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刚开始讲“幸福课”时,本-沙哈尔很想扮演一个无所不知、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为此,他特地跑到喜剧演员培训班学习。但他不是那种能开激烈的玩笑、做夸张表演的人,无论怎么学,他也达不到想要的戏剧效果。
想让自己当一个完美的老师,他发现这样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 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等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完人’典型,告诉学生走一条永远走不通、错误的路。打开自己,袒露真实的人性,会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重。”
本-沙哈尔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 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还为学生简化出10 条小贴士: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 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 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
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
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 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可还是不开心呢?(7)
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 次,每次只要30 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 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 到9 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 给予” 和“接受” 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 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 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在哈佛的校报上,留下学生们的反馈意见:
“他教心理学,同其他心理学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试图让你把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我从记‘感恩簿’中收获最大,在那里,我每天写下我充满感激的事情。”
“上这门课之前,听到‘冥想’这个词,我会不以为然。但是现在,我惊奇地发现,它真的让我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放松了。”
“我认识的每个上过这门课的人都说,这是他们在哈佛上过的最好的课。一位和我要好的女生说,它改变了她的生命,给了她一种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对幸福的理解也改变了。”
甚至助教们也说,自打跟本-沙哈尔教授“幸福课”以来,一年中,身体出奇得好,心情也爽多了。“我改善了我的饮食、睡眠、人际关系,还有人生的方向感。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另一位助教称,这门课的出勤率平均在95%以上。“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
2006 年2 月,哈佛出了件大事,校长萨默斯为自己的惊人之语“女人先天不如男”, 付出了“下课” 的代价。即将去职的萨默斯闷闷不乐,他的好友找到本-沙哈尔,讨要如何让校长快乐起来的秘笈,本-沙哈尔慷慨支招。
首先,他现在可能很烦乱、失落、难过,这些都属正常,因为他也是人。去大胆地经历他现在正经历着的任何事,并且自然地接受下来。
第二,建议萨默斯本人,阅读一下哈佛积极心理学教授丹尼尔。 吉尔波特的书,书中说: 人类有非凡的克服令情绪失落事件的能力。事情并没有像他最初看起来的那么糟,即使是被逐出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之位。
第三,他可以仔细反省一下作为哈佛校长的经历,回忆自己任期内的巅峰时刻,并用他所学到的东西,去寻找新的机会和用武之地。
假如上述办法仍不奏效的话,本-沙哈尔支了最后一招: 我可以在我的课堂上留下一个座位,校长先生可以旁听这门课并做相应的论文。
人是人样子(1)
22 岁的李赛,是北京四中的毕业生,现在在美国新泽西上学。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着两大箱连夜筹得的物资,自费从新泽西飞到灾区,加入到一支志愿者救援队,与同伴先后救出7 位幸存者。
回京后,母校请他给学弟、学妹们讲讲在灾区的经历和感受。
那天,四中大礼堂坐满了听众,身高米、脸晒得黝黑的李赛,一边放照片一边讲述。他讲了那条曾躺着300 多具遇难者遗体的幸福大街; 讲那个有洁癖的伙伴胳膊上流过的婴儿脑浆; 讲那位百万家当瞬间灰飞烟灭的男人,像干裂黄土地一样僵硬的脸; 讲自己由于白天的曝晒、夜里不断脱皮的后背; 讲“六一” 节时,他们搞的一台小小联欢会,引来久违的歌声和笑语……
“从未如此靠近死亡,从未如此靠近真情,从未如此靠近责任。”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李赛的表情十分平静,声音低缓。但到最后,谈到为什么一定要从美国飞回来时,他提及了自己在四中时的语文老师李家声。这时的李赛有些激动,人站起来,语调也高了。
之后不久,北京四中召开了李家声教育思想研讨会,他教过的学生,私底下悄悄录了一段视频,在研讨会上播放。
视频里,这些大学生,或坐在清华的草地上,或站在未名湖畔,声情并茂地回忆上高中语文课时的快乐时光,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深藏心底的感动。
时下,许多老师被学生直呼其名或干脆冠以外号,而李家声的学生们,却口口声声尊称其为“李先生”。甚至有人把自己的语文课堂笔记,作为高中生活的珍藏。
一位平凡的中学语文教师,何以赢得学生们不平凡的尊敬和爱戴?
● 人在精神文化上也是如此,你吃进什么,就将成为什么
李家声出生在北京皇城根下一个读书人家,初中就是在北京四中念的,“文革”期间去东北插队。八年里他种过地,挖过煤,当过卡车司机。高考恢复后,他考取了大学中文系,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李家声先在本溪师范教书,1993 年,重回北京四中,成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这是李家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2001 年,李家声在一次全国性作文大赛中当评委,其时,正赶上美国“”事件发生不久,许多学生的作文,都涉及到这个话题。令李家声惊讶的是,在他所批阅的作文里,个别学生写到“”时,文中甚至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恐怖分子是重创了美国,打击了霸权主义了吗?”他大声地质问学生,“他们杀害的是几千条无辜平民的生命呵!这是反人类罪。”
有一回,他带着四中高一人文实验班去杭州,参观岳飞庙,看到跪在地上的秦桧像,有的学生跑上前,依照其他游人的样子拿鞭子抽打秦桧。晚上回到驻地,开会时,李家声问学生:难道我们非要鞭打他吗?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 前两年,有一件事,让李家声很受刺激。北京宣武区有四个少年,就为了找点“活儿”干,寻找刺激,竟将一位避雨的中年妇女摧残至死。“看看现在的互联网上,仇恨的情绪泛滥,太可怕了,我有时都不敢看下去。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人是人样子(2)
李家声认为,人在精神文化上也是如此,你吃进什么,就将成为什么。
“我们一直在讲,教育是要培养人才。我说别那么高调了,少出坏人,不出坏人,培养出平和诚实的劳动者,就是成功的教育了。育人,就是育好人,把可能成为坏人的人,变成好人。”
他认为,人就是情感动物,好起来会把自己的器官、鲜血甚至生命都献出来;但要是坏起来,可以说无恶不作,给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善,就是爱并促进生命,爱的情感是建设性的,情感美好了,才能成为一个好人; 恶,就是践踏和漠视生命,恨是不良的情感,极具破坏力。善良收获善良,仇恨只能换来仇恨。
“你知道吗,‘’时,我也是欢呼的人之一。”李赛后来跟我说。上四中以前,他是个典型的理科学生,一天到晚就知道做题。考四中时,李赛的数理化只丢了一分。他说自己不喜欢语文课,不会思考。
“到了四中以后,上了李家声先生的语文课,我变了一个人。是先生改变了我的人生,教我如何做人。从此,我做任何事情,都会把对人、对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不盲从,学会独立思考。”
李赛一点一滴的转变,李家声从他写的作文里看到了。学生的作文,老师往往是唯一的读者。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