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章台柳么?千人折,万人攀?嫁给苏大胡子这个出名的文人,貌似得到了一个歌女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局,从此不必卖笑人前,岂不是一件美事?还有若干关于她的小故事,比如那个“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可以想象的到,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疼的女子。
可是无论多温婉慧黠的女子,总有解不开的心结。朝云名为苏轼的侍妾,其实已算是第三任妻子。苏大胡子对第一任夫人王弗感情最深,尝作词《江城子》,内有“小轩窗,正梳妆”,点明少年夫妻间的种种恩爱,使人读之伤感。
第二任妻子也是王姓,为前任妻子的堂妹,也是一个能干的大家闺秀,但在苏轼词中很少提及。倒是朝云,屡屡在大胡子的笔下出现,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据说便是关于此女子:“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写的是初相逢时朝云的美貌和善解人意。朝云自嫁于苏轼,并无获得她所应得的一切,被贬黄州时日夜相伴,一旦官复原职,所有的光辉荣耀全部归于第二任妻子,朝云只是那个见不得人的女子。
一个人的出身在那个年代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朝云认命,却又不心甘。她是大胡子晚年时的红颜知己,为了大胡子劳心劳力,才三十四岁便撒手而去,未尝不是因此劳累过度。大胡子于她倒也有无数相思,能识得自己心思的女子少之又少,她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竟天不假年,徒留遗恨无穷数。
在大胡子让朝云唱这曲《蝶恋花》的时候,几乎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生为弱质女子,生产之后又一直疾病缠身,纵然皈依佛门也无济于事,当真是园上柳老,绵吹渐少。可叹的是大胡子后面还有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
朝云那时是否会想,在她之后,是否会有新的芳草陪伴着大胡子,终老此生?她也想如此,但是无法实现。据说人到一定时候都会知天命的,而一直疾病缠身的她,又怎能不想到身后事?从黄州,到杭州,再到惠州,朝云陪着她的大胡子一路奔波,流离颠沛。大胡子虽然渐渐老去,她却依然年轻,只是没料到,年轻的她,竟然走在了大胡子的前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大胡子在写下这阙《西江月》时,多么希望朝云能够夜夜入梦中。他为她修建了六如亭,亭柱楹联云: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然而这一切,于朝云而言,又有多少意义?她早已是那吹到天边的柳絮,从此不再归来。大胡子纵然深情如斯,也不过是人寰两隔,如何相聚?难怪大胡子日后不敢再听《蝶恋花》,若他想到当日是如何令朝云伤情,又岂能不后悔?
朝云是蝴蝶,却不再恋花,她已翩翩归去。大胡子,也只能空被多情恼吧。
不悔仲子逾我墙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里有一篇《将仲子》,是写给爱人的,里面描述了一个少女欲爱还羞,欲罢不能的心态。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自由恋爱应该是很困难的,因此这个女子处处担心,既怕情人不悦,又怕别人说闲话,从父母,兄弟,到外人,层层递进,心理刻画十分生动。
后来看金庸小说,里面有“不悔仲子逾我墙”这一回目,当是写纪晓芙,倒也形象生动。纪晓芙身为名门子弟,且是世家之女,该是受到最传统教育的贞洁女子,却爱上魔教的大魔头杨逍,甚是让人不可思议。况且,从小说里看来,应该是杨逍强迫在前,两人相爱在后的。这与《碧血剑》中金蛇郎君夏雪宜和温仪的爱如出一辙,彼此都是由仇家开始强迫,却由恨生爱,最终成了令人唏嘘的不悔之爱。
更仿佛证明一点,男子不坏,女子不爱。亦正亦邪的男人最令女人喜欢吧,譬如杨过。若他不是刻意去挑逗陆无双,纵然是个面目俊朗的好男子,也未必能俘获她的心。
爱便爱罢,只怕这样的爱不能善终。
而且,能够翻墙入室的男子,恐怕也不会是一老实之人。或者名声在外,以至于喜欢他的那个女子十分矛盾,想爱又不能公开,怕闲言闲语。若父母同意,兄弟同意还不够,还需要外人一致支持,也说明这男子的品性确实该是与众不同,否则找个媒人过来下聘便罢,哪里有那么多的顾虑?
