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人不倦的中国教育制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毁人不倦的中国教育制度-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多愚昧不堪的孽障,秽翰墨于金简,标珠玉于瓦砾,而如此暴殄天物,白白糟蹋了老天爷免费赠送给自己的脑袋!专门用隔了一千零一夜之食,来摧毁自己的消化系统。

  
  无独有偶,上次有网友写小说评论,把贾平凹的玩意儿端了出来,据说“好好说话”乃是贾平凹针对小说创作的宏论之一,可惜,老贾似乎没有对“好好说话”的概念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让旁人稍加思索,便只会堕入五里雾中,如果“说话”是上位概念,那从这个角度,咱们得如何定义“好好”这个种差?在这里的“好好”,跟咱们平时所说的“好好学习”、“好好吃饭”中的“好好”是否同一意思?

  
  毕竟比起多音节语言,单音节语言的中文不适合进行高深的抽象思维,缘故无非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汉字表述的信息熵极高,即信息的不确定性极高。哪怕从微观的角度去检视个体汉语的运用,都常常会使信息接受者陷入一片迷茫之中。最简单的例子,不仅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谢”字,“妻子”一词的涵义完全不同,而且“道可道,非常道”这短短一句中的三个“道”字,定义也完全不同,而在<;<;论语>;>;中,不同地方所出现的“君子”与“小人”两词,更是需要从智力,道德,社会地位等不同角度去加以定义区分不同涵义。

  
  可惜咱们的教育从来没有教会咱们下定义的功夫,以至从不对概念下定义是咱们的民族传统特色,以至配合了汉语的含混不清,只会助长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思维混乱,这“好好说话”就是生动的例子。即使不追究“好好”的涵义,“好”作为多音字,“好好”这个词的涵义就已经存在了4个组合,即使我们排除了“多音字”的可能性,“好好”似乎也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理解。

  
  1 文字运用简练,算不算“好好说话”?

  2 文字运用得体,算不算“好好说话”?

  3 文字运用生动,算不算“好好说话”?

  4 文字运用巧妙,算不算“好好说话”?

  5 文字运用出奇,算不算“好好说话”?

  
  如上所述,仅仅这五种涵义,便可能出现对“好好”这个种差概念的几十种组合,正确定义其的概率便已经达到了几十分之一,如若再举出其它的理解可能,则猜中“好好”一词定义的概率之低,完全成了买福利彩票中头奖。所以,谁也不可能从贾大作家的“好好说话”中获得一丝对自己的小说创作进行帮助提高的有价值信息,或许光费神去厘定“好好”的准确意思,也成了破译达芬奇密码式的智力活动。

  
  虽然普及这种低等逻辑知识完全是在铲除智力垃圾观点的无价值劳动,可惜正因为这种不知“曲”在何方,便高歌奏“曲”的废话出自于成名“高手”的口中,便顿作下愚们的思想宝典,跟着这些丧失神智的偶像们一起变作糊涂虫。在网上十年后,涂鸦不胜惊骇地发现,大批文学爱好者不但至今看不出古名人溢出字里行间的诸多低级逻辑错误,反而只会照单全收,“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而涂鸦那些欲使众人学会合理思维方法的拨乱反正,由于自己乃是无名小卒的缘故,便成了众人皆否的歪理邪说。

  
  所以悲哀的是,当别人的后世子孙在各领域之中,不断向思想权威发起挑战之时,我们却只能乖乖地紧遵前人的过期教导。当别人的思想体系在不断进化升级之际,咱们的学者知识分子至今只能嘟哝一些诸如“散文是文学之本”,“好好说话”之类的蒙童屁语,因此哪怕仅是文学一项,除了只配关起门来称王称霸、互相吹擂、孤芳自赏,咱们有什么可憧憬的崛起之日。

  
  更令人气馁的是,即使把那些古人名人所释放的屁话驳倒了又如何?咱们的知识分子至今还在嘟哝这类,对文学发展毫无实质推动作用的政治语录,并把这些观点作为什么新世纪的重大发现成果推之于众,却从不去想想如何从实际层面对文学进行改革,本身就是当今中国文学的巨大悲哀。就算余秋雨真是不得了,了不得!那又如何?中国千百年来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问家,论国学知识与成就,比余秋雨高明的古人多如恒河之沙,余秋雨无非是沾了现代汉语词汇量大幅度增加的光,否则他的那些拙劣的“学者”散文,只会是老祖宗五谷轮回之所中的张张手纸罢了。可惜到了传统文化没落的今天,还有人为出了几个略懂国学皮毛的学者而自豪崇敬,当作珍稀动物,实行层层的刺刀保护,绝不允许任何人的批评指责,却从未为咱们没有出过像样的思想家而感到羞愧脸红。所有的知识分子只知道对学问无限崇拜,去进行多余的知识积累,从不悟到见识与创造才是咱们应该具备的难能可贵的素质。

