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天堂-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调查开始。
  秦振华被检查组叫到一个房间,十几人对面坐着,说是让他“汇报”。可敏感的秦振华感觉“完全是在审问”,问题也只有一个:为什么你不按中央的“宏观控制”精神,不停地搞大项目,而且越搞越大,越搞越多·
  半天下来,没什么结果。中午时分,秦振华眨着狡黠的目光问检察长:“下午是不是再‘汇报’·”检察长说:“下午看看你们的项目进展吧。”秦振华心里乐了:“这太好了!眼见为实,等你们看完了再下结论,看看我老秦到底干错了没有。”
  一个下午看完后,晚上调查组的人见秦振华后的态度完全变了,两天后全体调查组人员撤回了南京。当晚,那个领头的张检察长打电话给秦振华,有些激动地说:“秦书记,我刚刚向陈焕友同志汇报,陈省长问我秦振华和张家港到底有没有问题,我告诉他:秦振华和张家港都没有问题,好得很!”
  “谢谢,谢谢检察长!”秦振华咧着嘴又笑了。
  省里后来对秦振华和张家港一直评价很高,尤其是将“振华精神”正式改成和命名为“张家港精神”。而这中间,苏州市委王敏生书记坚定地支持和肯定秦振华及张家港的做法是重要的一环。秦振华为此很念王敏生书记的情。
  “一个地方要想真正搞上去,说到底,要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要始终坚持弘扬创业精神,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者,激励开拓者,没有点冲劲和闯劲是干不出名堂的。”秦振华在接受我采访时依然这样激情澎湃地说。
  张家港的港口建设现在已经非常了不得,是我家乡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港”。目前已经有40个万吨级码头,开通的国际航线有18条,年吞吐量已达一亿吨,按照国际上对港口的评定标准,超过一亿吨吞吐量的就算是世界级大港口了。当年2平方公里面积的保税区,现在已经扩大了好几倍。秦振华和他的继任者在完成港口建设及保税区后,仍然一直在做港口文章。他们在港口一带建起了经济开发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等等,这些都是国际贸易的中国工业“巨无霸”,这一个个“巨无霸”都向世界伸开了双臂,于是像美国的杜邦、雪佛龙,日本的三井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到张家港。如今的张家港海关每年为国家收缴的关税都在百亿元以上。
  2008年元月,我在港口采访,特意参观了当年在秦振华一手指挥下完成的张家港保税区。这里的负责人徐仲高向我介绍:他们的保税区如今已成为全国13家保税区中的“第三强”。
  “2007年我们保税区的全口径财政收入22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保税区全年的营业额达1525亿元。现在保税区共有十几个码头,在这一块20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按专业分为4个区域,现有世界500强企业20家,化工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多数都是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的。这些企业的入驻,对长江中下游经济起着引领作用。为了使得保税区内的企业贸易更加灵活便捷,我们建立了一个区内物流平台,使相关企业的贸易直接进行,也就是说,原本保税区的企业贸易和经济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出区后进行的,而区内物流平台的建立,使得这些企业不出保税区就可以直接进行经济贸易,其效益大大增加。1993年保税区建立以来,我们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但在这块土地上,却产生了5000多亿元的经济贸易,吸引外资40亿美元的投资,为国家和地方获取税收超过了200亿元。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新的三个单体投资约在10亿美元的基地,如以美国道康宁公司为首的有机硅产品化工基地一家投资就达15亿美元。三年后,这块土地上,每年的营业额将要达到3000亿元,也就是说,今后每年我们会有40%的增长速度!”。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9章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18)
听徐仲高如此描述这样的前景,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会为张家港的明天感到激动与振奋!这种激动和振奋源于我们无法想象的现实:仅仅手掌一般大的地方,它所产生的效益为什么可以顶内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省的经济总量·为什么张家港人能白手起家,在短短一二十年时间里就达到了今天这样的水平,而其他地方在同样的历史时间内似乎没有任何变化·这是为什么·我想拷问中国!当然并不是责备谁,但这样的问题对那些仍然在等待所谓的“机遇”和成天在埋怨这条件、那条件不好的地区领导者来说,也许是特别重要的。
  小市张家港现如今已有了国际大港,这注定了张家港市经济的腾飞。
  然而我知道,张家港真正出名的地方并非是经济总量,倒是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享誉全国。而我作为张家港的“老邻居”,怎么也想不通五大三粗的秦振华连同吃饭和走路都显土气的张家港人怎么可能把不起眼的张家港建成了全国著名的“文明之城”。
  “自家人”苏州人想不通的事让秦振华干出来了。
  1992年、1993年,秦振华突然在杨舍镇最繁华的中心地段建起了一条“步行街”。啥叫“步行街”·当时像我们这些住在首都等大城市里的人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好不容易问到一个去过新加坡的人才知晓,原来新加坡有那么一条专门供人行走而不让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在内的任何车辆行走的街道。
  “秦疯子又出招了!搞了一条不让车子走的街,哈哈,这还不算,在那条街上走路,你不能抽烟,不能丢烟头,丢了就罚款!吐痰更不行,罚死你……”有一天我的苏州老乡打电话向我报告秦振华的又一新奇事。
  “他真罚啊·谁来罚呀·”我好奇地问,心想着北京曾经多少次搞过不准随地吐痰,吐痰者罚款,结果从来就没有成功过。秦振华在一个农民组成的城市,搞这么个招数能行得通吗·
  “罚,真罚!你知道他怎么搞的:满街都是别袖章的假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你跑不掉的!”
