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从背囊里取出一封书信,交给樗里子,对樗里子说道:“大王令将军将这封信令交给韩襄王,韩襄王接信,自会立即派兵,随同将军进攻齐国。”
樗里子接信,令大军再次向韩国进发。我们暂且放下樗里子这端,回头来说一下惠文王之所以联韩伐齐的究竟。
我们在前回书中说过,秦国东北的燕国两年前发生了子之之乱,齐国以助燕讨逆之名扶燕昭王即位,并以维和之名扶燕昭王即位后,在燕国强行设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赖着不走,时至今日,转眼之间,已经两年。
这齐国在燕国驻军,目的有三个,一是想借扶持一个傀儡燕王,借机控制燕国。二是,在秦国的东北驻军有威慑秦国之意。三是,时机成熟,还可以乘机南下控制韩魏,借以控制中原。
齐国在燕国驻军,如能做到威武文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并不是这样。自从齐国在燕国驻军后,齐国士兵常常在燕国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渐渐地还把触角伸进了燕国的经济领域,控制着燕国的经济命脉。燕国的对外贸易几乎全由齐国军队控制。由于经济命脉被其国军队控制,燕国国库渐渐空虚,以至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接着说。
第一百三十四回 现灵异惠文王伐齐
书接上回,这燕昭王自然知道齐国在燕国驻军的真正意图,更知道齐国所谓的维护国际秩序呀、*呀,*呀等光明正大的旗帜下所掩盖的真正目的。他知道这齐国只是一只披着菩萨外衣的狼,齐国在燕国驻军,并不是为他,而是为的他们自己!
一开始阖着齐国扶他登基的情谊,还不好明言反对,渐渐地,见到燕国在齐国的“帮助”下越来越穷,越来越衰弱。为让燕国彻底依赖齐国,齐国还“好心地”给燕国训练军队。训练燕国军队的齐国将军给燕国军队配备了大量中看不中用的装备,纵容军人违反军纪,为所欲为。在他们的“训练”下,燕国军队由原来的虎狼之师变为一支军容不整、志气不振、纪律松弛的二流军队。由于燕国军队不能保护国家,齐国便有了在燕国长期留下来的理由。
公元前312年下半年驻燕国的齐军基地出现了一件怪事!值班的小军早上出得大营,见基地军营外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无数的毒蛇,这些毒蛇密密匝匝地缠绕着,蠕动着,腥味扑鼻,只看得人脊背发凉,浑身直起鸡皮疙瘩!那小军只吓得尖叫一声,转身只向帅帐跑去,边跑边叫道:“元帅大事不好!军营外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些毒蛇,把整个军营围了个水泄不通!”齐军元帅韩章听罢大感蹊跷,随同那小军来到军营外,见果然有无数毒蛇把齐国住,且看起来好像源源不断,还有无数的新的毒蛇赶来,加入围攻齐军的队伍。为首一条大蛇,通体乌黑,粗如碗口,仰起身子,嘶嘶直叫,血红的信子闪闪烁烁,令人胆寒!看来这大蛇是蛇群的首领。只见它高傲着透露,纹丝不动,群蛇纷纷望向它,只似在等待它的号令。
韩章吩咐手下士兵:“快快前去,把那条大蛇砍了!”
十几个胆大的士兵,闻声抽出钢刀向那大蛇冲去!还没等他们到得大蛇的近前,早有几条蛇冲了过来!那士兵挥动钢刀斩断了几条冲在前面的毒蛇。群蛇大怒,如潮水般冲向那十几个士兵,转眼间十几个士兵葬身蛇海!韩章看那几个死去的士兵通体乌黑,浑身抽搐,转眼毙命,心中大惊!其余士兵均不敢再度上前,他们平时杀敌倒也顽强,但这次面对的不是人而是毒蛇,谁还敢冲上前去妄自送命?
韩章见那些毒蛇咬死几个士兵后,并不在继续向前,心道:“难道他们只是想警告告我们,并不想赶尽杀绝?”正在无计可施之时,突然一个浑身颤抖,翻身跪倒,冲着蛇阵拜了起来,口中喃喃自语,似是求神保佑,其他士兵见状也纷纷跪倒。韩章看罢令人取来香烛祭品,摆设好了,自己也给群蛇扣起头来。说来也怪,那蛇群似有灵性,见他们跪倒,也不继续紧逼,绕营三匝似是警告,这时那大蛇才把头一抬,长嘶一声,回头向蛇阵游去,只见蛇阵悠忽分开,让出一条道路,那大蛇缓缓地游去,群蛇瞬间闭合,紧随着那大蛇而去,转眼间蛇群走的一干二净!
燕昭王听到这个消息,令燕国太史召卜了一卦,太史召道:“黑色即是玄色,此主一尚黑的国度当带领诸侯解救燕国之危!”
燕昭王问道:“当今诸侯何国尚黑?”
太史召道:“当今诸侯,唯秦国尚黑,主公可前往秦国,求秦国出兵,秦惠文王当会出兵相助!”
燕昭王道:“寡人在即位之初,就已经前往秦国,没有想到,强大的秦国的君王,秦惠文王对寡人说了一番我本来是想帮你啊,只是我现在也很忙啊之类的不咸不淡的话后,就把寡人打发走了!我们再次相求,他们是不是会同意呢?”
