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之语-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种。作者周密南迁后长居吴兴,曾自负他说,“尝评天下山水之美,而吴兴特为第一。”江南气候温润,山青水秀,物丰林茂,北地差胜,也是实情;然而是否能将同为江南的苏杭给压下去,便是仁者见仁,难以评断了。
  南京为六朝旧都,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明初两个皇帝也以南京为京城,园林状况可从《游金陵诸园记》(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续四部稿》中之文)中看出个大概。所述有名者有东园、西园、南园、魏公西圃、四锦衣东园、万竹园、三锦衣家园、金盘东园、徐九宅园、莫愁湖园等三十六家。迁都北京后,皇室着力经营西苑,苑中花木繁茂,有“琼岛春阴”之称,后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京城的私园,据《燕京游览志》载有名者不下二十余处,如清华园、勺园(分别即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校址)都是在那时建起来的。江南的私园则远盛于北方。至今保存下来的有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上海的豫园等。按《苏州府志》记明代苏州的宅园,就有二百七十一处之多,后人因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把苏州誉为“园林之乡”。江苏太仓王世贞(号弇州山人)的弇山园,则有“东南第一名园”之誉,只是今已荡然无存。
  入清,皇家园林以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及热河离宫避暑山庄最为壮观,其中圆明园历康雍乾三世而完工,最盛期包括长春和绮春二园,占地达五千二百多亩,园中人工凿湖占一半以上、堆建假山三百多处,宫室楼台美轮美奂,奇花异木四季飘香,曾被法国传教士王致诚(JeanDenisAttiret)惊异地赞为“万园之园,无上之园”。乾隆帝曾亲自“钦定”景点名号有四十处,其中不少名号都与植物营造的环境氛围有关。如“碧桐书院”,有桐树;“杏花春馆”,有杏花;“武陵春色”,用陶渊明桃花源故事,有桃林;“濂溪乐秀”,用周敦颐爱莲说之典,有荷塘,又“曲院风荷”,亦植荷花;“映水兰香”,有兰蕙之属。此外,如“长春仙馆”、“汇芳书院”、“水木明瑟”、“西峰秀色”、“接秀山房”(见插图84)等,也与草木密不可分。如此规模和工力,可谓是备极湖山林木之美了。它是我国园林建造史上的绝顶之作,前无古人,后世难追。令人痛惜的是,咸丰十年(1860),这座希世园林,为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只存留下一些石柱和台基,这些残垣断壁,在日晒雨淋之中,好似默默地在向苍天控诉着侵略者的野蛮暴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八、赏心乐事谁家园……明·汤显祖(4)
中华园林,真是名园如珠,难以遍举。而园林中,花木植物始终是最主要的景观之一。它本身所具有的观赏价值以及它所起到的庇荫和配置园林空间的作用,都是园林意境不可忽略的内容。例如,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这部著作中提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讲求花卉及其他各种景物之间的协调组合,以构成层次、色彩丰富的美妙景致,让倘佯其间的人们获得赏心悦目的享受。崇祯进士郑元勋在《影园自记》(影园,后来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指出是为康熙间扬州八大花园之一)中有一段话,亦反映了以小见大、崇尚自然的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大抵地方广不过数亩,而无易尽之患。山径不上下穿,而可坦步,然皆自然幽折,不见人工。一花、一竹、一石,皆适其宜,审度再三,不宜,虽美必弃,”末几句说,即使局部的安排可以称得上是美的,但如果与更大范围的景观不相协合,那么“虽美必弃”,可见,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美,这些道理都值得玩味咀嚼。
  古人对园林花木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花木在与其它园林景致互相映衬、互相融合所形成的审美效应的深刻领悟和理解,读者还可以从下面辑录的历代园记的片断中去领悟:
  ◎明苏州拙政园
  明文徽明《王氏拙政园记》:
