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高仓健也努力做过种种新的尝试。他出演了《格鲁格13》,试图开拓漫画片领域;他出演了《无家可归》,首次破例参加了其它公司的演出;他甚至在由西德尼·波拉克导演的《田中健》中试图转向新英雄的角色。但这些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拍摄完《神户国际暴力团》之后,他于1976年宣布退出东映公司。
面对高仓健的重大决定,日本媒体甚至用“一代英雄隐退了”来形容他的举动。毕竟此时高仓健已经45岁,对于贪新厌旧的普通观众来说,他也许很难再有出头之日。但高仓健却很快东山再起。1977年10月,他首次在东京电视台(TBS)主演十三集连续剧《兄长》。此后,他连续在大映公司、松竹公司、桥本艺术公司和东宝公司主演了电影《追捕》、《八甲田山》和《幸福的黄手帕》。以社会叛逆者形象出现的英雄高仓健确实隐退了,而出现的是演技更为成熟、更具男子汉韵味的高仓健。他主演的在1978年获得了第51届《电影旬报》男主角奖、第32届每日竞赛会男演员演技奖、第20届蓝丝带男主角奖和第1届日本学术会男主角奖等四项日本最高的电影奖项。这些影片为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奠定了他在日本影坛不可动摇的地位。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发现高仓健(3)
刚开始拍摄《八甲田山》时,高仓健感觉几乎不可能完成那个角色,他以前也扮演过军人的角色,但都是吊儿郎当的士兵,在这部片子里,他却要扮演一位优秀的大尉。不过,从不畏惧挑战的高仓健“还是感到异常高兴,追求艺术的火焰又燃烧起来了啊。”为了拍戏,烟瘾很深的高仓健特意戒了烟,他对自己约法三章,决心从这部戏开始,把自己的艺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非常漫长,前后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其中有一个镜头为了拍摄到暴风雪来临时的情景,要求高仓健必须在将近零下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伫立达六个小时之久,因为谁也不知道暴风雪何时来临,演员就必须随时保持着“开拍”状态。已经成为大明星的高仓健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他想的是:“有的演员是慕我的名才来参加演出的,要是我松懈下来,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1977年,高仓健和千惠子演出了被认为是其代表作的《幸福黄手绢》,这是一个让高仓健自己都非常感动的影片,“真动人啊,感人肺腑”。其实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高仓健非常熟悉的一类角色,他要扮演的是一个刑满释放的男子,但这个男子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高仓健认为:“这好极了,我非常理解这个角色,这就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一点也不做作。”他非常投入拍摄,其中部分镜头是在网走监狱拍摄的,高仓健曾经多次去那里拍戏,不过“以往总是偷偷摸摸地藏匿在附近,拍完镜头就走;这次则是泰然自若地去的,还进到里面去拍摄。演的是差不多的角色,可是心情却完全不同。”他凭借该片囊括了当年日本各项电影大奖中的最佳男主角奖,导演山田洋次这样形容高仓健:“他那对眼睛有一股勾魂摄魄的魔力,他的眼神里载满了悲哀和喜悦。”此后,高仓健,千惠子、山田接连合作,创作《远山的呼唤》、《车站》赢得巨大声誉,三人在艺术上的完美配合,被誉为“最佳三重奏”。
他感觉自己就像挖隧道的男主人公一样,“常常疲于奔命地拍片,不知道自己的演技是好还是不好”。
尽管《幸福的黄手帕》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可是高仓健却认为自己是“一生与奖赏无缘的演员,与其获奖,毋宁挣钱。”他觉得,“人生是连续的,人生是一个人在时间领域里走过的点的轨迹。这是一条蜿蜒波折向前延伸的曲线,奖赏不过是这条线上的一个点而已。而且,有好剧本,遇到出色的班子,才有人生曲线上的点点滴滴。”1981年,他主演的《###》、《远山的呼唤》获得了第四届日本学术会男主角奖,1982年,他主演的《车站》获得了第五届日本学术会男主角奖和第27届亚洲电影节男主角奖。这位电影奖项的常胜将军并没有把这些荣誉看得很重,他甚至不愿意在这些颁奖大会上抛头露面,但他与拍摄班组里的人却一直和谐相处。在高仓健看来,“如果我当一个普通职员,就不会有这么广泛的与人相逢的机会,而拍摄一部影片就要跟几十个人搭班。演员,或许就是不断追求相逢的探索者。”在澳大利亚拍摄《荒野度世人》的外景时,高仓健的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当地骑手们的心;1983年在北极拍摄《南极物语》的外景时,他甚至与爱斯基摩人交上了好朋友,还与定居北极的印度籍的加拿大官员成了知音。
