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工作吗?”
令人惊讶的是这期间女孩跟这个男朋友还回家了一次,在家里父母苦苦地求她不要走,可当那个男朋友让她选择是留下,还是跟他走的时候,女孩毫不犹豫地跟着男朋友走出了家门,连头也没有回一下,这让她的父母一下子绝望了。两个多月过去了,女孩仍然没有回家,还不断地要求父母给她卡里汇钱,她的父母再也无法承受,托我给他们查一下这个男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结果,公安局的户籍档案中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的资料,看来肯定是个骗子无疑了,女孩的父母去报了案。
后来,公安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以那个女孩的信用卡消费为线索,终于在海淀区找到了他们,经核实,那个自称是国家领导人的私生子的男人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他唯一的道具就是一辆偷来的大奔和还算体面的外形,他的真实身份是北京郊区的农民。令人想不通的是直到警察把骗子的真实身份告诉那个女孩,她还坚决不相信自己真的被骗了。回到家里,当父母把单位除名的通知给她的时候,她才恍如梦醒似的泪流满面。
事后我在网上跟她交谈过,我问她为什么就如此相信一个在网络上结识的男人,并且,很轻易地就以身相许,不惜和父母闹翻。她对我说,“我很想有好日子过,很想有钱,过不需要付出就很舒服、富有的生活,可是,我家里没钱,我又没有很高的学历,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我特别幻想走捷径,想一下子发财,一下子成为有钱人,所以,当那个男人说他有一大笔遗产的时候,我就动心了,而且,他看上去也的确不像是坏人,挺像高干子弟的,所以,他一让我跟他走,我就想豁出去了,我真的没想到这会是一个骗局。”
这个女孩我虽然没有在生活中跟她真正接触,但在网上的交流中我已经感觉到,这次伤害对她来说绝对是一次打击,不知轻信害了她,还是只想不劳而获让她上了当,25岁的女孩子竟然连一点儿判断力都没有,也够得上是可悲的了。
在这之后我又见了很多很多,相亲几乎成了我的业余生活。白小姐,26岁,独生子女,留英硕士,美国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也许是留学生活太过艰辛,整个人已成为“工具”状态,只对谈工作有兴趣,几乎无法正常交流。张茜,法律专业毕业,29岁,独生子女,拒绝见面,只愿意在网上交流,发过来的照片沧桑而疲惫,拿着几十万的年薪,却一再说自己不快乐。
我的106次相亲(5)
有的朋友问我,说你经历了这么多,是不是有挫败感?我却认为我越来越有自信了,因为见到的越多,你就越有判断力,虽然我的确对现在的女孩挺失望的,尤其是80后,更无法让人接受,但我始终相信,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那个让我有信心成就幸福婚姻的女孩,我会继续找下去。
于秀点评(1)
采访完章晓我的心情郁闷而沉重,在章晓看似轻松的叙述中,我分明看到一个相了上百次的亲却一无所获的28岁男孩的疲惫与无奈。可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在索要幸福婚姻时的代价,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到底怎样的生活,怎样的婚姻就是幸福的,从章晓的经历来看,现代有不少的女孩子已把幸福完全定义为金钱和物质了。
几次到北京几大公园的父母相亲会上采访,我也深有感触,那些结伴成群,手里拿着孩子的照片、学历证书,以及各种证明的爸爸妈妈们,其心之恳切让人为之动容,可他们一开口却必是“您家有几套房子呵?孩子开的是什么车呵?年薪是多少呵?有医疗保险吗?是稳定的工作吗?房子有没有贷款呵?”等等,等等。尤其是家有女儿的父母,那更是似乎不把对方有多少银行存款问出来就不肯罢休似的执著,碰上经济条件差一点儿或一般的男孩的父母,他们常常是撇撇嘴,扭头就走,让男孩的父母只剩下了尴尬。
去这样的场合多了,我突然感觉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交易场所,就像做买卖一样,你有什么条件,我有什么条件,大家摆一摆,觉得条件相当,都吃不了亏,就同意让孩子见一面,否则,一切免谈。
在这种时候,男孩女孩的性格、脾气、品质、教养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历、收入、经济条件,说白了你家有多少钱;有多少套房子,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元素。
所以,在父母都是这种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我们能只怪那些和章晓见面的女孩子世俗吗?
