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老三届新三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抹不去的记忆:老三届新三级-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始,我按照常规教课。可是,从孩子们上课的表情和课后作业上可以看出,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课堂上讲的知识。反复考虑后,我决定用孩子们熟悉的农村环境来启发他们。数学课讲“平行线”,就以道路为例;讲“面积计算”,就以土地的形状为例。物理课讲“摩擦力”,就以孩子们平时拉过的平板车上坡、下坡,雪地拉车时加装“防滑链”的感受为例,说明“摩擦力”是必须的,否则物体无法运动;讲“功=力×距离”,就以拉车到岭上送肥时距离和出的力情况与从土崖下垂直起吊同样重量的肥料时距离和出的力情况比较,得出“省力不省功”的结论。最为难的是讲化学课,因为没有任何药品和设备。为了说明金属活动性及其化合物的形成,我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以孩子们熟悉的农村婚丧嫁娶时的筵席为例。原子核外八个电子最稳定,犹如筵席每桌八个人,其他人不能再入席。当一个桌只有七个人,相当于核外有七个电子,而另一桌只有一个人时,相当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当这一个人就被邀请加入七个人的那一桌时,相当于化合物形成。平时吃的盐……氯化钠就是这样形成的。金属的核外电子越少,相当于这桌人越少,就越可能被邀请加入人多的那桌,也就是金属活动性越强。而金属活动顺序表只能让孩子们死记硬背了。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区别酸、碱性物质的不同,我利用回家的机会到化学品商店去买酸、碱溶液,想回村里后给孩子们做试验。没想到,这些东西都属于控制物品,要有专门的介绍信。没办法,只好买了一些测试酸碱度的PH试纸。回到村里学校后,为了让孩子们掌握简易的测试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我让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平时吃的,用柿子发酵而形成的醋,又从村里平时供饮用的浅水井里打了一桶水,将它们加热,烧开。让孩子们拿PH试纸去试,观察试纸的变化,使他们知道了试纸发蓝表示碱性,发红表示酸性。我又从岭上100多米的深井里和村里浅水井里各打回了一桶水,取出后分别加热成开水。让他们区别蓝色的深浅,告诉他们蓝色越深,表示碱性越大,使他们了解到平时喝的村里的水是偏碱性的。
  当时学校只有一副篮球架,没有其他的体育器械,总不能每堂体育课都教打篮球,我就请大队为学校做了一副单杠和一副双杠。上器械课是比较单调的,于是,我就把在学校田径队时,体育老师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孩子们玩,每堂体育课我都想方设法地让内容多样化,操场上总是欢声笑语一片,吸引了其他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
  一次,早上第一节课,一个学生趴在课桌上睡着了。我把他叫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昨天晚上排队磨面直到凌晨。我知道他家劳动力少,负担重,就让他继续趴在课桌上睡觉,课后给他补了课。晚上,孩子们带着用墨水瓶作的小油灯到学校上晚自习,我也在教室看自己的书,随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我严格要求所有孩子,对于考试作弊的学生,一经发现,当堂撕毁考卷,宣布成绩为零分,谁来说情也不行。我告诉孩子们:考试是检验你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成绩不好,说明有些知识没有掌握,今后的学习中把它补上就行了。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学问、学问,除了学就是要问。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以后在工作、生产中用,所以不要把分数看得过重,关键是把知识掌握牢固。你们的考试成绩也是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提醒老师今后要注意什么地方。你们作弊,既不能反映你们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也使得老师不知道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难忘的岁月(7)
一天上课前,一群男孩子围着一个女孩子起哄,那个女孩子坐在那里,一脸羞涩。下课后,我把一个男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那个女孩子的“未婚夫”来相亲了,还送了定礼。我插队的地方虽然解放20多年了,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婚姻思想仍旧存在,兴办“娃娃亲”。孩子们在还不懂事的时候,就被父母包办了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习俗,我只能努力使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寄希望于孩子们能够突破这种思想的牢笼,寻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
