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要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到底要什么-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教育,那么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困惑与迷茫便会噩梦一样再传递给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独生子女。70后的人生挣扎,同样会让80后、90后再去经历,要知道人生挣扎是有成本的,我们愿意让孩子们付出如此之大的人生成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吗?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不愿意。” 那么就请每一位做父母的从现在开始,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吧,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承担他们该承担的成长,先培养他们学会去爱,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爱。如章晓所见过的那106位女孩,如果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我想她们可能早已获得了幸福,这有多么重要呵。
   。。

于秀支招
对于章晓这种屡屡相亲屡屡受挫的男生来说,我建议他不要把由父母来替他相亲这种方式当作唯一的途径,就他本人的外形条件和工作性质,他更适合自己扩大社交圈子,在工作和学习甚至朋友的交往中,结识一些不错的女孩。因为双方是从谈感情入手,因此,成功率往往要比从谈条件入手要高得多,而且,我认为就章晓的年龄来看,现在正是最佳的选择时期,不能整天以工作忙来替代应有的生活,因为无论男孩女孩实际上都有一个最佳的婚嫁期。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就应该安排某些内容,生活中有太多因为工作和事业的关系,而错过最佳婚嫁期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生活就像是错过了车的站台,来来往往的车辆不少,但就是没有最适合你的那一班,因为你已经错过了,所以,想要不被错过,就得用心去追寻。
  

父母断送初恋我成了没优势的大龄女(1)
口述者:陶西西
  出生:1979年
  年龄:27岁
  职业:会计师
  籍贯:南京人
  独生子女证:已领
  一次去南京讲课的机会,我认识了参加这次女子高级修养学习班的学员陶西西,她身材高挑,一头短发,除了眼神有些疲惫,应该说在满屋子的白领丽人当中,她算得上是比较出众的。
  那次课程进行了一周左右,因此我和陶西西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这期间她还安排请我和她父母一起吃饭。西西的父母一看就是改革以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穿戴比较夸张,后来我才知道西西家是搞建材生意的。西西的爸爸对我说,“我和她妈都没文化,靠摆地摊发的家。可是,我们把女儿送到美国去留学,花了几百万现在女儿读了硕士学位回来,我们家怎么着也算是书香门第了,这辈子也算没有遗憾了。”
  看得出这个家庭特别以女儿引以为荣,可西西和她妈妈的态度却一直似乎有些消极,尤其是西西的妈妈,不断地一边看着女儿的脸色,一边小声地说,“女儿的学位是读到了,可到现在27岁了,还没有固定的男朋友,真让人着急呵。”
  西西显然对这个话题特别反感,她一边冲妈妈做出不许再说了的手势,一边自己嘀咕,“27岁了怎么了,我觉得自己还小的不得了呢,我不着急,你们瞎操什么心呀。”
  说实在的,那餐饭吃的并不愉快,西西的父母的确像他们自己所说,除了有点儿钱,啥也不是,而西西显然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我开始明白,她为什么要如此破费来参加那收费不菲的女子高级修养班的学习了。
  临别南京的时候,西西在酒店里跟我有了一席长谈,倾吐了她所有的困惑与茫然:
  我的恋爱是完全让父母给断送的,我在国内读大二时就跟班里的一个男生关系很好,他是安徽农村的,家里很穷,但他人很好,又非常聪明,是我们班的班长,个头跟我也很相配,当时同学们都说我们俩是郎才女貌,也很看好我们。
  大四时为了将来能在一个城市工作,我们相约一起考本校的研究生,就在这时我父母提出要送我到美国去留学,说一定要在美国读个硕士学位,回国找工作才更有竞争力。我对出国的事儿是非常抵触的,但又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毕竟,现在国内就业形势的确很残酷。
  见我迟迟下不了决心考托福,父母也有些着急。后来,我就把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告诉了他们,还让他到家里来让父母过目,可没想到我父母一点儿也不喜欢他,对他特别没礼貌,尤其是我妈,老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逼着要我跟他分手。
  看到我家里这个态度,他也特别失望,毕业前夕他不怎么理我了,我也挺生气的,觉得我还没变心呢,他先退缩了,一赌气我开始猛攻英文,一举考下托福成绩。很快,我就得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临走前我到学校去找他,因为听说他被留校了,可到了学校我才知道,他主动把留校的名额留给了一位跟本市的女孩谈恋爱的同学,自己不知跑到哪儿去找工作了。
  我是带着几丝希望登上去美国的飞机的,因为我们相爱了两年,并且,都是彼此的初恋,都相互把人生的第一次给予了对方,那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我相信他如果真的爱我就不应该轻易放弃。
  在美国的三年,我没有得到他的一点儿音讯,可因为心中有他,我对任何男生都很难有兴趣,我还托别的同学打听他的下落,可同学说,“班长一毕业就好像石沉大海,跟班里的任何同学都不联络,大家都觉得我们之间没有成功太可惜了。”
  25岁的时候,我拿到了我父母日夜期盼的硕士学位。许多同学都打算留在美国继续发展,我却迫不及待地要回国,朦胧中对他还是有几分牵挂,虽然因为他一点儿音讯也不给我,我有些生他的气,但如果他还等着我,我一定会说服父母接受他,在国外一个人为学业奔波了这么多年,我特别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
  

