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要素便是:芝华士的广告——美好表象(画面——视觉刺激)、脑白金广告——单调重复(声音——听觉刺激)、农夫山泉广告——感觉共享(味道——味觉刺激)。
◆美好表象
作为一则成功的电视广告,芝华士之所以有良好的催眠效果,是因为其画面在设计中运用了能让观众获得最大视觉刺激的三个技巧——新、奇、趣。
“新”在于其摄影风格的创新。芝华士给观众嫁接的观念是成功,但并没有选择一般的宴会厅、舞台、竞技场之类的豪华场所,而选用了极具自然风格的冰川作为大背景。冰川是一般人不常见的画面,它的广阔格局迅速占据观众的视野,所以在面对这样具有新意的画面时,观众的阻抗减小,具有较高的接纳度。
“奇”在于其表现形式打破常规思维。按照一般的生活经历,在冰川上面我们最常做的事恐怕是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而这个画面,居然把垂钓这种最适宜在风景胜地进行的活动以及在宴会或酒吧用的威士忌与冰川结合在一起,确实与常规的思维不同。观众在看到的瞬间,因为奇特,大脑会空掉,不去评判,让这样的结合直接进入潜意识。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传媒与影视娱乐中的催眠(2)
“趣”在于其表意令人回味无穷。冰川、垂钓、美酒,这三者的结合,恐怕只有已经实现经济自由并且懂得享受生活的成功人士才能拥有,而这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尤其是男人们所渴望的美好画面,当它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时,我们往往会多想几次,而这正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就使人们更深层次地接纳了这个广告以及芝华士。
我们的脑海里,芝华士已经融合在这种美好的表象之中,成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事实上,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行为,因为美酒并不一定非要是芝华士。正如前些年流行的一个广告“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即便当时呼机、手机都有必要随身携带,可商务通自然有没有都行。但是由于我们已经被美好表象催眠,左脑评判功能失灵,所以才默认了画面的全部信息。与芝华士类似的,还有许多诸如福特轿车、LG手机等产品的广告,它们都是借助美好生活的表象来催眠观众的典范。
◆单调重复
相比芝华士等品牌,脑白金,还有系列产品黄金搭档的广告可以说毫无艺术成分可言。“庸俗不堪”的情节,简单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的广告词,这都不足以让我们对它的产品产生任何兴趣。然而,即便如此,脑白金却可以称得上是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重复!大量的重复!反复不间断的重复!
有句话叫做:“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就是因为听者已经被大量重复信息催眠了。如果说一遍、两遍我们的左脑会通过评判机制将其抵挡在外,那么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年、五年每天不断地循环灌输,再强大的评判机制也有被摧垮的一天。于是,地毯式轰炸起到了效果,“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词无奈地被我们的潜意识所接受,再也挥之不去。
◆感官刺激
所谓感官刺激,就是让我们在观看电视画面的时候,附带产生味觉、触觉等连带感觉的刺激信号。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这句成语,为什么我们看到酸梅,甚至只是听到“酸梅”这两个字,舌根就会分泌出唾液呢?因为它给了我们感官的刺激。农夫山泉的广告词是“农夫山泉有点甜”,此语一出,很多人就会感到舌尖上仿佛真的有一丝甜味掠过一般。在视觉和味觉双重刺激的作用下,这个品牌进入我们的潜意识,被它催眠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知道,动物有奇妙的条件反射现象。巴甫洛夫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狗喂食时摇一下铃铛,反复进行一段时间后,巴甫洛夫在狗面前只摇铃铛而不喂食,狗依然会不自觉地流下口水。其实人也有类似的反应,因为:大脑与器官间的联系靠的是神经元发出的微电流,当外界刺激信号进入大脑后,相关的神经元就会被触发,发出的电流顺着神经纤维传导到相应的组织器官,引起人的机体反应。每次同样的刺激都会使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与机体间形成固定的传导通道,并且刺激次数越多,通道的稳定性就越高,人就会产生定势的情绪反应。这是人特有的生理功能,称之为“神经链效应”。
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到内心各种各样感觉的影响,这些感觉来自于过去储存在大脑里的画面。最重要的是,这些画面在进入人的大脑时伴随着什么样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就直接影响此人下一次在遇到同样事情时所采取的决定。人在快乐的时候,内心的阻抗与评判是最少的,此时发生的事情也最容易被接纳。而这样的“事件”与“快乐”就形成了一个神经链通道,下一次同样的事件发生时,快乐就会被触动,个体做决定就会比在其他情况下迅速。 。。
第四章 传媒与影视娱乐中的催眠(3)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关于恐惧的情绪体验是阻碍我们行动的最大因素。上一章讲过,当遇到未知的事情,大脑里找不到相关图片来支持我们的判断与思考时,我们就会体验到恐惧的情绪。不仅如此,人在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时,经常会有一种对“恐惧”这种感觉的忧虑,即我们所说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会使我们在行动的时候犹豫不决。此时,唯有详细真切的画面才能消除这种不安全感。
视野拓展:如何利用广告的催眠技巧让自己脱颖而出?
