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肚子像装米的口袋一样从来就没有空过。后来太仓人意识到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对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力度非常大,也非常自觉,而且将这种自觉同人的生命质量和百姓的生活质量联在一起,所以从上到下都能把少生优育与谋求幸福日子联在一起。
“少一张嘴,就少一个人跟我们抢土地、抢饭碗。”太仓百姓中很流行这句话。太仓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内的县。特别是1995年到现在的十几年中,连续保持着人口负增长的水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22章金太仓之光(6)
“30年中我们太仓少增长了二三十万人,就等于少被人为侵占了二三十万亩土地。我们太仓在苏州是个小县,可现在我们拥有可用的农业可耕土地面积却是全苏州各市县中最多的一个。人少地多,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就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这几年为什么我们能够赶上或超过苏州地区的几个老大哥市县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有足够的土地空间。我们太仓紧挨上海和苏州,寸土如金的优势就很容易成为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既好又快的发展现实。”浦书记说。
第二件事是太仓百姓的安全系数高。
太仓人讲心态平和、贫不仇富是自古出了名的。据说明代邻居昆山有个沈万山“富甲江南半边天”,太仓人对此并不眼红,他们依旧将心思放在种好“家门树、宅边地”上,于是才有了魏良辅这样的人潜心数十年去采集和总结流传于当地的昆山声腔并将它们与北曲相结合,推陈出新,加工创造出了“水磨调”,发展为中国艺术中“百戏之母”的昆曲。
太仓的这种传统民风,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印象。那时我几次到干爹干妈家小住,他们的家门从来不上锁。到了春节,一般的人家总有不少亲朋好友送的糕点糖果、鱼肉鸡鸭一类好吃的东西。在那个年代这些东西都比较珍贵,是百姓家的主要家当。可我那些太仓亲戚和干爹干妈家基本上白天黑夜都是敞着门的,好像很少听说有什么被偷盗的事发生。即使到了90年代,我偶尔回老家探亲到姨妈、姑妈和干爹干妈家,仍然见他们保持着过去“夜不上锁”的习惯。近十来年,靠近上海和苏州一带外来工太多,社会治安差多了,但太仓仍保持着“一方平安”的风气。倒不是那些流窜盗窃犯不到太仓作案,而是他们一入太仓之地就很难得手,因为太仓从城镇到每个乡村,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现代化治安体系和令小偷小摸者十分惧怕的“护村嫂”队伍。“一般盗窃案件,从报警到破案不会超过两小时。”太仓公安部门的一位民警这样说。我感到十分惊异,问其是否夸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设备?他说:“绝对不是夸张,要说设备也确实有一些,但更在于我们靠‘天眼’帮忙……”“天眼”是什么·电子探头·“是,但不全是。”太仓民警笑而不答。再向浦书记打听,人家回答我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太仓打造成长江三角洲最具安全感的城市。太仓之所以叫太仓,就是太平的粮仓、幸福的天堂之意,我们现在自己说的是要建‘平安太仓’。”
第一件事的结果已经说过,在寸土如金的地方,人少了,腾出了地,太仓现在有50余万亩可利用的土地,已经成为这个小城市最具潜在价值的“金库”。
第二件事——“平安太仓”的结果,是最能让世界上那些富国大亨们流口水的另一种“金库”。
在太仓有一位德国老人叫克罗斯特,他的名声不亚于市长、市委书记,太仓百姓都知道这个“德国老头”。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大多数在欧洲,而欧洲人中德国人算得上是“上等之上等者”,他们非常在乎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挑剔”也成为德国人的一种“代号”。
上世纪末的某月,克罗斯特来到中国。他像其他德国人一样开始注意到东方大国的崛起,相对于停滞不前的德国与欧洲,克罗斯特觉得应该把投资转移到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地方。然而在多数德国人和欧洲人的意识里,中国仍然缺少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他们看来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乱糟糟”的不堪立足之地。但因为巨大的生意诱惑,他们不得不“捂着鼻子”来到中国——克罗斯特就是其中之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22章金太仓之光(7)
他先来到深圳,又到了上海。用克罗斯特的话说,他被深圳和上海的大发展所陶醉,但并没有在陶醉中想掏腰包在这些地方投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中国的许多发展非常快的地方对于欧洲人来说并不具备真正的诱惑力。克罗斯特有一天听人说“上海郊区”的太仓不错,可以去看一看。于是克罗斯特出了繁荣而又喧闹的上海……
“请先生下车吧!”才几十分钟的路程,克罗斯特被邀下车。
