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中国江湖的末日:红与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49中国江湖的末日:红与黑-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条子,说是将来可以顶公粮。饭后很快又悄悄走了。
  听说,李麻子那天差点挨起,他有两个兄弟伙撞见了,被下(缴)了枪,只是部队另有任务,没有理抹他。后来才知道,那是解放军二野先遣部队,赶到新津、卭崃增援刘文辉起义部队,阻止国民党部队向西康逃窜。
  随着四川将领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的通电起义,困守成都的敌人,眼看大势已去,起义投诚。1949年12月30日,成都万人空巷,迎接解放军入城。成都和平解放了。
  ■ 叛乱
  国民党的正规军的戏唱完了,袍哥大爷、地方武装粉墨登场了。经过“游干班”训练的那些散兵游勇,地痞恶霸,在特务统一指挥下,于1950年2月5日发动武装叛乱。
  那天我正在离镇五里多路的西河边,喝同学赵朝元的结婚喜酒。突然听到枪声大起,又在吼“逮到!逮到!”原来是李麻子恃自已人多势众,围攻堵劫路过的七八个解放军。解放军跑到河对面沙渠乡乡长徐沛然家土碉楼上,土匪烧房子,硬把那几个弹尽的解放军逮到,捆绑起来,全拉到河边枪杀。其中一人,在被杀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所看见的袍哥覆灭(3)
大邑县的山大王惯匪郭保芝带领兄弟伙猛攻县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解放军暂时撤退。匪徒占领大邑后,气焰更加嚣张,裹挟一些群众,摇旗呐喊围攻崇庆县。
  大年三十那天,解放军出城反击,在西门外的西河坝打死土匪七八十个。大年初一,虽然兵荒马乱,但母亲还是按老规矩给我们煮鸡蛋面。才端起碗,就听到崇庆县方向传来密集的枪声,而且愈来愈急,也越来越近。外边也吵开了:“快跑呀!”“解放军打来了!”“与李麻子的队伍交火啦!”街上老老少少,牵儿带女的,一拨又一拨,惊惊慌慌地往乡下跑。
  父亲叫我出去躲一下,他们留在家里。我也正想出去看看热闹,便跑到离镇三四里乡下同学徐德明家。到响午时,枪声已由崇庆到三江的公路上,转到了镇周围,密集的响声硬是像盖着锅盖爆豆子,噼噼啪啪响个不停,据说李麻子光是机枪就一百多挺。
  解放军这个仗真不好打,哪些是土匪,哪些是群众,穿戴一样分不清。为了弄清情况,部队便占据镇东西二三里处的一个碉堡(那是红军长征时,为防红军进占成都,蒋介石叫各地修的),相互对峙起来。
  我同学的一个堂兄,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那天好像遇见鬼了,捡了一支“中央军”败退时丢下的步枪,也跟到去凑热闹,刚爬在坟堆边一抬头看,扑哧一声,一枪正打在脑门心,当场完蛋了。吓得那些看稀奇、打欺头(占便宜)的,赶快缩回乌龟脑壳跑了。
  看来这儿太近,不太安全,我们几个娃儿相约往北边走。在离三江四五里地的古泉穿越公路时,见几个人围着看路中躺着一个解放军遗体。这时,常在镇上摆个小铁炉,拉着风箱打锄头镰刀的卢铁匠,也不知在那里捡了一支步枪来背起,还向烈士遗体打了一枪,争当“英雄”。
  后来到了北边的江原乡,在那里遇见许多躲避战火的老老小小,快三点钟了,在一大户人家混了一顿腊肉饭,说是款待难民的。哈哈!真安逸,当起了难民。
  正吃得香,外边跑进几个人,惊叉叉地吼着:“拐了,打燃了!”“三江烧起来了”。我们跨出门向三江方向一看,啊哟!浓烟滚滚,咋整嘛!父母还在家里呢,我赶快往家中跑。
  走到北栅门旁,见有一个解放军战士牺牲倒在小干沟里。我在栅门外伸起脑壳偷偷向街上一瞧,冷清清的,大火还在燃烧。我三步两步就蹿到丁字口,再偷偷地往里看了一眼,一个人影也没有,又两步蹿到家门口。谁知父母早已撤走,门上了锁。这时我也顾不了许多,不知那来的劲,三两下就把锁扭断了,怕大火蔓延到这儿,赶快抢出两床铺盖往外跑。待第二次转回抢东西时,街上也有人了,多数是解放军在救火,慢慢地也有一些群众参加。什么解放军放火啦等传言也随之消失。
  晚上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还有零星枪声。父母亲也不知在那里,也不敢一个人回去,只好露宿野外,守着抢出来的东西。
  ■ 覆灭
  第二天乡亲们陆续回了家。这次战火将整个三江烧了五分之四,最繁华的镇中心,两个万年台,文武庙全焚于一旦。所幸我家还未殃及。这时李麻子的队伍也不见了,解放军上街宣传,叫大家不要怕,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等。
  北栅门里边有个汪麻子豆花饭店,他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大老幺和小老幺。大老幺叫汪子清,是街上一个痞子混混,那天虽说他没有拿起枪真的干,但也去给李麻子摇旗呐喊,结果在左胛窝下打个大洞,差点要了命,最后还是解放军给他包扎,救了他。
  李麻子的当家外管事、保长沈凤祥被击毙。最让人又可笑又解恨的是李麻子的侄儿,人称小太岁的李老二,平时在镇里提劲打靶歪腾了,这次看到解军一匹军马惊了到处跑,他就充好汉去捡“战利品”,结果被解放军机枪打断双腿。最后没人管,伤口化脓生蛆,不等政府去*,他就痛死了,大家都说活该。
  李麻子收拾残部与卭崃惯匪乔子军汇合后,在卭崃五绵山被解放军全歼,孤单一人逃到乐山。又看解放军到处清乡,吓得不敢停留,心想成都人多好混,谁知一到成都就被逮到。川西十大匪首之一的李泽儒李麻子终于被正法。
  卖锅魁的郑老二,跟着李麻子叛乱,端起机枪往前冲,结果当然罪有应得地被*了。唏嘘!如他不去趟那趟浑水,也许土改时还是极积分子呢。 ■(作者系退休干部)
  本文来自《看历史》2010年6月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袍哥
四川的哥老会,又称汉留,俗称袍哥,相传是清初郑成功领导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的一个分支。约在康、雍、乾(1662…1795)年间,随湖广、闽、粤、赣移民传入四川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带有社会互助性质、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
  “袍哥”之名,相传得于《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句,意指入会者皆是异姓兄弟,同生共死。袍哥又名“汉留”,得名于《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曹营留旧袍之故事。间指入会者誓不事清,奉汉反满之心。
  据估算,至民国中期,四川城乡成年男子参加袍哥者比例高达70%…80%左 右。国民政府认为袍哥组织发展危及社会安定,先后于民国25年(1936)、27年(1938)两次下令解散哥老会,四川省政府亦发出《惩治哥老会缔盟结社条例》、《惩治哥老会实施规章》 ,地方长官仅照转而已,未敢认真执行。据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抗战后期统计,四川的城市乡镇,无地不有袍哥组织。
  四川解放后,随着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建政等政治运动的开展,袍哥组织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曾在西南民间流传数百年的袍哥组织最终解体。
  
