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中国江湖的末日:红与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49中国江湖的末日:红与黑-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四川许多隐藏在深山中的石窟不同,由于地处通衢大道,千佛崖绝壁上凿有无数题记,年代从唐延续到民国,如同一部民间史书,记录下佛在千佛崖的历史。就三圣堂而言,唐景龙三年(709年)四月,“弟子王小兰为母乞愿平安,敬造供养”;唐开元七年(719年),有个叫郭奉的女子又为亡女彭二娘供养了一尊观音像;五代天成二年(927年),御史大夫李仁矩路过千佛崖,出资将三圣堂装点一新;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利州转运司主押官王泽民与妻子亦“装饰此佛一堂”。
  晚唐之后,北方知名石窟相继衰落,深受中原影响的千佛崖大规模造像也日趋停止。迈过了道路的瓶颈,在邛崃、蒲江、大邑、夹江、丹棱、安岳、资中、乐山,四川唐代石窟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四川接过中国石窟艺术的接力棒,成为中国晚期石窟的代表作。从此,巴蜀俨然佛国。 ■
  本文来自《看历史》2010年6月刊
   。 想看书来

乐高:电脑复制时代的机械玩具(1)
《看历史》特约撰稿┃唐郑亮
  乐高,这家丹麦的玩具公司在1932年刚刚诞生的时候,只是一家普通的玩具商。正在这时,人们意识到小孩并不是成年人的附属品,孩提时期的经验和教育将造就他们一生的基本气质。这个“世纪玩具”偶然而幸运地踩到了这个机会,正好迎合了接下来的50年的新潮流。
  
  1958年1月28日下午1点58分,对于乐高迷们来说,这是一个创世纪一般的日子。就在那一刻,第一块可以用搭扣拼接起来的乐高积木(Lego Brick)诞生了,与它同时诞生的就是一个乐高积木的世界,只要把它一块一块拼接起来,就能搭建出所有的东西:从星球大战的飞船到房间中的家具,从数十米的高塔到电影明星。
  乐高迷们认为,他们的想法与古人不谋而合: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如果生在当代,会认为世界就像是由不可切分的乐高积木一样的原子组成;而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也可以直接替换成乐高积木。
  也许其他人并不赞同他们的这些想法,但是这些宏大的幻想造就了乐高迷这个群体。乐高积木已经不只是孩子的玩具,而是一代人的生活构造。
  ■ 从玩具到艺术
  “小艺术家”(Little Artists)是两个30多岁的英国人,John Cake 和 Darren Ne*e的组合。从2003年开始,他们开始用乐高积木来创作现代艺术作品:疯狂的城市、人和水族箱中的鲨鱼、床上的舞蹈、和邮递员共进晚餐……并且,他们用这些作品在画廊里办了好多次展览。
  仍然有一些保守(如果在现代艺术中还有保守一说的话)的艺术家不以为然:这些“艺术品”,和商店橱窗里展示的“哈利波特”系列乐高玩具有什么不同呢?但是 Darren Ne*e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人们喜欢它们,这就够了。好奇心会驱使人们进入画廊,看看他们所无比熟悉的,从小就在玩的乐高积木,能够在这两个人的手中变成怎样的艺术品。
  和他们的同龄人一样,“小艺术家”的两位成员也是和乐高玩具一起长大。从孩提时代起,他们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收集各种乐高玩具。他们从利兹大学毕业,开始艺术创作。对于他们来说,用乐高积木来复刻一些著名的现代艺术品是非常自然的想法。拥有这样想法的人,他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乐高艺术家这个名词已经出现多年,它从一个戏谑的名称开始,慢慢被认真对待。
  乐高积木的记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那时出生的孩子们,到了今天已经步入老年。许多人成为了乐高积木的终身玩家。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像乐高积木这样给成年人的玩具,能随着时代完成从玩具到现代文化的蜕变。
  ■ 被重新发现的童年
  乐高,这家丹麦的玩具公司在1932年刚刚命名的时候,和别的玩具商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个小家庭经营的公司生产给小孩子的玩具,产品是木头鸭子、木头汽车,当然还有传统的积木,也就是用来“搭”的积木。
  和最早的玩具商一样,丹麦人奥尔·科克·克里斯蒂安森(Ole Kirk Christiansen)也是一位木匠。在工业化生产玩具的时代来临之前,玩具制作一直都是木匠业余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从克里斯蒂安森的同胞,安徒生的作品中可见一斑。孩子们的玩具都是老木匠在工余削好形状,再上漆绘制而成。

