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生耷拉着脑袋,憔悴的脸上充满了紧张和惶恐。
金斗山喝了一口水,接着说:“今天晚上,我们新立屯大队在这里召开社员大会,揭发、批斗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现行反革命分子刘绪生。可是,现在还有人同他划不清界限,居然说什么批斗他会影响队里的水田生产。”
谁也没有料到开会前有这么个“前奏曲”,许多人的眼睛瞪圆了,会场的空气也仿佛凝固了。
紧接着,他眼睛一瞪,声嘶力竭的大喝一声:“谁说的,给我站起来!”
我惴惴不安地站了起来。顿时,惊讶的目光一齐射向了我,我惶惶不知所措,心里一片茫然。
这是我在半个小时之前说的话呀,是谁这么快就给汇报上去了?
金斗山正满脸怒气地要对我发作时,“五七”战士老何突然急步上前,弯着腰用右手拢成半个喇叭状,贴着金斗山的耳朵根小声说话。我离他们不远,还能听清他说的:“他是沈阳来的知青。”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文革”、插队、回城…我的青年时代(4)
金斗山皱着眉头,满脸狐疑地盯着我这个穿着有好几块补丁、右肩膀头上还露出了旧棉花的破棉袄,腰间系着一根草绳,脚上穿着垫着羊胡子草的胶皮“欤B”,虽然显得惶恐、却明显流露出几分敌意的年轻人……穿得比当地青年都“土”,这哪像是沈阳来的知青啊!
金斗山听老何说我是沈阳知青,他迟疑了一下,态度缓和了许多,摆摆手说:“坐下吧!”
显然,这是老何及时为我“验明正身”,亮出我的知青……“毛主席请来的客人”的身份救了我。我怀着深深的感激望了老何一眼。如果不是他出手相救,我非得被“请”到台上,和刘绪生站在一起,做陪斗不可。
刘绪生比我只大七八岁,那时,他大概也就二十七八岁吧,是双泉沟难得的秀才,是双泉沟难得的队长候选人。只是因为土改时,他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父母去世又早,只余下他兄妹二人相依为命。所以,刘绪生对自己家的成分总也说不清,结果吃了大亏。乡亲们三番五次地推选他当队长。可是,报一次,被上级否定一次,大家也就死心了。无可奈何,只好大材小用,让他当了既不用看出身好坏又不用上级批准的水田技术员。在那个突出政治、一切领域都要“政治挂帅”的年代,出身不好的人想要入党、提干,简直比登天还难。
然而,他关爱集体,好学上进,钻研技术。他讲起种庄稼的学问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他不仅有理论,而且重实践。他家的自留地,不论种玉米、高粱还是蔬菜,产量都要比别人家的高。他乐于助人,老实厚道,所以人缘也很好。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刘绪生胸怀宽广,坦荡无私。尽管上级屡次不批准他当队长,他并不怨天尤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关爱集体。他责任心强,又肯动脑筋,在小队领导的支持下,他带领社员把烂泥塘、涝洼地都改造成了稳产、高产的水田,既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又使社员们吃的大米由原来的每年几十斤,增加到100多斤。
有一年,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多数人都去抢救自己家的庄稼,刘绪生却不管自己家快要成熟的玉米,奋不顾身地跑到队里新开垦的水田,冒着瓢泼大雨,拼命地排洪泄洪,终于保住了集体新开垦的十几亩水稻,他也因此赢得了广大社员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1968年夏天,也就是在我们知青上山下乡前几个月的一次社员学习会上,刘绪生主动给大家读报纸。鬼使神差,阴差阳错,他竟将“衷心”的“衷”字,读成“丧”字,变成“丧心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了。这下,他可闯下弥天大祸了!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祭起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法宝,无限上纲、上线,非要把刘绪生一棒子打死不可。
那些吃政治饭的大队和公社的老爷们,正苦于找不到阶级斗争的活靶子,听说双泉沟揪出了一个现行反革命,自然欣喜若狂。他们立即指示:先把刘绪生在本队批倒批臭,取得经验以后,再向全大队和全公社推广。而且规定,每天至少要批判他三次,要把批判会开到田间、地头。
我对刘绪生非常同情。我对工作组不问青红皂白,对一个人不看全部历史、全部工作,仅仅根据一句话、一件事情,就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做法,极为反感。
绝大多数乡亲心中都认为刘绪生是好人,对工作组和生产队里个别人颠倒黑白的胡作非为深恶痛绝,只是敢怒不敢言。所以,尽管一天批判他三次,也是批而不倒,批而不臭,纯属走过场。
“文革”、插队、回城…我的青年时代(5)
1970年“五一”节的晚上,风高月黑,在村里队部旁边的路上,我差点儿与刘绪生撞个满怀。我看周围没有人,便迅速贴近他,低声急切地说:“不管压力有多大,你都千万要顶住,千万不能承认是有意诅咒毛主席啊,否则,你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他感激地向我点点头,紧张地向四周张望,很怕有人看见和听见。然后,便一阵风似地不见了。
几天以后,工作组又搞突然袭击,第二次召开批斗刘绪生的大会。
“刘绪生!‘五一’节的晚上,你到什么地方去了?在路上碰见了谁,你们都说了什么?”金斗山声色俱厉的公鸭嗓,犹如晴天霹雳,震得我灵魂出窍,吓得我胆战心惊,目瞪口呆!
