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校园里又都是穿着学士服到处合影留念的师兄师姐。照片上应该无一例外的都是飞扬的笑脸,背景是他们曾经属于的北大。身在北大,很容易将自己融入它原本已经辉煌神圣色调背景中; 身在北大人中,很容易将自己轻易地归为优秀。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北大的声音和北大人的声音中已听不到自己真实渴望的心音。
有时会在校园里邂逅来北大参观的中学生,他们眼中朝圣者般的虔诚让我羡慕不已,那时追梦者的眼神。北大也许就是他们的加州梦想。因为它,他们一路走得那么激情飞扬,义无反顾。很多人注定要与梦想擦肩而过,于是会有一生的遗憾。但是那献祭给梦想的青春却因此不再空洞。
有时会碰到成群结队的民工,衣衫褴褛,满身泥浆。他们时常会笑,但是眼神却不生动,或者说是疲惫甚至呆滞。我知道他们很可能连加州在哪里都不知道,但我还是很想知道他们的加州梦想是什么。对于为生计温饱而奔波的人来说,谈梦想非常奢侈甚至矫情。他们情感中温柔不堪触碰的地方大概萦系于某个偏僻山村的某家灯火。他们的梦想应该是用最朴素的大白话可以表达清楚地吃饱穿暖,盖房念书。我不认为他们的梦想是卑微的,怀揣着这样的梦,他们流着汗,一路走得无比艰难却踏实。而我,还在北大中寻找着自己。
在未来开始显得渐次清明的时候,我也终于开始找到一种强烈的渴望,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California Dreaming。我开始做一个真正的加州梦想,一个隔着太平洋的梦想。它似乎与北大无关,与我优秀的校友们无关,与远大前程或是鸿鹄之志无关。我的梦想非常形象,我只是想看看加州湛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加洲梦(2)
前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这将是一条艰险无比的路,无数的人撞得头破血流然铩羽而归。但我想我更期待的是追梦的过程。我知道自己中将会有一天理所应当不可避免地走向温和中庸的大多数,有一天不再为光荣与梦想激动。我不认为那是人生的庸俗化,毕竟,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有勇气有能力永远愤怒敏感,以唐·吉诃德般思索批判的态度孤独地活着。走向中庸,是妥协,也是智慧。但年轻时为自己的梦想打拼将是一生的光荣,尽管这个梦想可能在以后看来是那么的幼稚可笑,荒诞不经。
我的加州梦想,在加州。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北大校园中的考研一族
梁栋
他们是北大里一个独特的群体。
他们是燕园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北大校园内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与经历: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辞职的白领和公务员,他们有的带着家人和朋友的鼓励,有的确实在别人怀疑和不屑的眼光下来到这里。他们虽然不曾流过北大人的血液,但是对北大却有着同样的热爱和执着,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考取北大研究生。平时,你很难从北大的学生中分辨出这些人来,他们同北大学生一起听课、听讲座、在食堂吃饭、背着书包在教室里上自习。他们的外表同北大学生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极为复杂。
来到北大备考的人基本都是放弃了就业机会和工作,除了要忍受考研过程中长期的孤独、郁闷及枯燥外,还要做好“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回报”的心理准备,因为北大竞争太激烈(每年报考20000余人,只招生3000余人)。这就是考北大和与普通高校的区别,因此,他们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有的时候,还会受到在校生的冷眼甚至蔑视。
虽然北大的研究生不好考,但是每年仍有许多怀揣着希望的学子踏上燕园这片沃土,来感受北大的天时地利。而北大附近的房源也很抢手,三角地的房屋信息更新得比股票还快,不论居住条件多么简陋,只要能住人,肯定租得出去。不知为什么,来北大考研的人,总会让人产生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
很多人不理解,考研为何偏要考北大?
