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语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语典-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不识姜者
  楚地有个生来就不知道姜是怎么生长的人,他说:“这姜是从树上结出来的。”
  有人告诉他说:“姜是从土里生长成的。”
  这个楚人固执己见,说:“请让我跟你用十个人作裁判,用我骑的驴子来打赌,”不一会儿就问遍了十个裁判,都说:“姜是土里长出来的。”
  楚人这才无话可说,最后说出了一句话:“这头驴子就输给你了,但姜还是树上结出来的。”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菱长山上
  北方有个生来不认识菱角的人。他在南方做官时,看见席上的菱角,就连壳一起塞进嘴里。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的。”
  这个北方人却为自己护短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我连壳一起吞下去是想用它来清火解热呀!”
  问话的人又对他说:“北方也有菱角吗?”
  他回答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呀?”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医人治驼
  过去有个医生自我标榜能治好驼背,他说:“背驼得像弓的、像虾的、像曲环的人,请我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早上治疗晚上就像箭杆那么直了。”
  有个驼背人相信了他的话,就去请他治疗。医生找来两块木板,把其中一块放在地上,让驼背人躺在上面,又将另一块木板压在驼背人身上,接着就站在木板上走来走去,驼背随即直了身子,也被压死了。驼背人的儿子想去告官,医生说:“我的工作是医治驼背,只管治人背直,哪管病人死活!”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猴
  一只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要求转投人身。

第四章 经典故事(11)
阎王说:“既然想要做人,必须将猴毛统统拔去。”就喊来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刚拔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疼得大叫起来。
  阎王笑着说:“看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名读书
  车胤把萤火虫集中在一起,照明读书;孙康利用雪光来读书。一天孙康去拜访车胤,车胤不在,就问哪里去了,看门人说:“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这以后,车胤知道孙康来过,就去回拜他,看见他没事似的站在庭院里,就问:“为什么不读书呢?”
  孙康回答:“我看今天的天气,不像是下雪天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道学相骂
  两个人在路上相骂,甲说:“你欺心!”乙说:“你欺心!”甲说:“你没天理!”乙说:“你没天理!”
  一个道学先生听到后,对他的门徒说:“你们都听着,他们两人是在讲学呀。”
  门徒说:“他们相互骂来骂去,怎么算讲学?”
  道学先生说:“他们在说心学和理学,不是讲学是什么呀?”
  门徒说:“既然讲学,为什么相互骂来骂去?”
  道学先生说:“你看看现在的道学先生们,哪个是和睦的?”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合种田
  有两兄弟合种一块田,稻已经熟了,商议如何分配。
  兄对弟说:“我拿稻禾的上半截,你拿稻禾的下半截。”
  弟弟对分配不公表示不满。
  兄长说:“不难解决的,到明年,你拿上半截我拿下半截就可以了。”
  到了第二年,弟弟催兄长下稻种。兄长说:“今年种芋艿算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单衣更冷
  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冬天穿夹衣,有人对他说:“这么严寒的天气,怎么只穿夹衣呢?”
  贫士说:“穿单衣就更冷了!”
  《赞》说夹衣胜过单衣,单衣胜过无衣,能有这种看法,就可以安贫乐道了。
  有个人怕说家穷被人看不起,穿单衣去拜访朋友,他的朋友问他:“这么冷的天气,怎么穿单衣?”他回答说:“我有怕热的病。”他的朋友知道他在骗人,就把他挽留到天黑,送他在凉亭里过夜,他冻得受不了就逃走了。又一天朋友遇上他,问道:“前天留你过夜,为何不肯第二天再见?”那人说:“我怕太阳出来天热,趁着早晨凉快就走了。”
  明·赵南星《笑赞》
  秀才买柴
  一秀才要买柴,说道:“担柴的人过来。”
  卖柴的人因听清楚了“过来”两个字,就把柴挑到了秀才面前。
  秀才问:“价钱怎样?”
  因为“价”字听清楚了,就说了价钱。
  秀才说:“外面实而内里空,烟多而火少,请便宜点。”
  卖柴的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挑起柴就走了。
  《赞》说:秀才们咬文嚼字,做的什么事,读书误人到此地步。
  有一个做官的人下乡,问父老乡亲们说:“近来黎民百姓过得如何?”父老们说:“今年梨树长得好,只是虫吃了些。”看来,这就和这买柴的秀才一样。
  明·赵南星《笑赞》
  心劳日拙
  一个穷人,家里连一张睡觉的宽阔点的草席都没有,与其把脚露出来,不如让手露出来。他对人说假话道:“你看我们,有一会儿离开过笔砚吗?即使是睡觉的时候,手指还好像笔一样露在外头。”
  这个穷汉子有个小儿子不懂事,人家问他:“每天晚上盖什么睡?”他就回答道:“盖芦席子。”穷汉嫌小孩说得太不体面了,就打了他一顿,并且告诫他说:“以后有人再问你,就说盖被子睡觉的。”
  一天,外出见客,而一根席草挂在他的胡须上,儿子从后大声呼叫道:“快点把你脸上的被子拿下来呀!”——这就是所谓的“作伪心劳日拙”的例子。
  明·郭子章《谐语》
  鳖笑夔
  一只脚的夔走出来时,鳖伸着颈子发笑。夔问:“你笑什么呢?”
