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攻游戏瘾--自戒网瘾秘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游戏攻游戏瘾--自戒网瘾秘籍-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上方法常需要较强的自制力。本书方法不强迫网虫离开游戏,而是让网虫自然地讨厌游戏。

  
  第九节 本书能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有人认为,看本书的人,大多数是被游戏耽误了工作和学习的人,他们最愿意在游戏里花钱,如果这部分人对游戏丧失了兴趣,那岂不是游戏要丧失一部分市场?

  大错特错!本书反而会大大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没有严重网瘾的玩家占总玩家的大多数,他们健康地玩游戏,没有因为游戏而耽误现实生活,他们不需要看本书。虽然他们单个人在游戏里花钱较少,但是人数多,所以花钱的总数占多数。

  有的游戏开发者说,游戏主要靠有钱人买道具赚钱,而不是收入一般又上瘾的人买得多。在有钱的玩家中,也只有小部分人有严重网瘾。(纯点卡消费的游戏除外)

  据我的调查,在18岁以上的青年中,有两三成人曾经因为怕上瘾,而避开好玩的游戏(让我们称这部分人为潜在玩家)。这就意味着游戏本身的成瘾性已经吓走了大部分客户。游戏不能光靠上瘾的玩家来赚钱,因为这犹如杀鸡取卵,严重网瘾给玩家带来的是事业、学业、身心和人际关系上的衰败,衰败到一定的程度,玩家就再也没有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游戏中了,而且他的亲友团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止他玩游戏,于是,网瘾就不治而愈了。一旦玩家走出网瘾,可能再也不会重返游戏世界(除了玩玩不上瘾的休闲小游戏),因为他已经尝尽了游戏给他带来的苦头。

  在中国,从2000年开始,上网就已经是很容易的事,很多孩子被游戏迷得神魂颠倒,整日泡在网吧,荒废学业和成长机会。十年过去了,这些孩子以长大成青年,他们深知网瘾的危害,知道什么游戏的成瘾性强,也积累了一些克服网瘾的经验,他们再也不是当年懵懂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新家庭和事业,有可爱的老婆和宝宝靠自己来养,他们再也不想像当年一样,在游戏中迷失自我,因游戏失控&;#8226;&;#8226;&;#8226;&;#8226;&;#8226;也许,不再接触游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无聊时打打球,郁闷时看看电视,但千万不要玩游戏。

  如果本书的方法很有效,又能得到大力推广,那么本书就能让潜在客户随意控制自己的网瘾,然后无忧无虑地在游戏中畅游,不用担心自己会失控,不用担心自己的现实生活受到扰乱。这就能使大量潜在玩家重返游戏世界,并大大拓展游戏产业的发展空间。

  另外,本书还能让正沉迷于游戏的玩家减小对游戏的依赖,但又不会完全对游戏丧失兴趣。因为本书的方法不会彻底扼杀游戏兴趣,游戏兴趣可在玩家停止使用本书方法后,再次接触游戏时逐渐恢复。玩家可以控制自己对游戏的兴趣,该学习时专心学习,该工作时专心工作,休闲时间尽情享受游戏,只有这样,目前沉迷于游戏的玩家才不会变成潜在玩家,然后永远地离开游戏;只有这样,玩家的现实生活才不会受到严重影响,玩家才能保持自己的消费能力不下降。一个工作和人际关系一团糟的玩家,最后要面对吃饭问题,还有几个钱往游戏里投?就算父母富裕,可谁会纵容自己的孩子对游戏奉献青春和身心健康?

  
  第十节 一些关于网瘾的误解

  1。“沉迷游戏仅仅是因为自制力不足等心理缺陷”

  很多专家学者都是从心理缺陷、人际关系和家长的角度去讨论网瘾的原因,却很少讨论游戏的作用。没玩过游戏的中年人基本上都认为,沉迷于游戏是自制力不足的表现。然而,这些看法都比较片面。游戏成瘾不仅与网虫的自身状态有关,游戏本身也是游戏成瘾的一大主犯。

  有的网虫本来就心理状态很好,只是出于好奇和娱乐接触了游戏后,才开始沉迷于游戏。

  有的网虫本来就心理很健康,后来是因为由于沉迷于游戏才产生心理问题。

  不好玩的游戏不能人沉迷,这也说明了游戏对沉迷起了很大的作用。

  2。“网虫缺乏戒游戏的动机”

  只要游戏干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大多数网虫有戒游戏的动机。

  在网上的论坛、博客和贴吧里,有大量的网友在讨论和浏览如何戒掉游戏,以及如玩游戏不上瘾的问题,这都表现了网虫的强烈的戒除游戏的动机。

  但网虫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强烈的动机去戒游戏。动机时弱时强,强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要痛改前非,但过了一段时间,动机又弱下来了,又忘乎所以地扑向电脑。

  3。“只要有动机,就能戒除游戏。”

  有了强烈的动机,仍然可能戒不掉游戏。所以很多网友在论坛和贴吧上问:我戒不掉某游戏,该怎么办呀?烦死了。

  游戏瘾在人脑中有自身的运作机制,不是有动机就能随意打破游戏在人脑中上的锁。即使是有较强的自制力,也常须经历很多波折和时间才能戒掉游戏。

  掌握了本书的方法,能帮网虫飞快地戒掉游戏。

  4。“网瘾需要药物治疗”

  实际上,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让你失望,因为它们发展很不成熟,不能解决和解释很多基础问题,包括从生物学角度去解释记忆和思维是如何形成的,更不能解释网瘾的生物学基础(即使有,也是不成熟的假说)。目前尚无专门治疗网瘾的药物,虽然有的医师会给网虫开一些精神类药物,但这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