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斜街-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归途。

第二章(5)
雍阳这时正在一点一点地呈现着旱象,幸免于人祸的人们正面临着一场天灾。他的身影出现在西雍阳村的村头时,人们正准备在那里设坛祈雨。他披头散发的样子把首先见到他的人们都吓了一跳,但他没作任何解释就跌跌撞撞地回了家。他又饥又渴又困,在家人悲喜交加的目光下吃饱了喝足了,躺倒就睡,这一睡就足足睡了两天两夜。

  他一觉醒来时,包括遭到土匪抢劫这件事情在内,他噩梦般的经历已经传遍了雍阳。吴浩宇和朱洛甫来看他的时候,他刚从床上爬起来,正狼吞虎咽地吃着逃回雍阳后的第二顿饭。他们都是少年时期就读于一家馆塾的同窗,同时和宗雪竹的弟弟宗雪岩师出一门,少年时期便被人们称为“雍阳四友”。他起初避而不谈他两度死里逃生的遭遇,只把他的见闻尽可能详尽地告诉他们,因为他需要的是能够帮他解惑释疑的见识,而不是对他劫后余生的庆幸。吴浩宇和朱洛甫还都弄不明白拳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谁也不敢贸然回答他。反倒是吴一弘生死未卜的前程揪住了他们的心。

  “吴先生沉迷于洋务而疏于约束洋人,纵有通夷之嫌,那也罪不当诛。你们都知道,我依据地表形态判断矿藏所在,就与我研习西学不无关系。是不是研习西学者也有通夷之嫌,其罪当诛?”

  “吴先生强国养民之心常常流露无遗,怎会通夷呢?他不过把办洋务的洋人都看做天使罢了。拳民灭洋人杀教民,可不能殃及吴先生啊!”

  朱洛甫说这话时忘记了他和吴一弘一样,也是天主教徒,话里话外并没有惊恐与不安。当范嘉言说起自己从拳民手里死里逃生的经历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脸上顿时露出惊恐的神色。由于他是在罗西尼神父逃离雍阳前接受洗礼的,范嘉言毫不知情,见他神色突变,就拿眼睛询问吴浩宇。吴浩宇悄悄在自己的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范嘉言立刻心领神会,哈哈大笑起来。

  “那明明是胡说八道!我在外闯荡多年,还从没听说过谁信奉了洋教,谁的头皮上就会长出来黑十字的怪事。洛甫兄若是不介意,我和浩宇这就帮你察看察看,好让你放心。”

  朱洛甫是个既胆小又谨慎的人,所以他一方面害怕自己的头皮上滋生出无论标志荣耀或标志耻辱都无法祛除的黑色十字,另一方面死活不让他们察看,嘴里一再说他根本就不相信拳民的鬼话,他不过担心拳民如此有恃无恐势必祸国殃民罢了。可是一回到家里,他却马上把妻子叫到身边,拆散了辫子叫妻子察看他的头皮,并一再催问妻子,上边是否长了一个黑色的十字。

  “可别自己吓唬自己!”妻子察看过后笑道,“天下要是兴了这个歪理儿,皇上的头皮上还会长出来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呢。”

  他这才安之若素,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去田里察看愈演愈烈的旱象。除了吴浩宇和范嘉言,人们都被眼前的旱象弄得忧心忡忡。分别以煤窑和商业为衣食父母的吴浩宇和范嘉言,这时却都另有忧虑。眼看堆积如山的煤炭无人问津,吴浩宇直怀疑那些匆匆而去的煤商全都死于非命了。范嘉言则担心自己寄存在汉口的那一批怀药错失良机,急于奔赴汉口,赶快把那一批怀药卖掉。

  范嘉言又一次离开雍阳时,两场更大规模的祈雨活动正在黄土沟两侧分别进行着。从东雍阳村路过时,范嘉言照例往宗家大院拐了一趟。他和宗雪竹的胞弟宗雪岩不但是同窗好友,而且志同道合,他是浪迹天涯的行商,宗雪岩则是固守九省通衢的坐贾。他所担心的那一批怀药就寄存在宗雪岩的货栈里。不过,他想告诉宗雪竹的却不是这件事情,而是要问一问宗雪竹及其母亲宗老夫人有没有口信要他捎给他们远在汉口的亲人。除此之外,他还想问一问宗雪竹,他逃回雍阳前的所见所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天下即将大乱的凶兆。他并不知道,宗雪竹此时已经到了千里之外的汉口,正在弟弟那里做客。所以,他只见到了宗老夫人和宗四。宗老夫人首先要他捎到汉口的口信出乎意料地充满了忧患意识,因为宗老夫人最关心的不是远在汉口的儿子,而是近在眼前的旱象。

  “告诉你雪竹大哥,叫他早点回来。听老四说,沟底的河水越来越浅了。这可是不祥之兆,道光年间的那一场大旱就是从沟底开始的。他是当家人,又是族长,家里家外都指望他拿主意呢!” 

  “给雪岩捎什么话吗,婶娘?”

  “岩儿嘛,”宗老夫人突然掉起泪来,边掉泪边说,“你就告诉岩儿,人是活的,钱是死的,叫他不要太劳累。还有你,你们都不要太劳累!” 