其实理由很多:或许是为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下给自己增加砝码;或者是为了以后更高发展作铺垫,或则仅仅是为了能堂堂正正、名正言顺地坐在北大教室里听课……
总之,这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正所谓“我选择 我喜欢”。
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目睹着,并经历着这样的人生过程。
我酷爱旅行,喜欢接触不同的人,享受新鲜的事物,但是,现在,我必须按捺自己的个性,强迫自己在炎热的暑假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往返于阴暗、潮湿的小屋,重复着吃饭—看书—睡觉这样单调的生活,忍受着孤独,日复一日。
复习也是枯燥的,整天面对着厚厚的教材,一大堆棘手的习题,更要面对一个不可预知的结果。有时是很烦躁的。每当学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去足球场上发泄一下,或是坐在未名湖边发呆。
以前听说考研的人过得是猪狗不如的生活,就觉得说得有点玄。如今自己也体验了,确实有些彷徨,可又有点兴奋。
我迷恋北大,因为她博大的文化,因为她在世界的影响,因为她吸引了世界各界精英及名人来此演讲。因为她有总也听不完,听不够的讲座。因为她有优秀、精干的教师队伍,因为她美丽、古朴的校园,更因为她在中国的独一无二,在北大成长,生活是幸福的。
有时,午夜时坐在北大南门以外的城隍庙小吃部看书,听着邻桌的北大学子轻松地谈论着人生的规划,心中就会泛起一些羡慕,也夹杂着一丝伤感;但有时也会听到他们抱怨因为玩了一个学期的游戏,没有看书,担心考试挂科,这个时候,心中却又荡起另一番滋味。
总觉得自己如果不能融入北大,将是人生的一件憾事,因此,我选择了考研,也选择了这种“痛并快乐着”的生活方式。
诚然,谁也不能说考上北大,人生就是一片坦途,考研只不过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次向自己挑战的机会。无论怎样,这个过程都是人生中弥足可贵的。并且,我相信,在经历了酷暑和寒冬之后,明年的春天会更美。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就劝他去北大考研,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就劝他去北大考研,因为那里是炼狱……
谨以此文献给一直支持我的父母。并以此鼓励自己及正在考研路上奋战着的“战友”:大家一路走好。
游学快乐有点痛(1)
柳哲
北大边缘人,一个成分驳杂、来去无律的群体,它不断流动又将永远存在。我们关注北大边缘人,不仅因为北大,还因为边缘人本身。到过北大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而那些亲近和走进北大的边缘人不也同时在丰富着北大的内涵、延伸着北大的光辉吗?我们在这里活过,爱过!在这里,有梦想闪烁的光芒,有蛹蜕变成蝶的艰辛,还将会看到蝴蝶展翅翩翩飞舞的美丽……
笔者系浙东金华人,已过而立之年,农民的儿子,一直以故乡有一个“浙东学派”(金华学派和永康学派)而深感自豪。1996年3月,揣着2000多元钱,带着40公斤有关柳贯和曹聚仁的图书资料,来到了北大中文系自费进修。
屈指数来,在北大已经有10年了。10年里,我先后旁听过北大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光华管理学院等数十门课程,听过数以百计的各类讲座,参加过北大研究生会、五四文学社、爱心社等北大学生社团组织,阅读过不计其数的书籍,结识了众多的师长朋友。我在北大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知识,感受着北大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的学术氛围。这里有一种特殊的人文魅力,让你着迷,我真是不思归矣。10年,我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和创业在北大。光阴从指缝间流走,美好的青春岁月留在了燕园。没有学籍、未曾佩带过北大的校徽,手中也没得到校方的任何凭证。但为了求知,我不需要一纸文凭,只需要知识、能力和智慧。将近7年的北大游学,我已然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北大边缘人。我认为北大有三件宝贝:图书馆、导师和讲座。在探索真理、寻求知识这方面,北大人和北大边缘人是平等的。大家几乎拥有同样的学习条件,从某种程度来说,边缘人的求知欲更强,对所能利用的资源用得更加彻底。不过,有时看到校园里欢天喜地的大学生们,我也会想,我较难进入他们的生活,我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快乐,但是,我也有我的快乐。记得最幸福的时光是在“静心斋”里度过的。频繁搬家是每一个漂在北大的人的共同经历。10年来,笔者共搬过近10次家,每换一个地方都要给自己的居所取个“雅号”,说白了,“静心斋”不过是校园里的一个废弃不用的小房子。大约只有六七平方米的样子,不通暖气不通电,当然也就没人收房租。笔者于96年9月搬进去,次年1月被校方有关部门发现而离开,蛰居了大约4个月的时间。“静心斋”条件自然很艰苦,每天晚上图书馆闭馆回去后,再点着蜡烛读书、写东西。最冷的时候,墨水瓶都上冻了。但是那几个月我的心最宁静,每天都可以写一篇东西出来。白天我在图书馆遍览群书,偶尔也在课堂接受北大名师指点迷津,晚上便在斗室中用笔记录自己的收获。
我们边缘人的生活中,压力最大的还是经济问题,我们得为生计奔波,在京城真是“居不易”。来北京之后,家里几乎就没给我寄过钱,我也认为二三十岁的人了,怎么好意思让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再负荷太重呢!可在北京一切开销都要花钱,住房最贵,每月都要数百元,所以学习之余的重要工作就是找钱。记得第一次打工是帮某公司抄信封,两天挣了120元,乐了好一阵子。有一年夏天,通过与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