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掌声,很快传染起来,使得现场的所有学生,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听着这掌声,我的心安稳了下来。
我x在椅子上,露出了微笑。
银幕上,基廷用他对诗的特殊理解,征服了他的学生们,也征服了银幕下的那些教授们。可以说,基廷关于伊凡思普利查地批评,正式是对学校传统教育的批评。
这种批评,无疑是十分严厉的,也是十分入木三分的。
观众们的情绪也变得激昂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学生和那些年轻的教授。那情景,象是一场起义,思想的起义。
基廷的这种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也遭到了学校很多老师地异议。在他们看来,基廷地这种做法也未免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了。
学生们开始对基廷感兴趣,他们找来了基廷的年鉴,在上面,记载了年轻时候地基廷在学校的一些事情。
“橄榄球队的队长,长于追求女孩子,古诗人社的成员……”学生们被年鉴上面的记录震惊了,他们开始猜测他们的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尼尔等人拿着年鉴找到了基廷,当基廷看到很多年前的自己的时候,也笑了出来。
“基廷先生,年鉴上说你是古诗人社的成员,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组织?”尼尔问道。
基廷微微一笑:“现在的校方是不会喜欢这个组织的。”
“秘密组织!”
“秘密组织!”
……
观众中,很多学生开始高喊起来。
“古诗人都致力于吸取生命的精髓,那是梭罗的诗句,我们每次聚会的时候,都会读这句,我们在一个老印第安人的石穴里面轮流读梭罗、惠特曼或者是雪莱,我们读所有伟大诗人的作品,有的实施,还有我们自己的,在恍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歌的魔力。”
“我们是一群浪漫主义者,让诗歌如同蜜糖一般从我们的舌尖低落,那个时候,女人眩晕,神灵诞生,用这种方式消灭时光,难倒不是一件美事吗?”
基廷面对着他的学生们侃侃而谈,学生们一个个听得眼神迷离。
这群被囚禁在校园里面的学生们,通过基廷的话,找到了飞翔的翅膀。
尼尔等人开始讨论这个古诗人社,讨论基廷曾经的生活。一种诡异地想法开始在学生中间酝酿起来。
在尼尔的倡议之下,其他人同意尝试重建古诗人社。他们偷偷地找到了那个古印第安人洞穴,然后在半夜的时候躲过老师的检查奔到了学校外面。
白天,威尔顿预备学校的气氛是沉闷的,到了夜晚,那些古老的建筑沉浸在浓浓地雾气之中,显得很是神秘。学生们在尼尔的带领之下穿过长长地走廊。趁着夜色走出了校门。
校门的外面,是浓重的雾气。树林在雾气之中,高大的树木若隐若现,不时有猫头鹰的声音响起,气氛刺激而新鲜。
走在最前面的尼尔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带头走进了浓雾之中,后面的学生一个跟着一个,他们在浓雾中奔跑,离开了那个樊笼一般地校园。
在这个时候。想起了一段背景音乐,音乐柔和而灵动,那些音符仿佛实在跳舞一般,和画面上学生们的自由、欢乐形成了贴切的配合。
“肖邦,肖邦的小夜曲。”观众中有人低呼了起来。
是的,肖邦的夜曲,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气氛。没有任何音乐家能够比素有“钢琴诗人”之称地肖邦的音乐更加适合的了。
在这段灵动的夜曲之下,学生们在尼尔的带领之下打着手电筒沿着河边行进,他们穿过小溪,穿过树林和棺木,然后在一个陡峭的山崖前发现了一个洞穴。
在这个洞穴中,一帮年轻人宣布重建古诗人社。而且轮流朗诵那些诗人们地诗歌。除此之外,他们在洞穴里面野餐,相互之间讲着故事,那些故事有些是恐怖的,有些是关于爱情。
年轻人们一个个脸上放光,脸上充满着刺激和想象,那是自由的光芒。
银幕上的这种情绪,感染了很多人。
在我的后面,那些学生们全都发出了一阵阵的叹息之声,银幕上的这些学生们的秘密社团生活。是他们所渴慕的。
与此同时。坐在我另外一边的那些老师、校长们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看着银幕上这些快乐地面孔。一个个全都若有所思。
他们也不生来就是老师,他们也曾经有过学生时代,所以有些事情他们是能够体会地。
基廷在给学生们上课。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能够打成一片,学生们喜欢这位老师,发自内心。
基廷用一种他们之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方式给他们讲述诗歌,那种方式,是新鲜地,是有趣的,是不刻板的。
基廷给他们讲莎士比亚,讲叶芝,讲兰波,学生们围绕在他的身边,听得如痴如醉。
讲着讲着,基廷突然站到了讲台之上。
“谁知道我为什么站在这里?”基廷看着学生们道。
“感觉高点吧。”坐在最后面的查理。达顿说道。
“不对。达顿先生。”基顿站在桌子上,俯视着这群学生们,道:“我之所以站在这里,是提醒我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角度去看事情,站在这里,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不一样,要不要试试?来,试试。”
基廷对学生们挥了挥手。
学生们一拥而上,纷纷走到讲台旁边,站在了讲台之上。
“有的时候,那些在平常人看起来是愚蠢的或者是错误的做法、想法,你们也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想法和行为,可以让你们更加紧密地触摸到这世界的内核。”
“当你阅读的时候,别只想着作者的见解,要想想你自己的见解。孩子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等待的时间越长,你就越难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梭罗说,多数人都过着寂寞渴望的生活,别听任此事发生。孩子们,要有胆量出发,找到新观点,然后你们就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基廷面对这些孩子,很是激动。
哗哗哗!
