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4)
“前三头联盟”以后出现了“后三头”统治,即雷必达、安东尼和屋大维。经过一系列###,屋大维最终获胜,执掌大权。他虽然保留了共和国的名义,实际上却逐步改变了共和国制度。这是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自公元前8世纪建立城邦以来,罗马经过700多年的征战,在公元前27年,变成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的庞大帝国。从此,罗马帝国以其显赫的地位闻名于世。
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盖乌斯?屋大维被人们尊称为“奥古斯都”,这个词兼有神圣、庄严、伟大之意。屋大维本人则自称“元首”。自此,罗马停止了内战,帝国出现大约200年的和平时期,农业、手工业飞速发展,商业贸易空前活跃,各项文化事业也达到一个辉煌的顶点,在建筑、文学、艺术、法学及科学技术诸领域,都创造了光辉成就。“砖土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此时的罗马城成了“世界帝国首都”,帝国统辖的总人口达到5000万人之多。
在这个时代,首都罗马和帝国各地的居民均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比较舒适的物质文化生活,首都市民当然获得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一本著名的美学书中写道:
升平时代罗马人沉浸在娱乐享受之中,宫殿别墅,绚丽辉煌;肖像丰碑,处处可见;广场拓宽,神庙加大,剧场、斗兽场增多;还有奢华的浴室、丰富的图书馆、宽敞的巴西利卡(会堂),把罗马城装点成人间天堂。
就在这个太平盛世,罗马的风气逐渐改变了。它统治了那么大的疆域,似乎成了世界的主人,大量财富滚滚而来,这一切,使罗马人从朴实的农民变得骄奢淫逸,不仅是统治阶级如此,而且整个社会都是如此。罗马胜利了,但罗马腐化了,罗马衰弱了,于是最终走向灭亡。
罗马的军队东征西讨,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胜利归来的军队,特别是从东方归来的军队,都带回来大量财富和奢侈品。关于这一点,史学家李维写道:
公元前186年,从亚洲回来的军队开始将国外的奢侈品带回罗马。除了在当时已属豪华家具的单腿桌子和餐具柜,还有青铜卧榻、贵重帷帘、手织挂毯以及其他纺织品。这些奢侈品最初都是他们引进的。当时宴会上已经有姑娘演奏里拉和竖琴助兴,使宴会更加气派,而且宴会上吃喝的花样和开支更多了。厨师的身价提高了,而他们过去却是最不值钱、最没人看重的奴隶。原来不体面的工作如今成了一门艺术。
《罗马史》的作者韦利奥斯?帕特库洛斯也写过如下一段话:
兄长西庇阿为罗马的强大排除障碍,弟弟西庇阿则为罗马的奢侈扫清道路。打消了对迦太基的恐惧,清除了罗马前进道路上的敌手,此时从美德向邪恶堕落就不是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而是迅猛地突如其来了。旧的道德准则被抛弃,新的取而代之。罗马陷入昏睡,失去警惕,沉溺于声色犬马,忘记了秣马厉兵,终日悠然自得,无所事事。就是在这个时期,西庇阿?纳西卡在卡匹托尔山上建造柱廊,梅特卢斯也建造了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那些柱廊,而尼乌斯?屋大维乌斯在大竞技场建造的柱廊则是最富丽堂皇的了。国家炫耀财富之后,紧跟着便是私人生活奢侈。
古罗马社会的享乐腐化之风首先盛行于君主、贵族和奴隶主中间,公元1世纪初期,奥古斯都的不肖子孙台比留当政时,奢侈之风大盛。当时还有些人表示抵制与反对,但是他们的意见根本不被接受。在一次###院会议上,有人提议不许用黄金制造食具,男子不应再穿东方的纺织品,然而遭到许多人的强烈反对。后来的尼禄皇帝比他的祖父台比留手笔更加阔绰,他挥金如土,建造空前豪华的“金屋”皇宫。罗马城有一次发生特大火灾,烧毁了大半个城区,尼禄竟在宫中登楼欣赏,且诵诗歌,说:“美哉此景!”他被史学家称为“最荒淫的无耻之君”。到了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奢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称帝4年就倒台的埃拉加巴尔是典型代表。他的上衣从来不穿第二次,他的鞋饰以珍珠钻石,床榻满缀金银宝贝,在他经过的路上撒满金银粉末,宫廷所有的器具都用黄金制成。他的名字成了辉煌、残暴和淫乱的象征。
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5)
奢侈享乐之风大盛,恶果累累,引发了罗马人对财富的疯狂追求,把财富看得高于一切。史学家李维写道:“有些人重视财富,鄙视道德,认为只有大量财富能享有崇高的光荣与价值。”官宦和富人眼睛只盯着金银,由于生活奢侈,追求享受,他们的头脑如同发了霉的口袋,装不进智慧、坦率和真诚。于是在这样的风气中,贪污和贿赂随之而起。一个名叫维累斯的司法官,去西西里任职仅两年便携回赃款达7000万塞斯退士,还有大批古玩和艺术品。号称清廉的罗马###领袖西塞罗,在西西里当了一年总督就搜刮200万塞斯退士。内战时期,罗马公民被金钱收买去参加投票,有的官僚贿选罗马执政官,一次就花费2.4万公斤(800塔连特)白银。
