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旭烈兀摧毁*教的精神中心阿拔斯王朝早就点燃别儿哥的怒火,别儿哥曾致信蒙哥,谴责旭烈兀血洗巴格达的行径:“他洗劫穆斯林的所有城市,导致哈里发惨死。真主保佑,我要让他偿还这些无辜者的鲜血。”(此话记于The Mamluk…Ilkhanid War)

  别儿哥不仅嘴上说说,还积极备战。别儿哥曾派侄子诺盖(Nogai)入侵波兰(1259年),倒霉蛋波兰为蒙古内战买了单,波兰城市惨遭洗劫,战利品源源运到金帐汗国。

  早先古突兹通过细作得知别儿哥也是个穆斯林,不由得欣喜若狂,他没想到企图灭亡*世界的蒙古人中间竟然有个位爵显赫的教友,而且这位教友对同宗兄弟旭烈兀非常不满。

  古突兹不但武艺超群,还有过人的外交头脑,他开始小心谨慎地尝试与别儿哥接触。别儿哥先是与古突兹联盟,现在又和拜巴尔结成盟友。

  1262年,别儿哥正式向旭烈兀宣战,这是自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讧之后蒙古帝国的第二次内战。伊儿汗国与金帐汗国同室操戈标志着蒙古帝国作为统一大帝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金帐汗国军屡次入侵伊儿汗国的北部边陲,为了迎战别儿哥,分身无术的旭烈兀只能派六千士兵进攻叙利亚。

  当时叙利亚的主要城市,如阿勒颇和大马士革向马木留克敞开大门,但西部的霍姆斯(Hims)和哈马(Hamat)依然在阿尤布小朝廷的亲王们手里。

  迅速夺回阿勒颇之后,蒙古军向南行进至霍姆斯,但遭到马木留克军团的迎头痛击。

  蒙古军是敌人的四倍,竟然损失惨重,蒙古势力被完全撵出叙利亚,“霍姆斯战役”(Battle of Hims)的失利标志着旭烈兀征讨叙利亚的彻底失败。

  伊儿汗国此后数次再攻叙利亚,但占领的土地不到一年便宣告沦丧。在与金帐汗国的战争中,旭烈兀打得也颇为不顺,惨败高加索。

  1265年,一代勇士旭烈兀谢世,一雪艾因&;#8226;贾鲁之耻的夙愿也被他带到棺材里;一年后,他的大冤家别儿哥蹬腿西去,为巴格达和哈里发报仇雪恨的理想也成了陪葬品。哥俩在天上再论是非曲直吧。

  诺盖入侵波兰有功,别儿哥死后,他权倾金帐汗国,成为可汗的任命者。旭烈兀之子阿八哈(Abaqa)则继任第二任伊儿汗。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旭烈兀与别儿哥之间的战争只是蒙古各汗国随后发动的无数内战的前奏曲,阿八哈与八剌(Baraq,察合台汗国第七位可汗)、海都与忽必烈、诺盖与脱脱(Toqta,金帐汗国第八任可汗)、笃哇(Duwa,又译作都哇,察合台汗国第十任可汗)与察八儿(Chapar;窝阔台汗国第四任可汗,也是末代可汗)的战争相继爆发,甚至到14世纪内战仍在继续,这些都说明蒙古帝国的统治不会长久。

  【大作战】

  *世界总算转危为安,从崩溃的悬崖边勒住坐骑。

  随着*教中心转移到埃及,拜巴尔不仅是埃及的新苏丹,也成为*世界的新领袖。

  他和努尔丁、萨拉丁等英雄豪杰一样,彻底消灭十字军这帮异教徒成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如今的十字军国家简直可怜到了极点,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和耶路撒冷王国被马木留克王朝分割包围,彼此不得相顾。

  到底先对哪个下手呢?耶路撒冷王国好歹给马木留克提供过方便,先不揍它。罪无可恕的就是安条克公国,一提起它,拜巴尔恨不得咬碎钢牙。安条克公国可是蒙古攻占叙利亚的帮凶,它自然成为拜巴尔首先攻击的目标。

  与拜占庭结盟后,拜巴尔已无后顾之忧,在随后的战斗中,拜巴尔率领马木留克军团始终保持着杀人机器的风范,在阿苏夫、雅法等地保持七连胜的绝佳战绩。

81  一系列条约!造反男爵在行动
就在十字军国家苦苦挣扎之时,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也快被男爵们逼上绝路。

  亨利三世其人粗暴无礼、反复无常,书生气十足却不颖悟,虔诚而非圣洁。他好大喜功,宠信外国人,时常陷入宏伟、不切实际的外国计划中不能自拔。面对贵族的苦心规劝,他却置若罔闻,逐渐失去威信。

  作为国王,按理说应该想干嘛就干嘛,可是带着《大宪章》这个紧箍咒,王权受到贵族制约的亨利三世只能从志怪小说的神仙身上体会随心随欲这个词的具体含义。

  最近十几年,亨利三世的所作所为让男爵们越来越不舒服。他们把国王的“越轨”行为一一列举,其中两项让贵族们最无法容忍:

