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看这首词的上片。
它的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一个“伫”字,就已表明词人已登楼多时,长时间孤独地站立着。“风细细”阐明了作者写这首词时,正是和风细雨的春天。从第一句中我们无法看出他是在等待所爱的意中之人,结合第二句也只能看出他此时定是在如丝如缕的春风中独自思索着什么。
第二句:“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中的“极”字写出了愁绪之深重。试想什么样的愁绪会使作者生出如此之大愁呢?所望之处尽是愁。遥望远天,那弥漫着的也好像在天际生起的一片愁云。这样的愁定是人生之大愁,又怎会是儿女情长、缠绵悱恻、温婉柔情之愁呢?试想,一代*才子,日夜都有美女如云相伴,他的一颗心怎会为一个女子痴情到如此地步“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呢?
第三句:“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也是在写一个“愁”字。春天的景色本是迷人的。春色满园、桃红柳绿,本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词人却用了简短的六个字“草色”、“烟光”、“残照”,写出了词人内心中的孤独、苦闷、 彷徨、凄婉的千古愁肠。于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无言谁会凭栏意”,此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又是对自己前途的渺茫而感到无可奈何,产生了“能与谁人说?”的孤苦之情。
下片的首句:“拟把疏狂图一醉”,他真的是想醉吗?真的是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吗?那我们先看他写的第二句:“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我们都知道:“对酒当歌”是曹操《短歌行》里的名句。根据史实和诗的内容来看,此诗作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这次战役他虽然遭到失败,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招贤纳士,唯才是举。那么,曹操的忧思是什么呢?是求贤若渴,以期壮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再图进取。他的愁是人生之大愁,为了国家的富强求贤不得而产生忧虑之感。那么,柳永引用他的如此豪放之句,难道只为写自己的儿女情愁吗?不是。“拟把疏狂图一醉”他只是想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哪怕只给他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从“拟把”到“无味”,从“粗犷豪放”到“落寞无为”,此时的他仍在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充满着希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尽显词中。也许,王国维他老人家也是看出了此词真谛之所在,于是,便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作人生的第二境界吧!再者;此句中的“伊”字,也许让人误解为;让柳永深爱的女子。但是,在古诗词中,“伊”字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美丽的女子。而“美丽的女子”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常是暗寓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秋之恋歌
秋之恋歌
苏州市阳山实验学校 宫利民 邮编;215151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当我品读刘禹锡这首《秋词》的时候,总是被他的诗词情赋所感染。秋天,在别人眼里往往是凄楚、悲凉的代名词。然而,在大诗人刘禹锡的眼里,却有着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一鹤排云飞过,便引得诗情直上云天的豪迈情怀。
随着春的逝去,伴着夏夜里最后一丝渐渐消散的晚风,秋天来了,秋阳乐了,秋风又充满着青春的活力,飞奔在山坡湖泊、曲道修廊间,穿梭在梧桐下,嬉戏在丹桂旁。不觉间,那一片片青翠的绿叶悄悄地换了容颜,变成了深深的墨绿色。随之而来秋天的天空也变得格外清朗窎远起来,越发的蓝了,抬头望去再没有了迷雾般的感觉,能看得很高很高……此时,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人走在路上,脚步也变得轻松多了。但是,此时却缺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富有江南风光的撑着遮阳伞娉婷妩媚的身影……
江南的秋天,并没有让人看到满目的凄凉与萧瑟,也没有让人觉察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叹与感喟,反而,让我感觉到好象是北方的夏末时节。此时,若是在北方,目光所及之处总会给人一种生命枯萎的迹象:满地的落叶,满眼的凋零,满目的悲怆。偶尔,你也会发现那枯寂的枝条上,还有几片树叶孤零零地在秋风中瑟缩着发抖不愿飘落。此时,若你抬眼望去,就更让人觉得秋风的无情,落叶的无奈,给人陡生了一种凄婉的黯然神伤之感,使人顿悟到谁也无法阻挡四季更替、生命轮回的自然规律和起伏跌宕的人生。你若站在这样一种氛围内,是如何也看不出一种温婉多情的诗意来的。而此刻,唯一让人感到充满希望、给人以无限生机的便是那些苍松翠柏,粗壮挺拔的腰身坚实地挺立在天地之间,针状似的叶子绿意浓浓,总是以一种坚韧顽强的姿态傲视风笞雨狂!即使在冬天里,那些坚挺的红松,也不畏强寒,依然傲雪迎霜!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青松》不仅写出了松的傲然屹立,在逆境中无畏生存,同时,还道出了多少做人的感悟啊!
