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天堂-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数的高鼻子蓝眼睛撑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
  那厂房如大花园里的一个个花坛
  花坛里长出的财富故事和引领世界潮流的传奇
  组成了我姑苏时尚而迷人的新曲……这首小诗我是在工业园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宣传窗里读到的,作者是位在外企工作的苏州姑娘。她在小诗旁还配发她在金鸡湖留下的美丽倩影,很美、很优雅,也很浪漫。她身后的金鸡湖上端,一道七彩长虹成为她照片的背景,我站在这张照片前有些入迷……
  其实,今天到苏州的游人,除了游览古城的小桥流水和虎丘、观前街及那些园林外,若不游金鸡湖畔的园区美景,最多只能算游了半个苏州。
  苏州城现在可游览的地方至少有三大处:古城风情,还有真山真水的“新苏州”——高新区,再就是如诗如画的“洋苏州”——工业园区。
  在我们传统的概念里,工业区和开发区,除马路之外,便是厂房和机器轰鸣、来来往往的汽车及推土机与高入云霄、极度污染的烟囱。但在苏州工业园区,你看不到这些,你所能看到的是各式各样名贵草木组成的大花园,古朴风情与时尚元素融合的各种建筑构成的大景区,以及由不同主题呈现的一个个文化广场……
  厂房簇拥在绿树和花丛里,即使进了厂区,你也以为是到了某一个主题公园。
  沿途的路、灯、杆、椅,甚至是垃圾箱,都有独特的表现艺术造型。
  工业园区里有世界一流的高尔夫球场,有沁心怡人幽雅恬静的公寓别墅,更有苏州水乡风格的廊桥石亭、浅滩水景……
  总之,苏州工业园区其实与它字面的名称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据说这也是李光耀“新加坡软件”的重要内容。 环金鸡湖全景
  “我们的工业园区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人的舒适的生活之上和优美环境之内的,因而它是美丽和恬静的,同时也是时尚和漂亮的。”李光耀曾在多种世界论坛上宣传他的这种“软件模式”。
  “在中国,在苏州,我们的软件获得了最完美的表达。”李光耀十分自豪地说,“苏州人把工业园区说成是他们的‘洋苏州’,我为此感到欣慰。”
  毫无疑问,从中新两国共同缔造的“苏州工业园区”在美丽的古城苏州崛起的那一天起,它就像一颗异常璀璨的明珠,辉映在地球上,让世界经济界的人士瞩目和期待,好奇而关注。有人希望从中学到经验,也有人暗中期待两个东方友好国家为这打架吵闹,最后怒颜分手……
  一切都有可能。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和不同制度下的文化差异,中新两国催生的“宝贝儿子”能不能健康、强壮地成长,世人瞩目。
  按照中新两国政府的协议以及苏州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签订的《商务总协议》,初始的园区,中方的任务主要是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方则侧重招商引资。在这期间,新方在招商和引资方面的真本领让苏州人学到诸多宝贵的经验,而中方的勤劳、智慧和开放姿态又让新方强烈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发生机与魅力。
  1994年5月开工后的园区,每天都处在巨变之中,尤其让苏州人惊叹的是:在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园区内几乎每开辟建设好一片,就有外商落户置业一片……这首先归功于新加坡在世界各地有效地推广宣传苏州工业园区的行动。令苏州政府官员感动的是,新加坡政府从总理到部长,从资政李光耀到经发局官员,他们无一例外地亲自到世界发达国家去游说,去动员那些富商来苏投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6章耀眼而奇迷的风雨彩虹图(2)
1995年10月初,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次理事会在苏州召开。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坐在一起,在园区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内绕了一圈,两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李岚清比李显龙笑得更开心,他对新加坡客人说:你们的“软件”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引进和学习。李显龙则说:再好的“软件”也需要有适宜的平台,中国的苏州是我们“软件”的最好平台。这一次会上,苏州市长章新胜向两国副总理汇报道:园区的2平方公里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3万平方米的商务住宅楼也全部竣工。园区的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企业已有45家入驻园区,投资总额142亿美元。
  “园区才刚刚有个雏形,就引来这么多国家的公司投资!值得庆贺!”宴会上,李岚清同志频频向李显龙等新加坡客人敬酒,祝贺他们辛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李显龙特意走到新任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和老朋友、市长章新胜面前,举杯道:“我得感谢你们二位和全苏州人民对园区的支持!”