  槐雨先生王君敬止所居,在郡城东北,界齐、娄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循水而西,岸多木芙蓉,曰“芙蓉隈”。……水尽别疏小沼,植莲其中,曰“水花池”。池上美竹千挺,可以?凉,中为亭,曰“净深”。循“净深”而东,柑橘数十本。亭曰“待霜”。又东,出“梦隐楼”之后,长松数植,风至冷然有声,曰“听松风处”。自此绕出“梦隐”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曰“怡颜处”。又前,循水而东,果林弥望,曰“来禽囿”。囿尽,缚四桧为幄,曰“得真亭”。亭之后为“珍李坂”,其前为“玫瑰柴”,又前为“蔷薇径”。至是水折而南,夹岸植桃,曰“桃花沜”。……“竹涧”之东,江梅百株,花时香雪烂然,望如瑶林玉树,曰“瑶圃”。……
  ◎明吴江谐赏园
  明顾大典《谐赏园记》:
  ……后复缀一轩,扁曰“美蕉”,美蕉者,美人蕉也。产于闽之会城,而余廨中独盛,绿苗红萼,簇若朱莲,余为学时携归,友人王敬美复书之扁以见贻者也。……亭之阴,诛茅为屋,园丁时酿酤酪以待客,扁曰“宜沽”,野店青帘,宛有流水孤村之致。旁植梅、杏、桃、梨各数株,花时与客倾壶而醉,醉则相与枕藉,落红万片.满人衣裾,不减许谨花茵也。循溪而南数十武,画桥碧砌,有亭翼然,扁曰“烟霞泉石”,盖取游岩语也。亭后遍植蔷薇、荼蘼、木香之属,骈织为屏,芬芳错杂,烂然如锦,不减季伦步障也。
  ◎明太仓弇山园
  明王世贞《弇山园记》:
  ……堂五楹,翼然,名之“弇山”,语具前《记》。其阳旷朗为平台,可以收全月,左右各植玉兰五株,花时交映如雪山琼岛,采而入煎。喊之芳脆激齿。堂之北,海棠、棠梨各二株,大可两拱余,繁卉妖艳,种种献媚。又北,枕莲池,东西可七丈许,南北半之。每春时,坐二种棠树下,不酒而醉;长夏,醉而临池,不茗而醒。
  ◎明苏州归田园居
  明王心一《归田园居记》:
  ……自楼折南,皆池。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荇藻,芬葩灼灼,翠带柅柅。修廊蜿蜒,架沧浪而度,为“芙蓉榭”,为“泛红轩”。自“泛红轩”绕南而西,轩前有山,丛桂参差,友人蒋伯玉名之曰“小山之幽”。又西数武,有堂五楹,爽垲整洁,文湛持取李青莲“春风洒兰雪”之句,题之曰“兰雪堂”,东西则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邻僧庐,旦暮梵声从竹中来。其前则有池,其池取储光羲“池草涵青色”句,曰“涵青”。诸山环拱,有拂地之垂杨,长大之芙蓉,杂以桃、李、牡丹、海棠、芍药,大半为予手植。…又西折,从南为“饲兰馆”,庭有旧石数片,玉兰、海棠,高可蔽屋,颇堪幽坐。北折,则回廊曲而且幽。廊半有小径,斜通“石塔岭”。廊尽,由南折西,皆架山茶,有亭曰“延绿”。“延绿”之北,有石如玉,拱立檐际,渭之“玉拱峰”,每至春月,山茶如火,玉兰如雪,而老梅数十树,偃蹇屈曲,独傲冰霜,如见高士之态焉。插篱成径,至“梅亭”、“紫薇沼”。亦“园居”之一幽胜也。北临“漾藻池”,遥望“紫逻山”,飞翠直来扑坐,夏月之荷,秋月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又一胜观。
  ◎清江宁(今南京)随园
  清袁起《随园图说》:
  ……轩之西,曰“金石藏”,度鸡碑、雀篆、钟鼎文字,及磺、琥、尊、罍焉。再转而南,莳芍药满台,花影压栏,如堆锦绣,园丁锄地,得石刻隶书“环香处”三字、饶有古趣,遂为室额。西达“小眠斋”。丹桂绿蕉,清阴绕榻,华胥一枕,远绝尘嚣。……毗连东轩,曰“嵰山红雪”。皆紫玻璃,廊外西府海棠二株,花时,恍如天孙云锦挂向窗前。……去西数十弓,山椒构亭,曰“香雪海”,绕以梅花七百余株,疏影横坡,寒香成海,不啻罗浮、邓尉也。……由台东出回廊,且折且下,玉兰、海榴,环列于右,万石鳞缀,杂植牡丹。兰蕙、朱樱、红蕉,拱抱于左。廊腰构亭,曰“群玉山头”。下是随廊,再折再下而东,万柳阴中,深藏水榭,曰“柳谷”。后枕“牡丹岩”,前凭“菡萏池”,水面豁然而开,天宇朗照,螺峰扫黛,丝柳垂金,浸影于鸭绿波中,时有鸳鸯翡翠,往来游戏,沉李浮瓜,最宜消夏,无复知有褦襶红尘者,楹联云:“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读诗书又恋花。”良有以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为爱名花抵死狂……宋·陆游(1)
爱花之人,爱花成癖,如痴如狂。只因此乃人性率真的表现,为花而狂,又有何妨……
  苏州的邓尉和元墓一带是观梅的胜地。邓尉在吴县西南六十立的光福乡,是汉代隐士邓尉居住的地方,以此得名。宋淳祐年间,高士查莘在山间广植梅花,后来当地人以种梅为业。初春时节,满山香雪重重,幽香不断。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见此景致,曾题“香雪海”三字于山石上,邓尉遂有香雪海这个雅号。元墓在邓尉东南六里,不过是一山相连,因晋代毒州刺史郁泰元葬于此,故以为名,也是著名的梅乡。赏梅人可以在邓尉和元墓之间一路看过去看过来。清人顾铁卿曾在《清嘉录》中记述了道光年间时人观梅的狂态:
  暖风入林,元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郡人舣舟虎山桥畔,襥被遨游,夜以继日。
  人们为了看梅,带上铺盖卷儿(襥被,意为以包袱裹束衣被),困了,打开包袱,拥被而眠,醒了,卷起铺盖就走,夜以继日,徜徉在梅林之中,热情之高,令人咋舌。
  每至花时,爱花之人出户远足,“襆被遨游”,迷途忘返。且不说上文“观梅”,早在唐宋时洛阳人观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