随着深秋时节的到来,家乡的山便成了采山人的乐园。这时,他们早已在太阳升起之前就钻进了深山,趟着露水,寻找着属于他们的乐趣,采摘着大自然赋予他们丰硕的果实。在短短的秋季里,如果你是一个肯吃苦耐劳的人,那么,就是采山这一项便会给你带来几千甚至几万元不等的收入。
家乡的土特产品极其丰富:不但生长着各种纯天然的野菜、自然生长的蘑菇、榛子、松籽,而且还有山丁子、山葡萄、山梨、山嘟柿、狗枣子等各种野果,营养丰富。有的还被制成了精制食品、饮料等,运往祖国各地、大江南北。每到秋季,采山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时期到山里去撷取他们的收获,能忙碌整整一季。你看,他们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地向山里奔来。有开车的、骑车的、走着的;有的身背花筐,有的身负麻袋,还有的胳膊上挎着个小竹篮;有的是为了寻找乐趣,感受一下秋山的风采;有的是为了生计所迫,用来换取生活的必需。每到这时,山里便热闹了许多,采山人的吆喝声、笑声、歌声混合着各种鸟儿的鸣叫声,此起彼落,构成了一首多声部美妙的合声。他们付出了劳动,收获着果实,采收着人生的乐趣与希望……
唉!又是回忆!秋天,也许本来就是让人回忆使人伤感的季节吧,或许是离家久了,便总会让人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凡情俗事吧!这真是千山万水阻隔不断的乡情,万语千言想不尽的乡音啊!
一晃,来到苏州已快满三年了,在这儿已渡过了第三个秋天。北国的秋天有些寂寥,但南国的秋天却处处充满着无限生机。“都说江南风光好,景色旖旎人忘还”,果真不假,各季都被不同的花色渲染着,都被各种不同的绿色植被风光着。就是在秋天里也有它独特的韵味:绿树生华、菊桂留香,在秋天里各领*。秋菊的浪漫,在秋风中展现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定品性;八月桂花香,当那些鲜花经不住秋风无情的鞭挞,香消玉殒时,桂花却以它独有的馥郁香浓,十里飘散;亦有那象征着火热年华的红枫,像燃烧的火焰,为秋天的离去舞尽了最后的疯狂,鲜亮了整整一季。“夜阑静听芭蕉语,更引愁绪雨中生”的芭蕉树,依然在秋色中保持着青翠硕大的绿叶,为情感的遗憾守护着一隅缕缕思念之境地……还有翠竹的清新、玉兰树的高雅无不为江南的秋天留下了浓郁的色调……
美哉!江南!壮哉!我华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车快进站时,她终于站了起来,对那位一直站在旁边抱小孩的妇女说:“你坐这儿!”“啊,谢谢。快谢谢阿姨!”花瓣似的小嘴,一张一合,发出了稚嫩的童音:“谢——谢——阿——姨!”
她拉了拉那只胖乎乎的小手,低头下车了。“喂,同志,同志!”身后传来呼唤声。叫我?她慢慢地转过头来,啊,自己的伞!刚才抱孩子的那只手正向这边用力地探着。
她心头猛地一热,快步跑上前去。
车,走远了。她却呆呆地站在那里,像是在回想是否还有别的东西丢在车上……
我们扪心自问:到底丢失了什么呢?
其实,应该回想的不只是她一人,每一个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应该细细地回想,是不是我们曾经在不经意间也把什么东西丢在了车上、路上,或者丢失在我们一闪而过的意念中呢?每当我们想起时,碰到那根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是否会有一种后悔和遗憾的感触在心中黯然升起呢?
记得,那是来苏州的第二年吧,我每次上下班都会经过那个繁闹、嘈杂而又有些脏乱的小闹市区。不过,现在看起来比以前规矩了许多,建造了前后两排小小商品房,做生意的小商贩们都搬进了室内。原来可不是这样,停车场和各种用小帐篷支起的小吃、大排档连成一片。每当夜色爬上柳梢时,各色人等都聚集在这里,尤其是外地来苏打工者居多。此时,那些掺杂着各种乡音、多种语调的说话声,便组成了一片喧闹的海洋。
有一次,当我经过这片闹市区时,发现一个阴暗的角落比其它的地方显得安静多了,只有少数几个人在那儿站着,不知在低头看着什么。好奇心促使我走了过去。原来,地上跪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张写满字的纸。只见他深垂着头,看不清他到底有多大年龄,好像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吧。一身非常整洁的着装,并不蓬乱的头发,我想这个孩子一定很俊秀。他,为什么会跪在这儿呢?于是我蹲下来,借着路灯微弱的光线,才看清了上面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