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万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导演万岁- 第6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的厚重。长久以来,我们也形成了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认为慢镜头只有在拖延和强调的时候用,所以在爱情电影的时候,我们的导演喜欢在男女主人公远远跑来相互拥抱的那一瞬间,使用慢镜头,但是除了让我们觉得时间有所延长之外,似乎没有更大的意义。”

“但是《耶稣受难记》不是,这部电影中的慢镜头,完全向化学中的催化剂一般,让那些在正常播放速度下播放出来不太可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突然变得那么地深邃和值得我们思考,而且没有任何造作的地方,自然流畅!”

“我觉得好莱坞电影人应该在这部电影之后,好好考虑考虑慢镜头的使用方法,对待这种我们司空见惯的镜头,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根本就不了解它!”

“不过对于我来说,《耶稣受难记》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我认为是这部电影最值得一提的地方!”

###################################################################################

回来了,呵呵,小张回来了。用冯巩的那一句经典的话说,就是“我想死你们了!”

出了几天的远门,心一直挂在这里,毕竟写了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断更过,俺就想这几天大大们会急成啥样。呵呵,结果看来还好。

看了一下月票,目前四十多名,再不努力,说不定就要被挤出去了,大大们,月票砸过来吧!还有,推荐票、催更票之类的东东,也不要吝惜呀。

看了一下评论区,发现有不少好的建议,小张会好好吸收。但是有些人,我不得不感到无语,小张已经说过很多次,提意见行,不要搞人身攻击,“去死吧你”这样的字眼,我只能认为你这样的人素质低下。

这本书写到这里,已经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里面牵扯到了一些东西,很多不是一般有些人心里认为的。

“你不信基督教,还有人信呢”,我要说的是,我并没有恶意攻击过什么东西,我也不会傻到这里。

我做的,是在按照我的理解写书。而且对于这位书友的话,我还要补充的是,我本人是原始教派的信徒,但是并不代表和书有什么关系。

小说就是这样,看看,乐乐,也就过去了。

小张努力码字,大家看得爽,如果觉得不爽,那就请你换一部。毕竟写书的和看书的,谁也不欠谁。

好了,码字码字。呵呵。

第507章 开庇护十一世的“后门”{召唤月票!)

第506章纷乱的媒体风暴(下)第507章开庇护十一世的“后门”

约翰。福特说的《耶稣受难记》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做到了情绪和镜头的完美契合。

“我觉得,在好莱坞,能把场景和情绪做到完美契合的人,极少极少,而安德烈。柯里昂却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从他的第一部作品《色戒》开始,之后的每一部电影,安德烈。柯里昂都极其重视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体情绪,完美地通过画面来展现。《耶稣受难记》之所以在首映的时候,让所有观众这么疯狂,让他们对着银幕大声哭泣,完全不是因为观众多么傻,而是因为面对着那样一部电影,观众已经深深入戏,他们已经被带入了安德烈。柯里昂为其设置好了的浓厚的情绪之中。”

“可以说,梦工厂的电影,包括安德烈。柯里昂之外的其他导演,比如斯登堡、斯蒂勒、茂瑙等人,都明显带有悲剧意识。悲剧意味,已经在梦工厂的绝大多数电影中都有所表现,‘梦工厂的电影,都是让人流泪的’,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梦工厂的电影虽然不是全对,但是起码点到了梦工厂电影的一个特点。《耶稣受难记》,从头到尾,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悲剧,但是又不完全是悲剧,因为它有以个光明的尾巴,一个催人向上的尾巴。在电影当中,为了完美地展现这种情绪,安德烈。柯里昂在镜头的设置上可谓做足了功夫。”

“在选景上,怪异的幽暗地树林、弥漫的浓雾、朦胧的月光、暗淡的圣殿……这些景色都完美地把那种悲剧情绪烘托了出来。后面的耶稣的受刑和被钉上十字架,则以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方式,是动态地,是富有冲击力的,这与前面地那种宁谧,那种幽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两者之间也达成了一种互动。在互动之中,整部电影的情绪就变得异常充溢起来。”

“《耶稣受难记》整部电影大部分是悲剧的,不过安德烈。柯里昂并没有让这种悲剧的清楚完全充斥每一个镜头,在电影中,他有意地加入了一下异常温暖的镜头,比如耶稣作木工和母亲嬉闹的镜头,比如玛丽亚记起耶稣小时候摔倒把他抱起来地镜头。以及耶稣最后复活走出坟墓走向朝阳的镜头,都让我们心里温暖无比。在这样的戏中,安德烈。柯里昂的处理方式就很不一样,可以说在前面的悲剧镜头是,光线暗淡的,画面是幽暗的,但是到了这些镜头的时候,面面明显柔和起来、明亮起来。这些镜头,如同一颗颗在黑暗中闪烁地钻石,越发显得这部电影是如此的灼灼夺目。”

