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园名冠东南,王世贞在《弇山园记》有详细记录!
  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年间,松江人,中年后迁居嘉兴。面黑,身矮胖,性诙谐,是继张南阳之后又一园林大家,张南阳特点是石包土,而张南垣的特点是土包石,更加浑然天成,这正是大观园的特色:见水,见木,见月,石头是个点缀。
  而这一结晶的制造者,显然还是张南垣,前面说张南垣性诙谐,尽管吴梅村惜墨如金,还是写了几首调侃张南垣,并且为其写了《张南垣传》!
  但从上面的考证分析,我们很明白地看到了“山子野”是两个园林专家的组字:“山”为“张山人”张南阳,“子野”是施绍莘的字“子野”,独独少了与南园、梅园、寄畅园有直接关系的张南垣,可见吴梅村故意抹煞张南垣的功劳,也是有意为张南垣的子孙避货祸,如果有文字狱的话,下狱的是张南阳施绍莘的嫡系,可见吴梅村对好友之爱护。退一步说,就是清朝当局查到了张南阳与施绍莘,他们早已经过世,也对其子孙无大碍也,可见吴梅村之用心良苦,真真“天下第一苦人”也!
  大观园的原型探密,还是越原始的越正确,后来的赝品再华美,也不是原装!
  中国人向来喜欢小说胜过历史,易中天先生《品读三国》的热销就表明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大观园在国人的心目中是最美的园林,胜过眼前的园林!
  红学家拘泥与南京北京等某地,就是对小说意向的审美破坏,你可以说白马是马,但说马是白马那就是可笑了,也就是说某地园林有大观园的某些雷同或者相似,但大观园不仅仅就是此地,还有其他园林的特色!
  《红楼梦》里宝玉说的“秦人旧舍”让周老一头雾水,那是周老拘泥于作者是曹雪芹,把大观园拘泥于恭王府,如果把大观园看作中华园林,把偏居的“秦人旧舍”看作汉朝和明朝的藏匿地,那就豁然开朗了!
  周老说:“考察一个课题,需要智力、学力、识力、悟力以及感受、敏性和灵性,缺一不足成为学问。最忌的是无知、幼稚、浅薄、半通不通、狂妄自‘是’。”
  而他自己则把大观园拘泥于北京,还把脂砚斋锁定为“史湘云”,结果是自己飞不上《红楼梦》小说里的“空中大观园”。
  “白马非马”自是诡辩论,但很适用于《红楼梦》研究,如果我们因为狂热《红楼梦》而一辈子搞认定研究,只会误己更误人!
  想想前几日有中文系朋友要写毕业论文,而教授授意的题目“曹雪芹与大观园”,我给她出的主意是让她请教授看看周汝昌老先生是如何研究大观园的,前车之鉴啊!
  试问,您比周汝昌老先生更爱《红楼梦》吗?他都说找不到大观园主人,我辈何不从新思路来考虑大观园的寓意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红林外史:王蒙指点“不奴隶,毋宁死”(1)
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是中国著名作家,著有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青狐》、《尴尬*》等。
  上世纪90年代,王蒙开始研究《红楼梦》,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从即将离开文化部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认定,到了我谈《红楼梦》的时候了。”接下来,他写了一系列红学专著:《红楼梦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等,这些论著得到了红学专家李希凡、冯其庸的肯定。2008年,他又推出了研究《红楼梦》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
  王蒙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到:“《红楼梦》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我从很小就为《红楼梦》的某些篇章激动不已。对我来说,《红楼梦》不仅仅是小说,还是真实的生活。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阅读《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新体会、新解读。于是离开文化部的工作后,我不揣浅陋,把说《红楼梦》作为我的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我把《红楼梦》当做一部活书来读,当做活人来评,当做真实事件来分析,于是我常常从《红楼梦》中发现人生、爱情、政治、人际关系、天理人欲……的诸多秘密。我要做的不是研究考证《红楼梦》,我无意也不能把《红楼梦》研究往高深艰难里推进,我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作为千百万个普通读者之一来谈,我要做的是一种与书本的互相发现、互相延伸与解析。我要从生活和人生中发现《红楼梦》气象、《红楼梦》悲剧和《红楼梦》命运,还要通过《红楼梦》和自己的通融来追求一种永恒与普遍,欣欣向荣与生老病死。”
  《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的推出,是中国著名作家王蒙老先生在南京、北京等地登坛布道的结晶。
  (1)不看历史才一头雾水,即使创新也是枉然
  王老在书中抛出“不奴隶,毋宁死?”与“莫非他也有同性恋的倾向?”等新论,却让人感觉隔靴搔痒,正所谓“云空未必空”。
  “不奴隶,毋宁死?”立刻让我们读书人想到中国第一教授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一文中引用美国独立时期英雄帕特立克?亨利的话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而“不自由,毋宁死”也是法国伟大小说家梅里美的《卡门》的标志结语,表现卡门以死来忠于自由。
  王老借用名人名言,看来有被书商怂恿炒作新书之嫌疑,但没有料到如此“创新”地超越陈寅恪与梅里美,居然在网络世界里遭到很多听众与读者喝倒彩!
