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1、疯狂的岛国
日本,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东洋”、“东夷”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日本,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处”,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日之国。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典型的岛国。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代。到了唐代,日本效仿唐王朝的模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两国交往频繁,唐代文明进入日本。

  然而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从此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迅速膨胀……

  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天皇制政体和武士道精神相结合的明治政权的产生,这为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祸根。

  日本大力宣扬和发展其封建的“武士道”精神。例如,1878年发布《军人训戒》,要求军人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死。1882年颁发《军人敕谕》,要求军人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和礼仪。同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军事训练中还用棍棒、皮鞭、剑道、柔道等方法训练培养士兵的野蛮性格,后来则将“武士道”精神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因而“武士道”精神不但成为近代日本军人,而且成为日本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之一。

  作为战前就开始进行的一项秘密研究的参与者,日本经济学家稻叶秀三曾经警告说:“如果日本加入战争;我们的生命就会被摧毁,不光是日本的经济,还有日本这个国家本身也会在巨大的痛苦和绝望中崩溃。”但日本政府并没有理会这些警告。

  被同盟国视为恶魔化身的战时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曾说:“只要还有忠诚和爱国的伟大精神;我们在与美英的战斗中就无所畏惧。”

  本州北部山区的一个小学生在被命令解剖青蛙时哭了起来;老师就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并教训道:“你为什么会为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而哭呢?等你长大以后;你将要去杀死100个或者200个中国人。”(摘自《疯狂的岛国》)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输给了昔日的蕃属之邦,大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俄国乘机占了东北。中日签署的《马关条约》激怒了俄国,特别是关于割让辽东半岛的规定,日俄在远东的利害冲突进一步激化。于是在1904年—1905年间爆发了日俄战争。 

  结果俄国战败。

  日本迅速取而代之,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时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占据着入侵中国的桥头堡,开始窥视东北……

  面对日本人的疯狂挑衅,脆弱统一的中国准备好了吗?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本人的疯狂侵略,刚刚完成形式上统一的国民政府居然采取不抵抗政策。

  于是乎,近20万的东北军对2万鬼子的挑衅竟然不放一枪的撤出东北,三千万东北同胞一夜之间成了亡国奴。

  东北沦陷,让日本一口气吞下了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面积的中国领土。东北地区的优质农业资源、优质矿产资源、优质工业资源、优质军火资源及优质劳力资源,这些都为日本提供了“以战养战”的可能。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的煤炭资源,采取野蛮的“人肉开采”政策,无数矿工死亡……

  改革开放后,一些民营企业家承包了东北一处被日军遗弃的金矿,打算继续开采,等开井后才发现该座矿山已经被日本人掏空……最后只能招些民工在废弃的矿渣里淘金……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日本投降前夕,甚至当日本本土受到轰炸时,日本军方就有“宁可放弃本土,绝不放弃满洲”的口号了。

  东北沦陷,致使日本人把侵略不断扩大,以致战火燃遍大半个中国,以致几千万同胞死于非命,千亿元财产损失,…… 

  齐齐哈尔是当年日本关东军516部队的大本营,这个部队以制造化学武器见长,齐齐哈尔因此成为日军化学武器生产基地和中转站。撤退时,日军将大量毒气弹埋藏在齐齐哈尔地下。根据曹志勃等人搜集的数据,在中国,当时日本军遗留了大约200万枚毒弹,但是日本只承认有40万枚。

  时至今日,这些遗弃化学武器,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随时都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

  根据中方提供的数字,自1945年以来,日本遗弃的化学武器已经造成至少2000名中国人死亡。仅2003年至2005年,就发生4起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

  东北沦陷,等于为日本侵略者敞开了北大门。

  据专家研究,如果日军没有得到沈阳兵工厂,那么日本仅凭国内的军火生产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它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而至今日本仍不承认侵略中国:先后四次修改教科书,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出大陆”;日本首相一次又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派自卫队强占钓鱼岛……

  9·18是中国人永远的痛。

  为什么国民政府不抵抗?

  当时脆弱统一的中国真的不足以战吗?

  不抵抗命令是蒋介石下的吗?

  大家的普遍心态是,蒋介石都做了那么多的坏事情了,有的比提出“不抵抗”政策还要坏,也就不差这一件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氏说:“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

  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偕老报人李勇等人访谈时,有人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说: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张学良对为他记录自述历史的著名历史学者唐德刚谈的话记中,有如下一段记述:“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此时的张学良居住天夏威夷,蒋介石早已去世,应该说此时的张学良是言论自由是不受监控的。

  那么下不抵抗命令者,到底是谁?

  历史成谜。

  但不管是谁,下不抵抗命令者,名符其实的历史罪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秘密之剑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些仁人志士纷纷远赴重洋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象早期的康有为、梁启超,后来的孙中山、秋嫤以及“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周恩来,为的都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在这批留洋潮中,蒋介石也于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他想搞明白几乎和清朝同样落后,同处于封建社会的日本,为什么在明治维新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并战胜老大中华帝国。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深知中日两国国力、军力差距之大,消极抗日,一度寄望于国际社会能出面干预。

  国民政府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暴行上诉至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国联遂组成李顿调查团来调查此事。

  1932年10月2日,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但是国联的报告有的地方也非常荒谬,比如:将东三省交付国联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