后,赏给了仆人们一壶酒,但是酒太少了,倘若分了喝,还不够一人一口。于是,就有人提议,大家都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最像,谁就独自享用这壶酒。大家同意了,就都开始画了起来,其中有一个人先画好了,就一手拎起酒壶,一手拿着树枝,洋洋得意地说:“我已经画完了,我最快,并且我还可以给蛇加上脚哪!”谁知这时,又有一个画完的,抢过酒壶说道:“蛇是没有脚的,你画蛇添足,酒是不属于你的!”然后就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
  《战国策·齐策》
  国亦有染
  墨子看见人染丝,感叹地说:“雪白的蚕丝放入青色的染缸,变成了青色;放入黄色的染缸,变成黄色。染料的颜色改变了,蚕丝的颜色也随着改变。蚕丝染了五次,而它的颜色也改变了五次。因此,染丝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呵!”
  不仅染丝如此,做人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墨子·所染》
  轮人舆匠人
  做车轮的匠人手中拿着圆规,用它测量天下的东西圆还是不圆。他说:“符合我的圆规的东西就叫做圆,不符合我的圆规的东西就叫做不圆。所以圆还是不圆,都可以明确地测量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因为他测圆的标准十分明确。
  木匠也拿着他的曲尺,要用它测量天下的东西方还是不方。他说:“符合我的曲尺的东西就叫做方,不符合我的曲尺的东西就叫做不方。所以方还是不方,都可以明确地测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测方的标准十分明确。
  《墨子·天志》
  多言无益
  墨子的学生禽子问:“多说话有没有好处呢?”
  墨子回答说:“癞蛤蟆,青蛙日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有谁来听它们的呢?而报晓的雄鸡,只在黎明时啼叫几声,却能使天下为之振动。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说话不在于多,而在于说得适合时机。”
  《墨子·附录》
  楚王好细腰
  从前,楚灵王喜欢臣子腰身纤细。所以,他的臣子们每天只吃一顿饭,来控制自己的饭量。起床后憋住一口气,束紧腰带,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等到一年以后,满朝官员都饿得枯黑瘦瘪了。
  《墨子·兼爱》
  疴偻承蜩
  孔子到楚国去,从树林里边出来,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用竹竿子在粘蝉,就像拾东西一样简单。
  孔子问道:“你真灵巧,有什么窍门吗?”
  驼背老人回答道:“有窍门。每年五六月间,我把两颗粘丸放在竿头顶上,如果不掉下来,蝉就很少跑掉;要是放上三颗粘丸而掉不下来,粘蝉时漏掉的不过十分之一;要是放上五颗粘丸而掉不下来,那就像拾东西一样容易,一个也漏不掉了。而且,我站着像树桩一样稳固,我拿竿的手臂,像干枯的树枝一样。虽然天地很大,世界上的东西众多,但是我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蝉的翅膀。我不左顾右盼,不让任何事物分散我对蝉翼的注意力,这样,我怎么会粘不到蝉呢?”
  孔子听了,回过头来告诉身边的学生:“用心专一,思想才能高度集中,就是这位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庄子·达生》
  邯郸学步
  你没有听说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邯郸跟人家学习走路方法的故事。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技能,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
  《庄子·秋水》
  屠龙之术
  朱泙漫在支离益那里学习屠龙的本领,用尽了价值千金的所有家产,经过三年时间终于学成。可是,天下根本没有龙,因此,他的屠龙之术根本无处施展。
  《庄子·列御寇》
  倏、忽与混沌
  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混沌。倏和忽经常在混沌的国土上见面,混沌对他们非常好。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混沌的情意,说:“人都有七个孔窍,用来看、听、说、呼吸,唯独混沌没有,我们尝试给混沌凿出七窍吧。”于是他们一天凿出一窍,到了第七天混沌就死去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经典故事(4)
《庄子·应帝王》
  丑人效颦
  美女西施因患了心口痛的病而难受得紧紧皱着眉头,手按着胸口。邻居有个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很美,回家时也模仿西施,故意按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富人看见她这个样子,就紧紧地关起大门不出去,穷人看见她这个样子,马上带着妻子儿女赶忙躲得远远的。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着眉头为什么美。
  《庄子·天运》
  庖丁解牛
  古代有个名字叫做丁的厨师,有一次替梁惠王宰牛。只要他碰触到的地方,无论是手摸、脚踏,还是肩靠、膝顶,都会发出一种皮肉筋骨互相分离的声音。当刀子刺入牛身的时候,这种响声更大,并且与音律相和,诸如与《桑林》、《经首》等乐曲相和成音。
  这些不禁引得梁惠王大声喝彩,连连称大开眼界,于是就禁不住问道:“你的技术简直出神入化,到底是怎样达到的呢?”
  只听丁慢条斯理地回答:“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我只是遵循了事物的规律,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解牛而解牛。最初的三年,我还不明白牛的结构纹理,眼里还是整头的牛。后来,我明白了牛的肌肉筋骨,眼里就已经没有全牛了。再后来,我的思维里就已经很清楚牛的筋骨纹理,不用眼睛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动作了。只要顺着牛的肌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