  我要求孩子们讲卫生,不能蓬头垢面的来学校上课。女孩子做得比较好,可是男孩子们因为无处理发,总是达不到要求。于是,我就专门从家里带来一把理发推子,给他们理发。全校六七十个男孩子的头我都理过。在离开农村前,我一直扮演着“义务理发师”的角色。在我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的情况下,单纯、可爱的孩子们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心灵善良的孩子们经常偷偷往我的办公桌抽屉里放梨、杏、枣、柿子、烤好的红薯等东西,而追问时,又谁都不承认。
  1972年春第一批孩子升入公社高中。1972年秋,一次公社召开全体教师大会,与会的公社高中教师问我:“西其里的七年级学生是不是你教的?”我说:“是啊。”他说:“只有你教的学生数理化知识掌握得最好,尤其是金属活动顺序,只有你教的学生知道。”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当年,县里还进行了一次全体教师的文化知识考试,我的成绩全优。同年,我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
  我教的第一批毕业生中好几个考上了中专,第二批的学生中还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学生毕业工作后,还专门来看望我。
  最使我欣慰的不是我有几个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是我把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告诉了他们,他们又用这种方法教育了自己的孩子。现在我的学生的孩子有好几个考上了重点大学,有的在我的鼓励下又开始读硕士研究生,并即将毕业。
  回忆这一段教学时光,我首先要感谢师院附中我的老师们。是他们对教育兢兢业业的精神,给我做出了榜样。他们身体力行实践了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渊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使我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学的各科知识,尤其是他们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我以后的教学、学习和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样的好老师,我后来再也没有遇到。
  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自己力图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农民们做点事情。1973年,我担任大队副主任后解决了这么几件事。
  二队和五队,每年耕地时都会为了一块地的边界问题发生争执,不是二队说五队越界,就是五队说二队越界。一次“官司”打到我这儿,两个队长把我拉到了机耕路旁的现场。我听完他们各自的理由后,知道了原委。原来地界两边的土地,解放初期土改时划分给的两户农民现在分别在二队和五队。而这两块地的地界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在中间,折向东后又折向西南的一条折线,因此犁地时一不留神,就可能越界。当时我也无法马上“断案”,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就让两个队长先按照土改时的地界丈量出来,把数据给我。回到住处,我反复研究这组数据,并以机耕路为参照物,信手在纸上勾画,考虑如何为这两个队画出一条由南至北的直线的地界,一劳永逸地解决他们的争执。画着画着,突然发现这实际上是一道平面几何的面积证明题。只要证明直线地界两侧,二队划给五队的地和五队划给二队的地面积相等就可以了,需要证明的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面积相等,而关键是确定这条直线的起点与原地界起点的距离。这对我来说是很容易的事,通过计算,很快就确定了起点。第二天,我把两个队长都叫到大队,他们两个都是初中毕业生,听我说完理由,一看我的证明过程和画的图,就同意了。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难忘的岁月(8)
四队在岭上的半坡打了一口深120多米的机井,水泵的22千瓦电动机怎么也开不起来。大队电工找到我,要我出主意。我先跟他去看了安装在村口机耕路边的变压器,又去看了距变压器直线距离500多米的机井。从电工那里了解到这台变压器还要供四队、五队、六队的磨面机、粉碎机用电,我又随他去看了这些设备的安装地点和功率。看后发现,每个小队的磨面机、粉碎机用电设备加起来基本在5千瓦左右,只有四队需要用电的设备加起来是27千瓦。而且,现在变压器的位置距五队、六队的磨房最近,不到50米,距四队磨房300米左右。当时,我并没有上大学,也没有学过有关电气方面的知识。只是想起了自己在北京市少年宫数学组时,老师讲的打麦场如何设置才最佳,满足各块麦地打麦要求的问题。老师用不同重量的砝码代表各块麦地的产量,用等长的绳子系在砝码上,将所有绳头系在一起,在有等距离的玻璃板洞上轻轻放下,系在一起的绳头偏向了产量最大的麦地。答案是,打麦场应该靠近产量最大的麦地设置,同时能够兼顾其他产量少的麦地。我想,变压器安装地点是否也是这样呢?和电工商量后决定试试,将变压器移到机井旁边。这样,变压器到五队、六队磨房的直线距离不到300米,距四队磨房不到100米。一试,成功了,所有设备都能够开起来。其实,这种做法,就是电气设计上说的“变压器设置应该靠近负荷中心”。开始机井电动机无法启动,是变压器低压侧配出的线路距离过长,线路电压降太大,电动机端子处电压不能满足启动要求。
  当时三队看到四队打了深井后,庄稼长的比他们好,就积极筹资也要打深井。一天,三队的干部拉我一起去看井位。到了地里,我发现他们定的井位与四队已经使用的深井隔沟相望,直线距离不到300米。而我事先查看的打井资料告诉我,两个井间距至少500米,否则两个井的水泵同时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