这件事,他是怎么知道的?那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没有人看见啊!此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紧张地在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祷告:不能说,你可千万不能说啊!
刘绪生猛地一听金斗山问他“五一”节晚上遇到我的事,浑身一颤,深感震惊。被一个多月以来的监视、批判,折磨得本已瘦削、憔悴、苍老的脸更显得惊恐、苍白、衰老了,他的腰也弯得更低了。
我赶紧低下头,如坐针毡,紧张得再也不敢看他一眼。心突突地跳个不停,双腿有些微微发抖。我预感到,这次批斗要比第一次厉害得多,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但还是响起了一个仿佛从地狱里传出来的低沉的令我毛骨悚然的声音:“‘五一’节那天,我妹妹结婚。白天,队里没有让我参加婚礼。晚上,我到妹妹家去看看。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唐宁生,他嘱咐我千万不能承认是有意诅咒毛主席。否则,我将永世不得翻身!”
听到刘绪生老老实实、一五一十地坦白,我呆若木鸡。一个月前,在第一次批斗刘绪生的大会上,我险些成陪斗。这次刘绪生又明白无误的交代清楚。我是真的在劫难逃了。那个年代,整个民族似乎都要疯了,“帽子”、“棍子”满天飞,有的是,顺手拿来,易如反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况且,我父亲还曾是国民党的中校,系“历史反革命”。“*”中,“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正横行无忌,甚嚣尘上。把我列为刘的同党,不恰好可以证明“历史反革命的儿子唐宁生同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刘绪生是一丘之貉”吗?
就在工作组紧锣密鼓地策划,准备批判我的危急时刻,徐东升、李培仲、张大刚、康大途所在的太平沟生产队,忽然传来由于工作组大搞“逼、供、信”,一位30多岁姓杨的刚烈汉子不堪屈辱,自杀身亡的惊人消息。工作组深怕出现第二个杨某某,便紧急下达暂停批判“三反分子”、“牛鬼蛇神”的一切活动,对刘绪生和我的*才缓和下来。每当想到这位素不相识的农民兄弟用他一条鲜活的生命给我们换来了自由,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充满了哀伤。
那时,整个中国,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无孔不入,无法无天,祸国殃民。往事真是不堪回首,连共和国主席、开国元帅的生命都没有保障,更何况我们草民呢!
然而,岁月把这一切都变成了过去。三年之后,插队生活终于结束了。经过三年的艰苦锻炼,我们增强了体质,学到了劳动本领,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学会了应该怎样做人。很多东西,是在学校里永远也学不到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文革”、插队、回城…我的青年时代(6)
我们在农村的良好表现,获得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和乡亲们的关系和谐,如同鱼水一般。
母校的优良校风,是我们向人生更高目标奋勇攀登的基础和动力。
母校的优良校风,是母校给予我们的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
母校的优良校风,潜移默化而又随形如影,使我们受益终生。
人生的经历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人的青年时代的经历,往往决定人的一生,因而更显重要。我在农村的三年插队劳动,是我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开篇,是农民老师给我上了人生自立第一课。我在农村培养出来的吃苦耐劳精神,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几十年人生风雨中,每当我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我就同三年插队劳动时的境况相比。于是眼前的困难就根本算不得什么了,我又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又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了。农村的三年经历,真是使我受益终生啊!
回 城
1971年,我从农村抽调到沈阳矿务局安装处试验室当试验电工。1977年恢复高考,因为“*”,我高二、高三的功课没有学习,所以我拼命补习功课。到了1979年,忽地又传来大龄青年不让报考的消息。唉!我为高考熬了多少个夜晚啊!连春节那几天,我既不探亲访友,也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而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两耳不闻爆竹声,一心只读高考书啊!
正在我心灰意冷、极端懊恼时,阜新矿院函授部恢复招生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那时,我还没有分到房子,妻子带着孩子住在娘家,我住办公室,几乎没有什么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