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建设银行某支行向警方报案。警方调查发现,10月21日至24日,1女2男3名外籍人员在上海市建设银行8家自助银行及ATM机上,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提现,其中有38张卡交易成功,累计诈骗金额万元。
10月26日,警方分别在几家宾馆将上述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当场缴获伪造的信用卡469张、读卡机一台和手提电脑一台。
警方曾经在厦门侦破了一个伪造国际信用卡的集团,共缴获信用卡16张、半成品卡6张、手提电脑2台、读卡器3个、光盘30多张,仅在厦门一地,这个国际信用卡诈骗集团的涉案总额就达到120万元人民币。
王某从一个叫麦克的人手中取得的JCB日本国际信用卡,王某与麦克约定,王某找一个“车手”用这张伪造的信用卡消费,此后麦克按照收到物品价格的10%给“车手”提成。所谓“车手”,指的是拿着信用卡刷卡诈骗的人。本案中,黄某便是王某找来的“车手”,而王某给自己安排的是“监工”的角色,即监督“车手”黄某刷卡消费。
其实黄某在刷卡前就已经知道信用卡是伪造的,黄某自己负责刷卡购物,购物后将购买的东西交给麦克,再从麦克那里获得刷卡的提成。黄某在各大商店刷卡购买的都是可以变卖的东西,比如买烟就要买中华,因为比较贵,也卖得出去。王某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监督自己刷卡的角色。
2004年7月9日至12日,黄某伙同王某在北京国际饭店、北京昆仑饭店、北京湖北大厦等处使用伪造的JCB日本国际信用卡消费及购买香烟、摄像机等物品,共计人民币7万余元。
2004年7月10日、11日,黄某又在国贸商城路易威登店,利用伪造的JCB日本国际信用卡购买皮鞋、手表等物7万多元。
7月12日,黄某在王府饭店购买CHANEL眼镜(价值2700元)时被抓获。
厦门警方破获的这个国际信用卡诈骗团伙,是一个典型的高科技、高智商的犯罪集团,成员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惊人。他们这个团伙人员在分工上是各有不同的,也的是去买卡,有的是做卡,有的去刷卡。
警方提示:王某和黄某所持的这张客隆的信用卡已经到了几乎乱真的地步,刷卡机难以识别使得二人屡屡得手。但是,从这张信用卡的卡号来看,持卡者应该是位日本人,即使刷卡成功,确认签名也应该是日本人的签名,可是王某和黄某用自己的签名就将商家骗过,暴露出上述几个商家在对刷卡消费的个人身份确认上存在疏忽。
据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统计:截止2007年10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信用卡诈骗案件2;311起,较去年同期上升%;涉案金额达8;166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
国际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基本上会在三个月时间内变换信用卡版面,但是从本案中却可以看到这伙犯罪团伙实在是“消息灵通人士”,尽管国际信用卡一再更换版面,但是他们总能及时地“克隆”出新卡,而且还能拿到卡号及个人密码。持卡人只要拿着卡消费就能非常顺利地刷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国信用卡诈骗方式(3)
广东警方为此提醒广大市民,在持信用卡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卡采取各种措施保管好,如到商场消费时,在输入密码时如有陌生人站在旁边要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不要将信用卡借给无关人员使用,一旦出现遗失等现象要尽快报警或向银行方面报失。
● 撒在ATM机上的迷雾
发生在ATM上被犯罪分子获取密码被骗的案子,在信用卡诈骗案中是常见的,不法分子利用ATM机盗窃客户资金,主要有三种手段。
首先,最普遍的是,冒用银行或者卡组织等金融部门的名义,在ATM机上粘贴虚假信息,诱骗客户转账操作,诈骗客户资金。
第二种,不法分子使用铁钩、镊子、胶带和假键盘等工具在自动提款机上动了手脚,然后等着受害人自己上钩达到窃取客户银行卡与资金的目的。其惯用手法是,将一个特制的铁钩子放入ATM柜员机的插口,造成银行卡被吞的假象。然后,“诱骗”客户按提示操作,泄露银行卡密码,等用户走后,犯罪分子再拉出钩子,取出银行卡窃取现金。
第三种,在客户使用ATM取款时,不法分子团伙还经常故意与取款人搭话,分散取款人的注意力,设法盗取客户银行卡账户信息和密码或调换客户银行卡。
一天半夜,家住上海闸北区张女士的儿子突然发烧,她和丈夫把儿子送到医院,护士让她交钱办住院手续。她在医院附近的一台银行柜员机取款,当她把银行卡插入柜员机之后,这卡就怎么也拿不出来了。张女士纳闷,是不是自己操作失误卡被吞了?正在着急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呢,忽然发现柜员机上边贴着银行的查询电话。
