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的号声从大礼堂的高高的屋顶的巨大的喇叭里向四面八方扩散。
火警没有对大礼堂造成根本性的破坏。倒是消防车高压水龙头的剧烈的喷水,把大礼堂洗刷了一遍。大礼堂屋脊上的土红色的瓦,倒显得新了一些。 下课的号声之后,很快就是开饭的号声。 在开饭号还没有吹响的时候,各个连队的门前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新兵蛋子一个个蔫蔫的。 老兵油子抓紧时间口水仗。 老“九头鸟”给老“河南侉子”讲故事:“说,一群又一群要饭的。问:从哪里来的呀?答:大爷,俺是河南兰考的。问兰考县不是有个好书记焦语录吗?答,焦语录死了。” 兰考籍贯的这么多人,岂能够忍气吞声? 新兵于全西问身边的九头鸟:“你们哪里不穷?” “九头鸟”李军饷回答:“我们那里不穷。富裕的很了。连好大米都喂猪了!” 新兵于全西问:“你们不吃馒头?” “九头鸟”李军饷立即回答:“谁吃烂馒头?我们的习惯是吃大米!” 新兵于全西说:“你们把好大米都喂猪了,你们吃烂大米,你们的人还不如猪?!” “九头鸟”李军饷正要进行强烈的反击,集合了。 队伍高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从通信连的队伍前走过。走过通信连的队伍前的时候,高机连的歌声越发的嘹亮,因为,通信连的门口有一个姑娘。这个姑娘长的像谁?! 队伍在行进,嘴里大刀,一晃就忘了。 部队来到饭堂门前。 指导员路好另讲话:“今天中午改吃钢丝面,肉浇头,我告诉你们,不要多吃,不好消化的。好了!解散!” 一百多号人争先恐后。 饭堂里热蒸汽弥漫。 一锅钢丝面熟了,大家就挤就抢, 新兵于全西也挤也抢。 新兵于全西从朱红厂的手里接过笊篱,笊篱捞上来,哇,钢丝面是如此的巨大呀,一个钢丝面就像人脑袋大,比人脑袋还大……
(军事文学的另类,首发,不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qq634048849)
第一零二章 “火车头”
“九头鸟”李军饷正要进行强烈的反击,下课号声在大礼堂的屋顶上四个角上的巨大的高音喇叭里嘹亮的吹响了!
“啊!”解放了!
新战士一个个哭丧的脸露出几许生机。
班长孟回游的口令刚刚下达,队伍就集合了。
新兵们象被放牧了很长时间的牛和羊。
这个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宿舍就成了大家向往的,也许比训练场温暖一些的“家”。
脚后跟是怎么的就自然并拢了?不知道。因为脚早就被寒冷照顾的麻木不仁了!
班长孟回游当然不放过任何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班长孟回游能抓住任何一次,哪怕是非常微小的,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机会,表现自己,是任何人成功的法宝。
不会使用机会,表现自己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善良者,但是,善良者不等于成功者。
成功者是抓机会者,是创造机会者,是珍惜机会者。
班长孟回游凶狠的压低嗓门要求:“你们都他妈比给我抖擞精神,别像他妈的像死了爹娘一样。告诉你们,走到团长、政委面前的时候,谁的番号喊的不响,小心着!!!!”
班长孟回游为了万无一失,再次凶狠的低声呵斥:“听清了?”
33个新兵异口同声:“听清了!”
新兵的回答声简直能震耳欲聋!
班长孟回游下达口令:“正——齐——步——走!”
班长孟回游本来要下达正步走的口令。
啊!妈的!新兵蛋子还不会正步走的呀!
这些笨蛋!
班长孟回游恨不得一天时间,就把新兵训练成老兵一样。只争朝夕吗!毛主席教导的就是好!
新兵队伍前面第一人是排长李名林。
排长李名林的起步走的姿态是相当标准的。
相当标准的起步走的姿态是有力的是自然的也是优美的。
排长李名林他的两眼的目光自然的平视前方。前方有什么呀。什么也没有。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前进的脚步。排长李名林他的两只脚是交替的均匀的向前迈动的。迈动的脚步是脚面自然的下压,脚尖着地的同时,脚后跟就跟着着地了。排长李名林他的小腿自然的带动大腿的有规律的运动,排长李名林他的双臂也是自然的来回摆动着。
在排长李名林的身后是班长马新有和班长杨建国。
班长马新有和班长杨建国他们都是三年以上的军龄。“起步走”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家常便饭,绝对是了如指掌,绝对是可以举一反三,绝对是可以熟能生巧,绝对是可以运用自如,绝对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37个人的队伍,步调一致,走的很是自然。
团长和政委一直在马路上视察着新兵下课的队伍。
八连的新兵排,通信连的新兵排,三机连的新兵排……一个个新兵排从团长政委的身边经过的时候,都是起步状态的前进。高机连的新兵排肯定也是和其他新兵排一样。两个最高领导都是这样的思想。就在这个时候,班长孟回游带领他的新兵队伍喊响了震耳欲聋的“一——二——三——四!!!!!!!!”的番号声,高兴得团长政委连连称赞!“好!好!好!还是高机连的新兵,一个个象小老虎一样,嗷嗷叫!!!!”
