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去世时依例将帝位禅让与伯益。伯益这个人倒挺实在,三年之丧毕,依惯例避于箕山之阳,把帝位让给了夏启。按照伯益的想法他本以为夏启会向丹朱和商均一样,再次依照惯例将他让出去的帝位再让还给他。没想到夏启在皋陶等大臣们的坚持下,竟然老实不客气地做起了帝王。天下之人竟都去朝拜夏启而不去朝拜伯益。这令伯益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是自己让给人家的!说出来的话还能收回来!他心想:真是人心不古啊!这人怎么能这样呢?这里不说他正在生闷气。
有一个人不干了。这个人就是有扈氏。有扈氏和伯益关系很铁,本来准备在伯益当上帝王后,沾上一点什么光呢。这下倒好,启拿走不还了,这还得了!于是他找夏启论理,你怎么不按规矩出牌呢?启笑了,这不是伯益让给我的吗?他为啥让啊?是因为帝位本来就应该是我的!你没看到尧舜都在即位前让给前任帝王的儿子了吗,那是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本来这帝位是应该由他们儿子继承的。当帝王本来没有一定的规矩,唯有德者居之。再说,也不是我自己相当这个帝王的,是大臣们逼我做的。不信你可以问问诸位大臣。他们非得让我做我有什么办法?有扈氏气的张口结舌,甩门而去。
这有扈是个很较真的人,也是个很迂腐的人。他转不过弯儿来,回去后越想越气,于是他招呼人马,反了!
于是启召集兵马征讨有扈氏,二人大战与甘(甘泽,今陕西户县一带)。两军对垒,大战开始前,夏启激励将士们说:“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扈氏对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来消灭他!因此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可懈怠!你如果听我的话奋力杀敌,我就在祖宗的宗庙前赏赐与你,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就杀了你!”。这是一篇挺好玩儿的战前总动员。直白,简单,通俗易懂,且很有效。士兵们果然奋力杀敌很快就把有扈氏打败了。打败了有扈氏的夏启顺便也把伯益也给杀了。有扈部落的成员被罚做奴隶。
坐上了帝位的夏启彻底废除了原来的禅让制,正式确定了帝位世袭制制度。天下为公氏族部落会议制度已经转化,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天下为家到来了。
在夏启的治理下,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
这以后,他又一反以往的作风,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由此可见,他以前的礼贤下士、爱护百姓,其实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启的年纪老了,他的几个儿子激烈地争夺着继承权。小儿子武观(一说为幼弟)因为争得最凶,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义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不久,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
食神龙孔甲遭天谴
食神龙孔甲遭天谴
这个孔甲是夏启的十一世孙。此人本无大的建树,似没啥可说的。但因此人可以说是夏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且此人又十分有趣,我认为有必要叙述一下。那就讲一下吧!呵呵!
关于孔甲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由史记记载可见,孔甲喜欢鬼神这类的玄乎的东西,且生活十分*。有这两个习惯的人一般不会专心政事,所以这时已经天下分崩离析了。有一天孔甲正在和宫女嬉戏的时候,忽听后宫大乱,有太监来报:“大王,不好了,后宫中突然掉下来两条巨龙,一雌一雄,正在后宫院子里*呢!”孔甲一听大有亲近之感,这龙竟然和朕有同一爱好呢。于是命人把两条龙逮住,关起来养着,日日观瞧,很是得意。以为是上天赏赐给他的神物。但,他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会饲养龙的人。这龙本是稀有之物,又不是猪羊,如何能够饲养得?他尝试着命人喂他们鸡鸭鱼肉等物,二龙均不予理睬。眼见得两条龙越来越不精神,这令他大感揪心。于是遍天下征召能会饲养龙的人。
这时来了一个破落户,姓刘名累的——据传此人是后来刘邦的祖爷爷——自称会饲养龙。孔甲大喜,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命他专职养龙。这刘累来投奔他只是为了混碗饭吃,哪里会养什么龙?养了几天,那条雌龙竟然死了,他非常害怕,为不受孔甲责罚,竟然把那条雌龙煮了给孔甲吃了,孔甲食后感觉鲜美异常,食后很久还齿留余香,竟然上瘾了。让刘累好生养着雄龙,以便以后再过过嘴瘾。刘累知道那雄龙恐怕也活不长了,怕被杀头,便趁孔甲不注意逃跑了。