1982年拍摄的《海峡》使高仓健第一次向老年角色发起了挑战,他在影片中的形象头发斑白、戴着老花眼镜,银幕上最后的镜头是一个无依无靠的背影,尽管他曾经以英雄般的姿态脚踏大地。高仓健觉得,“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自我,我已经是这般年纪。”在拍摄外景的现场,高仓健想到,主人公在青函隧道锲而不舍地奋斗了25年,之后又转到直布罗陀海峡去挖隧道,“也许他的生命之火燃烧不到完工那天便会熄灭”,他感觉自己就象挖隧道的男主人公一样,“常常疲于奔命地拍片,不知道自己的演技是好还是不好”,但他觉得不管如何,都要用未经矫饰的自我把人物刻画出来,“我要用我自己把担任的角色演活,《海峡》的最后场面就是这样的实践,角色与我融为一体了。”
发现高仓健(4)
当年有一家国内的服装厂,依照高仓健在影片中的那款风衣生产了10万件,结果半个月时间就全部卖光了。
说到高仓健在中国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到《追捕》。1976年,高仓健主演了佐藤纯弥导演的影片《追捕》,这部影片至今仍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高仓健的鼎盛之作,他刚毅的性格和冷酷的面容曾在当年产生过轰动效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的结构安排使这部影片大受欢迎,甚至还衍生了无数与《追捕》相关的文艺作品,检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刀削般的脸庞、竖领子的风衣、凛冽的眼神,使高仓健成为了亿万中国观众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当时年轻的中国姑娘们甚至发出了“寻找高仓健”的呼声,有一部流行电影的名字就叫《寻找男子汉》,讲述女主角在中国寻找高仓健那样的硬汉的故事。当年有一家国内的服装厂,依照高仓健在影片中的那款风衣生产了10万件,结果半个月时间就全部卖光了。这是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的、甚至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高仓健”现象。至今一提起高仓健,人们眼前还会浮现出那个和善良纯真的“真由美”一同策马驰骋的“杜丘”的身影,其主题曲《啦呀啦》仍是使很多人非常难忘的旋律。
《追捕》中杜丘冬人机智勇敢、顽强忍耐的品格,《远山的呼唤》中田岛耕作善良诚挚的心灵,《海峡》中阿久律刚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小酒店的兆治》中懂得人心苦痛的男人,在这一系列接踵问世的佳片,高仓健塑造的形象打动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他戏路越来越宽广,高超的演技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声,他的电影被广泛介绍到其它国家,使他成为一位享誉全球的国际影星。
那些闪耀在他生命中的女人们(1)
高仓健一定不是娱乐记者们喜欢的明星,他的生活看起来就如同一潭秋水般平静,他很少传出绯闻,有的只是一段持续过12年的婚姻。在此之后,他再没有公开恋爱过,而当记者问他,他最理想的女性是什么样的形象时,他也总是讳莫如深。
然而,在他缄默深沉的外表下,同样是一颗充满柔情的心灵,他这样解释爱,“爱,就是对她有及自己的人生怜惜、珍重。”而在经历了前妻自杀的惨剧后,对于女性,他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他说,“把女性关在家中,那是男人们的独断专行。”
对他来说,确实有几位对他影响至深的女人,曾经闪耀在他的生命历程中。
途中,高仓健苏醒过来,他意识到自己是在老师的怀里,除了妈妈的怀抱之外,高仓健第一次感受到了女人的温柔,“啊,真香啊!要是这样一直在走廊里一直走下去该有多好啊……”
他的第一次感情记忆发生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是一位叫小田的年轻女老师,可能因为和他同姓的缘故,小田老师一直对他很关照,高仓健也非常喜欢这位姿态优雅、和蔼可亲的老师。但有一天,小田老师一改平时的裙装打扮,突然穿着和服隆重地出现在课堂里,高仓健的心里一沉,预感到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果然,小田老师已经辞职,她是特意来和学生们告别的。高仓健压抑不住内心的感伤,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喊道:“你赶快卷起铺盖走人吧!”小田老师并没有听出他话语里对于离别的悲伤之情,以为他竟然呵斥老师,她气哭了,还让高仓健在走廊里罚站。时间久了,身体虚弱的高仓健由于罚站引起贫血,“砰”的一声,晕倒在地上。小田老师非常吃惊,赶快跨出教室,抱着这个孩子就往医务室跑去。途中,高仓健苏醒过来,他意识到自己是在老师的怀里,除了妈妈的怀抱之外,高仓健第一次感受到了女人的温柔,“啊,真香啊!要是这样一直在走廊里一直走下去该有多好啊……”这是高仓健少年时代的一场青春梦想,也算是他第一次对异性萌发的爱慕之情吧。
他自己认为的初恋是在高中时代。高二的那年暑假,靠着父亲在若松第一港运公司工作的关系,他和其它五六个朋友得以一起在导航船上打工,他们负责的是洗甲板和打磨船的工作。就是通过这份工作,他认识了当时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