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之语-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ヒ都唇病8豢笆常谝都渫禄ǎ魉肴缏螅H砗焐宸卫淦跣А3鼍耪娼恢骸!币绞槿衔罐⒁话阋灾肿尤艘ㄒ嗫捎茫媳∪酰簧浇蚋⒅钟诤突ň扇胍杂辛菩А
  汉唐以来,随着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的丰富和提高,医学著述不断涌现,历宋元明清,遂蔚为大观。这些医书中多有关采制鲜花组方入药的记述:
  ◎桃花疗
  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
  桃花散
  桃花一两,葵子一两,滑石一两,槟榔一两。
  主治:产后大小便秘涩。(“主治”一项,为笔者据原文统一概述于后,下同)
  ◎辛夷花疗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六:
  辛夷散
  辛夷花一钱,黄芪一钱,人参一钱五分,当归一钱,白芍一钱,川芎一钱,白芷一
  钱,细辛八分,黄芩酒炒,一钱,甘草六分
  主治:鼻中流臭浓水。
  ◎芫花疗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中:
  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主治,脉沉而弦,胁内引痛。
  明《虚实辨疑示儿仙方》:
  芫花莪术丸
  芫花一两,半夏一两,南星一两,莪术一两。
  主治:脾痞胁痛,用建脾散。
  ◎羊踯躅花疗
  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三十二:
  蔓荆子膏
  蔓荆子一分,生附子三十枚,羊踯躅花四两,葶子四两,零陵香二两,莲子草一握。
  主治,头风白屑痒,发落生发,头肿旋闷。
  ◎松花疗
  明倪朱漠《本草汇言》:
  治酒毒头痛方
  松花一两,陈皮五钱,黄连三钱,甘草二钱
  主治:酒毒发作。
  ◎密蒙花疗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密蒙花散
  密蒙花一两,羌活一两,菊花一两,石决明一两,杜蒺藜一两,木贼一两
  主治:两眼昏暗,多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久患偏头疼,两眼渐觉细小昏涩。
  ◎玫瑰花疗
  清凌晓五《凌晓五医案精华》:
  育阴潜阳汤
  西洋参二钱,甘菊蕊三钱,丹皮四钱,玫瑰花二钱,制首乌五钱,当归身三钱,石决明八线,冬桑叶三钱(炒),蔓荆子三钱,东白芍四钱,硃茯神五钱
  主治,头痛。
  ◎荷花疗
  明搂英《医学纲目》
  丹溪莲花蕊散
  莲花蕊一两半,当归半两,红矾少许,黑牵牛一两半(头末),
  主治:长年痔疮。
  ◎红蓝花疗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红花散瘀汤
  当归尾一钱,红花一钱,皂角针一钱,石决明一钱,连翘一钱,穿山甲一钱,苏木
  一钱,殭蚕一钱,乳香一钱,贝母一钱,大黄三钱,牵牛二钱
  主治:入房忍精,强固不泄,以致精浊血凝结两胯,或小腹之傍,结成肿痛,小便涩滞。
  ◎扁豆花、忍冬花疗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新加香薷饮
  香薷二钱,厚朴一钱半,扁豆花五钱(鲜),银花四钱,连翘四钱,
  主治:暑温初起,形寒发热,身重疾痛,面赤口渴,汗不出者。
  ◎葛花疗
  金李杲《东垣试效方》:
  葛花解醒汤
  砂仁半两,葛花半两,白豆蔻半两,白术二钱,泽泻二钱,干生姜二钱,神曲二钱,茯苓一钱半,陈皮一钱半,猪苓一钱半,人参一钱半,木香半钱,青皮三钱
  主治:长期饮酒中毒。
  ◎槐花疗
  宋许叔微《本事方》:
  槐花散
  槐花一两,柏叶一两,荆芥穗一两,枳壳一两(炒)
  主治:内痔出血。
  ◎旋覆花疗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中:
  旋覆花汤方
  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主治:肝脏气血郁滞,著而不行。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犀角旋覆花汤
  犀角二两,旋覆花二两,桔皮三两,茯苓三两,生姜三两,紫苏茎叶一握
  主治:脚气肿满,或行起涩弱,小便秘涩,喘息气冲喉,食呕不下。
  ◎桂花疗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十:
  桂花饼
  桂花一两,孩儿茶五钱,诃子六个,甘草五分
  上对末,桂花水为饼,每嚼一丸,滚水下。
  主治,清痰降火,止咳生津。
  ◎菊花疗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上:
  候氏黑散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凳郑栖呶宸郑惫槿郑山郑喝帧⒐鹬θ
  主治:风痛。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
  ◎款冬花疗
  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九:
  崔氏熏法
  款冬花
  主治,久咳不瘥。
