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警察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美国当警察2-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看着我,眼睛里逐渐有了一些晶莹的闪光 。“ 那我们还离不离婚?”“ 你说不离就不离 。”
  “ 真的?”她又问了一句 。“ 真的 ,这我也想过了 。这辈子,你都是我老婆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 ,我都不会有第二个人 ,好歹咱们都一块儿过 。”
  “子坚,那咱们一起回国 ,让石姗也和我们一起回国 !”
  “ 石姗肯定不会跟我们一起回国的,不过她可以经常到天津去看我们,我们也还可以两边跑 。”“ 对 ,咱们在天津的几处房子,都可以经营起来 ……”
  不知不觉地,东华拉起了我的手 ,而我却在心里长叹一声,有一种失重感 。东华还想说些什么,被我打断了 :“ 咱们回头再说吧,我想出门办点事 。”开车出了门,并没什么方向,不知不觉竟驶到熟悉的警局,大门前停了几辆警车,办事的人进进出出。正凝望着 ,有人敲另外一侧的车窗 ,原来是老同事托尼。“ 石,你在这干什么 ,是不是准备回来上班 ?”
  “ 哦 ,暂时不,我准备回中国呆一段时间 。”“哇 ,好事啊,你还有个地方可回,不像我们,天天上这个鬼班,执勤受市民的气 ,回办公室受中尉的气 。你也知道,最近市长又因为治安的问题被市议会质询 ,我们的压力更大了。”
  “也许我只是回国度个假就回来。”“哦?” 头脑浅薄的托尼 ,好像有点被我说糊涂了。我笑笑 ,拍拍他的肩膀 :“欢迎到中国度假 ,发邮件给我!”发动汽车,感到一身轻松,好像完成了一个仪式 。美国的警察梦 ,是到此为止 ,还是暂时中断,其实我还不知道 ,回国就像是一场赌博,而且我押上的赌注实在不小。
  回到家 ,东华正在打电话 。“ 对 ,我们准备回去 ……Baby我们会带走的,你暑假一定要回天津,我们在那等你!哦,爸爸来了 ,让他和你说吧!”我接过电话 :“石姗 ,别的事你就别管了,先挂了 !”放下电话,东华看着我问 :“怎么了你?”我怔了一会儿,说:“ 变化太大,一时回不过神来 。”东华拉过我的手,默默地揉搓着 ,良久说出一句 :“ 你放心,将来你老了 ,我伺候你 !” 一句话把我说乐了:“那时候你不也老了吗,说不定还是我照顾你呢!”
  话是这么说 ,东华的这句话却像一股暖流,吹开了我心中的低气压。既然已经决定了,再想那么多干什么,一切都往前看吧 !
  于是 ,我和东华坐了下来,开始仔细计划回国后的生活。我们谈的仿佛不是婚姻 ,而是一件合伙经营的事业。回国以后住在哪里?生活怎么安排?一一仔细筹划。东华说 ,她回国以后可以接着做旅游生意 ,只要她能联系到团,遥控美国这边接待就可以,她在天津投资的房产收益,足够应付我们的日常开支 ,我们的财务已经分开几年 ,今后合并起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
  在这最后谈判的时刻,我和东华给了对方此生最郑重的承诺 :不离不弃,携手此生 。当年结婚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经历过什么人生的考验,也不懂得承诺所包含的责任深意;而现在 ,当人到中年,即将分道扬镳的最后一刹那,承诺却又把我们粘合在一起,唯一的原因是,我和她都是唯一可以给彼此承诺的人。我和她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的观念差异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了。
  以前每当发现这种差异,我们都不是想改变对方的想法,就是拒绝交流,以后,我们能不能像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那样,搁置争议,只求战略伙伴关系呢?也许,我们只是在退而求其次:离婚像是一道坎,我们都没有勇气迈过去。
  曾经有这样一句歌词: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换个方向往下走。而这个方向,就是当年我们要竭力离开的地方——中国。
  

告别华盛顿
经历了谈判的难熬时光,我和东华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好像经过漫长的憋闷之后,降下了一场透雨,雨过天晴,心中充满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喜悦。
  决定了一起回国,突然发现,美国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特别留恋的,说走就可以马上走——不对,还有石姗,虽然她即将单飞,但我们对她还是百般牵挂。我们决定把我们的离去作为一个礼物送给石姗,让她也体会到新时段的愉快。这些年我们为这个名存实亡的家基本停止了一切维护和建设,从装修到家具都需要升级换代了。我和东华一致同意,把公寓重新整修一遍,让石姗毕业回到华盛顿时能有一个惊喜。