乐高:电脑复制时代的机械玩具(2)
乐高玩具作为一个品牌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初,这也是弗洛伊德和皮亚杰的思想盛行的年代。人们意识到小孩并不是成年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恰恰相反,孩提时期的经验和教育将造就一生的基本气质。孩子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教育。乐高偶然而幸运地踩到了一个机会。
  这个幸运正如乐高的品牌名称一样。Lego本来只是丹麦文中“玩得好”的缩写,但是在一次家庭会议上这个名字成功胜出之后不久,克里斯蒂安森才听说,这个词在拉丁文里也是■的直陈现在时第一变位法形式,可以翻译成“我正在拼接”的意思。这正好是一个积木的好名称呢!它表示:要怎么拼都随自己,而且它永远是拼接的现在时。
  这个词造就了乐高后来主打的理念:一种启发创造性智力的玩具。这个理念伴随着乐高玩具五十多年,甚至在乐高后来推出的电脑游戏《乐高RCX课堂机器人》身上仍然一脉相承。
  这个被《财富》杂志称为“世纪玩具”的东西,正好迎合了接下来的50年里新的潮流。
  ■ 电脑复制时代的机械游戏
  2010年3月,一位名叫Matt De Lanoy的美国年轻人在他的Flickr相册上添加了一张照片(他的网名是Pepa Quin,有兴趣的人可以去他的相册浏览):用乐高积木拼接的“星际争霸2”游戏中的全部角色:从神族的庞大航母、人类的巡洋战舰到华丽的建筑以及背景,以及它们之间上百个单位的“战士”激战的场景,当然这绝对是3D的。
  这只是他的相册的很小一部分。如果仔细翻阅,你还会发现驾驶双套iPod马车的乐高小人这样有趣的玩意儿。当然,半间屋子的乐高积木,全套的“星球大战”主题乐高玩具,这些只是成为一个骨灰级乐高玩家的基本条件。
  Matt De Lanoy属于和电脑游戏时代同时成长起来的乐高玩家。作为2009年最受期盼的电脑游戏之一,星际争霸2自从2007年的预告片之后,暴雪公司一直拖到2010年2月才放出测试版,吊足了玩家胃口的同时,也一直吸引着媒体和一大群电脑游戏爱好者的视线。这个人群中很多人同样也是乐高积木的爱好者,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喜爱科技、智力和钻研,喜欢创造全新的事物。这样一个人群的存在也是乐高积木兴盛多年的原因。
  在21世纪初的今天,游戏(Game)这个词语不论在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当中,首先会让人想到电脑游戏。传统的玩具所参与的“真实世界”的游戏已经不再是主流,以至于需要特别注解说明才能让人理解。但乐高积木是一个例外。
  网络时代的乐高积木作品,是乐高玩家乐此不疲的主题。人们用积木拼接出著名网站的标签:Google、Facebook、Twitter,当然还有Flickr;乐高玩具形式的USB集线器;除了用乐高拼成的Wii游戏主机,还有5万多块乐高积木搭起来的任天堂DNsi游戏机,摆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一根触控笔就有一人多高;当然还有超级马里奥的乐高积木巨大模型。
  如果说最初电脑游戏中的角色,是临摹真实世界中的蘑菇、战车和金币,乐高玩具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游戏和网络中的角色搬到真实世界中来。这似乎也正是乐高玩具在这一群新时代的年轻人中间,丝毫不显得落伍的原因。
  乐高积木“元年”的1950年代,也正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年代,这也许只是个巧合。乐高的经营者们似乎有先见之明一样,选择了电脑时代将要流行的道路。他们没有像芭比娃娃那样走女性路线,而是去满足童心中拆解整个世界的欲望。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乐高:电脑复制时代的机械玩具(3)
乐高火车是它最成功的玩具之一,它在1966年推出,自带电机,而且真的可以在玩具铁道上行走。它只是这个可以随意拼接的世界的一小部分。1968年,第一座乐高公园在丹麦比隆(Billund)开张。早在计算机3D虚拟技术出现之前20多年,乐高就用自己的玩具完成了对世界的模拟。女性也会被乐高积木的魅力吸引,她们更感兴趣的是拼搭自己的家具、花园和别墅。这座12000平方米的公园,第一年就吸引了万人次的游客,在其后的20年间扩展到了10万平方米。
  乐高首个专门针对成年玩家的系列,是1975年的“专家系列”(Expert Series)。一个机械爱好者可以把齿轮、杠杆、差速器、轴承拼出一辆真正可以行驶的汽车。当然,我们今天把这样的爱好称之为DIY,把这样的狂热爱好者称作极客(Geek),这都是十多年后个人计算机普及之后的事情。这也许就是乐高作为电脑复制时代的机械玩具的先见之明。
  ■ 传统和流行之间的积木
  2009年,意大利都灵,56岁的马尔科·佩切(Marco Pace,他的作品可以在上看到)正在网络上展示他的新作:乐高积木版的蒙克名作《呐喊》。背景中火红色的天空和海水可以由乐高积木拼成,再加绘一些色彩就可以了,船舷什么的也好办,但是要让乐高小人露出绝望呼喊的表情,就需要自己在电脑里处理一下了。
  佩切已经用乐高玩具“复刻”了许多名画: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十四个乐高小人最后的晚餐;夏加尔的乡村风情和乐高小人的脸型倒是非常契合;当然,最好拼的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