  这时,祈雨无望的人们已经不再怨天怨地,而是把恐惧的目光投向了旷野上的钻孔。人们这时虽然已经相信钻机钻得再深也无法触及阎王爷的阴曹地府,但眼看着旱象愈演愈烈,而一场紧接着一场的祈雨活动一点也不灵验,于是又都怀疑洋人的钻机是一把双刃剑,钻探煤炭的同时,也钻坏了雍阳的好风水。对于年馑的恐惧蔓延开来之后,人们终于按捺不住越来越强烈的疑心,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以“福”字当头的洋人给雍阳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第三章(1)
雍阳呈现旱象时,宗雪竹已在汉口住了一个多月。他是在那场没完没了的雨终于停止之后,怀着对吴一弘突然遭到逮捕这一事件的不祥之感,只身一人来到汉口的。

  那是一个上午,吴一弘撑着一把黄油布雨伞来到宗家大院时,他正在书房里读着一封信。那是弟弟宗雪岩的邀请信,信中强调,哪怕他健壮如牛,他也需改变因深居简出养成的生活习惯,务必在出发之前就备足行囊,以便在前来汉口的途中趋暖避寒,免生疾病。见吴一弘冒雨来访,他以为吴一弘一如往常,又是忙里偷闲,从钻探工地来找自己下围棋的,于是照例叫佣人沏了一壶浓茶。吴一弘嗜茶如命,尤其爱喝很浓很浓的茶,以致于牙齿都被染成了黑褐色。可是,当他给吴一弘斟了一杯浓茶之后,却发现吴一弘神情凝重而一反常态,非但没有像往常那样马上端起茶杯,同时也没有马上和他手谈的意思。

  “吴先生是否身体不适?这场没完没了的雨可叫不少人都受了风寒生了病。”

  “近日心中淤积一处愁结,总想找人聊聊,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雪竹先生这里有远见卓识,就算我来讨要一副解药吧。”

  “吴先生可真会找乐儿,讨要解药讨到书房里来了。”

  “当真当真,确是来讨要解药的。”

  “吴先生若是不明白自己总是输棋的症结,我倒有解药可给,简而言之就一句话:切莫急功近利。”

  吴一弘一愣之下,微微点了点头,像是承认自己总是一败涂地的毛病恰被宗雪竹说中似的,而他正是为讨教克服这个毛病的解药而来,一张凝重的脸逐渐变得舒缓起来。

  “雪竹先生一向微言大义,这回可要多费些口舌,务必详加指教才是。”

  宗雪竹是一个造诣很深的围棋高手。吴一弘屡屡把朱洛甫杀得一败涂地之后,听朱洛甫说起他深不可测的棋力,就屡屡来到宗家大院,经常与他对弈于竹园旁或书房里。他们都当过翰林院的编修,所以一见如故,但他们的棋力却很难相提并论。通过数十次对弈而无一胜绩的经历,吴一弘终于承认宗雪竹行棋深谋远虑,胸怀全局,是一个绝对具有国手风范的人。可是,吴一弘却始终不肯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宗雪竹。相反,他总抱着不服气的态度说宗雪竹所擅长的弃子战术其实就是战场上的逃跑行为,说的好听一点才称得上善于使用金蝉脱壳之计罢了。宗雪竹深知他的弱点所在,起初并不明言,后来见他愈挫愈勇,其情状既可敬又可怜,这才以片言只语指点迷津。可是,他不领情,依然我行我素。行棋对弈,宗雪竹从不好为人师,为人指点迷津也仅限于片言只语,见他执迷不悟,就任他屡战屡败。

  可是现在,他虚心求教的态度不但一反常态,而且突如其来,使宗雪竹既惊讶又迷惑。不过,宗雪竹并不客气,一边哈哈地笑着,一边走向书房的角落。书房的角落摆放着一张罗汉床,罗汉床上摆放着一张紫檀茶几,紫檀茶几上摆放着一个翡翠棋盘。

  “空谈无益,”宗雪竹说,“边下边谈。”

  他们行至中盘时,院子里响起了宗四和薛三孝说话的声音。薛三孝是宗雪竹的父亲宗静涵的生前好友,平时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到宗家大院问寒问暖,这些日子却每隔几天就光顾一次,说是牵挂已故好友的遗孀,其实却是想和宗雪竹一起感时忧国,只因宗雪竹是他的晚辈,这才找了一个不失辈份的借口。他先和宗老夫人唠了一会儿家常,然后便叫宗四去书房通知宗雪竹,说自己有件事情要顺便和宗雪竹谈一谈。宗四来到书房时,宗雪竹正总结着自己经常使用的弃子战术,以此揭示吴一弘行棋的弊端。

  “从足下起始的苦旅,无论是开疆辟土,或是求得正道,必受山重水复之困扰,不得不有所牺牲。放眼天元,看似坦荡如砥,实则荆棘载途,并没有目力可及的正道可言。为求得正道,势必遣兵派将,披荆斩棘,探路而行;探路而行又势必屡屡涉险,或误入歧途,或闯关夺隘,或筑城图存。此乃棋理所在,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惟有依循棋理行棋,方能求得正道。吴先生棋风刚劲,倒是经常可以把洛甫杀得四面楚歌,但那显然与洛甫只知一味死守而不知弃子图变不无关系,并非吴先生依循棋理的胜局。雪竹行棋,一旦误入歧途,便弃子而出,绝不眷顾;若需闯关夺隘或筑城图存,纵是率先入阵的将士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漫漫苦旅,前赴后继,当弃则弃。为求得正道而弃,弃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