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心境,用不用心,同不同心,出来的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所以他有资本骄傲,要高价,摆谱。
想明白这些后,她决定到劳务市场去找几个生手,自己培养,让他们和自己一心。
那几个大师傅在这工作时,她常常守在旁边看,以她的聪明,很快就学会了。
在崇文门劳务市场,她先后领回了五个小伙子,半年后,只留下了一个,就是现在的小王。
小王是河北人,家在农村。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和朋友一齐来北京打工,两年了,换过好几个工作,都不满意、确实,让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去扛大包,做架子工,泥瓦工,去做勤杂,会是什么感觉和心情?
但这两年的打工生活,在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方面,也使他完全都市化了,如果他独自走在街上,看见的人,一定以为他是公司白领,或大学生。
微姐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夹杂在乌央乌央一大群等待雇主挑选的失业者中。尽管掩藏在一群肮脏,灰头土脸的人群中,他的光辉还是闪现出来了。
看见他的时候,微姐心中愣了一下,她没想到这个劳务市场,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才等着找工作。她不是以貌取人,但从一个人的外貌,体态,穿着打扮,大致能掂量出这个人的分量、内涵。
她隔着几步远,打量着这个小伙子,他剪着文雅的小平头,五官端正清秀,身材适中,高矮胖瘦恰到好处,衣裤鞋袜干净整洁,象极了她老公年轻时的样子。她不得不相信,人世真有缘分这事,她在心里三秒钟就决定带他走。
正式工作之后,她发现,小伙子极有灵性,上手快,美感好,有创意,她几乎只教他一星期的一些基本程序,他就能独立操作。
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物件,用不同的造型、底衬、不同的装饰框重新装饰后的古董,效果总是出人意料的好。
小王做事十分尽心,一点点裁减下来的边角料,他也会琢磨着,重新组合,再装饰成一幅幅上等的好画。把废料创造出新的价值。
自他来之后,微姐的成本直线下降,营业额却直线上升。
每一次进到库中选料时,他都是小心翼翼,轻手轻脚,从来不曾碰坏过半点库中的古董。看得出来,对于艺术的东西,他是发自心里的珍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世上只有两种人(6)
微姐佩服欣赏他的聪明机巧和忠诚。
微姐有一次忍不住问他是不是学过画画,他实实在在的说:是。
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对着连环画临摩画画,直到高中也一直是学校的业余画画小组成员,但由于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只能停在喜欢的层面上。
小王平时话不多,一天到晚在工作间埋头干活,琢磨,画画,微姐决定花钱送他上中央美院的成人班,上工艺美术班,这样的孩子,不让他趁年轻学出来太可惜了。
她喜欢有才,有天分,又踏实做事的人。
她把她的想法告诉了小王,小王自是感激。
第二天,微姐就把支票给了小王,让他去报名。
这样小王白天上班,晚上上学,为了感谢微姐,他主动早上六点就上班,周末也不休息。
他的知恩图报,让微姐感动,后来在外有应酬,她都带上他,有意让他见世面,再后来,一天两顿她和儿子和他在一起吃,反正保姆做两个人的也是做,做三个人的也是做。
小王在微姐两次撞车之后,主动学了开车,学会后,又替微姐开车。
他们什么时候睡在一起不知道,重要的是,两人互相牵挂,互为欣赏,互为信任,互为帮助,相处愉快而融恰。
难得的是,小王和微姐的儿子相处也很好,他们象兄弟一样,在一起打球,吃饭,玩乐。
微姐的儿子十三四岁了,什么都懂,开朗活泼,母亲和小王的关系他自然清楚,但现在的孩子,什么没见过?什么不知道?
