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保加利亚史-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他的弟弟们则不这样认为,他们凭借着保加利亚人的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要求迁徙到更好的地方。为此两方发生了争端,保加利亚各部落迅速分裂,离开了这块活跃了200年的水草肥美的宝地。科夫拉特的几个儿子带领着各自的部族,四处迁徙,从此保加利亚人天各一方,各自发展出强大的国家:长子巴特巴颜带领的部落,一直留在亚速海及其邻近区域,渐渐同化于哈扎尔人;次子科特拉格(Kotrag)率众北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伏尔加卡姆保加利亚,都城布加尔,1236年,被蒙古的拔都灭亡了;四子埃姆纳特祖尔(Emnetzur)西迁到了多瑙河附近,后来被阿瓦尔人并吞;幼子巴尔克则率众西迁,一直到达了意大利伦巴德人(Lambards)的国家,与意大利诸民族融合;三子就是我们的主角,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者——阿斯巴鲁赫汗(也叫伊斯比里赫,Asparuch;642…701)领导的保加利亚部落,他们西迁到了多瑙河的北面。在这里他们联合了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军事联盟,所以迅速壮大。此时的保加利亚民族已经过渡到农耕社会,迫切需要居留地驻留,一方面为了躲避大草原民族的袭击,另一方面也为了自己民族的再次兴起。    

  阿斯巴鲁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积极和拜占庭人接洽,要求在色雷斯平原得到一块地方以为民族放牧之用。拜占庭处于多方面考虑,接受了这个条件。但要求保加利亚人以后要为拜占庭人进行多瑙河的防卫,并随时征兵取攻打*人。阿斯巴鲁赫当然很同意,就逐步定居在了多瑙河入海口地区。据《保加利亚编年史》记载,阿斯巴鲁赫率领的保加利亚人此时居住在多瑙河到黑海之间的区域,为拜占庭人守边。但因为拜占庭的官员们对他们横征暴敛,并且大肆抢夺财物,感到很不满。开始时小规模的反对,继而发展成了全部落的大抗争。“在阿斯巴鲁赫的率领下,与统率‘斯拉夫七部落联盟’的当地斯拉夫贵族达成了协议。他们共同建立一个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即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并为抵抗拜占庭人和其他敌人新的侵袭而采取了措施。”定都瓦尔纳(Varna),后来迁都到普里斯拉夫(Presl*)。拜占庭人不能允许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国家出现在自己的北方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680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w IV;668…685)率领军队御驾亲征,企图把这个新兴国家扼杀在摇篮之中。一路舰队从黑海北上,另一路骑兵则从色雷斯直取多瑙河。但保加利亚人利用地形,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作用,声东击西,打击拜占庭的进攻。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四世突患头风,只得撤退,但却在度过多瑙河的途中被保加利亚人奇袭,损失惨重。因此,681年君士坦丁四世不得不承认了这个国家的独立,并订立了和约,每年向阿斯巴鲁赫纳贡。拜占庭人对这个条约一致的说法都是“罗马人的耻辱”,因为拜占庭第一次把巴尔干的主权让渡给了蛮族,这开了一个恶略的先例,以后将会不断地出现这样的事情,直到拜占庭的灭亡。

第十四章 第一次保加利亚战争(1)
阿斯巴鲁赫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开创了巴尔干半岛的一个新时代。此后的巴尔干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天堂,它已慢慢变成了斯拉夫人占据的地区。阿斯巴鲁赫建立的保加利亚王国占据着东至黑海,西至多瑙河东岸,南至巴尔干山脉,北至达得涅斯特河的广大地区。也就相当于今日的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国土的总合。普里斯拉夫(Presl*)成为首都,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并可以快速直达君士坦丁堡。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阿斯巴鲁赫采用了民族怀柔政策。他把斯拉夫各部落迁移到了王国的西部和南部,以抵御阿瓦尔人与拜占庭人的进攻,并防止拜占庭的同化,这部分就是后来南斯拉夫各国的雏形;斯科拉文尼人则被迁移到东部,在黑海附近抵御拜占庭人的袭击。同时还把保加利亚人分散居住,以保持国家的稳定。最重要的是根据*人的记载:阿斯巴鲁赫曾经沿着南部边境修筑了一道“长城”,其实就是一道荆棘做的篱笆,在每隔一段开一个木窗,用以射击入侵者。正是由于这些,保加利亚成为了当时欧洲国家里唯一能与拜占庭抗衡的国家。    