  说干就干,到商场买来油漆,把所有的墙面都粉刷一遍,旧家具扔掉换上新买的,客厅墙上本来有一组东华最喜欢的镜子,早就听人说不利家庭和睦,这次也一起摘下来扔了。石姗一直想要一个蓝色的房间,那我们就从墙壁到家具到窗帘,全都给她换成蓝色的……
  我和东华就沉浸在重新塑造一个家的愉快里,好像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在天津建设小家的时候,不,比那时候默契得多。我们建的可不再只是个居留的地方,而是对家庭生活的信心和热情,这种信心和热情,自从来美国之后,已经在心里压抑了好多年,现在终于可以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终于,一切焕然一新了。我和东华穿着溅满漆点的工作服,站在客厅中间做最后的检查:“你说怎么样?”“我看挺好。哎,不对,石姗屋子的门还是白的。”“对,应该把门里面也刷成蓝的,不过外面还要是白的,这样她一回家,外面看不出什么,拉开门看见的才全是蓝色!”于是,我们又马上开车出门买油漆,把门也刷成了蓝色。
  终于干完的时候,才想起来竟然一天都没有吃饭。没有做饭的力气了,叫外卖吧!行李还像当年来的时候那么简单,跟朋友的告别也用不着特别隆重,反正山水有相逢。杜勒斯机场还是人潮涌动,穿着各色服饰、肤色各异的人们,像被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样,被各个出入口吞吐。我和东华早已经熟门熟路,刚要进去,一个生硬的声音拦住了我们。
  “对不起……”眼前是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满脸的疲惫之色 。看我们停住脚步 ,又怯生生地问道:“我想打个电话……请问怎么打电话?”我指给女孩公用电话的位置,看着她推着沉重的行李车离去的身影,对东华说 :“ 你看,咱们走了,又有人来了,做不完的美国梦!”“你看她是留学生?”“我还看她十有###是中国人呢。你还记得第一次到这机场吗 ?”
  “怎么不记得,当时还想着你到美国一年变成什么样了,结果一见你,还是出国前买的那条牛仔裤,头发老长!”“嗯,这次到首都机场,咱们再照一张相 ,纪念一下这十七年 。”“对,等石姗回国的时候,我们在天津家里 ,多照上几张……”
  东华絮絮地说着 ,我陷入了沉思。十七年 ,多少人来过 ,各自怀揣着一个梦,想在新大陆上把自己重新栽种,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又有多少人像我们一样最终离去了?虽然已经有了富裕的生活 ,但我们的根最终还是不能真的扎在美国,十七年一个回环 ,但环的两头已经合不拢了 ,其间发生了多少事情,我们所背负的,何止只有眼前这几件行李?
  东华在催促我 ,柜台前的小姐把护照还给我 ,职业化地说 :“旅行愉快!”是啊,又是一次全新的旅程,我和东华再次带着希望上路了,在熟悉而陌生的故乡,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新的风波
回到国内,扑面而来的就是我的书所制造的声浪,报纸、电台的访问要求接连不断,上网搜索“我在美国当警察”,竟然足足有一百多万条链接,几乎所有见到我的人都说,他们听到别人在谈论这本书,我的名字被“美国警察”给取代了,连餐馆的服务员都会一边写菜单一边盯着我说:“你就是那个美国警察吧?”
  可是,盗版商也像苍蝇一样盯上了我,在北京、天津的街头,几乎每个卖盗版的小书摊上都能见到《我在美国当警察》,而且还有好几个“版本”,外地口音的摊主们向来往的人推销着:“看这本吧,中国人在美国当警察的故事,可厉害了!”大笔本来应该属于我的版税就这样流掉了,这我倒不是那么在乎,我在乎的是一种违法行为竟然可以如此猖獗,要知道在美国,生产盗版是会被严厉打击的犯罪,买盗版也是不光彩的事。
  有人劝我说:“有人盗你的版,说明你出名了!”我不拒绝出名,可不喜欢有人借我的名字牟取不法利益,于是,我回国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盗版,一个美国警察要到中国来打击盗版,又正逢“3·15”打假日,于是,我的行动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追踪,也有了以下的报道:
  “美国警察”石子坚北京“查”盗版竟遭跟踪
  昨日,悄然抵京的“美国警察”石子坚顶着寒风,出现在京城的一些过街天桥、地铁口、亚运村过街地道、5元书店里。经过前期“踩点”等一系列缜密安排,从美国专程赶来的畅销书作者石子坚在京城媒体配合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侦察打假”。事后,石子坚十分感慨:“这些盗版书怎么这么快,封面基本一样,不看内文彩色插图的话,还真能以假乱真,真不可思议。”
  书摊老板公然卖盗版给作者
  在亚运村附近地下通道里的书摊上,石子坚拿起一本《我在美国当警察》翻阅起来,老板看了他一会问他:“你就是这书的作者吧?你怎么跟封面上的人长那么像?”见石子坚否认,他又肯定地说:“就是你,肯定是你!”石子坚问书摊老板:“这本书是正版还是盗版?”老板笑着回答说:“什么正版盗版啊,养家胡口吧!”
  最后这本标价22元的《我在美国当警察》以8元钱成交,老板面对记者的闪光灯还大方地找钱。石子坚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