  
  虽然这种残酷的现实只能令人给那些“孔迷、墨迷、随便迷”们的智力水平打上鲜亮的红叉,但这种无情解剖背后的深远意义哪怕只能影响到,哪怕几个涂鸦的后辈学生,从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绝不相信任何离开常识以外的权威之辞。不管话从谁的嘴巴里说出来,都绝不盲目信从,而是自己苦苦反复咀嚼一番,去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从而全面找出既存的权威观点背后,与逻辑对立的反常与错失之处,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若如此,便是对涂鸦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所写下的这个<;<;“毁”人不倦的中国教育制度>;>;系列的最大报酬,而这种报酬完全不是金钱和赞美能够换来的。

中国的才子才女们是如何炼成的
今早起来,发现有网友来纸条,问我如何看待哲学。说实话,其实这门学科完全是智力贵族们才配修炼的盖世武功。天资平平者,哪怕寒窗十载,当时云天雾地,过后只会是忘得一干二净。在我看来,这世上如若有一种学问是普通大众所不能理解的,那绝对就是哲学。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除了思想主体的存在之外,这世上根本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绝对肯定。而对于诸如本人这样的逻辑实证主义者(logical positivist)的思想群体来讲,无法以逻辑推论或经验证明的一切命题,都属于形而上学,任何命题无法被推翻乃是因为其本身毫无真假可言,算不上任何知识。

  
  所以无论哲学如何的博大精深,其本质却是一门毫无办法去验证的理论。换句话讲,此理论完全成了毫无使用可能的玩意儿,对任何实践活动,都起不到一丁点指导意义,根本无法运用于一切的宏观微观范围。因此只有哲学叶公才会死迷这种八百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更是喊出哲学小到指导人生,大到指导国家的胡话来。

  
  但那位网友说的没错,同时也是我最觉得好笑的地方。即这种智力贵族游戏如今竟还成了网上工农兵阶级大众趋之若骛的追逐对象。比如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连情感类这种毫无智力含量的论坛也好起这一口,可即使这些上网连文中汉字都理不顺的同志,连什么是deduction以及induction都不懂,哪怕只是在情感类论坛随便说几句爱情鬼话,嚎啕煽情一番,都能被人赞为哲理,封为情圣。

  
  因而以为靠几句哲理,就能把自己的爱情搞出通往罗马的康庄大道的同志只配去101次失恋。爱情这玩意儿说白了,完全超越艺术与科学的领域范畴,至少当下远远超出了人类正常的理解力,根本没什么哲理可言。即使有,也毫无指引作用,唯一的功效,就是慰情胜于无而已。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乃是咱们的烂污教育制度所造下的大孽。其实不仅哲学,文学也是如此。咱们的文科教育并没有告诉学生,其实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于投入到文学的汪洋大海之中,以至“六亿神州皆尧舜”,文学评论逐渐被搞成了全民广播体操,人人皆可胡乱一二。

  
  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所谓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完全是一种对人的天性的反叛。毕竟人的性格、秉赋、兴趣各自不同,如果违背自己的天性所好,只是一味地追求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作派,则势必是对自己在实行不必要的精神折磨,而且终究将一无所获。哪怕靠死记硬背,那些被僵化的知识勉强入脑,最多只能使人学富五车,但先天智力和思维将被毁之殆尽。

  
  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文学毫无起码的天赋和鉴赏与理解力,就千万不要去死读文学书,妄图以数量来杀出一条血路。做文学盲并不是什么耻辱,相反为了一点面子而浪费时间精力去受罪,只会最终彻底丧失正常人的判断力。削足适履地将自己代入这些条条框框之内。盲目的附庸风雅,只会换来那份对年少虚荣的无限悔恨。

  
  不过那位网友要我推荐几本书给他,哎,估摸他读过的文学作品远远多过涂鸦,所以岂有文盲给翰林开书单的事情。本人小半辈子浸泡在哲史的酱缸内,偶而所涉获的文学作品,全是些脍制人口的古今中外名著佳作。比不得现下众多的文学票友们三教九流,糙粗精细,亦是一律照单全收。只是暂且搁置如今的言情和玄幻类这些烂玩意儿不谈,哪怕当初随手翻了几页<;<;飘>;>;以及<;<;简爱>;>;等书,也顿时教本人无法卒读而释卷弃之,心里还纳闷这种泛泛之作何以会风靡开去过。

  正是由于这般病态的审美洁癖,导致往往如今跟人聊起文学来,那厢是大段的寻章摘句,到了我这厢眼里,全成了天方夜谭,甚至连文章作者的名字都闻所未闻。常有网友笑谓本人虽有才气,但知识老化,确实有一定道理。前几年我在友坛与人相持且痛贬网络文学,人家闻辞急御,把一干名目递与过来,我还奇怪里面所写到的那步非烟究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