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的群体安全感。同时被动卷入的消费者无论嗣后有成就感或者浪费感者,通常都会在其他场合制造对其他群体成员的奢侈化购买促压行为,而这也是奢侈化消费得以持续的重要动力。
从本质上来说,奢侈需要制造特别的差异符号以实现自己所需要的距离感,在这其中,距离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制造距离能力越强的品牌越具有奢侈能力。关注时尚的形成机制,可以让我们看到现在的时尚是怎样把人们熟悉的生活碎片加以变异而成为符合人们心理期望的独特符号的,其中也部分隐含了奢侈的形成原理:
1换位式符号
比如公私换位:人们将原本处在公共场景中的物品向私人空间挪移,“广场”现在可能指的是一个居住小区或办公楼;而“总汇”实际上可能只是一家小店;“柏林空间”也许就是一处别墅山庄。同时以往通常处在私人空间中的“*”、“隐情”越来越成为公共话语,内衣外穿、广告空间*性的眼神、暧昧的传播口号在公众电视频道上正大光明地播出。
2拼接式符号
正如美国《新闻周刊》的作者拉娜·福鲁哈尔所指出的那样,“单一品牌”形象不再时髦,时装和室内设计师们正在推广一种不拘一格的精神,即将不同色彩、不同时期的流行样式、材料和情绪,都以以前人们无法接受的方式进行组合。
3提拔型符号
第二章 以管窥豹时代变迁的新波澜(10)
将我们生活中最不起眼的角色扮演成对我们最具有动员意义的符号象征。“麦兜”小猪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表明了恰恰是不起眼的家伙最可能,没有人们对它们太多使用过的痕迹,从而吻合时尚的另类要求——人们总愿意花多点钱购买他们不太熟悉而未完成稳定的心理定价的东西。
4仿古式符号
在很大程度上,符号的价值来源于抢眼的程度,而这一点很多有些年代的东西在现在的环境背景下自然就能做到。这解释了真真假假的古董和利用老式符号进行加工所形成的时尚价值。另外,技术的发展能够保证老的东西在保留老符号的某些因素的同时比纯新的玩意儿更有味道。重要的是,这种“翻新”的功夫在给人以独特心理满足的同时,多少能平复内心那种远离原初文化价值的自然歉疚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号的新颖性是奢侈的部分基础,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奢侈需要借助于离谱的高价格低性能而产生的稀少购买频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尚是因为变异而有新颖卖点,而奢侈是因为很少人能够真正触及而以稀少性从而在群众中保留有新颖感,大量的奢侈化消费品要么介于时尚与奢侈之间,要么就是时尚和奢侈的某种结合。
今天,中国企业在使用超低成本生产超大量的产品方面卓有成效。也就是说,在我们讲的价值线的实惠品一端具有明确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破除了过去多少年来在对某些奢侈品崇拜之下形成的传说与故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企业的这种生产能力小幅重组了“实惠…奢侈”价值线上的产品与品牌排列,但中国产品仍然无法有效地表现其在娱乐性与奢华感上的制造能力。这一方面因为受制于意识形态因素低想象力化教育模式之下的低创意能力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于实在功用之外的奢侈感构成因素陌生且疏于探索。我们已经有很长时间不曾体验和培育奢侈的生活方式,也几乎失去了对于真正的奢侈价值的本土形成能力与历史资源,到现在我们想到要用奢侈概念挣钱的时候似乎只剩借别人品牌之途。
眼前的人、眼前的物质与眼前的生产过程产生不了奢侈品。奢侈需要距离,这种距离可以与历史有关,造成纵向的久远;可以与国别有关,造成地理上的跨度;可以与高度有关,借助于人们对王室、卓越人物、高尚感之间的关联;可以与前卫技术有关,形成与诸如太空、纳米之类新而可及但轻易难及的元素的关联;还可以与吻合流行心理的超级盛事有关。换句话说,奢侈品的企业要留意投入在“无用”的符号研发上,它包含了对消费者的奢侈心理的研究、对于奢侈元素的搜集与留存、对奢侈信息与个性的培养,并在提升与维护奢侈符号上有长久、自觉投入的规划。在奢侈方面,新品牌的培养、与传统实用品牌的区隔、远距离因素的细致设计、传播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它是一项更为精细化的营销工作。
从短期(也许8~10年)来看,中国企业生产奢侈品牌能力是微乎其微的,但仍然有相当的满足奢侈化消费的品牌(尤其是基于时尚元素的品牌)制造的空间。而在奢侈化消费中,知识有限的消费者能够接受一些崭新而满足某种表象的奢侈符号需要的品牌,因此与由家电类企业带动形成的成本控制与规模争夺意义上的“价格战”相对应,奢侈品生产能力将成为另一拨以对于距离因素的发掘与管理为核心的“文化战”。
