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天堂-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诗道:昔日荒凉人稀一沙洲,今朝路阔港深耸高楼,乡镇富埒市,企业起家十有九,人人称道秦大哥。感君改革开放敢当先,为赏小香港,无车市里夜半伴我漫步游。多情如亲土,张家港水浓似酒,劝君痛饮不须忧,为民立功名永留,滚滚长江水,到此也要折腰才东流。
  “哈哈哈,认识你这个秦振华,连长江都折腰啊!”*总理听出诗外音,朝秦振华开怀大笑起来。
  总理这一笑,秦振华心头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下了。
  *走了,也没有说到底给不给张家港保税区的事,但秦振华看出总理对张家港的港口地理和环境是满意的,所以让秦振华把路修修好。
  “如果不想给我们的话,总理不会说‘下次来’这样的话的。”常委会上,张家港人这样议论着。这一点省里和苏州市领导是认可的。
  关于那条正在修建的泥泞大道,叫张杨路,是秦振华上任市委书记后做的几件大事中的一件。他上任不久就到了广东参观。
  “到那里一看,我的腿肚子都发抖了,人家发展太快了,我们落后一大截!不迎头赶上就会掉队十万八千里。而且我发现广东的一条经验,就是要致富,先修路。于是广东参观一回来,我就开常委会,研究讨论修路的事。当时有个特殊情况,地里的麦子已经长高了,如果再等下去,只能晚一年再修这条路,所以必须立即召开常委会决定此事。当市委定下修这条张杨大道后,马上动员沿路的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战斗。5月份总理来江边视察时,正好赶上铺路面,雨一下,显得特别泥泞。当时总理问我修这条路的钱是哪儿来的,我告诉他全是张家港自己筹的,33公里长,70米宽,共花了3个亿。李总理是内行,他一听这个数,连说成本很低嘛!总理哪知当时张家港全市财政收入仅为225亿元,能动用的只有3000万元,而光修这条路就得28个亿,日子难过得很哪!只能靠借过日子……”

第19章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15)
秦振华一边向我诉说当年的创业之艰苦,一边指着他坐的那张沙发和我们采访呆的那个房间道:“那年*总理就住在这个房子,就坐在我现在这个位置。为了争取他能批保税区,晚上总理下榻在这个度假村,这套房间里。吃过晚饭后,我想进屋跟总理谈谈保税区的事,人家警卫根本不让我进,最后还是苏州市委王敏生书记帮的忙。我进房间后,总理正在看报,我就站着说:总理好。*总理就让我坐下谈。我就把希望总理给我们批个保税区名额的事情说了。总理答应了,于是我又请他给我们题个词,他很爽快地说,等回北京后再寄来。6月5日,管机要的同志告诉我,说秦书记有喜讯,原来是*总理的题词寄来了。我拿着总理写的‘张家港保税区’六个大字的题词,真的是热泪盈眶,因为张家港总算有把握获得国家批准保税区了!在日后召开的4000人保税区开工动员大会上,我高高地举着*总理的题词喊:现在‘皇命’到了,就看我们怎么干吧!那阵子就这样激情燃烧……”
  张家港的保税区就是这样争取得来的,这也是中国内河港口所设的第一个保税区。秦振华的工作“力度”让苏州人和江苏省的领导们也深深佩服。
  行动了!4000名建设大军不分白天黑夜地连轴转,秦振华亲自出任总指挥,几乎天天出现在施工现场。
  2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原来都是住着人家,现在要他们突然搬迁,这是件特别难的事。“必须搬,为了张家港的未来和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需要作出牺牲!”秦振华的嗓门都喊哑了。
  张家港的百姓真好,张家港的干部们真卖力,仅45天时间,区内1284户、24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全部搬迁完毕。1300套香港式拆迁户住房同时动工兴建。
  苦战20个昼夜,完成总长近8公里的绿色镀锌镀塑铁丝网封闭隔离围筑工程——保税区等于是一个有“国境线”的小特区,必须封闭起来。
  与此同时,万吨级水厂、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所、37公里长的十字中心路和周边通道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为保税区配套的化工、散件、集装箱、旅游观光等码头相继规划建设……
  那些日子里,张家港区的长江岸头,红旗猎猎,战歌嘹亮,让人仿佛又回到了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年代,然而这一次不是1958年时的那种头脑发热的狂热虚夸的发展潮,而是张家港人十分清醒地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的伟大进军。
  这年10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张家港保税区成立,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视察后兴奋地说:“张家港保税区是全国运转最快、最好的保税区之一”。
  保税区的建设,使张家港的港口真正成为了拉动经济的一个平台。它像一个美丽的鸟巢,迅速引来无数凤凰入巢。北京、南京、深圳、厦门、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保税区招商引资团从神州走向五大洲,新闻发布会、经贸洽谈会……好戏连台。
  张家港成了*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大陆的一个投资热点。香港嘉银公司、南联集团、亚洲汇泰集团、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恒远国际贸易公司等等来自香港、台湾、美国、澳门、泰国的近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企业、大公司纷至沓来。他们相继在张家港港区兴办码头,开展修建粮油加工、仓储运输、国际贸易、出口加工、房地产等项目。而中国自己的中央企业、全国10多个省市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大企业也纷纷来到张家港保税区寻求发展。