他自然支持母亲要拥有自己的幸福。何总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就是快乐的三口之家。
何总没半年就知道这事了,没有人跟他明讲,他也没问,但男人是很敏感的动物,他回来后,微姐不再像饿极了的狼似的缠着他要,看她容光焕发的样子,他就知道她有了满足的渠道,他脑中第一个反映出来的人影,就是小王。
何总知道微姐不会像那些有钱的太太那样花钱去买“鸭”,一定是要有感情,感觉好的,他能感觉到微姐和小王之间的那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想到那个清俊的、秀逸的、少语的、和自己年轻时如出一辙的青年,再看看镜中的自己,一张怎么看,也显得有些象没洗干净、龌浞的脸,松垮的肌肉,圆圆的肚子,半秃的头,何总心中有一些失落,一些伤感,感到自己确实老了。
微姐还是微姐,脾气和年轻时一样,一点没变,做自己想做的,要自己想要的,一点妥协也没有。连掩藏也不掩藏,敢作敢当,还是活得那样真实。
想到这,他倒心生佩服。还有一种奇怪的感情,在他心中升起,就是他还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心中轻松了许多。
他想,夫妻做久了,没有了爱情,还有亲情,能做朋友,彼此都理解,都希望对方过的好,也不错。
这是一种比爱情更高的胸襟和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爱与宽容。
小王在老家定了一门亲,每年过年,他都回去一次,但他从不向微姐提起想结婚的事,微姐也不问,因为不知那女孩的脾气、品行如何,怕惹来了麻烦,不好处。也怕小王一结婚,就会倾向媳妇,到时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来,反而不好。
微姐想,等到小王三十岁的时候,给他一笔钱,结婚、买房成个家,再做个买卖。自己也算对得起他。那时自己五十多了,更年期一到,就不会再有什么需求。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唐僧肉(1)
华姐,北京某连锁超市大腕。50多,在内地的身家100亿以上。
这要感谢她多年的底层生活,和对人性的了解,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格。生活已经把她磨练成一个圆润、通达、世事洞明、让人舒服的女人。
之所以选择北京,是因为在诸多的城市中,她还是对北京有感觉,知道北京哪块地好,哪个地段是上风上水,知道北京人会喜欢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宣传,她能把握住北京人的喜好脉搏,这样做事,她心里踏实。
华姐听了,笑笑说:没关系,你不用替我担心,只要有钱,有势,唐僧肉我都能吃到,这么个小歌星,我还搞不定?
老板激动地对着歌星叫:你是个猪头,大脑积水,小脑养鱼。这样的女人你不跟,你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我告诉你,女人脱光衣服,闭上眼睛,都一样。
华姐的身世颇为传奇。
据说,她是满清皇族的后裔,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安排在北京的一个街道办事处的环卫所工作,做一名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
八十年代初期,国内政治环境稍微宽松,她在国外的亲戚,把她接走,到了澳洲。那时她已40多岁,她不会英语,也不会别的语言,为了生活,她只有到一个华裔家庭当保姆。就这个保姆生活,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一开始,女主人很看不上她,因为她实在长得很丑,她不但粗笨,而且不干不净,反应迟钝。因为她听不懂香港白话,听不懂英语。
第一次让她打扫卫生,整理家,她转悠了半天,竟然找不到需要打扫和整理的地方,然后她跟女主人说:太太,你家这么干净,哪里还需要打扫?
搞的女主人哭笑不得,只有亲自教她指挥她,亲自示范。如果不是那时保姆难找,又看她本分,早把她炒了。
保姆难找是真,本分却未必。因为,半年后,她把前女主人炒了,自己做了这幢别墅的女主人,为什么男主人要和原老婆离婚和她结婚,始终是个谜。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和她结婚不到半年的男主人,在一天夜里,忽然死了,查不出死因。
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他名下的遗产大部分被华姐继承,另外一部分,被男主人的两个儿子继承。
富翁的两个儿子,考虑到企业的声誉和股票的价格,对父亲的死因,保持了沉默的态度,没有深究死因。
华姐在一夜之间成为大富婆,因为这个男的是香港排得上号的大富翁,澳洲是他的生活基地,置有大量的地产和房产,还有企业。
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今天,而且一切来得是这样快。她在想,有了这么多钱,今后怎么办?
她一生无儿无女,在大陆,几十年一直受压,没有人敢娶她,她也不认为嫁给那些连自己都养不活,活的窝窝囊囊的,没有一点尊严的男人,有什么意义。所以一直独身。
现在在澳洲、在香港、甚至在海外的华人世界里,这个富翁的死因,被各种宣传媒体传得沸沸扬扬。
虽然丈夫的两个儿子,没有深究他们父亲的死因,但她不敢看他们的眼睛,怕和他们对视,怕见到他们,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潜在的威胁。
而且她英语和白话都不好,要想在英语和白话的圈子里玩转,谈何容易。
基于家族的原因,基于她在大陆生活几十年的锻炼,她对政治有着异常的敏感。
那时大陆的改革刚刚开始,百废待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全世界都知道大陆建设缺钱,要引进外资,但是敢把资金投到大陆来的海外资本家是少而又少,如果此时自己能带资金给大陆政府建设,一定会受到欢迎和重视。
不久,华就以华裔富商的身份访问大陆,所到之处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高规格的热情接待,她不断地参加各地的招商引资谈判,不断地和各级政府,企业,草签多个合作、合资、投资协议,但她只是草签,这些协议原则上是不具备法律效应的。因此,吃过玩过后,就没有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