社会经济发展会导致人们形成更多的社会心理与价值观层面的质问。与一般的社会抱怨不同,宣泄式的Shopping与对时潮的跟随,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模拟的进步与成就感。所以,不同于哲人,一般的俗人们是一些用消费表达心理需要的人群——在繁忙的生活之外,抛却沉思,在街头逛荡,即使没有钱,至少我们可以观摩时尚。而奢侈消费则不同,人们要用品牌行头来织成一种无形屏障,显示在群众中间的超越特性。这种屏障需要人们对于它的信心,而对于奢侈品的信心则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文化崇拜之上:一种共同接受的遥远的符号,已经没有质疑,只有自觉的奉献与膜拜。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先发制人 消费者的新面孔(1)
国人的特色消费观念
中国的经济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中国的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色,连带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特色,而这些特色决定了绝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消费购买力的流向,值得我们观察。
1不买房子不结婚。租房可以同居不可以成家,买不起房不成家,租着房成家抬不起头。这一观念形成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于大宗消费中的投资动机超越了消费动机;在房地产普遍有升值机会的情况下;人们不甘愿付出同等的货币仅仅作为租金而不是供房款。拥有自有房是有产者与无产者,是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基本分野,不只是生活质量还是个人财务竞争力的重要象征。
2孩子从小上名校。交钱、找人、卖房都行,只要孩子能上得了好幼儿园、名校、重点校,是另一个重要的投资动机超越消费动机的领域,以确保孩子在进一步的系列名校战中的竞争力。与买房一样,择校成为对于居民可支配资源的重要的占用项目。
3有票子炒股票。消费构想的实现需要更多的钱,正常上班挣钱太慢,找快钱成了普遍的期望,所以炒股与参赌成为一种普遍的市民心理。炒股、参赌、买彩票等个人投资行为发展迅速,与投资孩子名校与住房一起共同形成制约居民个人消费大幅增长的投资铁链。即使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境外旅游消费中,一个很重要的消费是在赌博中的投入,在法律限制下又多只能在境外进行,因此形成一种特殊的个人投资(或者特殊消费资源)的外流现象。
4孩子不能不上大学。不考虑让孩子上中专、大专,也不考虑冷门但可能孩子喜欢的专业。坚定不移地把孩子送去大学,即使是民办的、刚改名的,对就业信息与市场很少有务实的考虑。而从政府到职业学校对于高等与中等技术类培训学校的营销可以说相当失败,因此导致大量年轻学生非理性地涌向大学,并最终形成严重的就业困难。
5有点身份就开汽车。不管价钱高低,不管油价多么贵,也不管有没有地方停,也不管地面有多堵塞,代步最好购买一辆私人汽车。拥有汽车不只是居住与工作半径拉大以后的必要性决定的,也是由汽车作为职业与生活地位标志的象征价值决定的。
6有问题找网络。找个朋友、说个事、发个信、找个乐子打发时间、记个日记都上网,投诉、批评政府、造绯闻也上网。网络在中国的用处可比所有其他国家大,所以基于网络的服务相对容易发展。在很低的基数上,中国网络作为交易消费平台的作用迅速发展,但是相对而言目前网络主要充当的作用是塑造人们基于网络的生活方式,依赖网络获得信息并形成意见——因此形成一种奇特的消费行为在线上形成,消费行为在线下实施的奇特景象。
第三章 先发制人 消费者的新面孔(2)
7不用去年的手机。手机、MP3、PDA、手表与许多衣服一样,一过年就过时,去年的模式就过时了,脸面已经转化为这些产品的外型,换新等同于有面子。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表层化、多元时尚刺激、不断有新的市场进入者、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已经成形的对于消费资源的节俭度敏感性比较低的独生子女一代消费者,全球最短消费周期的消费群体因而成形。形式化周期而不是功能化周期将成为产品与服务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国成为并将进一步巩固为全球最大的新品快速接受地,从而成为最有价值的新品实验市场,这是全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大规模迁入的最重要的商业动力。
多生代与独生代8大差别
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差异从来不是绝对的,从下一代人中总可以找到像上一代的地方,同样从上一代也同样可以找到像下一代的地方,但是代与代之间仍然有一些大致的差异可以辨认。在多生代与独生代年轻人之间,这样的道理也是一样适用。
1从小孩别插嘴到大人听小孩:多生代文化里面大人的话语权比小孩强,大人说话不只小孩子不能插嘴,小孩的话也不会被当作正常的人话对待;独生代正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