早上又看《今生今世》,原本以为,该不悔的人应该是张爱玲,虽然胡兰成负了她,可毕竟给了她一段美丽的时光,而那种心意相通的感觉是如此难得呵。所谓才子佳人,每每在文字中寻找彼此的安慰,进而灵魂相依,而这般的美妙又是俗人所不能了解的。然而这个薄情的男子说,真正不悔的女子是周训德,是这个十七岁天真烂漫的女子。
十七岁,面对一个成熟男人的诱惑,如何去化解?只是浅浅的,不经意的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便赢得了女孩的一片真心。而从文字里的描述来看,胡兰成对这个女孩的怜惜似乎更甚于爱玲。爱玲是正大仙容,训德便是那上弦月,宽容的看待人生,又处处小心,怕有了半点失误。
训德为胡兰成入了监狱,胡却仅仅有想去替换的想法,而无实际行动,狱中岁月又是如何的漫长呢?不知多年后,她是否会后悔爱上这个负心男子呢?似乎是赌气嫁了别人。然而在当时,她依赖着他,宽慰着他,他是她除了血缘关系外最亲的亲人。她只是念叨着他的好,而无其他。
不悔仲子逾我墙,从来痴情女子遍天下,又岂独一个纪晓芙,一个周训德?而那时的月色皎洁,验证了她们无悔的爱情,如此便罢了。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风雨》
初见此诗,当是在《神雕侠侣》中,程英救了杨过,也对这样一个男子产生好感,却碍于儿女羞意无法表白,因此自己在房中反复的写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云胡不喜,可是这君子岂是见了便一定欢喜?倒是反添三分惆怅而已。
诗经中,这篇《风雨》也是描写了一个等待恋人的女子形象,等了一整天,看风雨飘摇,鸡鸣声声,一直在盼,希望君子的到来能让她心绪平静,满心欢喜。可是直到天黑,听得鸡鸣甚紧,以为有人来了,还不见君子踪影,也只能无奈吧。
程英一直是金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每每看到此节,便想着一个青衫少女,多情而彷徨的样子。她是忍到了极点,反而不能化解这段情缘,便是后来与自己的心上人结为兄妹,到底也是意难平。如花容颜尽付水,不过是蹉跎了罢了。而这茫茫红尘,此般情愫,又有多少能得以圆满呢?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不过是想象,可是,想想也是好的。
其实天下痴情者,又独独女子?也并不其然。而最出名的,当算金岳霖了吧。
爱上林徽因,不知是劫,还是缘。如林般大家闺秀,自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可爱而不可近,使得这个痴情男子荒废了一生来追随于她,为其终身不娶,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而林逝世后某一天,金岳霖约众人去饭店吃饭,都不解其意,席上,这个痴情男子老泪纵横,言道,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闻者无不黯然。
但金岳霖还是能够有所满足的,毕竟能生活在心上人的身边,天天与之相见。纵然不能相爱,到底是欢喜的,便做个知己,也算不枉此生。虽然此君子非彼君子,欢喜还是一样的欢喜,总好过那个失事飞机上的诗人,所得不过一场空。
只是爱情若非如此,又如何让人心动呢?
年少时有过一场恍惚的恋爱,别离后,始终不肯忘却那个名字,但生活始终要继续,也只能暗自放在心底。六年后,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忽然接到那个别离的人的电话,霎那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无论他说什么,总是一一答应。
周末,一个阳光灿烂的四月天,看见公园前那个高大的身影,那个熟悉的有点坏坏的笑容,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老朋友一样的相聚,诉说别离后各自的情形,不敢提起当年,只最后分手时,他告诉我,他女儿的名字里,有一个字和我名字里的字一样。
不敢答话,转身上了回程的车。一路泪雨滂沱。四年后,自己宝贝的名字里,也有了一个和他名字里相同的字,而这一生,这一段故事也不过如此结局,没有后来。只是初初知要再见他面时,真的是欢喜到了家,无以言表,但默默谢老天,让我还能见到他。他好吗,现在什么模样,过的快乐吗?那么多的疑问,只为他费心的找我,在断了音讯六年后,在那陌生的城市里,再次给我一个惊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虽然我们只是擦身而过的人,到底还在彼此的世界里有了美好的记忆,如此便也足够,足够在偶然的日子里去思念一番,当作一个很老很老的朋友来思念。爱一个人未必用一生,思念却可蔓延整个人生。
既见君子,便是欢喜。嫣然微笑。
只有别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忽然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游戏玩的没意思,文字也写不出来,不知道做什么好。
这样的夜总是寂寞的,寂寞的让人不知所措,不会吸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