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国外信用卡诈骗
第六章 骗你没商量——信用卡诈骗
第一节 国外信用卡诈骗
世界各地,都有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例,行骗的手段大多数都是利用盗窃信用卡身份密码来进行。因为在当今这个数字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交易需要“用户名”和“密码”,信用卡的密码就像一户人家大门的钥匙,如果你家大门的钥匙被贼攒在手中,家里一定会被洗劫一空。而信用卡的密码被人盗窃,你就有可能被取光银行存款,可能背上莫名其妙的债务,可能因为信用记录一塌糊涂而处处遭拒绝。
● 软件工程师开欺诈源头
美国联邦检察官公布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起信用卡诈骗案,自2000年开始,近3年间,3万多名受害者的身份(信用)被盗,目前3名主要嫌疑人已经归案。
2000年初,33岁的菲利普·卡明斯在纽约一家叫“远程数据通信”的软件公司工作,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银行和其他一些公司提供软件,使其可以从美国3家商业信用记录部门获取消费者信息。他技术高超,人人叫他软件大王。作为主要技术骨干,银行的许多软件核心程序和数据都是他做的。
尽管卡明斯的薪水很高,但是他的野心更大,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回报配不上他的高智商。他动了歪心事,利用工作之便,窃取了记录部门下载的消费者信用登记表所需的口令和代码,并以大约每份30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信用登记表随后被大约20人非法使用,这些人在各商场刷卡消费并支取现金。没过多久,信用被盗的部分消费者发现自己的银行存款被盗用,信用卡结算清单上出现一些来路不明的花销,而且个人身份被陌生人使用过……但是;对这一切来路不明的消费;谁也弄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一天,远程数据通信公司的一家客户——福特汽车信用公司察觉到有人未经授权就用自己的口令和代码从两家商业信用记录部门下载了上万份信用登记。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他们立即报案,随后商业信用记录部门随即检查了数据库,发现还有多家公司的口令和代码也被盗用,其中包括田纳西州的华盛顿共同财经公司、克利夫兰的“美元银行”和伊利诺伊州的萨拉-布什-林肯健康中心等。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达到270万美元,同时还发现受害者达到3万多名。
美国警方立即开展调查,跟随着调查的步子逐步深入,他们发现受骗的金额和人数一路飙升,似乎有一双黑色的魔爪正向美国各州的信用卡舞动。但是没人能看见这双黑手,甚至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信用卡账号已经被盗用。一位警官说:“这只手只敲了几下键盘,就把几万美国人的钱包给掏了”。而美国联邦调查局副主任凯文·多诺万说:“(罪犯)潜在的所得可能比抢一家银行还多,而且他们连逃跑时用的汽车都不必准备,他们需要的只是一部电话和一台电脑。”
一段时期内,美国许多信用卡用户几乎谈卡色变。美国警方用尽全力终于揭出这只黑手就是软件制作者的中坚力量——菲利普·卡明斯。
最后,菲利普·卡明斯等3名罪犯终于落入法网。美国信用卡这场风波也暂且平息了一点点,但是,谁都不敢保证这样的风波会不会再掀波谰。
2007年,美国出现一起窃取4;570万条TJX公司客户记录的信用卡诈骗案,尽管主谋的“江洋大盗”身份不明,仍然逍遥法外,但2008年以来,执法机关已逮捕至少10个使用这些信息从事诈骗活动的嫌疑犯。
美国特勤局对造假者使用的原始数据进行调查,发现客户信息来自失窃的TJX公司数据及另一起Polo Ralph Lauren公司的外泄数据。南佛罗里达警方的这次逮捕行动追回了20万个信用卡账号,与之有关的损失总计达7;500多万美元。警方还收缴了两辆货车、1万美元的现金和一把涉案手枪。
如今,美国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银行信息系统已经能够“捕捉”到持卡人与平时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异常,然后马上通知系统,信用卡服务中心立即就会致电或者短信询问持卡人。灵敏地“捕捉”到异常的消费状况,并且及时与持卡人进行核对,就能有效地降低信用卡欺诈的机率。但就银行而言,对异常消费状况的“灵敏嗅觉”,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商业智能系统作后台支撑。
华特老太太的儿子是旧金山一位留学生,平日用信用卡购物几乎都是年轻人适用的物品。他母亲到了美国,他在一家超市为母亲购买了助听器等一些适合老人消费的物品。当他刚回家,就听到电话留言。原来,这是花旗银行的信用卡服务中心来电话求证:华特今天是不是在某个地点进行了消费?为什么会和过去的消费习惯不太一样?信用卡有否遗失?等等。