观众中不约而同地响起了铺天盖地的掌声。这掌声之中,有学生的。有一些老师地,更多的却是普通的民众,甚至其中还有很多工人。虽然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不曾读过诗歌,对诗歌的了解也不是太深刻,但是基廷所说的话,某种意义上说触动了他们的神经。
基廷是在谈论诗歌,事实上。他又不是只谈论诗,他是在诉说这一种世界观。在展示一种真正鄂人生态度。
“先生们,周一你们得交给我一首诗,你们自己原创地诗。”下课的时候,基廷对这帮学生们抛了一个媚眼。
学生们地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变得激情四射,变得乐观开朗。
莱克他们捣鼓着他们的收音机,而且终于收到了电台。为了不让老师发现,他们偷偷地在楼顶上一边听歌一边起舞,那情景让人看了既高兴,又心酸。
这群年轻人的生活,表面上看去是舒适的,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一切有父母做后盾,但是他们身上受到的那些束缚。又有谁能够体会得到呢。
尼尔拿着一个海报冲进了寝室,他告诉托德自己想去报名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一个演员一直是他的梦想,而托德的一句话,却迎头泼了尼尔一盆凉水:你爸爸同意吗?
这群学生们就在这样地磕磕绊绊中成长,家长们、老师们。还有那个庞大复杂的世界,在他们面前,这些孩子是在是太渺小了。
不过他们会苦中作乐,基廷是他们的欢乐源泉。
一向性格内向的托德开始写诗,纳克斯开始骑着单车去找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孩,从来不知道反抗父亲的尼尔,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和观点,所有人都在成长。
尼尔去报了名,而且幸运地获得了一个角色。当看到这个年轻人张开双臂在走道上奔跑的时候,观众们全都笑了起来。
“去吧。孩子。我地罗密欧!”一个老黑人在角落里面高吼了起来,引得其他的观众哈哈大笑。
周一。学生们开始一一朗读他们的诗歌。
这些诗歌,是粗拙的,但是很具有生命力。
他们站在井台上,很是自信,他们勇敢地读着自己的诗歌,尽管会惹上其他人几声笑,但是起码那些诗歌是他们自己的。
“教授先生,你是教文学地吗?”马尔斯科洛夫转脸问身后的一个老师道。
“是的先生。”那个教室很自豪地点点头:“我已经教了二十年的诗歌了。”
”教授先生,你这二十年的教授生涯中,有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朗读自己的诗歌吗?”马尔斯科洛夫的一句话,让这位教授哑口无言,他张嘴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他的目光中,我看到了震撼。那种震撼,是巨大的。
银幕上,基廷把目光放到了托德地身上。
一直以来,托德是个内向地人。在威尔顿学校,因为他哥哥是学校的最优秀地毕业生,使得他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中,所以在所有的学生之中,托德是最沉默的一个人。
基廷鼓励他,让他走上台去。
他用惠特曼的诗歌启发这个孩子,然后捂住他的眼睛,在急促的问答中,让他做出了一首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诗歌。
当一首工整而优美的诗歌从平时沉默寡言的托德嘴里面说出来的时候,他的那些同学们全都愣了起来,而这个时候,基廷坐在教室的下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镜头一转,操场上,孩子们在基廷的带领下踢球,这个时候,背景音乐变成了恢弘的贝多芬的《欢乐颂》。在这首雄壮的充满生命力的乐曲之中,孩子们在奔跑,在尖叫,在飞翔,他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自由和热情,发现了纯粹和希望。
我身后的无数观众都沉默了,没有掌声,没有小声的嘀咕声,甚至没有任何的骚动。所有人都抬头看着银幕,抬头看着那群快乐的孩子,脸上挂着笑意,那笑,是赞赏的笑。
之前的那个对这部电影提出抗议声称自己要离开的教授,这个时候坐在座位上捂住嘴巴满脸地笑容和羡慕。他在这群孩子的身上。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少年。
他的少年,是怎么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