  一、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亨利三世要求额外的财政权力,对民间爆发的大饥荒却不闻不问。

  二、在购买西西里王位问题上,致使英格兰卷入与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之子曼弗雷德的战争。

  此话怎讲?买王位是怎么回事?这还要从腓特烈二世驾崩时讲起。

  【亏本买卖】

  1250年12月腓特烈二世驾崩,神圣罗马帝国的希望随风而逝。腓特烈二世之子虽然继承德国王位,却只当了四年领导就撒手西去。此后的十九年(1254—1273年),被称为大空位时期,德国境内混乱不堪,没有公认的国王在位。

  腓特烈二世临死前把西西里王位留给幼子康拉德。得知老对手的死讯,教皇英诺森四世大呼“天助我也”,现在是打破霍亨斯陶芬王朝垄断意大利的绝佳时机。

  英诺森四世下达口谕:教堂必须脱离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控制,并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腓特烈二世的后代担任西西里国王。

  这一指导思想成为英诺森四世后继者们的战略总方针。教皇亚历山大四世(Pope Alexander IV)是个敛财拔尖人才,他下达正式文书,在欧洲各地寻找下家,谁出的价码高,西西里王位就归谁。

  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打算出十三万德国马克给二儿子埃蒙德买这个王位,为了凑足银子,亨利三世不惜增加老百姓和修道院的赋税,使出吃奶的劲儿却只能交出六千马克,而他的这一无良举动遭到金雀花王朝上下的口诛笔伐。

  腓特烈二世的私生子曼弗雷德(Manfred of Sicily)对西西里王位也是觊觎已久,亨利三世由此卷入与曼弗雷德的战争漩涡。

  亨利三世囊中羞涩,实在交不出剩下的“货款”,坐等收钱的亚历山大四世发布教令(1258年12月18日),取消亨利三世的购买资格,“对不起,或许你很委屈,或许你不服气,但是你已经被淘汰了”。

  已上交的六千马克被教皇大人揣在兜里,就当这事没发生过一样。倒霉的亨利三世竹篮打水一场空,做了笔这笔亏本买卖。

  【牛津条例】

  英格兰的贵族是一种*意识很强的生物,他们实在无法忍受亨利三世犯的这些错误,他们商量一番,认为有必要给国王提个醒,《大宪章》可不是一纸空文。

  大家还记得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吗?就是那位以国王名义借钱的老哥。亨利三世和西蒙曾经和谐过一阵,但西蒙垂涎于加斯科尼(Gascony)——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最后一块领土,导致二人关系迅速恶化。

  在与大舅哥的长年混战中,西蒙积累了宝贵经验,自然成为男爵们的主心骨。

  在西蒙操纵下,七名男爵向亨利三世提交《牛津条例》(Provisions of Oxford;1258年),强迫他签字画押。

  《牛津条例》里规定,国家的权力移交给一个由十五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不论是官员任命,还是地方部门运行,甚至王室领地都必须受委员会监管。委员会由谁来监督呢?每年召开三次的国会。

  由此可见,《牛津条例》极大限制了国王的权力。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亨利三世一边喝着郁闷,一边在《牛津条例》上留下墨宝。

  这份《牛津条例》在英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被看做是第一份书面宪法,也标志着英格兰国王第一次承认国会的权威。另外,《牛津条例》还是诺曼征服两百年以来,英格兰使用英语发布的第一份政府公文。

  【威斯敏斯特条例】

  然而,亨利三世的行为告诉男爵们,在国王心里,《牛津条例》就是一堆废纸。亨利三世仍然沉浸在奢侈生活中不能自拔,他不但要求委员会提高税收,还让会计开列一大堆用以大兴土木的费用。

  男爵们再次坐到一起商量,咱们必须加强《牛津条例》。《威斯敏斯特条例》(Provisions of Westminster;1259年)作为升级版本新鲜出炉——《大宪章》之后英国最重要的法律文书。

  不但男爵们从《威斯敏斯特条例》得到好处,就连他们在内战中的盟友也利益均沾。

  除了增强《牛津条例》以外,《威斯敏斯特条例》中还附有对遗产和税收改革的条款。《威斯敏斯特条例》的重点放在管理和法律上,相关的条款五花八门,不仅涉及王室职能,还涉及刑法的公正性。

  无奈的亨利三世喝着双份郁闷在《威斯敏斯特条例》上留下墨宝。

  【逼上梁山】

  王权这块大蛋糕被男爵们瓜分殆尽,亨利三世也快逼上梁山。

  眼看愁云就要爬满亨利三世的老脸,机会却像馅饼一样砸在他头上。男爵们开始为谁的“蛋糕”大,谁的“蛋糕”小争执不休,互相用国骂指点江山,都想在瓜分王权的过程中多占“股份”。

  在中世纪,国家宪法再大,也大不过另一样东西——教令。只要教皇说句话,宪法算个啥,就算教令不算啥,至少它可以给有需求者提供大义名分。

  此前与德国的战争中,亨利三世和教皇建立起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依靠教令这把尚方宝剑,亨利三世把《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统统扔进垃圾箱。

  1263年,武装冲突不可避免的爆发,以亨利三世为首的金雀花王室,和以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