  鳖回答说:“我是笑你用一只脚跳着走路,我担心你会跌跤!”
  夔说:“我用一只脚连蹦带跳的走路,不是跟你颠跛的走一样吗?何况我只用一只脚,而你却要用四只脚。你用四只脚还支撑不住自己的身躯,怎么还来耻笑我!像你这样爬着走会累坏你的肝脏,拖着走就要磨坏你的肚皮,终日伏地而行,能走多远呢?你为什么不担心自己却来为我担心呢?”
  明·刘基《郁离子》
  玄石好酒
  过去,玄石嗜好饮酒,常常为酒而陷于疲惫痛苦之中。由于毫无节制的喝酒,他的内脏都给酒熏坏了,肌肉骨骼都像蒸煮过,全身像散了架一样。吃什么药也治不好。三天后酒醒了,他对别人说:“我现在知道了,乱喝酒是可以死人的,再也不敢喝酒了!”

第四章 经典故事(12)
没过一个月,同他一起喝过酒的老朋友来了,对他说:“我们再试试喝一点酒吧!”
  开始时他只喝了三杯,过了一天一下喝了五杯,又过了一天,一下喝了十杯,第四天喝得酩酊大醉,早已忘记乱喝酒能死人的旧话,终于死了。
  明·刘基《郁离子》
  郑之躁人
  从前,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就把箭靶砸碎了,下棋下不赢,就把棋子咬烂了。
  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他根本听不进去,终于因为急躁得病而死去。
  明·刘基《郁离子》
  搔痒
  从前,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儿子来挠,连挠三次,三次都没有挠着痒处。又叫他的妻子来挠,挠了五次,也没有挠着痒处。这人恼怒地说:“儿子、妻子都是我亲近的人,为什么如此为难我呀!”于是自己伸手一挠,身上再也不痒了。为什么呢?因为哪里痒自己最清楚。自己动手一挠,哪有挠不中的呢?
  明·刘元卿《贤弈编·应谐录》
  拾金
  有个牧童,衣服破旧,头发蓬乱,光着脚,每天赶着牛羊去山冈郊野放牧,不时地放声歌唱,情意自得自足,而放牧的事也做得很好。
  一天,他捡到了一铢金子,收进衣领里,从此他的歌声逐渐消失了,他放牧的牛羊也经常逃散开来,不像先前驯服了。
  明·刘元卿《贤弃编·应谐录》
  高帽
  人们把喜欢别人阿谀奉承的人,俗称为爱戴高帽子。有个朝廷里做官的人,调到外地做官。他先去告别恩师,恩师叮嘱他说:“外地的官不太好当啊,应该谨慎一点。”
  这人说:“我已经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大概不会有什么人为难我吧。”
  恩师生气地说:“我们是正直无私的人,何必这样呢?”
  这人说:“世上不喜欢戴高帽的像恩师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
  恩师点了点头说:“你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人出来就对人说:“我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清·俞樾《俞楼杂纂》
  杀骡乘鸡
  有客人来,主人准备了一席素食招待他。客人很不痛快。主人抱歉地说:“我家里很穷而离街市又远,不能用荤菜款待你。”
  客人说:“那么请杀掉我骑来的骡子吃吧。”
  主人说:“那你怎么回去呢?”
  客人指着台阶前的鸡说:“借你的鸡骑着回去吧!”
  清·俞樾《俞楼杂纂》
  万字万画
  有个财主的儿子问老师说:“一字怎么写?”
  老师回答:“一画。”
  “二字怎么写?”
  老师回答“二画。”
  “三字怎么写?”
  老师回答:“三画。”
  他恍然大悟说:“天下的字可以用一来贯串,写字算不了什么难事!”正好他父亲要托人请一个抄抄写写的账房先生。他自告奋勇地说:“何必花这笔费用呢?这件事我完全可以胜任。”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
  一天,他父亲叫他写请柬,邀请一位姓万的朋友到家来喝酒。等了很久不见送来,便几次派人去催促。他大发其火地说:“什么字不可以姓?何必一定要姓万!我画了半天,还没有写一半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