  阿斯巴鲁赫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汗国)以后,200年一直没有再向南扩张,他们主要致力于与斯拉夫人的融合。斯拉夫人本来是被征服者,但是现在却开始扮演起了征服者的角色。可以说简直和俄罗斯人的发展轨迹一模一样。斯拉夫人自从从公元300年左右的时候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就一直在拜占庭的影响下逐渐“拜占庭化”。他们抛弃了游牧生活,开始进入定居的时代。每个民族自从定居后就会快速发展,斯拉夫人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迅速的发展起来了。不过匈人与阿瓦尔人的进攻打断了他们的进程,让这些人又回到了部落联盟时代。但是他们的经济文化已经使这些民族中最高的了,所以他们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征服者,保加利亚人就属于这样一个民族。尽管最初的时候保加利亚统治者自成一体,并且一直保留着自己本民族的显赫姓氏,但是由于斯拉夫人大大超过保加利亚人的数量,而且在各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保加利亚人的上层贵族接受了斯拉夫人的“文明”礼仪,而下层人民也开始抛弃自己的“野蛮”习俗,向斯拉夫人靠拢。他们开始学习斯拉夫语言,因为这种语言通行于巴尔干半岛,如果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能到处都走得通。最主要的则是保加利亚人向斯拉夫人学会了“耕种技术”,这就为保加利亚人的定居提供条件,并开始逐步演化为近现代保加利亚国家。“这样,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就成为了纯粹的斯拉夫人了,除了他们还有少量的匈奴血统以外,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古代传统了。”自此以后,尽管这个国家的主体是斯拉夫人,可是因为领导者是保加利亚人,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保加利亚国家,而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就被强行称作保加利亚人。     

  阿斯巴鲁赫的最后岁月是在一场彻底失败中度过的。这这个蒸蒸日上的王国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让我们回头来再说一下拜占庭。不管怎么说,拜占庭在这个时候仍旧是巴尔干半岛的主宰者,他们还继续占据着最好的地区。而且由于军区制的改革,让拜占庭在各方面实力都迅速提升。在与保加利亚人战争之前,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641…668)一直在与新兴的*国家战斗,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而且在两线同时作战对拜占庭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君士坦斯只得放弃了巴尔干地区。其实这一地区在保加利亚人来到之前就已经被斯拉夫人占领了,但是保加利亚的建国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导致了巴尔干全面混乱时代的来临,而且也促生了南斯拉夫帝国的产生。在放弃了这一地区后,君士坦斯二世一心一意对付*人,但是不论是*人的骆驼兵,还是*人的海上舰队拜占庭人都没有干掉,不仅如此,因为*人的强烈反击,反而拜占庭人倒是以大败而告终。后来由于*人的内讧才险而逃脱彻底失败的厄运,并于659年与*人订立了和约。当他腾出手来整理巴尔干秩序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无法收拾了。就索性对南部的斯拉夫人进行了清剿,俘虏了大量斯拉夫人让马其顿斯拉夫人承认拜占庭的宗主地位。其实君士坦斯内心中一直想把帝国的首都再次迁到西方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君士坦斯的宗教政策的严厉以及用宗教问题*自己的兄弟让他四处树敌,甚至连百姓都不依附于他,所以使得他无法在君士坦丁堡立足。君士坦斯二世终究不是泽诺皇帝,他不可能把支离破碎的意大利教会再次统一起来。意大利人也已经习惯了被征服,原本的永恒概念已经永远消失了。拜占庭的领土就像是在伦巴第人的汪洋大海中的小岛,随时都会被攻占,意大利的战争永远不会宁息,拜占庭人不是救世主,而纯粹就是一个让本来就已经很乱的意大利局势乱上加乱的破坏者。君士坦斯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顺道拜访了罗马这个从帝国开始以后几百年都没有罗马皇帝的首都,并且打算把首都迁往叙拉古。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用帝国的钱财来供养这个时刻都会被攻占的小岛,纯粹就是一笔诺大的负担。他已经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所以不久以后的668年,君士坦斯二世被杀死在自己的私人浴池中。继位的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e IV,668…685)又在一次的面对了*人的入侵。在君士坦斯二世为迁都把帝国闹得一团糟的时候,*人的内讧已经平息,他们又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对拜占庭的进攻。这场战争一直打了十五年,也就是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四世进攻多瑙河的前一年。这场战争两国各有胜负,直到拜占庭人研究出了“希腊火”才彻底打败了*人的进攻。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附近各部又重新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权,而且拜占庭“因此在东部和西部都享有长久的和平”。君士坦丁四世在胜利以后立刻进攻了保加利亚,但是却尝到了大败。因此只好承认了保加利亚国家的地位。在这以后,他又转向了基督教问题的解决上,他明白只有内部的安定才能让他夺回巴尔干与小亚细亚的领土。因此他主持召开了第六届基督教大公会议,缓和了与西部罗马教会的紧张关系。没过多久,公元685年9月君士坦丁四世去世,他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继位(Justinian II;685…695;705…711)。这个孩子的头脑并不聪明,而且也不会耍手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但是他却得到了天赐的好运。他继位后*人由于哈里发继承的问题又一次开始内讧,所以与拜占庭再次结好。亚美尼亚不再被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