父母断送初恋我成了没优势的大龄女(2)
回到南京不久,我进了一家外企做会计主管,每天职业装、高跟鞋,真正的成为一个拿着十几万年薪的高级白领,工作虽然很累,但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一度还想就这样一个人生活也不错。
  可参加了同学的几次婚礼以后,我开始觉得自己身边太孤寂了,觉得那走入婚姻,或已经做了妈妈的女同学真的好幸福。这时,我妈妈也开始给我张罗相亲的事儿,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被安排一场约会,每个星期天都会有不同的男人来跟我见面。不知介绍人是怎么跟人家说的,大多数见面以后的男人就从此销声匿迹了,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搞的我心烦意乱的,让我妈去问介绍人,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长相还说的过去,就是学历太高,收入太多,一看就像个女强人,不像个能做贤慧妻子的女人。
  这种评价让我哭笑不得,的确,由于这几年求学求职,压力太多,我已经基本上体验不到笑的感觉了。在公司里因为我如此年轻,又担任要职,面对那些比我年长不少的下属,我只好每天扳着面孔,不敢轻易流露出女孩子的笑容。
  再由于会计师这种工作非常枯燥,把我原来还有一点儿活泼的性格搞得很内向,我不善表达,又从来不会调节气氛,所以,每次跟男人见面,我都是被动的人家问一句,就答一句。有一次跟一个男人约好在饭店见面,可只坐了五分钟,那个男人就推说自己还有事一个人走了,把我撂在那儿面对等着点菜的服务员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尴尬极了。
  后来我妈还去找那个介绍人说理,可人家说,那小伙子一坐下就觉得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就这么没礼貌的跑了。
  在相了一年多的亲,根本就没有个结果时,我突然有个机会到安徽出差,我想起初恋的男朋友,他的老家就是安徽的,也许到他的家乡能找到一些他的线索,在安徽的工作结束以后,我悄悄地去了他曾经跟我描述过的那个山清水秀的村庄。
  果然,在这里我见到了他的家人,可他们告诉我的消息却让我目瞪口呆,他结婚了,孩子已经1岁多了,因为妻子是开小诊所的,所以,他平时就在妻子的诊所帮忙,而且,诊所就在他们村的东边。
  家里人要带我去找他,我却突然觉得“相见不如怀念”这句话就是说的我,既然事情是这样的结果,相见又能怎么样呢?或者又何必再相见呢?
  怕他回家碰上我,我匆匆地走了,一边走一边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我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我总想他的家里那么穷,那么闭塞,他一个大学毕业生,那么有前途的男生,一定不会回到家乡发展,他一定会到不知哪里的大城市去打拼,说不定哪天他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已经功成名就,令人刮目相看,可我实在没想到他会有如此的选择,在那样的地方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把一切世俗的东西抛在脑后,也全然不在乎所有人的评价,这是他的性格我知道,可这里不是他原来就想好的归宿,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种选择一定跟我有关。
  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以后,我开始不再抱有幻想,相亲还在继续。以前我对男人不太用心,现在,我很认真地审视每一位到我面前来的男士,我想我一定要幸福,要嫁个好男人,才能够让我被葬送的初恋显得成本低一些。慢慢地我也开始恨他,我的初恋男友,我觉得他那么轻易就放弃了,只能说明他不是我该爱的人,我觉得不管他是否幸福,他的结局只能证明他不过是一个懦弱的男人。
  工作了一年以后,我觉得在家里住实在太不方便了,父母喜欢热闹,家里整天人来人往,让好静的我非常不适应。也许是在国外一个人生活惯了,我觉得自己这么大了,还跟父母住在一起,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在我的坚持下,父母为我买了一套小房子,离单位很近,这样对经常加班到深夜的我来说也比较安全一些。
  搬家的那天,妈妈不停地掉眼泪,她一再地说:“西西,我知道你迟早会搬出父母的家,但我多希望你这次搬出去是出嫁,是嫁给一个疼你的好男人,而不是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