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开始的时候,哥俩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表面上还算过得去,见了面,哥哥弟弟称呼到也亲热。

  如果这样下去,这出戏就没得唱了。要让故事发展,必须有一件事让哥俩感情破裂,这样才能有下文,才能有戏唱,这在戏剧学上叫制造戏剧冲突。

  这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戏剧,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造成戏剧冲突的事件历史上还真有。

  导致哥俩感情破裂的历史事件是——阿基坦叛乱。

  一个叫胡诺尔德的人(和欧多的儿子同名)趁着矮子丕平刚死、两位新君初登大宝、法兰克一分为二、势力不如原来强大的时机,起兵叛乱。

  查理出兵*,卡洛曼却袖手旁观,一兵一卒也没支援哥哥。查理文治武功堪称一流,即使没有弟弟帮忙,也很容易地*了叛匪,胡诺尔德被打入大牢,阿基坦也被查理纳入囊中。

  从此,哥俩感情上出现明显裂痕。

  老太后是个顾大局、识大体的女人,看到孩子们不和,便出面规劝哥俩还是要以和为贵,哥俩拉了拉手,算是和好了。

  【统治法兰克】

  哥俩又“和好”了,这出戏唱到这里似乎又进行不下去了。一般电视剧演到这里,编剧会制造另外一个戏剧冲突,那就是哥俩中死一个先。

  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编剧的构思不谋而合,不过历史先生比编剧更会制造戏剧冲突,它在剧本里添加了查理的老丈人这一角色,增加了戏剧性和趣味性。

  为了能与伦巴第结盟,老太后让查理娶了伦巴第国王德西德流斯(Desiderius)之女为妻。

  伦巴第王国和教皇国同处意大利,作为邻居,两国间不断有摩擦,伦巴第总想从教皇国身上揩油。

  教皇最不愿看到法兰克和伦巴第结盟,他极力反对这场婚姻。老太后很有战略眼光,纵使教皇磨破嘴皮子,她也力挺儿子的婚事。

  教皇当然很不高兴,教皇当然也很无可奈何,教皇国弹丸之地根本没法和两国为敌,忍了吧。

  这场政治婚姻的结局并不美好,查理看上了一名十三岁*,和老婆离了婚。

  闺女被法兰克人休了,德西德流斯勃然大怒,这是对伦巴第人的极大侮辱啊。脸上带着怒气的德西德流斯和卡洛曼联盟,准备*前任女婿。

  没等准备好,卡洛曼突然病亡,德西德流斯的复仇计划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流产了。

  弟弟死了,查理假装难过的同时,顺手牵羊,把弟弟的领地夺到手里。

  771年12月,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唯一统治者,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横扫六合的一生,征服的一生。

  【灭亡伦巴第王国】

  卡洛曼的遗孀、儿子们及遗老遗少们为了夺回国王的宝座,逃往意大利北部,寻求德西德流斯的保护。

  卡洛曼遗孀的到来给了德西德流斯出兵的借口,他要求教皇哈德良一世(Pope Hadrian I)支持卡洛曼的儿子,让其继承法兰克王位。

  教皇国长期受伦巴第人骚扰,两国之间矛盾重重,哈德良一世当然没理他。

  德西德流斯笑了,你不同意就对了,我终于有机会揍你了。他以支持卡洛曼儿子的名义大举进兵教皇国。哈德良一世吓破了胆,赶紧向法兰克王国求救。

  自从克洛维时代开始,法兰克王国一直以来都是教廷最可靠的盟友,当然这种联盟是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础之上,没好处谁联盟,现代公司搞合作也是为了一块挣更多的钱,道理是相同的。

  查理正在对萨克森作战(对萨克森的战争从772年一直持续到804年,才以萨克森人被征服而告终),抽不出精力对付伦巴第人。他派使者和前任老丈人谈判,他老丈人不会放弃这大好机会,一口回绝了。

  这里补充一点,由于汉语过于丰富,很多翻译者在翻译外国名词的时候按照个人喜好翻译成不同的写法。Saxon就是一例,在关于法兰克和德国的书上都把它翻译成萨克森,而在关于英国的书里却翻译成了撒克逊。这里我也按照这种惯例,说到法兰克和德国时用萨克森,说到英国时用撒克逊,大家只要记住这两个词指得是同一个种族即可。

  查理万般无奈之下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

  伦巴第军凶悍异常,却怎么也抵挡不住查理的猛烈攻势,另一路法兰克军的抵达给伦巴第军以致命打击。在夹击之下,伦巴第军逃往首都帕维亚固守。

  查理乘胜进军,将帕维亚团团包围,并大胆在城外渡过漫长的冬天。

  法兰克军在城外忍受寒风,伦巴第人在城里日子更不好过,整个冬天既没吃的,又没穿的。再这样下去非饿死不可,德西德流斯心一横,牙一咬,干脆降了吧。

  帕维亚开城投降,德西德流斯被迫进入修道院,卡洛曼的遗孀和儿子们不知所踪。

  查理理直气壮地吞并伦巴第王国,结束了伦巴第人对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查理把伦巴第王国的铁王冠戴在自己头上,成为法兰克和伦巴第双料国王。

