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善于进攻的周武王
善于进攻的周武王
西伯侯周文王去世后传位于其子姬发即位,即位后的姬发武王即位拜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遁光导晦,富民安民、和睦四邻,继续发展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他整整等了九年。但他毕竟是一只狮子,等他发现自己实力以达到可以把纣王消灭的时候,他终于露出了獠牙!他要出兵伐纣了!
但他并不着急,他要试探一下。
于是他召集西周兵马,齐集于毕(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祭祀周文王。祭祀已毕,全体将士整装待发。突见远处尘烟滚滚,继而人喊马嘶,一彪人马现于面前。原来是临近部落见周武王伐纣前来相助的。武王忙上前道谢。寒暄未毕又一彪人马前来报到,继而接二连三来了几十帮人马足有几十万人。武王大喜!
这时,武王突然做出一个另几乎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暂时先不伐纣,回去整顿军马另待时机!
各路诸侯不解,纷纷询问其故,武王说:“纣王该伐,但此时尚有比干等大臣相扶,刚才朕祭先王时,见白鱼上岸,赤火曳空,显是先王提醒,纣虽无道,周必代之,但此时还不是灭纣之时。待其自绝于天,我等再出兵,必灭之!”
整合了各路诸侯的周武王,兵马更加强壮,实力更加强大!
武王又等了整整两年。纣王更加昏庸无道了,他甚至杀了对他最忠心的王子比干,并把贤臣箕子囚禁了起来。连他的两个宫廷乐师太师疵﹑少师强都抱着他们的乐器来投奔西周。
武王知道,时机到了,此时不伐更待何时!
武王于是遍召各路诸侯,告诉他们:“纣王有重罪,不可以不*他!”于是祭告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都到齐了。武王作太誓:“今殷王纣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祖宗之法,杀妻灭子,如同禽兽,断先祖之乐,做*之声,怡说妇人。故今我代表上天给与惩罚。”大队人马,攻城拔寨,如摧枯拉朽,转眼就进攻到商朝的城郊牧野。
武王再次鼓励将士道:“司徒、司马、司空,亚旅人等听着!古人有言‘母鸡司晨,其家必乱’。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不祭祀祖宗,祸乱家国,弃父母兄弟与不用,暴虐百姓,致使成汤社稷危在旦夕。现朕代天征伐,大家听我号令!”誓师已毕,周军陈师牧野。
闻武王伐纣,纣王也带领兵马出城迎敌。两军对峙,优劣立显。武王人马仅三万余人,但人喊马嘶,士气高昂!纣王人马虽七十余万,但士气不振,盔歪甲斜,人心思变!
武王一声令下,周军像虎入狼群,直奔殷军杀去,殷军人马虽多但无战心,很快就被冲得起零八散。有很多殷军直接倒戈杀向纣王。一时间,兵败如山倒,纣王见呼喝不住,大势已去, 只身逃往朝歌,在鹿台*!
武王一战成功,灭殷朝,斩纣头,杀妲己,夷费仲、尤浑,释萁子,封比干之墓,大赦天下,散鹿台制裁赈济天下百姓,一时民心大块!齐声颂扬武王之德。
征服了殷商的周武王为表自谦,不敢称帝而自称为王,号周武王。统一中国的周武王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把纣王的儿子禄父封在了邶(古国名 'Bei'。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保全殷商的血脉,并命管叔、蔡叔辅佐。
战胜殷商后,武王把兵器铸成了九个周鼎,解散了军队,示天下不再用兵,永保和平。
武王战胜殷商两年而驾崩,天下未定。子诵即位,号成王。成王少,周公辅政。下面讲一下周公和成王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欣赏古公亶父的羚羊般的忍让,也欣赏武王的狮子般的威武,但我更欣赏的是文王的牦牛般的柔中有刚。虽然它没有羚羊的速度,也没有狮子的钢牙利爪,但它有的是浩然正气。他既不会欺负弱小,也不会胆小退缩。他不会为了自己生存去伤害其他生灵的生命,但当敌人侵犯它时,它也会挺角相向,让来犯之敌肠穿肚破,命丧当场!它们无疑是世界上最有骨气的生灵!
