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要,而人的自身又比两只手臂重要。韩国比起整个天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了,如今两国
所争夺的土地,比起韩国来又更是微不足道的了。你又何苦愁坏身体、损害生命而担忧得不
到那边界上的弹丸之地呢!”昭僖侯说:“好啊!劝我的人很多很多了,却不曾听到过如此
高明的言论。”华子真可说是懂得谁轻谁重的了。
鲁国国君听说颜阖是一个得道的人,派出使者先行送去聘礼表达敬慕之意。颜阖居住在
极为狭窄的巷子里,穿着粗麻布衣而且亲自喂牛。鲁君的使者来到颜阖家,颜阖亲自接待了
他。使者问:“这里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这里就是颜阖的家。”使者送上礼物,
颜阖巧妙地说:“恐怕听话的人听错了而给使者带来过失,不如回去再仔细问个明白。”使
者返回,查问清楚了,再次来找颜阖,却再也找不到了。像颜阖这样的人,真正是厌恶富贵
的。
所以,大道的真谛可以用来养身,大道的剩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而大道的糟粕才用来
统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的功业,只不过是圣人余剩的事,不是可以用来保全身形、修养
心性的。如今世俗所说的君子,大多危害身体、弃置禀性而一味地追逐身外之物,这难道不
可悲吗!大凡圣人有所动作,必定要仔细地审察他所追求的方式以及他所行动的原因。如今
却有这样的人,用珍贵的随侯之珠去弹打飞得很高很高的麻雀,世上的人们一定会笑话他,
这是为什么呢?乃是因为他所使用的东西实在贵重而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实在微不足道。至于
说到生命,难道只有随侯之珠那么珍贵吗!
【原文】
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
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3)。子列子见使者,再拜
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4):“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5),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6),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
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7),此吾所以不受也。”其
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
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
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
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
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
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
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
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原文】
楚昭王失国(1),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2)。昭王反国(3),将赏从者,及屠羊说
(4)。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己复矣
(5),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6)!”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
伏其诛(7);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8)。”王曰:“见之(9)!”屠羊
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10)。
吴军入郢(11),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12)。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
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13):“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14),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
位(15)。”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16);万钟之禄(17),
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
之肆。”遂不受也。
【译文】
楚昭王丧失了国土,屠羊说跟随他在外逃亡。昭王返回楚国,打算赏赐跟随他逃亡的
人,赏赐到屠羊说,屠羊说说:“当年大王丧失了国土,我也失去了屠宰羊牲的职业;大王
返归楚国,我也就得以重操旧业。我从业的报酬已经得到恢复,又何必赏赐什么!”昭王
说:“强令接受奖赏!”屠羊说说:“大王失去楚国,不是为臣的过失,所以我不愿坐以待
毙伏法受诛;大王返归楚国,也不是为臣的功劳,所以我也不该接受赏赐。”楚昭王说:
“那么我就接见他!”屠羊说又说:“按照楚国的法令,必定有大功的人重赏后方才能够得
到接见的礼遇,现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使国家得到保全而勇力又不足以使敌寇受到歼灭。吴军
攻入郢都,我畏惧危难而躲避敌寇,并不是有心追随大王在外逃亡。如今大王意欲弃置法令
和制度来接见我,这不是我所希望传闻天下的办法。”
楚昭王对司马子綦说:“屠羊说身处卑贱而陈述的道理却很深刻,你还是替我用三卿之
位来延请他。”屠羊说知道后说:“三卿的高位,我知道比起屠宰羊牲的作坊实在是高贵得
多;优厚的俸禄,我也知道比起屠宰羊牲的报酬实在是丰厚得多;然而,怎么可以贪图高官
厚禄而使国君蒙受胡乱施舍的坏名声呢!我不敢接受公卿之位,一心想回到屠宰羊牲的作
坊。”于是拒不接受封赏。
【原文】
原宪居鲁(1),环堵之室(2),茨以生草(3);蓬户不完(4),桑以为枢(5);
而瓮牖二室(6),褐以为塞(7);上漏下湿,匡坐而弦(8)。子贡乘大马(9),中绀而
表素(10),轩车不容巷(11),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12),杖藜而应门(13)。子
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
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14)。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15),比周而友
(16),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17),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曾子居卫(18),缊袍无表(19),颜色肿哙(20),手足胼胝(21)。三日不举火,
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22),捉衿而肘见(23),纳屦而踵决(24)。曳、縰而歌商颂
(25),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26),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
利,致道者忘心矣(27)。
孔子谓颜回曰(28):“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29)?”颜回对曰:“不愿
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30),足以给飦粥(31);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
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32):“善哉,回
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33);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
怍(34)。’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译文】
原宪住在鲁国,家居方丈小屋,盖着新割下的茅草;蓬草编成的门四处透亮,折断桑条
作为门轴,用破瓮做窗隔出两个居室,再将粗布衣堵在破瓮口上;屋子上漏下湿,而原宪却
端端正正地坐着弹琴唱歌。子贡驾着高头大马,穿着暗红色的内衣外罩素雅的大褂,小小的
巷子容不下这高大华贵的马车,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戴着裂开口子的帽子穿着破了后跟的
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说:“哎呀!先生得了什么病吗?”原宪回答:“我听说,没
有财物叫做贫,学习了却不能付诸实践叫做病。如今我原宪,是贫困,而不是生病。”子贡
听了退后数步面有羞愧之色。原宪又笑着说:“迎合世俗而行事,比附周旋而交朋结友,勤
奋学习用以求取别人的夸赞,注重教诲是为了炫耀自己,用仁义作为奸恶勾当的掩护,讲求
高车大马的华贵装饰,我原宪是不愿去做的。”
曾子居住在卫国,用乱麻作为絮里的袍子已经破破烂烂,满脸浮肿,手和脚都磨出了厚
厚的老茧。他已经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帽带就会断掉,提一
提衣襟臂肘就会外露,穿一穿鞋子鞋后跟就会裂开。他还拖着散乱的发带吟咏《商颂》,声
音洪亮充满天地,就像用金属和石料做成的乐器发出的声响。天子不能把他看作是臣仆,诸
侯不能跟他结交成朋友。所以,修养心志的人能够忘却形骸,调养身形的人能够忘却利禄,
得道的人能够忘却心机与才智。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
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
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
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
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
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
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
【原文】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1):“身在江海之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