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着,”我们说,“一个很轻的声音将叫你们的名字。”然后我到孩子们身后的一个房间里用很低的声音缓慢地喊着孩子们的名字,仿佛我的声音是从山的那边传来的一样。这个声音几乎是超自然的,它到达孩子们的心并呼唤他们的心灵。
每个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都会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兴奋地站起来,尽量不移动椅子,静静地踮着脚尖走。他们的动作非常轻,很少被听见。但他们的脚步声还是打破了寂静,回荡在持久的静止中。
当孩子带着满脸的兴奋到达门口时会一步跳进房间,控制住要发出的笑声。有的会把脸藏在我的衣服里,有的则回头看同伴们静静地坐着等待,像雕塑似的。被叫到的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恩惠,收到了一件礼物,一个奖赏。
第12章 感官教育及教学道具说明(9)
但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会被叫到的,从房间里最安静的小孩开始叫起。因此每个人都努力在听叫名字时保持绝对的安静。有一回我看见一个三岁的孩子试着克制要打的喷嚏并且成功了。她把气憋在她那小小的胸膛里并坚持住了。这是一个最让人惊叹的努力。
这个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满足的小脸和耐心保持的静止都说明他们得到了极大的乐趣。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确定他们能否做到,我想拿些糖果和小玩具给被叫到名字的小孩。我以为有必要弄些小礼物来让他们作出努力。但很快我就发现,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孩子们在作了足够的努力维持安静之后,乐于享受这种感觉,乐于享受安静本身。他们就像停泊在宁静的海港里的小船一样,沉浸在体验新事物的快乐之中,并获得了超越自我的胜利。这确实是他们的回报。
忘掉关于糖果的承诺,也不再想玩具。当然,我也应该抛弃这种无用的做法让游戏变得越来越吸引人。甚至连三岁的小孩也能在我喊完40个孩子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安静。
那一刻我懂了,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回报,精神享受了快乐。
这些游戏之后,孩子们好像和我更亲近了,他们变得更听话,更温顺可爱了。我们确实与世隔绝了,并且在几分钟内进行了非常近的心灵交流。可事实上,我在渴望、呼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在完全寂静中找到了快乐。
寂静中的一课
我马上要讲的是一堂最成功的“安静课”。
一天,我正走进一个“儿童之家”,在院子里就碰到了一位妈妈,她手里正抱着四个月大的婴儿。这个小家伙仿佛就是安静的化身。我将她抱到怀里,她也纹丝不动舒适地躺着。当我将她抱进教室,孩子们都跑过来迎接我们。
孩子们一直很欢迎我,于是伸开双臂搂我,扯我的裙子,他们几乎快把我推倒了。我微笑着让他们看小宝宝。他们理解了,在我身边跳跃着,看着我,眼里满是高兴,但出于对我怀里小家伙的尊敬并没有碰我。
孩子们拥着我进了教室。我坐了下来(没有像平时那样坐在孩子们坐的小椅子上,而是坐在了一张大椅子上),并坐得很庄重。孩子们带着关心和高兴的复杂情感看着我怀里的小家伙,没有人出声。
我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老师。”他们惊讶地看了我一下,并笑了。
“确实是你们的小老师哦,因为你们没有人能像她一样安静。”听到这儿,孩子们都换了一下他们的姿势,变得安静了。
“还是没有人的手和脚能像她一样静。”每个人都密切注意着自己手和脚的姿势。
我笑着看着他们,“你们永远都不能像她一样静。你们动了一点儿,但她一动也不动。”孩子们的表情很严肃。他们明白了小老师的优越性。他们中有些人笑了,眼睛好像在说:是因为她还在襁褓中。
“你们中没有人能像她一样安静无声。”
“你们不可能像她一样静,听她的呼吸声多么的细。踮着脚尖到她这儿来。”
几个孩子站了起来,慢慢踮着脚尖走了过来,弯腰看着那婴儿。非常的静。“没有人的呼吸能像她一样静。”孩子们惊奇地看了看四周,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就算静静地坐着也会发出声响,也不知道一个婴儿可以比大人更安静。他们几乎要停止呼吸了。
我站了起来,“静静地走出去,”我说,“踮着你们的脚尖走,不要出声。”我跟着他们走,并说:“我还是听见一些声音了,但这个婴儿跟着我走就没有发出声音。她走得很安静。”孩子们笑了。他们明白这是事实,也明白我话语中玩笑的意味。我走向开着的窗户,把婴儿交给正看着我们的妈妈。
小家伙仿佛施展了微妙的魔法,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确实,自然界中没有什么比新生儿平静的呼吸更甜美的了。新生儿的生命无比尊贵,它在睡眠和宁静中收集能量,获得新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总的说来包括两个方面:生物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从生物学方面来讲,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个体在自然方面进行有效的发展;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我们的目标在于使个体适应周围的环境。
——马利亚·蒙台梭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3章 感官教育的一般注意事项(1)
我并不是说我的方法使儿童的感官更完美了,但我相信,作为心理学研究开拓的一个新领域,它是非常有希望结出有价值的硕果的。