  “老百姓不骂他·”
  “骂!骂什么的都有。说秦振华一个土光秃子想装洋鬼子,以为自己的老祖宗是大不列颠岛国的臣民呢!”
  这骂得也够损的。秦振华的额头秃,可人家招数亮嘛!
  “他不是罚你钱,而是让你穿上红马夹当文明监督员,直到你发现另一个违纪者在街头出现后把马夹给人家穿后你就可以解放了……”
  老乡的话让我忍俊不禁:这秦振华确实不简单。这样的处罚真是能教育人!我想那些曾经穿过一次红马夹的人肯定下次不会再违纪了。而那些脸面薄的人也因为不愿穿那招人嘲笑的红马夹而自觉遵守步行街的规定——苏州人最讲究面子。
  想到这里,我一下子感觉到秦振华这个“步行街”可行。
  我是两年以后回故乡探亲时,才去张家港目睹和体会步行街的。
  第一印象是:步行街很宽,约六七十米,行人不多,这是因为张家港是个小市,远没有苏州街头的那种人头攒动的景象,也没有常熟街头热闹,但确实没有人在大街上丢东西,少有的干净和整洁。街头行走的人群中本地人似乎更少,这个原因我倒是知道,因为本地人一般都是上早市,白天上街的人除非有急需买东西者。在当时的步行街上行走的人群中十有*是外地参观者,他们都像我一样好奇地在观察和参观这个秦振华的新玩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9章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19)
“步行街”使张家港名声鹊起,其声望并不比港口影响小,因为这是个改变中国人生活习性和城市形象的举措,而且令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感到了压力。后来几年里,北京、上海等地都纷纷效仿张家港而建起了自己的步行街,像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等都成了不准行车的步行街。
  张家港的步行街出名后,附近的苏州、无锡等“邻居们”压力太大了!与张家港邻近的江阴市领导很不服气,那时江阴的经济总量在张家港之前,名气也大,可就因为一条步行街,让张家港抢了风头,于是江阴市领导在一天晚上带着全体常委和政府班子成员,悄悄来到张家港的步行街参观,并且回去后立即决定要建一条比张家港更宽的“百米步行街”,想压压秦振华和张家港的势头。江阴后来建的“百米步行街”确实非常漂亮,可人家张家港是首创和原创,因此名声还是张家港的步行街大。
  “还是‘秦始皇’厉害!”江阴和诸多苏州、无锡的“邻居们”只得佩服秦振华。
  2001年国庆前,张家港对步行街进行了翻新和重建,新增的街头雕塑艺术品和林林总总的商铺更显步行街文化品位和繁荣昌盛。当我在2008年春节后再次来到这条步行街参观时,夜幕下的张家港步行街真可谓梦幻一般,美轮美奂,仿佛置身香港闹市……
  秦振华的一“港”一“街”,将昔日默默无闻的张家港,变成了全国闻名之地。1994年,“苏南的苏北”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位,并成为第一批全国卫生城市和继福建三明市之后的全国又一个“文明城市”。
  1995年5月13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来到张家港视察。
  这是一次饶有深意的视察。我的好友、军旅作家邢军纪于七年之后在《中国精神》中有这样一段追叙: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一把手在张家港港口码头接见了一个县级市的一把手。当*有力地一握秦振华的那双手时,秦振华因激动显得有些颤抖。秦振华陪同总书记视察了张家港许多地方。张家港此时石榴花正红,柔美的柳丝翩然舞动。这个年轻的城市经过十年砥砺几番拼搏,终于矗立在长江岸边,在吴国腹地熠熠闪动着青春的亮泽。作家凤章曾以质朴的语言记述了江总书记视察张家港时的情状……离开码头,便到了保税区。这里整洁、开阔,大路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