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光复:华文漫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光复:华文漫史-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颇为奇妙的是,公元前700…500年间,古希腊文明的最早代表者荷马也来到人类的视野之中。尽管到现在仍然有人相信《荷马史诗》是后人的一次编纂,然而不能不承认,荷马诗歌中所流露出的最早宗教气息其本质上与中国《尚书》中所记载的古帝王们对于大自然律法的敬畏几乎同出一辙。在人类诞生之初的数十万年间,拥有着巨大能量并随时可干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冥冥世界,是有足够的理由为人类所共同敬畏和崇拜的,这种敬畏和崇拜之中产生出了祭祀、禁忌、礼节以及诗歌与音乐,以及饱含着对大自然慷慨赐予的感恩之情,并为最初形成的人类文化基因中注入了强大的想象力。在这一点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之源几乎完全一致(如果能够去除在地缘和人种方面区别的话)。这里,我可以介绍一下来自《诗经。小雅》中的一段:
  南有嘉鱼,悉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诸位看看,在那个时候,一顿鲜美的鱼宴,一杯与朋友相饮的好酒,就可以行君子之乐了。这之中,“悉然罩罩”指的是肥美之鱼网网不空,也可以窥见当时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赐予是如何的慷慨,比起今天比比皆是的污染河流来,远古的人们是过得怎样的安详而自得啊!
  

老子:先贤智者的自然感悟(1)
这场起于东西方共同的文化大爆炸中,世界看到了许多道耀目的光芒。这些光芒中,东方的古中国有一个老子,而稍后则出了另一个孔子(几乎与孔子同时,古印度诞生了佛陀)。“子”,是中国上古时代对君子的敬称,这就如同今天许多中国人都爱将对方称作老板或Boss一样。当苏格拉底在雅典的街头用他雄辩的思想引导青年的时候,在中国,孔子也开始靠收取十束腊肉的简朴交易方式在教授他的学生了。而稍早的时候,一位名称李名聃的男子也开始了对宇宙苍生的哲学思辩,后来他写了一篇著名的《道德经》,并由此而成为中国道家思想的始祖。他对于世界的看法,与古希腊哲学家的第一人泰勒斯所称的“万物是水构成的”有着相似性,而泰勒斯也是一个能够预测并精通天象的人,这一点,又与道家的周易与占卦术有着几乎完全的相通之处。而老子对于世界的看法中,与另一位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所认为的“万物流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如果当时他们所使用的是统一的文字和语境,我想,他们很可能会是同样的一个人。
  老子是一个在今天都令我们倍感神奇的人,以致于这种神秘感使他成为了传说中拥有了长生不老之术的神仙,而今天的道教,在许多方面都成为了养生之术的代名词。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产生的过程也十分故事化。据说是老子在中国春秋战乱之际的小国做了某个小官,后来觉得不得其志,于是决意不干了,骑了一条青牛出函谷关,守关的将军素知老子有奇道妙思之名,请老子留下文字以作纪念,于是才有了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是奇诡无比的,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中作为个人代表对宇宙自然与人的最早对话者,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老子首先是一个智者,一位朴素原理的哲学家。这种哲学的朴素性,使老子对于宇宙的审视更接近于自然本身的元质。这一点上,尽管老子是一个独处于公元前500多年前的思想者,然而他对于宇宙世界本质的观察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有何区别,说一句不恭维的话,那就是老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宇宙运行系统与有无相生原理的智者,这一智慧,远已超越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国界和民族。在这一点上,老子即世界。
  罗素在他所编写的《西方哲学史》中,对于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阿纳克西雷德有着一份油然的崇敬。因为阿纳克西雷德预言了宇宙万物均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而不是泰勒斯所称的“水”。这种“元质”,无限、无尽而且永恒,包围着一切世界。阿纳克西雷德是这样来描述这种元质以及宇宙构成特征的:“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湮灭之后将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相互偿补。”据罗素描述,这个阿纳克西雷德在公元前546年时,已经64岁了。这几乎与老子相仿。而老子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和哲学家,对于世界的认知与解析,则采用了他自己的方式: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接下来,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里,老子进一步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宇宙与人的恢宏大结构模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一直以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也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以及将来,人类对于最大的宇宙自然的认知将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老子对于这种万类归宗的一致性则作出了很生动的解释。