刘累逃跑后,孔甲大怒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又另找了一位养龙高手叫师门的。这个师门的确是个高手,很快就把那个雄龙养的膘肥体壮,神威异常。孔甲大喜。
这天,孔甲又上馋瘾了,命师门把那条雄龙杀了吃肉,并命师门再去捕上一条继续养着。那师门却不干了,龙是神圣之物,怎么能像杀猪杀羊一样的吃肉呢?坚决不干!不但如此还把孔甲大骂了一通。孔甲大怒,把师门杀了。当然,那条龙最后也难逃厄运。
不久,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风,等到风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又燃烧起来。孔甲本来就信神信鬼,这一下更认定是师门和龙的冤魂在作祟,只得乘上马车,赶到郊外去祈祷。祈祷完毕,孔甲登车回城,走到半路,在车中死去。。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千古暴君夏桀
行*夏桀终亡国
夏桀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江山,更是德政衰败,诸侯叛离,民不聊生。
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他是个很会享受的人。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宫中美女饮酒作乐。
后来他发兵征讨有施氏,在有施氏即将亡国之时,为免于亡国,献给夏桀一个美女,叫妹喜。这可是个绝代佳人。
自从有了妹喜,夏桀更是肆意玩乐,毫无节制。把朝政均交给了亲信之人。
他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均让妹喜欢喜不已。
为了讨妹喜欢心,他还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酒池。挖地成海,铺以白玉,里面灌满美酒,池边种满鲜花,四季常开,花柳遍地。每逢天气晴好,夏桀便于妹喜携带一干宫女,荡舟游玩与酒海之上。
但见酒香氤氲,丝竹绕耳,鬓香艳影,美人绕膝,风光旖旎,天下之美尽在于斯。玩得尽兴,便铺地成席,令人用金桐灌以美酒,用玉杯乘之,与妹喜尽情饮用,以佳肴辅之。温笑嫣然,无尽无休,不醉不归。常有宫人跌入酒海淹死。
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被夏桀委以重任,后来又把朝政直接交给赵亮打理,以至于后来这厮权倾朝野。
赵亮虽在夏桀面前百依百顺,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但在百姓及朝臣面前却作威作福,狐假虎威,极其猖狂,非常傲慢。常擅自以夏桀之名对群臣滥施刑罚,盘剥百姓,使得世人怨声载道,恨不得食其之肉,喝其之血方得解气。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商汤见夏桀越来越不像话,为了规劝其改过自新。商汤汤将一个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殿,称为夜宫。这夜宫不同于白日的宫殿,藏于地底,白日无法见到。
每逢太阳下山,这夜宫便会在紫雾蔼蔼中缓缓升起,如天宫临世。
相传这夜宫出自一西域高人之手,高三百于丈,雕梁画柱,白玉为瓦,琉璃为柱,黄金铺地,上以数万颗夜明珠缀之。其上有一颗特大的夜明珠,这明珠直径有一尺有余,每逢黑夜便发出太阳一般的光芒,只照的宫内亮如白昼。
这明珠冬暖夏凉,冬天如太阳般温暖,夏天则凉风习习。据说产自于冥海之底一只三千年的大蚌里。
夏桀带着一大群男女假扮天帝,杂处在宫内,寻欢作乐,常常一个多月不上朝。以至于朝政荒废,百姓怨声载道。
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真是迂腐,多管闲事。终古见夏桀已无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
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逢的臣子,听到老百姓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您身为天子理应谦恭信义,节俭爱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
夏桀听了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处死,挫骨扬灰。
夏桀自以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自吹道:“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
为了防止诸侯造反,夏桀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鼓励各路诸侯相互征讨,相互消耗。二是开始削夺各诸侯的权利。并且无故把一些诸侯给关押了起来。
此时,位于夏朝南部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也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