迄今为止,试验心理学一直致力于完善用于测量感觉的仪器,却没有人尝试以个体为对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可除了纯科学的问题外,感官教育应该是最具教学价值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教育都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性。从生物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从社会性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个体融入环境作准备,技能教育可能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教会个体利用周围的环境。
这两点都证明感官教育是最重要的。感官的发育确实先于高等的智力活动,而3岁至7岁的小孩正处于感官成形阶段。
所有教育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帮助孩子心理和生理正常发育。
当最佳发育期过后,教育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它的另一个目的——让个体适应环境。
教育的这两个方面总是相互交错的,但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一些方面总会强于另一方面。3岁至7岁是生理发育很快的时期。与智力相比,这一阶段是更侧重感官形成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官开始发育,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多地被外界环境吸引。而那些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刺激物,并不是他们形成感官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感觉,而这种感官训练将会为孩子形成清楚、稳固的智力奠定有序的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感官教育还可能发现在学校中没有作过检查的孩子的缺陷,并可以最终纠正这些缺陷。当有缺陷的孩子表现出明显无法利用身边的资源时,就说明其需要进行感官教育了,如耳聋和近视等。因此,感官教育是生理性的,它为智力教育奠定了基础,完善了神经反射和神经关联通路。
但教育的另一目的——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是间接进行的。
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使婴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人们是环境的主要观察者,因为他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当今的艺术与希腊时期的艺术一样,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之上的。科学的进步以观察为基础,它的发现和应用(这种应用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都遵循同样的路线,那就是观察。因此我们必须让新一代的人养成观察的习惯,这种习惯在现代文明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人类如果还想继续保持高效的进步,就必须保有这样一种态度。
我们都知道X射线的发现来自于观察;电磁波和镭的放射性发现同样也应归功于观察;我们期待无线电报机能带给我们美好的事物。可以说在应用观察法的同时,我们找到了通向精神发展的道路。
感官教育使人学会观察,它不仅使人将其应用到现阶段的文明中去,还为现实生活打下了基础。我们总是先有想法,再有行动。比如,教育的方法总是先教,然后再让孩子们依照所教的原则做。
一般来说,当我们教授了那些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明白后,他们就能利用某些物体来完成某种工作。但通常情况下,已经理解了所教内容的学生会发现很难完成我们给他的任务,因为我们忽略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感官的完善。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让厨师只买“鲜鱼”,他明白意思,买的时候也尽量找鲜鱼,但如果没有人教过厨师如何用眼睛和鼻子来辨别鱼是否新鲜,他就无法完成我们给他的任务。
第13章 感官教育的一般注意事项(2)
缺乏这样的感官教育在做菜中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厨师可能接受过书面材料培训,可能清楚地知道烹饪书中所说的食料和烹饪所需的时间,他也完全可能做出一道外表如我们所希望的菜。但如果要他从菜的气味,或者说用眼睛看,根据菜的味道来判断菜什么时候煮好了,什么时候该放调料,感官发育不够好的他就会犯错。
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获得那样的能力,而那种练习对于厨师来说就是迟到的感官教育——成人一般很难获得感官教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找一个好厨师那么难的原因了。
对于医生来说,有些情况是一样的。一个学过脉搏特点的医学生坐在病人床头,怀着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望要摸病人的脉搏,但如果他的手指不知道如何触摸,那他所学都变成无用的了。在成为医生之前,他必须有辨别不同感官刺激物的能力。
听心跳也是一样的,学生学的是理论,但耳朵只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