番号以后,班长孟回游的已经沙哑的嗓子可着就连续作战的起了“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革命歌曲,是高机连的新兵队伍在团首长的印象里锦上添花!
现在,高机连的队伍从通信连的队伍前走过。 走过通信连的队伍前的时候,高机连的队伍的歌声越发的嘹亮。 因为,通信连门口的有一个姑娘在看呢。 啊!那个姑娘像? 队伍在行进,嘴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那个姑娘像?像谁?事不关己,脑袋早就饿了! 就来到饭堂门前。指导员路好另讲话:“今天中午改吃钢丝面,肉浇头,我告诉你们,不要多吃,不好消化的。好了!解散!” 一百多号人争先恐后。饭堂里热蒸汽弥漫。一锅钢丝面熟了,大家就挤就抢,于全西也挤也抢。没有人温良恭兼让!新兵朱红厂自己已经捞了一大碗钢丝面!朱红厂的手里笊篱塞给老乡朋友于全西,于全西使用笊篱捞上来,哇,钢丝面是如此的巨大呀,一个钢丝面就像人脑袋大,比人脑袋还大…… 不是钢丝面,是谁的“火车头”!谁的“火车头”!谁的“火车头”!谁的“火车头”!谁的“火车头”!新兵于全西在喊!
第一零三章“锤子”
不是“钢丝面”(钢丝面,用高粱面等粗粮做成的成卷的样子象盘条一样的面条,因为其不好嚼咽,人们就戏称为钢丝面,钢丝面是中国那个时代贫穷落后的见证,也是贫穷落后的产物),是谁的“火车头”!( 火车头是干部战士对棉帽的称呼)谁的“火车头”!
谁的“火车头”!
谁的“火车头”!
谁的“火车头”!
…………
新兵于全西在吆喝!
谁他妈的为了抢捞钢丝面,连自己的“火车头”都挤掉了呀!
把军用的棉帽子唤成“火车头”,是部队干部战士高等智慧的集中体现。
是谁在头上带着的帽子,掉到盛着热腾腾钢丝面的行军锅里了?
为什么在脑袋上带的“火车头”,会掉到盛着热腾腾钢丝面的行军锅里了?
肯定是因为争先恐后的为钢丝面战斗,才把帽子都挤掉了!
为什么要抢钢丝面?
是因为“钢丝面”非常好吃?
非也!非也!非也也!
钢丝面非常难于消化,
吃了“钢丝面”不消化的故事,以后就要涉及。
“钢丝面”既然不好消化,为什么要抢呀?
你不抢,他抢。不抢,没有了,饿你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家伙。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什么行动。毛主席的教导放在这里非常使用。
新兵成问心动作慢了一些,没有抢更多的“钢丝面”,没有“钢丝面”就没有吃的太饱。现在,只有望“火车头”而兴叹!不会吃点干粮和什么副食?就你妈比的聪明?别他妈的会吹什么突击,你他妈的如果在那个时代当兵,饿你把你饿的不会突击了!
是谁的帽子?
是谁的帽子?
啊,还有一个“火车头 ”
在热气还在热的行军锅的面汤中游逛!
一直想英雄的,一直想雷锋行动的朱红厂绝对不会轻易的放过这次表现的机会。
夺过的盛着的“火车头”新兵于全西的碗。朱红厂高高举着喊:是谁的帽子?是谁的帽子?是谁的帽子?是谁的帽子?是谁的帽子?是谁的帽子?
朱红厂在喊,
朱红厂在叫。
没有人理会。
抢钢丝面汤的干部战士蜂拥。你来我往,穿梭忙碌。
“呼噜,呼噜”的往嘴里倒钢丝面汤的响声简直雷霆万钧。
热腾腾的水蒸气,在升腾,在弥漫。
排长以下的干部战士都在进行最紧张的战斗!
这个年代的中国军队吃饭的情景,就仿佛是在端碉堡,就好像在冲山头,就好像是在白刃格斗!
傻B战士朱红厂一心在英雄,在学雷锋,碗里端着“火车头”,在喊“是谁的帽子?”“是谁的帽子?” “咿呀!那是谁的帽子?”就他朱红厂的眼睛的视力好,好像其他人的视力都达不到一点五!傻B战士朱红厂,弯下腰,拣起一顶被干部战士的穿着清一色的军用的解放鞋的脚踢来踢去的又一顶“火车头”。 又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