太史召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齐国之所以在燕国驻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威慑秦国。这一点秦惠文王不可能不知道。秦国之所以当时不派兵,是因为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怕力不能抵。现在不一样了,齐楚之盟已被秦国拆散。秦国通过两年的征战已雄霸诸侯。此时正是他们派兵的最佳时机啊!大王到得秦国不必求他,只是把群蛇围齐军之事告诉秦惠文王就行了!臣保他会立即发兵讨齐!”
燕昭王来到秦国,果然没有求秦国出兵,只是给秦惠文王讲了群蛇围齐的故事。
秦惠文王大奇道:“真的有这等事?”
燕昭王道:“千真万确!”
秦惠文王说道:“既然天命如此,我国当助燕国伐齐!你先回去,与我国里应外合,我会立即联系韩魏,共伐齐国!”
送走燕昭王,秦惠文王派张仪出访韩国、魏国。约定由秦、魏共同出兵*燕国,驱除在燕国的齐军。由樗里子联合韩国进攻齐国。使齐国首尾不能兼顾,无瑕派兵救援。
两路大军同时进发,在燕昭王的里应外合之下,一举把齐国军队赶出燕国。齐国顾此失彼,被杀得大败,只好收缩战线,撤回国内。战败齐国,秦、韩、魏、燕合纵,三国齐奉秦国为首。秦国在国际上实力大增。
十四年(前311),秦惠文王乘胜再次伐楚,楚国不敌,秦军占领了楚国的召陵。
燕昭王靖除内患,决心要让燕国强大起来,礼待老臣郭隗,重金聘用苏秦,重用上将军乐毅,大张旗鼓吸纳贤才,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逐渐把燕国发展成为一个令中原各国不可小觊的大国。此事后话不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接说。
第一百三十五回 蜀乱再起
书接上回,且说这秦惠文王讨齐,伐楚,助韩,扶燕,一时间威震诸侯,无人不惊!震慑与秦国的强大,戎族的丹国、犂国向秦国俯首称臣。惠文王薄来厚往,以礼相待,好言抚慰,给了丹国、黎国大量的物资支援,二国满载而归,自是大为高兴。
刚打发走丹、黎二国,却听值殿官禀报:“蜀相陈庄杀死蜀侯前来投降。”
惠文王连忙传陈庄前来问个究竟。从陈庄的嘴里得知了发生在蜀国的一件大事!
此事还得从惠文王派到蜀国的公子通说去,这公子通是秦惠文王第四子,此人为人沉默不语,但颇有心计,喜怒不形于色。公子通被派到蜀国后,为蜀侯。陈庄为相。
初时,这公子通倒也颇为安分守己,勤政爱民。在蜀国实行爱民、安民、富民的三民政策。经过四年的治理,蜀国被他治理的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好不兴旺。由于他实施的措施得力,蜀中之民无不对他感恩戴德,全力拥护。
惠文王十四年,公子通见惠文王渐渐老去。嬴荡被立为秦国太子。赢荡勇力超人,自己不敌。继承王位的希望看来自己是没有了。想到历国君主,凡登基即位的,无不先从自己兄弟头上开刀,自己虽偏居蜀国,又岂能得免?莫不如趁惠文王年老,无暇顾及蜀国之际,脱离秦国,自立为王,也可避诛。说不定待有了时机,还可以一举歼灭秦国,除了赢荡,自立为秦王!
想到此,他开始秘密安排亲信,清楚蜀国内亲秦国之人,在各部门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一边积极练兵准备御敌。
这件事却被蜀相陈庄知道了。这陈庄乃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对秦国忠心耿耿,岂能容他胡来?于是找到公子通,对公子通陈以厉害,劝他悬崖勒马。公子通听罢勃然大怒,喝令手下把陈庄绑了,囚禁在地牢!见消息走露,自己谋反之事已被人知觉,公子通更是加紧策划,妄图在近日内起事。
陈庄被囚以后,深深知道,公子通是那种要么不做,要做了就是那种十头牛也来不回来的人。心道:“我不如假装相通,依附于他,博得公子通的信任,趁机杀了他,或至少也可以给大王通风报信吧!”
想到此,他不再犹豫,对看守地牢的守卫道:“你去告诉侯爷,说我想通了,我要归附侯爷,助侯爷一臂之力!”
公子通听罢大喜。这陈庄为人甚为忠厚,不少蜀国大臣和他交好,如能的他一臂之力,自己起事的成功率自会大大增加。连忙来到地牢,亲自为陈庄解开捆绑,对陈庄赔礼道:“把相国关到此地,也是本侯情非得已,请相国勿怪。你我二人本该齐心协力,君臣同心,来日起事成功,本侯称王后,定不负你!”陈庄连忙假装谢过侯爷的恩典。对公子通说道:“臣是蜀国的相国,自应忠于侯爷。前日之事,是老臣一时糊涂,请侯爷原谅!”君臣二人,争着道歉,相互携手大笑。
这陈庄回府后,秘密召集自己的几个儿子长子陈兴让、次子陈兴杰、三子陈兴霸和亲信的将军江峰、渔获,邓颜等人议事,对他们道:“本相把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