除了贵族、富人追求奢侈享受以外,普通自由民也沾染了这种恶习。
由于财富的蓄积以及同希腊化国家的接触,罗马自由民上层在衣饰、住房、饮食、宴会等方面都逐渐奢华起来。当时,罗马社会上掀起了以过希腊式生活为时髦的“希腊热”,而其结果正如诗人贺拉斯指出的那样:“被俘虏的希腊,俘虏了它的征服者,并巧妙地蛊惑了粗鲁的拉丁姆。”
那时,有大批的自由民破产,沦落为游民无产者,他们不思劳作,只依靠社会供养。在公元1世纪时,仅罗马城内就有20万~30万游民。他们虽孑然一身,但因享有公民权,自以为高人一等,“为了面包与快乐”整日流浪街头。每逢节日他们就喝彩起哄,要统治者施舍食品和戏票。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多出贿选钱,多搞几场大规模角斗和戏剧表演,他们就投他的票。这些“道德水准低下的乌合之众”,在全国约有80万人,他们出卖选举权,作伪证,告密,只要能满足他们的贪欲,便不辨是非,不分美丑善恶,把罗马公民素有的美德丧失殆尽。
罗马城郊有一块古罗马时期的墓地,有一块残碑上面刻着这样的墓志铭:“沐浴、饮酒、恋爱,确实损害人的健康,但却使人快乐。”在城中残存的一堵石壁上,至今仍可以依稀见到“打猎、进浴场、看角斗、寻欢作乐,这就是人生”的字样。这就是当时罗马人的人生观念,也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宗教是人民精神上的鸦片”。正当罗马的奴隶制已经盛极而衰,政治日益腐败,社会道德普遍堕落之时,兴起于犹太人中的基督教传入了罗马。它最初流行于下层社会,后来由于不少富人皈依教会,捐献财产,在信徒中建立了较大权威,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最后,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成为帝国统治的精神工具。基督教遂由过去提倡平等、博爱、互助互济的思想,转变为钳制思想、敌视异端的文化专制主义的代表。它提倡神学,反对人学,宣扬蒙昧,否定理性,致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遭到严重破坏。基督教狂热地“焚书坑儒”,推翻过去的一切,把罗马人原有的富于创造性的自由思想,富于进取心、积极向上的理想和情操都破坏无遗,使帝国晚期的整个社会和整个罗马民族,完全处于精神颓靡、蒙昧无知的状态。罗马人除了祈祷、忏悔、高举圣像游行以外,根本就没有精神生活。罗马人失去了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整个精神文明趋于破产。
帝国后期,罗马统治者竭力从军事上巩固政权。他们千方百计收买军心,给军队以数不清的赏赐和饮宴,说不完的赛马和看戏活动,使士兵战斗力大大削弱。饷银、赏赐、赠与成为士兵应享的权利,而保卫国家则不再是应尽的义务。所有的罗马军队纪律废弛,甚至放弃和出卖武器,不穿铠甲,不戴头盔,也放弃了在营地设防的习惯,无法抵御敌人的攻击。当蛮族骑兵进攻时,他们当然就只有逃跑了。因此,有人说:“一股狂放的享乐腐化风,吹垮了罗马帝国大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6)
罗马帝国在公元3世纪时明显进入衰落时期,这一时期罗马经济衰竭,政治混乱,矛盾尖锐,内战不断,史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3世纪的危机”。奴隶制经济的崩溃使罗马帝国后期出现了政治军事危机,帝国陷入日落西山、气息奄奄的境地。公元395年,狄奥多西皇帝在生命垂危之际,将帝国东部交由其长子统治,西部则交其幼子治理。从此,作为皇室徽记的山鹰被画成了两个脑袋,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早在帝国前期,意大利半岛上的农业就已经开始衰落。后来,一些地主贵族又把他们的大农庄改为牧场、鱼塘,或者干脆任其荒芜,作为放牧、围猎的场所,以致意大利的许多地区都变成了人烟稀少的荒野。随着农业生产的萎缩,工商业迅速萧条,许多城市由商贸繁荣的通都大邑变为小市镇。罗马的流通银币由于含银量连年递减,到公元2世纪末竟跌到仅有原来价值的1/40。货币危机更增加了贸易上的困难,罗马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深渊。再加上连年饥荒,瘟疫流行,帝国境内的人口急剧减少。一连串的天灾人祸,使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无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接下来,帝国后期的危机和古典文化的衰落愈演愈烈,到帝国末年,罗马奴隶主阶级的自我表现终于使他们的政权彻底摧毁。于是,古典文化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一度为罗马奉为最高理想的自由、理性与法制荡然无存。
基督教发展并最终成为罗马的国教以后,也成为了毁坏古典文化的凶手。基督教能为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