在跟一些父母相亲会上的爸爸妈妈交谈过以后,我似乎有点儿明白了,为什么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有点儿难以解决,这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欠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这一代孩子曾被称为“捧大的一代”,而这一代独生子女以父母大多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建设兵团、下岗失业、自谋出路的中国变革的所有时期,因而,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属于没赶上好时候的人,有许多人失掉了读大学、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人生的机会,于是,就有许多父母把命运的改变、生活的转折寄托在了自己唯一的孩子身上。于是,这第一代独生子女在并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下,背负着父母沉重的期望踽踽独行,考大学、找工作、拿高薪,一切都似乎比他的父母好很多,当一切都隐藏在生活的幕后的时候,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确看上去不错。大多数人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非常可观,海外留学深造的也不在少数,最差的也可能是专科毕业。从生存技能上看,他们的确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可是生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存的选择,它还有许多许多的内容非常现实,其中恋爱婚姻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逾越过去的选择。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以为自己终于把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成就了他们曾经的梦想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的孩子在面临生活真实的考验时,似乎往昔的一切荣耀都无法替代他们的困惑与沮丧,男孩子懦弱自私,女孩子贪图享受、懒惰,刚刚以为可以松口气的父母们,还没来得及为孩子的长大成人感到高兴,就又不得不紧锁眉头,披挂上阵,为给孩子寻觅一个好的婚姻东奔西走,逢人就得王婆卖瓜似的自卖自夸。据我了解,有不少独生子女的父母,为了在相亲会上引人注目,受人青睐,都去整了头发,添了行头,甚至比往日更注重打扮,目的是为了给对方父母一个好印象,为自己的孩子加分。
看着这些大多已退休在家,本来应该好好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的头发花白的爸爸妈妈们,手拿自己孩子的照片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不停地“推销”自己的孩子的情况的情景,我总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难道这些孩子的婚姻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吗?难道孩子的生活中就没有别的机会吗?恋爱婚姻本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需要做父母的如此投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于秀点评(2)
带着这种疑问我采访了很多父母,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回答是,孩子太忙,没有时间交朋友,交友圈子太窄,往往遇不上合适的。有的时候是孩子太懒,不想在这上面花时间,父母替他出面,把条件谈好,行就见面聊聊,不行也不耽误工夫。还有的父母说,孩子不太懂事,担心他们自己把握不好,所以,父母就全权负责了。我问很多父母,他们的孩子愿意爸爸妈妈到这种场合来吗?令我惊讶的是80%以上的父母都说孩子愿意,是孩子让他们来的。
当我问起由父母替孩子相亲的成功率时,大多数父母都选择沉默或摇头。有一位母亲告诉我,她说她到这公园里二年多了,女儿也见过了上百个男孩,可一个都不成。还有一位父亲对我说,来这里相亲的父母每周都有大约三、四百人,可就是没听说有谁家成了的。有许多父母每周都来,坚持了一、二年了,冬天特别冷的时候,也在外面站着碰机会,看上去特别可怜。在这里有很多父母都成了熟面孔,可孩子的事情仍是没有着落。也有一些父母因为双方孩子交往的不愉快而成了仇人,见了面就要相互指指点点一番,有时候还会吵起来,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年多的采访下来,我突然觉得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主要出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个性使然,譬如他们的自我,总想依赖别人,不敢主动承担责任,面对生活选择脆弱或逃避,总想坐享其成,不肯轻易付出等等,一方面更多的是这一代孩子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所造成的。
在大多数人的反映中,那些不懂礼貌,没有家教,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不考虑别人,感情冷漠的孩子常常跟独生子女有关。上个世纪末中国就已经有了“绝不跟70年代的人交朋友”的舆论,进入21世纪,“80后是垮掉的一代” “90后更加的崩溃”,这些传达了如今的人们对自己身边的孩子的绝望的呼声,已经不能说不是一种声音。从70后、80后再到90后,这其中独生子女是主力军,如果说因为这种生育政策而带来的人口缺陷我们无法在短期内调整的话,那么,如何让我们唯一的孩子健康、理性地成长起来,我认为父母的责任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最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和父母引导上的缺陷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从第一代独生子女在面临现实生活的选择上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
如果我们的父母们,还在一味地以把孩子送进大学为己任,而不对孩子进行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人性的教育,甚至是家庭素质的教育,那么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困惑与迷茫便会噩梦一样再传递给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独生子女。70后的人生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