当时她就想,只要打通这个查询电话问问银行的工作人员,肯定能帮我解决问题。于是想都没想就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男人,他听完情况后,让张女士别急,并说一定会帮助她想办法。咨询了一些情况后,接着他要求张女士说出她的密码,然后尽快帮她处理。并好心地让她回去照顾儿子,留下电话号码,说一会儿有消息后便通知她。
张女士因为着急着等钱给儿子治病,便不假思索的把密码和电话号码告诉了电话那头的“银行客服”,然后千恩万谢地放心回到医院。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银行还没来电话。隐约中,她感到有点不妥,又过了半小时,她还是没等到银行的电话,她赶紧跑去柜台,一看,奇怪的是她怎么也扯不出的卡,竟然不翼而飞了。
第二天等银行一开门,张女士立即赶到银行咨询这件蹊跷的事。结果银行工作人员却对此事一无所知,张女士立刻通过银行查寻了一下信用卡,曾经存进去的3000元钱不仅不翼而飞,而且还被透支17000元。
后来经过银行经调查发现了事情真相:首先骗子把原先查询电话的地方贴上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电脑打印纸,后面真正的查询电话就根本看不到了(其实这个是公用电话亭的电话)。然后早有人在自动取款机上做了小手脚,致使银行卡插入后既没有被吞下,也没法拔出来。这样储户就以为是自己操作失误,卡被吞了呢。当储户打电话寻求帮助时,电话那头的骗子就轻而易举的套出了储户的密码,然后再使用作案工具把银行卡取出。在张女士打完电话前脚离开取款机,后脚就有人走近取款机,用刚才套来的密码取走了一万元。因为一天最高只能取一万元,后来又在第二天早晨6点钟又取走另一万元。 。。
我国信用卡诈骗方式(4)
通过在自助银行门禁卡读卡器上“加料”、在ATM机上方装摄像头,诈骗团伙获得取款人银行卡的信息和密码,从而复制银行卡盗取存款是信用卡骗子司空见惯的手法。所以持卡人遇见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密码告诉别人。每一个持卡人都应该了解,银行工作人员在取款、查询等任何时候都不会询问客户的卡内密码,但骗子却会千方百计骗取客户密码和账号,这是此类诈骗的共同特点。
● “网络钓鱼”——诈骗犯抛下的诱饵
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网上银行进行信用卡诈骗,其主要有四种:
一、用“假网站”进行诈骗,注册域名和银行差不多的网站,再利用这些网站来窃取资料;不法分子通过电子邮件冒充银行,以系统升级等名义诱骗用户点击进入假银行网站,并要求他们同时输入自己的账号、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
二、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聊天,以网友的身份低价兜售网络游戏装备等商品,诱骗用户登录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银行网站地址,输入信用卡账号、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
三、不法分子利用程序、邮件等将病毒置入客户的计算机内,一旦客户利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客户的账号和密码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目前计算机上有一种叫“网银大盗”的软件,这种刚刚“出道”的病毒软件,可窃取客户资金,使客户遭受损失。
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怕麻烦而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的心理,通过试探个人生日等方式可能猜测出人们的密码。
北京崇文区某单位的小高前两天在一家电器商场准备用信用卡购买一套家庭影院,可是,收银员告诉他,信用卡里没有可用的资金,小高开始挺纳闷儿,立刻查了一下,这一查不要紧,小高吓了一大跳,这卡里已经被透支3万多元。小高哪儿知道他已经中招儿了,事情还得从三天前说起。
那天,小高在家上网,打开邮箱准备查验一下今天的邮件,除了朋友发过来的邮件,还有这么一个邮件,开头写着“中国工商银行客户安全警告”。因为他办了一张工行的信用卡,所以警觉地仔细读了读安全警告,邮件内容是:“客户安全须知:尊敬的**先生,您好,我们是中国工商银行网银安全科。由于您的信用卡账号在网上银行登陆时,输入错误密码次数过多,可能您的账号和密码被不法分子盗用,近日已临时冻结您的账户。请您尽快点击下面链接,登陆中国工商银行E通道修改您的密码。”小高当时脑袋懵了,因为他经常用信用卡在网上购物,是不是前不久在网上买一本书时密码被人盗了。现在,有很多信用卡被盗的事,这么一想,他可是感激工行发的这条通知提醒了他,要不这钱跟别人姓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可别再耽误了,小高赶紧点开了链接,进入到邮件提供的网站。按照提示,他先输入了信用卡的账号,又按要求输入了原来的密码,接着又在新密码一栏填上了新编的密码,确认之后,他这心这才塌实了。本以为密码一改,一块石头落了地,以为这下可算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