  其实,《红楼梦》美女大多并非王老所言:目标是做奴隶。
  举例来说,主要取材于郑成功的宝琴不在十二钗之列(第二章第五节有专题),可见其另类,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所以给她一个完美的结局。这个结局,就是“自由身”,不是王蒙先生说的“不奴隶毋宁死”,而是革命歌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以宝琴不是要做贾府(影射满清)的奴隶,而是要做自由的隐士。
  主要取材于袁崇焕的晴雯也是如此(第二章第一节有专题),为了自由,临死对宝玉说:既这末着,索性如此了。
  如果我们明白《红楼梦》的主题是反清,就可以看出宝琴黛玉晴雯等是抗清派,宝钗袭人小红等是投降派,可见做满清奴隶,的确是她们的梦想:宝钗长线投资要嫁宝玉,袭人的最大理想就是当个二奶,小红(吴三桂)攀凤姐(孝庄文皇后)的高枝是认贼作父。 。。

3。红林外史:王蒙指点“不奴隶,毋宁死”(2)
王老没有看到《红楼梦》美女里宝琴、黛玉、晴雯等是反抗满清的大明“特务”,用“不奴隶,毋宁死?”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我为“黛玉阶级”不平。
  (2)原因:王蒙的迷茫与曹学的末路有关
  名人效应最可乐,专业人士成了名,很多人就以为他无所不知,譬如易中天到处赶场啥都敢讲,譬如余秋雨大话:佛在地震中的心理疗法!王蒙是新中国小说界的翘楚,也是绝顶聪明的成功人士,但做红学未必是先锋派!
  “不奴隶,毋宁死?”说的是“像晴雯、金钏这样有头有脸的女奴,一旦被赶出贾府就寻死觅活的样子,她们都视不再当贾府的奴隶为奇耻大辱,都有一种‘不奴隶,毋宁死’的刚烈。这可真是人性的奇观,这也可算是我王蒙读《红楼梦》的一个发现。”
  “发现”之后,就没有了论证,也不过是“姑妄言之姑听之”,其实是为了防止刘心武的前车之鉴,且看王蒙如是说:“刘心武解释得过于凿实了,使自己易陷于被攻击的境地。‘猜谜’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会引起很多非议,这是我的见解。”
  “袭人算不算特务或变节分子?”其实王蒙先生这句话已经触及到了《红楼梦》的反清主题,但是王蒙先生哪里知道索隐派红学关于宝钗袭人是投降派,黛玉晴雯是抗清派,宝钗袭人也不是什么小丫头,而是洪承畴吴三桂等卖国贼的戏剧丑角,而黛玉与晴雯则是袁崇焕与史可法等抗清英雄的写照等,均已有定论,《红楼梦》作者把明亡清兴20年痛史撒在闺阁之中,不过是在写一部昆曲而已!
  这些索隐派的经典观点,王蒙先生可能没有关注过,当然,王老也承认:“解读《红楼梦》,可以将之作为文献资料乃至秘密档案,作为历史公案或推理起点,进行考据的或推理的探究。但那不是我的强项,我主要从文学与人生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我的文学评论仅限于人生评论。”
  王老的老实之言,非常诚恳与谦虚,可见自己并没有把自己的文章当学术来看,所以题书名为“谈红说事”,也是一种谦虚。我们从学术上去论争,也是没有必要的,互相点评一下,也是品读红学一种。
  (3)珍惜名人效应
  王老批判“韩寒否定老舍等名家”的用意,无疑是为了引导年轻人,但到红坛里指导红学,王老却让年轻人一头雾水,因为他自己对《红楼梦》索隐派关于反清复明主题与明亡清兴的内容一无所知。
  王蒙先生说刘心武的猜测掀起了新一轮读“红”、谈“红”、研究《红楼梦》的高潮,这个事实是不能否认的,这也是“存在就是真理”的实用哲学。不过,难道没有刘心武,红学就不热吗?《红楼梦》从出书一来,何曾冷过?
  曹学派自是破绽百出,刘氏秦学就正确吗!非也!红学会领导就有多人发布“声明”:刘氏秦学并非《红楼梦》学术!在我看来,刘氏秦学是《红楼梦》故事演绎,好比权证是股票的变种,而刘氏秦学也不是可以投资的认购权证,是必将“归零”的认沽权证。
  可是电视与刊物的联合炒作,吸引很多眼球,让很多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让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衍生学”,似乎成了红学!
  恰如鲁迅先生说的:你不说我还明白,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