“这个地方很像我的家乡呀!”克罗斯特望着眼前被绿荫簇拥的小镇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公路及恬淡宁静、青白相嵌的居民房舍,还有街头巷尾悠闲自得、脸上总挂着谦和微笑的行人,不由惊异万分地感叹道。
参观过小镇和村庄,游过庙宇与长江港口,还津津有味地吃过地道的太仓本地菜肴及驰名中外的浏河口鲜河豚后的克罗斯特,突然对主人说:“我要找的新家园就是这里!”于是克罗斯特留在了太仓,连同他的资金。
“我太喜欢太仓这个地方了!人比较少,主要很卫生,基础设施好,道路宽敞,距上海、苏州又近。这里的城镇与我德国的家乡一样,不大,但什么现代化设施都不缺。更主要的是太仓人不躁、平和、善良、热情。我喜欢游泳和打网球,也喜欢古典音乐,对中国功夫也感兴趣,这些太仓都有,而且还有长江,还有清新的空气与常青常艳的花木,所以我特别喜欢这里……”克罗斯特说起太仓就像话说自己的家乡德国。
太仓之美、之舒适使克罗斯特在太仓一呆就是8年。2004年,他到了65岁的退休年龄。德国是个讲究福利的国度,一般到了退休年龄的人都会选择自由自在、安度晚年的生活方式。可克罗斯特例外,他对太仓的感情使他改变了德国人特有的性格,他继续留在了太仓,并且做了一件让太仓人和德国人都十分感激他的事——克罗斯特在太仓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一家咨询公司,这公司的全部营业范围是帮助德国企业来太仓投资服务。从此以后,这位白发苍苍、身板硬朗的德国老人不时地穿梭在中国太仓和德国之间,成了太仓的“招商大使”。几年来,经克罗斯特先生引荐介绍,有近20家德资企业在太仓投资落户。其中有一些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比如像耐克公司等。顺便说一句:耐克公司最初的投资是3000万美金,后来不断扩大,最后甚至把全球的销售总部都搬到了太仓;现在已经是全苏州外资企业交税的第二名。
克罗斯特为太仓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把太仓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太仓人民感谢这位诚实和勤奋的德国老人,并且始终把他当做太仓“自家人”,苏州和太仓授予克罗斯特先生“荣誉市民”和“五一劳动奖章”。
这一份荣誉是克罗斯特理应得到的,然而也是太仓人自己给自己颁发的最高荣誉——因为他们依靠科学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一个让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那些企业家爱上这块土地的可能,并且令现代化的太仓更加金光闪闪……
苏州官员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在新加坡,新加坡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苏州;在台湾,台湾人都知道昆山,甚至把昆山比作台湾人的第二个故乡;在德国,许多德国人不知道苏州,但却知道中国的太仓——“上海边的美丽城市太仓”。
这是因为今天的太仓是中国德资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城市,所以太仓在德国的声誉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北京和上海。太仓人对此很得意。其实我知道太仓人的得意之处是因为德资企业一般都是些附加值特别高的现代化国际企业,占地少、产出高、效益好,故而使太仓获益多多。比如,德资企业讲究人才培养,对企业的技工素质要求很高:进厂的工人都得经过培训,甚至有的是必须经过几年的培训之后才能进厂。这让太仓本地青年因能被招进德资企业而获得双向好处——既有了挣钱不少的工作,又有了终身受益的过硬技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2章金太仓之光(8)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是太仓浏河人,生前曾几次从国外回到家乡这块美丽的土地。她去世后,太仓将她故乡的中学改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建筑风格独特的学院坐落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上,占地500余亩,太仓市政府投资五亿多元。现在有4500多名在校学生,生源不仅是本地的,还有不少是江苏其他地区的,共设21个专业。德资企业在太仓的迅速建立,使得这座职业技工学院有了用武之地,现在学院每年要为德资企业培训一批技工学员,而这些学生的培养费用全都由德国企业支付。
“学生一般到德资企业后,要签5年时间的服务期。到目前为止,经我们培训的学生到德资企业后还没有一个离开过德资企业,这些学生大多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德资企业如此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对我们中国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震动。曾经有一个德国企业家这样对我们说:‘你们中国的高速公路很多,但质量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修路的技术工人能力不够,而德国的情况相反。’舍费勒是德国著名的企业,现在太仓投资。他们有自己的一个培训中心,花了几千万元,招收的学员都是我们中国人,平均每个学员要花费五六万元培训费用。他们认为这种培训是必须的,在德资企业家心中有这样一个理念:企业的技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太仓能够成为德资企业在中国的主要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