  宋严用和《济生续方》:
  百花膏
  款冬花、百合等分
  主治:喘嗽不已,或痰中有血。
  ◎腊梅花疗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二:
  千里梅花丸
  楷把叶、干葛末、百药煎、乌梅肉、腊梅花、甘草各一钱
  上俱为末,用蜡五两,先溶蜡开,投蜜一两,和药末,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实大。夏月长途,噙化一丸,津液顿生,寒香满腹,妙不可言。
  花是我国中草药药物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展示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十五、浴兰汤兮沐芳……楚·屈原(1)
以香花沐浴,是一种享受,也曾是一种宗教礼仪。
  在浴盆的澡水……古人称作“汤”……中加入香料,用此香水沐浴,是我国古代符合卫生健康的一种习俗。古人认为,在浴汤中泮和某些香料,不仅能提神醒脑,洁身去嗅,还可以祛除邪气,疗疾养生;因为这些香料多取材于香花香草,它们馨香而无毒,对人体不会造成过敏反应,且由于其中具有芳香物质及药理成分,还能防病治病,有益健康。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的遗书,这部按十二月顺序,记录大自然包括天上星宿、大地生物的相应变化,形象反映上古人民对时令气候认识的书,最早提到了一种花草浴:“五月,……蓄兰为沐浴也。”这就是著名的、有着悠久传统的兰汤浴。
  五月,古代中原地区一直认为是不吉利的“恶月”、“毒月”,这在汉以来的著述如《史记·孟尝君传》、《后汉书·礼仪志》、《风俗通义》、《论衡》等都有具体事例反映出来。夏历五月,恰处在芒种、夏至、小暑三节气之际,烈日炎炎。地气上蒸,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而兰草,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它具有“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虫毒,辟不详”(见《神农本草经》)的功效,在“恶月”间,用它伴水沐俗,正是一种很好的防病治病的手段。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九歌·云中君》一篇中的头六句歌辞。《云中君》是祭祀云神丰隆的歌,句中的“灵”,指女巫。这六句翻译过来就是:”沐浴着芳香四散的兰汤,穿上那鲜艳华丽的衣裳。云神啊回环降临在我身上,闪耀无穷尽的灿烂光芒。享受祭祀你将降临神堂,璀璨的光辉与日月争光。”(见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译文,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这反映了楚地女巫主持祭神时沐浴兰汤的宗教仪式。
  参照《周礼·春宫》看,不禁令人恍然而悟:“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云:“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屈原所描写的兰汤浴,是南方宗教上的一种衅浴,当无疑问,且与中原地区的衅浴如出一辙,可见其来甚古,与夏代五月浴兰似有渊源。
  后来,“恶月”又发展出“恶日”,即五月五日,称为端午。端午节又称“浴兰节”,可见沐浴兰汤已成定俗。唐韩鄂《岁华纪丽》曰:“端午,……浴兰之月。”《注》,“午日,以兰汤沐浴。”午日,即端午日。宋吴自牧《梦梁录》曰:“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端午之日洗一个舒适快意的兰汤澡,成了民众的节令风习。
  我国历史上,花药沐浴并不仅限于兰草。《山海经》就曾提到另一种花草,可以入浴。该书《西山经》载云:“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山海经》虽多怪诞之语,不可全信,然而这里记述一种能够治皮肤病的“水疗法”绝无凭空虚造的可能。至于黄雚,依稀有典可查。《尔雅·释草》指出,雚即芄兰。按,芄兰又名萝藦,为萝藦科多年生蔓草,花白色,有紫红色斑点,可入药。虽然这雚是否即是黄雚,笔者还难以确定。
  汉代,皇家浴池中也常用香汤。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谈到,成帝皇后赵飞燕洗澡用的是“五蕴七香汤”,她的妹妹赵合德入宫被封为婕妤,亦颇受专宠,洗澡用的是“豆蔻汤”。豆蔻者,姜科多年生草本,夏开黄花,其花、种子、壳均可人药,具有行气化湿的功效。五蕴七香者,则指多种香料的混合,究竟包含那些花草香药,便不得而知了。
  东汉的荒淫君主灵帝,据王嘉《拾遗记》卷六载,他在洛阳西园命建“裸游馆”一千间,内设许多浴池。一到夏天,灵帝就拥着一班年纪在十四至十八岁之间的宫女来此避暑。这些宫女“皆靓妆,解其上衣,惟着内服”,泡在浴池中。由于浴池里煮有西域进献的茵墀香,宫人浴罢,余汁随渠流出馆外,香气四溢,被人们称为“流香渠”。这西域的茵墀香,系为何物,无考,然从“茵”字草头看,很可能也是一种香花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五、浴兰汤兮沐芳……楚·屈原(2)
唐朝的宫室浴池更见发展,而尤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