据闻,有人提议将中华民族的图腾由龙改为熊猫。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承认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但同时熊猫也是一种最无用的动物,可以说它就是动物中的花瓶。它既没有狮子的钢牙利爪,也没有羚羊的速度,更没有牦牛的独立和浩然正气。它虽被称为熊猫但既无熊的威猛也无猫的乖巧,可谓是百无一用。如果仅仅是为讨外国人欢心,为何不把自己的图腾改为一块牛肉,牛肉是西方人最喜欢吃的,且绝无威胁,必为西方人所喜。如果真的要改一下中华民族的图腾的话,我建议改为牦牛。这种动物恰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定天下周公辅成王
定天下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驾崩之时天下未定,诸侯战乱纷起,考虑成王诵年少,刚刚十二、三岁岁,决定传位于周公旦。周公旦坚辞不受,遂传位于成王诵,周公旦辅政,代行王权。
周公旦,姬姓,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名旦,字不详(根据先秦的实际情况,男子不称姓,女子不称氏,故而不能将姓名连读)。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不详,享年大约六十多岁。文王之子,排行第三(学界亦有观点认为是第四子),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公旦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周公旦辅政期间,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S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也有的说管叔、蔡叔、霍叔称为“三监”。但说霍叔为“三监”之一,《史记》、《汉书》等都不载。)管叔的封地在管(今河南郑州一带),蔡叔的封地在蔡(今河南上蔡一带)。封叔旦于鲁(今山东曲阜),为周公。封太公望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封召公爽于燕。(今北京西南,一说在北京。)管叔鲜、蔡叔度不服周公监国,污周公有谋反之心,起兵造反。成王一个小屁孩,自是不知道好歹,也将信将疑。周公旦堂堂正正自不怕别人毁谤,但毕竟人言可畏。遂找太公望、召公姬姡得髑榭觯馐颓遄约旱牧伎嘤眯模〉昧四诓康囊恢乱饧>龆ǔ霰*管叔度和蔡叔鲜。
公元前1022年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杀掉了首恶管叔鲜,擒回并杀掉了北逃的武庚,流放了罪过较轻的蔡叔度。蔡叔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胡“率德驯善”,和他的父亲大不一样。周公听到之后,便提拔他作鲁国卿士,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周公又把胡封到新蔡。
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把飞廉(飞廉,亦作蜚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蜚廉>;,古代楚地以飞廉为风伯。又飞廉是纣王的宠臣,善奔跑,为纣筑石棺,未必而纣亡,飞廉伤心而死。从这里看,飞廉还是个很忠心的人。)赶到海边杀掉。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周公旦用三年时间平定了内乱,周公旦又开始治理朝政,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赠送嘉禾。归,通“ 馈 ”。 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内获异禾,生于异垄,合为一穗,以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赠于 周公 。又命作《归禾》篇,已亡。《竹书纪年》卷下:“ 唐叔 献嘉禾,王命 唐叔 归禾于 周文公 。”《三国志&;#8226;魏志&;#8226;陈留王奂传》:“镇西将军 卫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县 获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归禾之义,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参阅《书&;#8226;微子之命》。),次《嘉禾》。
这《大诰》相当于现在的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的,体现了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基本思想。《微子之命》(微子之命:微子,名启,纣王的同母兄长,帝乙的长子。命,诰命。周成王杀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是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之后裔,封他于宋国,以奉行成汤的祭祀。史官记录成王封微子的诰命,叫做《微子之命》。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九。)是告诫微子治国及安民的方略,其思想是忠君、爱民、节用等。虽是告诉微子自己的,但在当时不失为一种为官之诫,是可以通用的。
为了更好的行使周王室的统治权,周公旦收回了纣王后裔对殷商故地的统治权,把弟弟康叔封到原来商王统治的中心地区,以朝歌为都(今河南淇县),分给他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锖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多是些有某种手工艺专长的氏族。康叔封地不仅面积大,而且统有八师兵力,以防止殷民的再度反抗。并为康王颁布了《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这三篇文告相当于现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可以看作是周公对新征服地区的施政纲领。三篇的主旨是“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的是使殷民在连续两次大动荡之后安定下来,使殷民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但又不是一味迁就,对饮酒成风,不孝不友是毫不客气的。
周公旦执政七年,在成王二十一岁的时候把朝政大权,让给了成王。南面而称臣。可见周公旦是个言而有信的人。
周公接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周朝,到交接时周朝已基本稳定。四方已初步平定,各种制度、礼乐也已基本完善。
成王正式执政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