广告在于宣传产品,有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做广告,比如在比赛、面试这些需要我们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场合。如何利用广告的技巧让别人迅速记住你?下面将给出一系列的步骤,应用催眠的方法来达成效果。
★ 用出乎他人意料的方式出场
★ 判断对方情绪的兴奋点或需求所在
★ 把兴奋的情绪与对方需要的东西嫁接在你要给别人的东西上
★ 将以上二者直截了当地联系在一起
★ 根据需求给对方想要的信息
★ 重复同样的链接
例子:
一个学生参加主持人大赛的半决赛,请我支招让评委在三分钟之内记住她。我根据她的情况,应用上面的步骤,拟定了一个出场的方式:
上场之后,落落大方地摆好站姿,并不说话,而是拉远目光,先将观众扫视一遍,然后收回目光,与评委老师一一对视,并以优雅的姿态与评委打招呼:“各位老师好,我们又见面了!”
这是个“荒唐”的招呼,因为这些评委与她之前没有见过,于是就会有评委问:“这位选手,我们什么时候见过面?”
正中下怀的问题,她按照步骤回答:“昨天晚上,梦里!”这时,她便开始最为关键的三句话介绍,这三句话是这样的:“XX,带着二十一年梦想的XX(停顿),XX今天把二十一年奋斗所得的能量展示给大家(停顿),请看XX接下来的表现!”
这个开场成为了该环节最有吸引力的开场白,这位学生最后也如愿以偿地赢得了比赛。这个过程就是对上面六步的具体应用:开场的冷场引起了评委与观众的紧张;接着与评委对视,让评委感到意外,忍不住去注意该选手的形象——这正是她的优点;接下来,一句“我们又见面了”再次引起评委老师的好奇,而回答则给这些善于用画面思考的评委带来了想象,他们对选手的感觉就会更为贴近,自然非常想要知道选手的名字;而最后三句介绍,重复了四次名字,又将一个为梦想努力的女孩的形象完全展示出来,这一来评委怎么会不记得这位选手呢?
2.偶像,最耀眼的催眠师
在我们身边众多的催眠效应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明星与偶像。
人们羡慕明星的光鲜生活,羡慕他们为世人瞩目,于是不由自主地加以崇拜并将其视作偶像。明星对粉丝的催眠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在于他们无与伦比的号召力。比如本章第一节说到的广告中,除了所述三种类型之外,请明星代言的也不少。例如欧莱雅在国内的代言就请了李嘉欣、巩俐等人,还有张曼玉、章子怡代言的铂金首饰,音乐才子周杰伦代言的摩托罗拉、美特斯邦威、动感地带、百事可乐……为什么商家会花重金请这些明星作代言?他们要的就是明星的号召力,也就是他们的催眠效应。。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章 传媒与影视娱乐中的催眠(4)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有些人不是明星的粉丝,或者至少不是忠实拥护者,可在选择同类产品时,还是会购买有明星代言的品牌。难道明星对于非粉丝也有催眠作用么?
答案是肯定的。
明星最大的催眠法宝虽然是他们身上笼罩的光环,但除此之外作为明星,他们对外界更有一种隐含的权威性:“我是名人,我会为我说的话负责,所以我的话很权威。同样,我代言的品牌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在这种权威性的催眠下,即便不是明星的拥护者,也会认同大明星代言大品牌的理论。
除了广告,权威的催眠能力在很多别的场合也得到了体现。以股市来说,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奇这些投资大师就是权威。因为他们的投资成绩斐然,为人们所向往和效仿,于是他们所说的话便成为权威发言,成为股民们恪守的准则。如果他们预测某支股票能够上涨,蜂拥而至的股民就会如他们所愿,把这只股票价格抬到极致。此外,股市的火爆也引发了基金的销售热潮。而许多基民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不是看公司业绩、投资理念和团队能力,而是看基金经理。在他们眼中,某些基金经理就是明星,就是权威。于是,在光环和权威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义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