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其关心国事敢于放言,痛恨阉党不畏权奸的正义气概。
  魏阉义儿阮大铖蛰居金陵时,勾结马士英图谋当政。顾宪成之孙顾杲、陈于廷之子贞慧等作《留都防乱公揭》,揭露其阴险叵测,一时舆论哗然。阮大铖不惜重金,欲利用曾有世交的侯方域以结欢于复社诸子,而遭婉言拒绝。复社诸子常以咀嚼笑骂大铖为乐,阮大铖自此对侯方域衔恨入骨。后来弘光即位不久,阮大铖重新受到重用,他宿怨重修,大肆捕杀东林党人和复社名流,侯方域几为所擒,而他此后的生命历程也因与阉党权奸的殊死周旋,在不断地颠沛流离、辗转逃亡中继续。
  若侯方域仅止于美才而豪、任侠狂放的公子意气,那他决不会令士林倾服。真正能使“一时文章、气节、经济之誉,争归朝宗”,主要因为他的不畏权奸,竭力反阉党的英雄气概。在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党派之争生死交锋之际,他慷慨豪迈且以经纶自许,其人品和政治风度令当时士大夫之流赞叹不已。然而国家衰颓如退潮之迅疾,自负雄才大略亦无法力挽狂澜的侯方域也只能作痛楚的叹息。主盟雪苑社雪苑社是明末清初有着重要影响的著名文人集团。“雪苑”指西汉梁孝王所筑的东苑平台,亦称梁苑或菟园。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惠连游此地时,正值寒冬大雪纷飞,随作《雪赋》一首,因而始有“雪苑”之称。侯方域仰慕昔日梁苑风雅,又钦佩谢惠连的才气,便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与同里吴伯裔、吴伯胤、贾开宗、徐作霖、刘伯愚等组织“雪苑社”,为文人骚客赋诗论文会聚之所。他们谈古论今;评点诗文;广结名流雅士;因而有“雪苑六子”之称(此为雪苑前六子)。侯方域主盟雪苑社,使中原成为大江南北风起云涌会社集中的一个胜地,与东南文士遥相呼应。
  崇祯十五年三月,李自成破归德,雪苑社中坚吴伯裔、吴伯胤、徐作霖、张渭、刘伯愚皆死难,贾开宗、侯方域也流落四方,有明一代之雪苑社事遂告结束。鼎革之后,方域又与贾开宗、宋荦、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等人重修雪苑社,“雪苑六子社”再度成立,他们继续进行社集宴会,诗酒唱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桃花扇主人——侯方域(3)
侯方域是雪苑社公认的领袖人物,大家都敬仰他的才气和豪情,愿意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雪苑六子有着一致的文学主张,他们文宗韩、欧;诗宗杜甫。在创作风格方面,他们也极其相近,都是古雅澹泊,以气谊自尚。雪苑社前期,中原战火遍地,他们所作的诗文多心忧天下,寄寓着强烈的用世精神。从侯方域的文学创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取向。雪苑社后期,诸子渐渐趋于淡远,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掘和艺术的精微,日渐疏离现实。
  侯方域认为自己在雪苑社和诸子交往后,共同切磋琢磨,方有所进益,文学创作日趋成熟。侯方域在文化方面的创新和对进步的文化精神的追求;充分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方面。他在散文创作方面;不仅在“明文极弊;以讫于亡”之时;“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一时”;“当时论古文;率推方域为第一;远近无异词”;在清初文坛上起了震撼和扭转风气的作用。在艺术上他总结和继承唐宋以来小说、戏剧中有关细节描写、角色体验与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而用于散文创作方面;成为我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文艺性散文发展的一个进步。从侯方域留下的诗文内容看;他每当言及明末官府的腐败和百姓大众的疾苦往往痛心疾首;甚至声泪俱下。像侯方域这样大胆地豪不留情地揭露封建官府的弊病;为百姓奔走呼号;顾炎武、黄羲不能过之。所有这些成就都离不开雪苑社和诸子的帮助,当然还有侯方域的个人才情以及他的勤奋钻研。
  情定桃花扇侯方域在南京期间;由于身处灯红酒绿、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的风流才子的本性使然,忍不住要涉足一番风月场所。于是他慕名前往媚香楼,这媚香楼建得精巧别致,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在媚香楼侯方域结识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歌妓李香君,李香君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身材娇小玲珑,性情豪爽侠气,当时的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都愿和她交往,因此媚香楼每天都是热闹非凡。