如果说罗素推崇了一位阿纳克西雷德,而我则推崇出东方的老子,事实上,从包围着一切世界的元质,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道”,完全可以得到同一性的论断。在这个东西方人类共处的宇宙大自然之下,古希腊与中国,阿纳克西雷德和老子,早已在理念认知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与其说今天西方文化的源流中的重要一支是来自于古希腊文明的话,则不如说从一开始人类的文化就已经产生了同源性和共生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老子:先贤智者的自然感悟(2)
获得这个结论的理由太简单:我们都只有一个宇宙,而不是东方一个,西方另一个。
  在10月下旬所接受的一次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的汪建伟“异质现场”影像艺术展上,我与这位首位参加世界艺术风向标的默尔本国际双年展的中国先锋艺术实验家进行了一场颇有兴味的对谈沟通。汪建伟向我介绍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前沿思想,其中重要的一个实验思想就是有关艺术的“去魅”,从而将艺术再度还原于人与生活的元质。而对于他自己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他强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相对于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体验世界而言,所有单一维度的艺术表达方式正在面临挑战,从而促使他不断思考并探索将不同领域的多元元素和手法集合到一个表现空间之中(平面已远远不够表现以及视觉亦远远不足以体验),这种探索的结果,产生了“异质的空间与现场体验实现”。我则认为,这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恰恰也表明出这种“混成的自然态”。这一艺术模拟出的自然态,可以使我们假借它而到达宇宙创生或是人类文化创生的大爆炸时刻。从汪建伟的创作实践角度来看,人们对这种“混成的自然态”的异质现场,将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感应,其复杂、矛盾以及易变性和惘然,都是人类返回到自身生命原初时态的表现。事实上,他的艺术就是还原这样的一种真实,将宇宙的映像投射在每一个受众身上。
  于是,我从艺术的感悟中,再一次追溯到了中国文化与思想产生时刻的纷繁。粒子们的剧烈碰撞和相互扰动,眩目的光芒,以及产生并湮灭所有的那一个至伟的能量。而这一点,在2500多年前,老子早已经体验到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道德经》的唯心辩证法(1)
《道德经》这部书,可以视作为古中国最早诞生的一部智慧短语。之所以是短语,是因为它所有八十一章总共才有五千个文字,与今天一篇稍事详细的新闻报道差不多,所以它的每一章也就只有个60字左右了,如此之短,类似于我们的网络语言。之所以是智慧,是因为它的每一篇都涉及到了自然宇宙之道、事物客观演变的辩证法规、治国治家的人伦致理和个人品格情操修炼等等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宇宙天地到衣食住行的养性修身,从客观世界到人类自身,将所有能够发现的内在联系一一揭示。从老子的角度来看,《道德经》的所有作为均在于描述并解构一个周而复始的大宇宙和处于这个大宇宙之中的人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可分解为“道”的关系和“德”的关系两种。所谓“道”,其实就是老子对于宇宙自然从产生到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揭示,讲的是宇宙学,宏观学,他的工作可以直接与爱因斯坦以及他的后继者直至霍金都相等同,唯一的不同是他们的年代与所借助使用的思考和论证工具。今天的科学家们采用了大量的实证科学用具,包括射电望远镜以及巨资打造的粒子加速器还有原子钟,而老子则采用了人类最简单的用具:大脑。或者老子很早就明白了,大脑就是宇宙自然所造出来的最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哈勃望远镜(公元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温德。哈勃通过天文望远镜第一次勾勒出了人类所处其中的宇宙图像),这一点,老子显然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超凡智慧。
  所以,按照哲学的体系来划分,老子这种以大脑来解读并论证自然与人的学说,可以归结为唯心辩证法了。
  而在另一部份中,老子对人为主体而观照自然客体以及人自身的修养话题提出了“德”的观点。以今天的语境来说,《道德经》,就是“自然与人”。假若当时有DV的话,老子很可能会自制一部DV片出来,交给中央电视台十频道,也许,那些频道总监们还未必能看得上并准许播放它们。
  而老子却在那个寂寥的远处,观察着宇宙的本真和道理。这种孤独的感觉,老子也借机在《道德经》中流露了出来,今天来看,仍令我们有着强烈的同感(就如同《时间简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