   。 想看书来

最后的袍哥“叛乱”
四川袍哥头子、匪首、特务*,是1950年2月5日在成都东南的龙潭寺、石板滩开始的。解放军一七八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等执行任务,途经石板滩被匪特残害后牺牲。
  这次*是由“挺进军东山纵队司令”李干材,伙同“*救国军金简华总队”巫杰发动的。匪首李干材原是重庆袍哥“三六协进社”社长,重庆解放前夕逃到成都,被军统大特务、稽查处长周迅予收为己用,当上情报大队长,成都和平解放后,潜伏在石板滩策划暴动。巫杰(乌杰)是龙潭寺的流氓“滥滚龙”,被李干材收买后率领土匪埋伏院山寺险要地带,偷袭途经解放军工作人员。
  *发动后,巫杰率领土匪几百人占领院山寺,断绝交通,砍断电线,隔绝龙潭寺到成都的通讯,并派出管事向附近码头仁义两堂走字样:“只要是袍哥,都请为‘*’出血”,更以武力强迫青年群众从匪,不肯从匪的被巫杰杀死了三人。
  成都龙潭寺、石板滩发生大规模匪特*后,各地袍哥头子、匪首、恶霸、特务乘机组织反革命武装*,全面发动了土匪游击战争。金堂、简阳、成都、华阳、新都、新繁、温江、郫县、灌县、崇庆、新津、邛崃、蒲江、大邑、安县、绵竹、绵阳、三台、中江、彭县、彭山、眉山、洪雅、夹江、邻水等先后发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规定的“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组织部分兵力,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点围剿。解放军*了龙潭寺、石板滩地区匪特两次*,并在邛崃、大邑、总岗山地区进剿。同时也在灌县东北、安县、彰明、江油之间,新津、双流、仁寿之间以及双流以西地区,组织了多次围剿和进剿。
  从“龙潭寺*”起,至大邑县五庙山彻底剿灭为止,历时不过几月,即被解放军的铁拳所粉碎。
  1951年2月,新中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革命运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四川各地在充分揭露的基础上,又*了一批首恶分子。
  广大袍哥在认清了袍哥组织,纷纷向军管会和公安局登记。在农村通过组织农会、特别是土地改革,使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村中的袍哥游民问题也随之解决。解放后,袍哥组织作为封建社团,向人民政府登记后,随即解散。
  (摘编自《袍哥与土匪》,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自《看历史》2010年6月刊
  
  

一贯道:覆灭与逃亡(1)
《看历史》主笔┃杨东晓
  建国前后,有数十万之众道徒的一贯道,不仅是“北平第一大党”,而且一直试图挑战新生的政权。新生政权掀起的取缔一贯道运动,用了3年多时间使这一中国最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