  杨晓堂和章新胜则微笑地回应道:“园区是我们共同的‘宝贝儿子’,我们苏州有责任让这个宝贝儿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李显龙说:“我们这个宝贝儿子还小。越是小的时候,越需要一张适宜他成长的温床。你们苏州给了我们的宝贝儿子一张最好的温床,否则韩国的‘三星’不会那么轻易来这儿落户的。”
  杨晓堂和章新胜笑了。因为他们经历了李显龙所说的“三星”落户园区的全过程——这是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亲自出面招来的商户,为此杨晓堂书记亲自到韩国与“三星”集团的李老板商谈。
  李老板一见中国人来谈项目,就有些皱眉头,说:“我不是不愿到你们那儿去投资,而是在你们国家办下一个投资项目,光审批就要几年时间,我‘三星’耽误不了那么长时间。”
  杨晓堂向韩国老板拍胸脯说:“这你放心,只要你答应投资,我保证半个月之内就能把项目审批手续办下来!”
  “三星”的李老板将信将疑道:“那就试试看吧!”
  这一试不打紧,苏州客人才离开韩国六七天时间,“三星”老板就得到来自苏州的一个重要消息:“三星”意向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项目已经获得中国政府正式批准!
  一星期!一星期他们就可以办完审批手续了·!“三星”老板大惊,他从此相信在苏州工业园区是不会有“官僚主义”了。事实上,园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他们那里,即使再大的投资项目,半个月之内都能审批下来。这就是“中国速度”,连新加坡人也深感苏州人的“亲商精神”。
  “三星”作为入驻园区的第一批外资企业,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已经中国化的“新加坡软件”的魅力,因此由起初的15亿美元的投资,最后发展到10多亿美元的投资,仅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三星”企业现在已经有六七个了。2007年“三星”在韩国境外的企业,只有在中国苏州的是盈利的,如今“三星”集团连自己的研发中心都搬到了苏州金鸡湖。
  “三星”的“苏州缘”后来成为诸多外国企业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范例。
  事实上“三星”不是惟一的依靠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平台实现企业大发展的。目前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3000家外资企业中有70多家在这里获得了全球最佳发展效益,这种“苏州效益”已经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 想看书来

第16章耀眼而奇迷的风雨彩虹图(3)
丹麦格兰富水泵公司在新加坡的分公司,于1995年底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投资,该公司的老板是受了“偶像”李光耀的影响才来到苏州的。当时他们有些怀疑中国能不能给予他们企业发展的平台。初到园区,他们租了两幢楼,试探着发展。两三年后,发现这里的一切发展空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广阔,“是全天候的绿色通道。”公司马来西亚籍总经理陈念忠是个华侨,他这样评价苏州工业园区外企条件环境。
  “格兰富(苏州)公司在这里12年,共搬了4次家,不断扩张,现今已经成为了格兰富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人事经理周琳女士接受我采访时,一开口便很激动地告诉我。她本人原先是苏州市机关的工作人员,1995年在园区中新开发公司招商部任职,是园区高级职员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公职人员。
  “完全是被格兰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蓬勃发展的业绩所吸引的。”周琳说,“我来格兰富5年,经历了他们的两次大搬家,现在格兰富苏州公司占地10公顷,600多个员工,人不算最多,但在格兰富集团中,我们苏州公司是全球做得最好的。”
  总经理陈念忠虽说是个华侨,但他刚到苏州时连句中国话都不会讲,而现在他不仅能讲中国普通话,苏州话也学得非常到位。陈念忠说:“我觉得我在苏州的最大成功,在于这个园区和我的性格非常合拍,我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责任感和待人宽容,而这些都和苏州园区的特色十分相似。在苏州,从政府到市民,上上下下都是宽容和善、和谐融洽。”
  陈老板在园区不仅事业大成,而且还找到了一位美丽贤惠的苏州姑娘为妻。这位马来西亚商人与苏州姑娘的和美结合,很像新加坡“软件”与苏州人结缘成亲,他们有过初识阶段,有过恋爱时分,有过结合初的激情,也有过磨合期的痛楚。
  1995年至1996年,工业园区乘着出世初势,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大举招商,并获得丰硕成果。这要感谢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等新加坡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及他们在世界上的人气与影响力。
  然而进入1997年,特别是1998年,泰国首先刮起金融危机风暴后,亚洲若干小国纷纷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新加坡也不例外。而亚洲金融危机波及的不仅仅是亚洲,世界经济大国原本一向看好飞速发展的亚洲和正在崛起的中国,此时也持谨慎的观望态度。期待蒸蒸日上的苏州工业园区挣钱的新加坡要员们,不仅一时在招商竞技场上连连空手而归,更让他们不能容忍的是,一次在德国招商时,碰上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