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了她的所有,张爱玲如是,文姬亦然。
可是曹操呢?
最有趣的就是曹操的心理,据说他很好色,临死之前还吩咐他的十几个侍妾对着他的牌位唱曲。难道就不想把文姬收为己用?事实上他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还把文姬嫁给一个*倜傥的名士帅哥。
有人猜文姬当时已经人老珠黄,好色如曹操,对这样的老女人自然没什么胃口。
不是的。
曹操这个人,历史上评价很多,《三国演义》因为价值正统,他被冤枉当了几千年的白脸奸臣。其实此人品格极高,我们看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英雄大气如此,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奸雄嘴脸所能容纳的。如此品味的男人,才真正懂文姬,而正是因为这份懂得,他才没有占有。 。 想看书来
十二。蔡文姬:总有人知道你的好(6)
7。蓝颜知己
曹操是权倾一时的大将军、大丞相,天下三分,没有完成的事太多了。
他知道,身处政治旋涡而历经磨难的文姬已经经不起任何波折;他也知道,她嫁给他只能做一名侍妾,而与董祀结婚,则是正妻;他欣赏她的才情,但是不能给世人以任何口实,毕竟他跟她父亲还是忘年好友。最主要的,他希望她今后的人生能平静安宁,躲避于这个乱世而读书修史,跟着他,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他让她嫁给了同样才华横溢的名士董祀,他相信,那个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懂得文姬的好,并且也许是故意的,他给了她一次机会。文姬求情,董祀免死。一个绝世枭雄要杀人,哪里是一个女人可以劝动的,曹操其实根本不想杀董祀,他要的就是文姬的求情,是董祀对文姬的感激。他知道,从此以后,董祀会明白文姬的好,会好好珍惜这样一位命苦的绝世才女,哪怕不是爱,有怜惜,就足够了。
如他所愿,董祀终于明白了妻子的好,夫妻两人不久就避世隐居。多少年以后,在曹操戎马生涯的缝隙里,又偶遇了文姬。“琰(即文姬)闻操至,忙出迎接。操至堂,琰起居毕,侍立于侧。操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问于蔡琰。琰答曰:‘此乃曹娥之碑也。’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操问琰曰:‘汝解此意否?’琰曰:‘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文姬听到曹操到了,出去迎接,曹操无意之间看到了悬挂在墙壁上的碑文图轴,起身看了看,问文姬。文姬说:“这是曹娥碑。”曹操见上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问:“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文姬回答:“这虽然是先父留下的,但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文姬不知道吗?她当然知道,即使猜不出,父亲也会告诉她的,只是这样一个有趣的谜底,她留给了曹操。看来闲余之笔,却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有趣。避居多年,她终于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此生无缘,而蓝颜知己如此,也就罢了。
所谓“蓝颜知己”,就是一个男人能真正地走进你的内心,解读你的失意,明白你的困惑,更懂得你的渴望。如果有这样一个人,那他就可以称作你的蓝颜知己。
每个女人都需要蓝颜知己,尤其有灵魂的女人。在那灵魂的皈依处,无论对方怎样,也许就是因为那样一份懂得的感激,灵魂就会因此而变得快乐与充实、满足与丰富。
最幸福的女人,是相伴知己终老,而最美好的遗憾,则是咫尺天涯于蓝颜知己。我们可以想象,多年以后,在文姬的书房里,曹公读着她的字,看着她的画,而那个人,就站在自己旁边,彼此知己。而在错的时间里相遇,不过一声叹息罢了。曹公愿意这样选,文姬亦是能懂得。早已天涯相隔,偶然重逢,也只能淡淡地问候:
“还好吗?”