  德西德流斯之子阿达尔吉斯(Adelchis)逃难到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利奥四世(Leo IV;775—780年在位,君士坦丁五世之子)出兵,替他恢复王国。利奥四世初登大宝,忙着巩固皇位,根本没闲功夫理他。

  阿达尔吉斯找不到后台,只好暗地里搞小动作。他秘密与弗留利(Friuli;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以盛产白葡萄酒闻名天下)公爵联络,弗留利公爵的叛乱很快就被查理*。

  【出兵西班牙】

  777年,查理接待了三个神秘人物,这三位大胡子伯伯头戴*式包头,身穿*长袍,叽里呱啦地向查理告状,把查理当成了他们的救星。

  他们是住在西班牙的撒拉森(Saracen)部落的酋长,受到西班牙摩尔人的哥尔多瓦王国的侵略,不得已跑来求救。

  三个大胡子很识相,以西班牙的几座城市作为法兰克出兵的回报,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气吞山河的查理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查理挥军翻越比利牛斯山脉,顺利占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Basque)地区的小镇潘普洛纳,但是随后的攻势皆遭阻挡。看来西班牙这盘大餐并不容易吃到嘴,意大利刚刚征服,很不巩固,所以查理不想恋战,决定率军回国。

  在法兰克军队里,将领们分成两派:以查理的侄子罗兰(Roland)侯爵为首的主战派,和以盖内隆为首的主和派。罗兰和盖内隆意见经常不统一,二人之间矛盾很深。

  盖内隆对罗兰怀恨在心,他与巴斯克人暗中勾结,在比利牛斯山设下伏兵,负责殿后的罗兰在郎塞瓦尔峡谷(Roncevaux Pass)遭受偷袭,几乎全军覆没。

  查理得到消息,急忙率兵返回。当他来到郎塞瓦尔峡谷时,发现罗兰及殿军士兵惨死于谷中,查理抱着侄子的尸体放声痛哭。

  悲痛欲绝的查理立马找巴斯克人算账,敌人玩儿的是游击战,当查理再次出现在西班牙北部时,他们早就撒丫子溜了,连个人影也找不到。

  罗兰的英勇奋战和壮烈牺牲被赋予传奇和浪漫色彩,经过11世纪法国诗人的妙笔生花,诞生了法兰西民族的著名史诗《罗兰之歌》(Song of Roland)。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赶回隘口;

  我向你保证,法兰西人会回来。”

  罗兰答道:“上帝保佑,但愿

  活着的人谁都不会说

  我曾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

  谁都不会因此而责备我的先人。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

  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勇敢的法兰西人,个个是好汉。

  西班牙人决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 《罗兰之歌》节选

  查理继承了爷爷铁锤查理的英勇善战,也继承了父亲矮子丕平的政治手段,他是一个充满欲望的人,是一个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以,他不会被西班牙的失败打击信心,因为欲望始终驱使着他不断前进。

  【美人计】

  返回法兰克的查理在意大利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子丕平由哈德良一世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史称“意大利丕平”;另一个儿子虔诚者路易成为阿基坦国王。

  拜占庭皇帝利奥四世是个短命鬼,只当了五年皇帝就死了。

  他儿子君士坦丁六世(Constantine VI;776—797年在位)刚上台,就对意大利发生的事表现出十足的兴趣。

  君士坦丁六世的个人兴趣爱好本来和别人没什么关系,可是作为皇帝,他的兴趣爱好会直接影响他的弓箭向哪射。

  君士坦丁六世对意大利的兴趣让查理相当紧张,那个伦巴第太子阿达尔吉斯只要对君士坦丁六世稍微引导一下,把皇帝的兴趣转变成对自己的支持,那么法兰克将会在意大利陷入苦战。

  查理决定施展美人计,把宝贝女儿嫁给君士坦丁六世。君士坦丁六世想得到美人儿,对意大利的兴趣少了很多。

  拜占庭皇太后伊琳娜是个女强人,搞垂帘听政。她反对这门亲事,把儿子和美人儿的婚事搅黄了。

  美人计泡汤了,查理担心的事却没有发生。

  尽管伊琳娜反对与法兰克结盟,却也没给伦巴第太子多少帮助,阿达尔吉斯对意大利的反击很快便被查理摆平。

  刚安静没多久,意大利又出了事。德西德流斯的养子、贝内文托公爵阿利其斯向教皇国发难,教皇再次向查理求救。

  查理又一次踏上出征意大利的征途,阿利其斯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投降并不代表死心,心有不甘的阿利其斯暗地与阿达尔吉斯联络,准备东山再起。不过随着阿利其斯的死,他的阴谋也被带到棺材里。

  【横扫六合】

  查理对萨克森人的作战一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