汇丰银行(HSBC)在防信用卡欺诈的路上走在前列,从去年开始,汇丰银行就应用了欺诈防范管理系统。欺诈防范管理系统为汇丰银行的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反欺诈侦测,进而改进了客户服务。汇丰银行欺诈风险部门负责人德里·威尔德(Derek Wylde)介绍,仅仅3个月,相对于财产案件管理系统,欺诈防范系统将代理调查潜在欺诈案件的效率提高了10%;处理潜在的银行卡交易欺诈的计算机资源成本降低了30%。
。 想看书来
我国信用卡诈骗方式(1)
第六章 骗你没商量——信用卡诈骗
第二节 我国信用卡诈骗方式
大凡坑蒙拐骗的高招举不胜举,如今骗子更是花样百出,其手段和方法令人防不胜防。国外信用卡诈骗的案例不少,在我国随着信用卡用户的增加,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方法也五花八门。从地域上看,信用卡诈骗案件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福建、四川等经济发达、人口较密集的地区。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高科技化,网络犯罪来势凶猛,影响持卡人网上交易信心。其中有5种常见的信用卡犯罪手法。
1、一些使用高科技手段的案犯在ATM机上做起手脚。比如:2005年4月,广东省河源市出现了犯罪嫌疑人在ATM机键盘上加装银行卡密码器的新型犯罪手段。该密码器表面类似另一个“键盘”,但其背面却是一个配有液晶装置屏幕的制作精细的电路板,可以自动记录银行卡客户输入的密码,令银行卡客户防不胜防。
2、“网络钓鱼”诈骗。诈骗犯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融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北京、广西公安机关先后破获了假冒银行网站盗划资金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互联网上向用户发送虚假电子邮件,诱骗银行卡客户登录与真银行网站页面完全一致的假网站上,诱骗受害人填写个人资料、账户号码及密码等内容。有的还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
黑龙江一犯罪嫌疑人利用购物网站窃取持卡人的信息,累计推算出156万个有效银行卡卡号,破解了其中7万多个密码,伪造了8800多张银行卡,流窜到陕西、安徽、河北等地,多次作案,涉案金额几十万元。
3、疯狂透支,明目张胆诈骗巨款。
4、电话、短信诈骗。手机短信诈骗,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份,上千万个手机用户收到过冒充银行及银联的虚假短信,数以千计的持卡人上当,当今由于电话短信受骗损失的金额超过千万元。
5、自制假卡大宗购物行骗。上海市公安机关抓获5名马来西亚籍犯罪嫌疑人,缴获伪造的“VISA”、“MASTERCARD”国际信用卡42张,该犯罪团伙通过持假卡大肆骗购黄金珠宝、名牌数码产品、名牌服装等高档商品。
● 以身试法——客隆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市场从未像今天这样恐怖。据我们从国际信用卡协会了解的数据来看,伪造信用卡所获取的非法利润是相当惊人的。
2007年11月4日下午,哈尔滨市的某条街道发生了一起便衣警察伏击事件,经过几分钟的追捕之后,疑犯尤瑞·杨格戴维束手就擒,此人为美籍俄罗斯人,44岁,他携带的两个白色盒子里散落一大堆的卡片,竟然是印着Visa和Master标志的信用卡,共计5000多张,这些卡片粗制滥造,甚至缺少卡号、签名条以及防伪标识。
哈尔滨警方在随后的审讯中得知,这名美籍俄罗斯人尤瑞·杨格戴维一直生活在美国,现年44岁,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经查,尤瑞·杨格戴维伪造的信用卡不仅可以在国内标有VISA和Master字样的ATM和POS机上提款消费,而且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取款机也是畅通无阻。2007年10月份通过上海浦东机场入境,之后他一路北上来到了哈尔滨,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是伪造信用卡。
在上海市发生的一起信用卡造假案,令人惊异,犯罪嫌疑人客隆信用卡的手段达到疯狂的地步。犯罪嫌疑人桑金万、桑卡和卡马拉等7人,系东南亚某国公民。今年10月中旬前,7人先后来到上海。他们5分钟左右就能制作成2到3张伪造的信用卡。而制成假卡后,便在ATM机上取现,在4天内套取现金万元。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国信用卡诈骗方式(2)
根据事先预谋,桑金万等人入住上海某宾馆。随后,桑金万开始制作建设银行信用卡,先利用电脑制成卡芯,然后将卡芯在读卡器的凹槽中划过,再用笔在卡芯上写下几个数字。经过上述步骤后,一张能在ATM机取款的信用卡便制作完毕。
他们手持38张假卡,先后到上海市建设银行下属8家网点的ATM机取款。其间,有的卡没有被机器识读,有的卡被机器吞没,但有的卡却顺利“骗”过ATM机,并顺利取出钱款。随后以汇款等方式将赃款转移。
10月23日,建设银行某支行向警方报案。警方调查发现,10月21日至24日,1女2男3名外籍人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