“好。”
十三。黄氏:爱是合适(1)
[人物小传]:黄氏,三国时期,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
[君子心语]: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超越外在一切的,只不过这样的爱需要彼此天生的合适、彼此用心的经营,彼此真正的懂得与珍惜……
1。因为丑陋
她因为丑而名流千古,因为她那位近乎完美的夫君——千古帅哥、忠臣贤相、军事家与政治家、聪明代言人加才子歌星诸葛孔明。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女人的悲哀,身上的弱点被人对照着自己的老公无限夸张放大,以至于不论是当世还是以后,人们一谈起孔明的妻子,第一个反应就是,那是个丑女人。真是宁嫁农夫不嫁孔明。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说一个女人怎样怎样不好,她也许一笑了之,但是如果你说她长得丑,她会恨你一辈子。就像男人对自己的性能力敏感一样,那是人性最本质的东西,碰不得。
可惜这个女人已经没有机会辩解了,不论她实际长得怎样,人家都不假思索一律认为她“丑”。不过也是因为丑的缘故,才能被无限神化。也许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理解大帅哥娶丑妻的原因,因为她很强很能干嘛。
很强很能干到什么地步呢?话说孔明来到黄家,兴冲冲破门而入。突然,堂屋两廊间突然蹿出两条猛犬,直扑孔明。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叫停”,并上前用手拍打猛犬的额头,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那丫环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孔明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做的机械狗。这时他岳父黄承彦也哈哈大笑迎接孔明。孔明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神奇。黄承彦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让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
孔明环顾四周,见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见笑了。”黄承彦又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的。”于是孔明没得说了,心想这样能干的媳妇不娶是傻子,很快就把黄氏娶回了家。
还有一种很周星星式的解释,就是受骗上当记。当时襄阳名士黄承彦跟孔明亦师亦友,这个人性格爽朗,爱开玩笑,有天突然对孔明小弟说:“我家里有个丑姑娘,头发是黄的,脸是黑的,但是还算有才,你要不要?”孔*想哪有自己这么说自己女儿的,一定是开玩笑,便一口答应,结果第二天老人家便把女儿送过去了。孔明揭开盖头吓了一跳,果如其言,但是人家已经送来了,不娶也得娶,因此只能罢了。此事还被人传为笑谈:“别学孔明娶媳妇啊,糊里糊涂娶了丑女人。”
或者还有人这么理解这段美男与野兽的婚姻,黄氏是社会名流黄承彦的女儿,姨母是荆州市长刘表的老婆,当时算得上名门贵族,家庭成员皆有权势,而孔明在《出师表》里自己供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他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兄弟姐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以耕种为生。20岁时叔父故去,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就当时情况而言,也就一个读书的农夫,攀上贵族的这条藤对他的事业大大有好处,因此他自然不在乎容貌,娶的就是家世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三。黄氏:爱是合适(2)
种种无端的猜测是只是因为一个原因,貌丑。
在所有人眼里,孔明本应该娶一个美丽的女人,或者,男人都应该娶的是美女。在每个人,甚至包括女人的心里,貌美才是嫁人的一切前提。
2。男人好色
照理来说,美男与野兽的结合是不该幸福的。
想想整天面对着染了头发做过阳光浴的老婆,作为男人实在没有多大性趣。其中有人就提出一个证明,他们多年没有孩子,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特意将自己的儿子送给诸葛亮为养子。
还有人从孔明的书信《又与李严书》里找到这么一句:“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裴注三国志?蜀书》)。这不明摆着,他看着老婆太难看,等到蜀地安定了,又娶妾了。他的长子诸葛瞻是他46岁生的,自然是他的小老婆生的。
他后来生了孩子,证明他生育能力没问题,那么他跟自己的妻子多年无子,为什么当时不多娶几个侍妾?毕竟在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巴巴地过继自己哥哥的孩子做什么?
他给自己的下属写信,表明清廉节俭,不提自己老婆,说自己小妾做甚?最有可能的是,这里的“妾”是侍婢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家里的婢女都没有第二套衣服换,这样的推测似乎更合常理些。
那么反向推论不成立,我们只能正面结论:一个在当时认为很丑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很美的帅哥,并且,很幸福。
这似乎偏离了我们日常的想象,男人们拼命奋斗,为了娶美女做老婆;女人们拼命减肥瘦身美容,为的就是嫁得更好。社会和人们的心理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容貌很重要,你只有长得漂亮,才会有爱情之神来光顾。
男人,永远是好色动物,在一群女人里面,他会本能地选择最漂亮的那个,无论什么样的男人都一样。电视剧里面最漂亮的那个,一定是男主角最喜欢的那个,毫无例外。《红楼梦》里的贾母在贾琏偷情以后,这么劝女权主义者凤姐:“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男人好色,男人好美色,似乎自古以来已成定论。孔老夫子曾云:“食色性也。”又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
在渡边淳一《男人这东西》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