“另外,在音乐的使用上,《耶稣受难记》也堪称经典。我们都知道梦工厂是有声电影的发明者,对于声音。梦工厂的导演们比好莱坞的其他导演更加注重。《耶稣受难记》中,大提琴和小提琴成为了两种最重要地伴奏乐器,这些乐曲出自上届哈维奖最佳音乐奖的得主波特的之手,美得令人心碎。低沉而带有只敢的大提琴声每一次响起,都让我们心底的悲伤如河流决堤一般恣情满溢,而锐利的小提琴,却如同一把刀子,在我们的心头慢慢地锯,锯得我们心疼无比,却又是那么的尽兴。至于里面的笛声。尤其是风笛声,更是征服了所有人的耳膜。和画面融合起来,产生了无以伦比地震撼效果。”

“在这一点上,我尤其要说地,是《耶稣受难记》中古典配乐。一提到这个,可能所有人都会想到一首乐曲,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地那首女声咏叹调。这首古典乐曲,几乎已经成为了安德烈。柯里昂以及梦工厂电影的的标志,它出现在很多安德烈。柯里昂个人的作品当中,也频频出现在梦工厂的其他导演的作品中。”

“巴赫的这首不朽名作,本身就带有沉重的思想内涵,带有独特的意义,放在电影中,肯定会和电影的画面发生作用产生新的效果,但是这一次,我觉得这首乐曲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到位。因为《马太受难曲》本来就是为耶稣受难而写的,配上《耶稣受难记》这个题材,配上安德烈。柯里昂大师级的导演功力,所爆发出来的威力,是无比惊人的。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前面的戏都在竭力忍住不让自己哭泣,但是这首音乐一响起的瞬间,我就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而那个时候,电影院完全泪流成河,在好莱坞,能把赋予古典音乐以新的生命的导演,从来没有人比安德烈。柯里昂做得要好。“

可以说,在好莱坞,除了斯登堡、斯蒂勒、格里菲斯这些被我一手扶起来的梦工厂学派的嫡系导演们之外,约翰。福特是最能了解我的电影原则和创作手法的人,他对于《耶稣受难记》的分析,极为到位,也极其符合我的真实的创作想法,让我赞叹不已。

在用了巨大的篇幅分析完了《耶稣受难记》的艺术风格和拍摄手法之后,约翰。福特开始转向了这部电影的社会影响上来。

“我早就说过,安德烈。柯里昂的电影,似乎天生就带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标准,这和安德烈。柯里昂这个人的性格是分不开了。从《色戒》开始,安德烈。柯里昂就一直把表现人性、表现这个世界的终极关怀、道德救赎、自由作为自己电影的核心。这个我们可以从《色戒》、《求救的人们》、《吸血鬼德古拉》、《勇敢的心》再到这部《耶稣受难记》以及其他梦工厂的一些电影完全可以看出来。”

“可以说,梦工厂出品的电影,不会是专门为了赚钱而拍摄出来地烂片。这,是梦工厂的骄傲,也是好莱坞的骄傲。《耶稣受难记》从没有开拍的时候就受到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任何一个导演敢对宗教下手,敢和梵蒂冈教廷唱对台戏。刚开始,我们几乎所有人心中都藏有一个疑问。认为这一回安德烈。柯里昂要惹上麻烦了,有很多人甚至为这部电影所要展现的内容感到不满和愤怒。但是安德烈。柯里昂坚持了下来。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把电影拍完,并且冒着巨大的压力上映。结果是什么呢?结果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被蒙蔽了两千年地真理!他把一个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揭示了出来!我想这样地事情,在好莱坞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导演做过与此相仿的事情:凭借着一部电影就能影响世界,影响千千万万人们的实质生活,甚至是信仰!”

“某种程度上说。观众喜欢这部电影,观众对这部电影热情欢呼,这部电影的大获成功,出来它本身拥有的卓越的艺术功力之外,能和社会问题深刻地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好莱坞地导演们,太习惯把电影看成娱乐了。虽然这种看法在梦工厂崛起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但是自傲好莱坞电影人的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拍出来的充其量也这只是赚钱的胶片,而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方面,安德烈。柯里昂是最成功地好莱坞人的代表。”

“《耶稣受难记》成功了,安德烈。柯里昂也再次成功了,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而这些启示是需要我们慢慢消化的。”

约翰。福特的文章。写的很长,但是字字句句都入木三分,分析的如此透彻,让我有一种得遇知己地感觉。

《洛杉矶时报》后面的篇幅,几乎都是评论文章,针对《耶稣受难记的》的,针对教会的,言辞全都很是激烈。

与《洛杉矶时报》相比,《洛杉矶论坛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