第19章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16)
九个月时间,投资六亿多元,建一个保税区。用同样的劲头,一年多时间,投资3个亿,建成一条70米宽、6车道、33公里长的张杨公路和45公里长的沿江公路。这都是秦振华在*南巡讲话鼓舞下,在上任一两年内干成的事。
  原来被昆山和吴江占尽外贸优势,现在张家港紧随而上,居然在短短时间内独领*。外资企业的数量和投资额迅速跃上苏州市各县市之前列。秦振华的这一张牌让其他苏州老乡们望尘莫及。
  “老秦,你得给我弄点饭来吃啊!”与张家港近邻的几个县市紧随其后也大搞“港口兴市”,然而多年过去了,始终没能赶上张家港的港区经济迅速与规模,于是有人就向秦振华求助。
  秦振华听后,憨厚地笑笑,说:“张家港刚刚起步,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这只精明到极点的“老狐狸”肯定不会轻易将把肉给别人的,他心中只是想着如何把张家港建设成全苏州、乃至全国的著名港区,并且真正做出“以港兴市”的大业来。年底,江苏省老领导、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钱伟长应邀来到秦振华那里,二老参观完气势磅礴的港口和崭新的保税区后,对秦振华说:“这回你们张家港真的有港了,像那么回事。”
  秦振华听后咧着大嘴笑得合不拢。
  后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来了,秦振华十分看重这位大理论家对张家港的评价。秦振华自知工作中骂骂咧咧得罪过不少人,便先在大理论家面前检讨,“我这个人平时骂人骂得凶,有人说我是‘秦始皇’。”
  袁木说:“不骂是长不大的,一个城市的发展就跟一个人成长一样,不骂也是长不大的。”
  秦振华听了此话,大喜,从此把袁木称为知己。
  秦振华之所以格外看重上面的权威人士对自己的肯定和客观评价,是因为他“秦振华之路”也非一展平坦,恰恰相反,是充满了坎坷与不平。
  在秦振华上台的前两三年里,秦振华的做法也遇到了“上面”的不少非难,因为有人反映他像“秦始皇”一样厉害,见谁工作不卖劲就会骂得你狗血喷头。他不顾上面一次次有关宏观控制的指令,照旧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基本建设投资,他甚至不顾与“上面”争项目,扰乱“上面”的正常计划安排。总之他是个没有章法的“野人”和“狂人”,还竟然有人在张家港大街上挂出“振华精神”一类的标语,不是搞个人崇拜吗·秦振华这样的人哪有一点市委书记的样……
  有段时间北京有关部门派人到张家港来调查,主要是看秦振华搞的那一套“违反国家宏观控制”名堂。人家来了,秦振华见人家没好脸,说你查吧,有本事去查美国人!他的意思是,你也算个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搞窝里斗·我秦振华引进外资和设备,是因为我张家港穷,没钱,有钱了我还用啥引进·再说人家看中我张家港这块地方,愿意投资,这跟“宏观控制”有啥关系·来调查的人才不理他这一套,查的目的也是要杀杀你秦振华和张家港的“猖狂劲”!
  查吧!秦振华干脆放开一切门户让人家查。一个月过去了,那位司长要走了,临别时找了秦振华,说了三句话:“老秦,你搞的这些项目不可思议,才一年多抢了那么多项目,比如双山岛的开发,‘亚洲第一炉’的引进。二,你年岁大,我比你小,但我有种相见恨晚之感。三,你张家港以后需要什么项目可以来找我。”

第19章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17)
“秦始皇”乐了,连声说:“好好,以后我们是朋友了!”
  但这仍没有平息有人对他和张家港的那一套“*”的非议。省里的调查“力度”更大了,派来的人是省检察长,这阵势能吓死一大群普通人,于是马上有人传出话,说秦振华出大事了,被抓起来了。秦振华的一些好友一听十分紧张,从外地给他打电话,还不好直说,问:“你现在在哪里·”意思是你到底被抓进去了没有,人家不敢直接问,拐着弯这么问。秦振华心里坦荡荡地回答说:“我还在办公室批文件!”这话明白告诉人家,他秦振华还没有被抓。
  调查开始。
  秦振华被检查组叫到一个房间,十几人对面坐着,说是让他“汇报”。可敏感的秦振华感觉“完全是在审问”,问题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