  侯方域慕名来到媚香楼,就想一睹李香君的风采。当他走入李香君的房间,只见室内书画古玩陈设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与一般青楼迥异。李香君笑盈盈地请客人落了座,立即有婢女送来清茶果品。此时侯方域又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大型横幅吸引住了,这是一幅“寒江晓泛图”,寒雪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天苍苍,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画上还题有一首诗:“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不知何处涸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画上没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问道:“此画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见他对画如此关注,略带羞涩地说:“是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姣小稚嫩的青楼女子,竟然作出这般神韵的诗画,真令人刮目相看。从这幅画开始,两人越谈越投机,彼此直引以为知已。临走前,侯方域索要了笔,在自己的家传绢扇上作诗一首,送给李香君作为相见的礼物,诗云: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桃花扇主人——侯方域(4)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一种欣赏倾慕的情怀已在诗中表露出来,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缠绵难分。不久二人就共订婚约了,可是侯方域手头拮据,拿不出聘金。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后,阮大铖通过杨龙友暗送妆奁给侯方域,说是杨自己的贺礼,侯方域千恩万谢,不久在李香君的住处媚香楼二人就结亲了。
  阮大铖为了掩饰自己的污名,于是试图拉拢侯方域,结交复社。没有想到香君识破阮大铖的圈套,坚决退还妆奁,阮大铖怀恨在心,在南明王朝建立后,诬告侯方域暗中勾结左良玉背叛朝廷,迫使他必须逃离南京。
  媚香楼中昏暗的烛光映照着两个难舍难分的人儿,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侯方域几次想挪动脚步可都又停下来,怀里紧紧抱着李香君,眼中满是凄切。他叹了一口气,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天下伤心是别离,为何我们不能不分离!”李香君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李香君的一番话给了侯方域一份坚毅、一份力量,他终于挥泪离开了南京城,渡江北上,投奔到督师扬州的史可法麾下。
  这时佥都御史田仰来到了南京,他久闻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艳名,此行想顺便把她收为侍妾。这一下可让阮大铖逮住了机会,他早就想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了,可惜侯方域闻风远走,害得他无从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给田仰为妾,一方面讨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拆散了他们那对鸳鸯,聊泄心中积愤,岂不是一箭双雕!第二天,阮大铖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媚香楼行聘,李香君毫无商量余地地一口拒绝。在恶人的强逼之下,香君以头撞柱坚决表示拒绝。顿时,只见她头破血流,晕倒在地,香君的坚贞刚烈吓走了这些恶徒。
  杨龙友拾起那把带血的绢扇,端视良久,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一个奇妙的构思在他脑海中形成。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血迹便成了一朵朵鲜艳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衬枝叶,一副灼灼动人的桃花图便完成了。杨龙友对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题下三个小字——桃花扇。
  马、阮倒行逆施,朝政腐败不堪。弘光皇帝完全是昏庸无能之人,国难当头,不思治军理国,反而日夜沉醉在声色享乐之中。他嫌宫中歌姬所唱的歌内容单调乏味,阮大铖便大献殷勤,跑到秦淮河畔的歌楼妓院里挑选出色的歌妓,送入宫中给弘光帝取乐。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皇上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这一招李香君着实无法抵挡,她一个青楼女子,哪里敢违抗圣上呢!宫门一入深似海,何时能再见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托鱼雁捎封信给远方的情郎,让他回来见上自己一面,可此时战事正紧,交通全部断绝,书信根本无法送去。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李香君进了皇宫,随身贴紧那把用鲜血画成的桃花扇。
  清兵南下,他们又把河防前线的三镇兵马调走,史可法独木难支,清兵长驱直入,南明灭亡。南京城破之时,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笼”。当她回到媚香楼时,那里已是一片灰烬,她只有流浪了。几经波折之后,侯、李终于又得重逢。香君誓死不从、血溅定情诗扇的事情令方域感动得泪流满面。但国已破,何以为家?他们终于撕破了桃花扇,分别出家。
  爱情的失落;理想的破灭;香君找不到寄托;只能遁入空门。李侯爱情的毁灭;是美的东西因时代缘故而毁灭;它是时代的悲剧。
  (彭    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随园主人”——袁枚(1)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在今浙江)人。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他才华出众,心胸坦荡,风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