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壬寅宫变(1)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日。
北京。紫禁城里,巍峨的皇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樵楼响起三更鼓声,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带刀侍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密防守着大内禁地。
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小雨,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雷声。
一个黑影飞身跃上高大的宫墙,再轻轻跳到宫内。他身手敏捷,脚步飘浮不定,在到处是明枪暗箭的大内行走,如入无人之境。
乾清宫,带刀侍卫将偌大一座殿宇围了个水泄不通。黑影向警卫森严的乾清宫扬起手中的拂尘,立即随着一阵清风飘进殿里,直上粗大的横梁。
乾清宫大殿正中,立着一只青铜大鼎,鼎下燃着熊熊大火。年过五旬的道士陶元吉,面向丹炉正襟危坐。火光映红了他黝黑的脸,他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这炉名为“天葵”的丹药,已经炼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开鼎取丹,两个眉清目秀的小道童,略为有些紧张与兴奋,在观察着火候。
沐浴后的嘉靖皇帝,在宫女的服侍下穿上道袍。
年仅三十多岁的嘉靖,十六岁登基以来就纵情于后宫女色,早已被众多的嫔妃掏空了身子。他脸色蜡黄,形体瘦削,只有那一双睿智的眼里,还闪着犹如鹰鹫般的目光。明朝崇奉道教,历代皇帝都尊道教为国教。比起前几朝的皇帝,嘉靖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诏道士陶元吉进宫之后,嘉靖就令他在乾清宫建起丹炉,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宫阙里里外外弄得来整日烈火熊熊,乌烟瘴气。
嘉靖除了必须料理的朝政之外,只对女人有兴趣,且玩起女人来不分白天黑夜,只要他那龙根一*,见女人就上,也不管她是王妃还是宫女。在他的心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么,天下女子皆是王女。由于他纵欲过度,那杆原来不倒的金枪,变成了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嘉靖甚为焦虑,正好老天赐给他一个陶元吉,让他迷上了道中之术。
陶元吉非等闲之辈,会观天象,能呼风唤雨,嘉靖索性拜陶道士为师,整日与他在一起谈经论道,研究长生不老之方、羽化成仙之术,以及如何才能金枪不倒,阅尽人间春色。
陶元吉为了报答嘉靖的知遇之恩,拿出秘不示人的丹方“天葵”,欲炼出一种使嘉靖一次能驾驭更多嫔妃的*,满足皇帝奢淫之心。这“天葵”神秘之处,在于主料是在少女初潮时采其经血,先将经血炼成一种粉剂,再参与其它药料合炼。由于主料需要量大,嘉靖命锦衣卫搜罗了一千多名十五六岁的少女关在宫中,服下道士配制的药,让她们经血来得快猛,量也超出常人。平时让她们在御花园采集雨露,供嘉靖沐浴、设醮、饮用,一旦经血期到了,就让太监大量吸取供给道士炼丹。
嘉靖非常看重在炼的这炉仙丹。
道家采阴补阳的学说,迎合了嘉靖奢淫之心。他坚信不疑,陶道士炼的“天葵”,能治愈他的龙根,令他能像率领他的千军万马一般所向披靡,去驾驭后宫中的三千佳丽。
掌管器皿的高太监,双手用托盘捧来一支雕龙金碗。这只金碗,原来为嘉靖生父兴献王所有,是在祭祀天地鬼神的大典中用的法器,非常灵验。碗用纯金制成,外壁有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盘碗而上,作腾飞状。嘉靖甚为珍贵,收藏于密室,从不轻易示人。今日是开鼎取丹的大喜日子,他叫太监取出雕龙金碗,意图请上天保佑“天葵”仙丹炼成。
高太监捧着金碗来到嘉靖身边,嘉靖恭敬地从托盘上取下雕龙金碗,小心翼翼的放在供桌上,宫女提起铜壶,在碗内注满雨露之水。嘉靖双手合十,对着供桌上方玉皇大帝的彩像,被炉火辉映得金碧辉煌的金碗,心里在默默祈祷,盼望神灵与父亲,助他把丹炼成。祈祷完毕,嘉靖在金碗中净了手,用宫女递上的丝巾擦拭,望着香烟缭绕的铜鼎,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管奏章的太监看见嘉靖心情尚好,把急需要嘉靖批阅的奏折捧了出来,这些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章,已经压了好几天了。前几天有个太监不会看嘉靖的脸色,在嘉靖为在炼的“天葵”久炼不成而焦虑时,请皇帝批复奏折。嘉靖一怒之下,叫锦衣卫将太监拖出去斩了。掌管奏折的太监们吓得魂飞魄散,若不及时送上奏折,嘉靖会因误了国是而问罪;若不分时机捧上奏章,惹他心烦,也会祸从天降。那就得会察颜观色,择机而动。
嘉靖此时心情不错,接过奏章,看了看目录,从中抽出三章扔给太监,只说了一个字:“念!”
一阵阴风吹进殿里,撩起从殿梁上垂下的纱幔,露出梁上倒吊着的黑影。此人生得高大猛壮,却灵巧得像壁虎盘踞在横梁上。他一身黑色的夜行衣,掩住他肥硕的身躯。他双眼以下蒙着黑巾,遮住他的面容。嘉靖就站在他所盘身的梁下,他从怀里抽出一把短刀。蓦然,供桌上的金碗吸引了他,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放出光来,他紧盯着供桌上那只雕龙金碗,犀利的目光被熊熊的炉火映得闪闪发光。
太监拾起奏章,大声念着:“兵部侍郎弹劾三边总督都御史公孙朔,其明为抚边,暗中与蒙古首领俺答勾结,在边境开通集市贸易,还与俺答时常酒宴唱和,有图谋不轨之举……”
嘉靖最听不得有人与蒙古勾结二字。嘉靖元年,他刚即位不久,接见蒙古派来觐见的使臣,看到他们的穿着,闻到他们身上发出的味儿,他从心理上就厌恶。俺答统一了分裂的蒙古各部后,屡屡侵犯边境,烧杀掳掠边民,更使嘉靖深恶痛绝。这次公孙朔在河套打败了俺答,向嘉靖奏本欲趁机收复河套,曾令嘉靖动心。但他生性多疑,公孙朔是替大明谋福,还是有一己打算?凡人,都趋于利,他不相信真有毫不利己的忠臣。嘉靖打断太监:“着锦衣卫前往边塞,先将公孙朔密捕进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壬寅宫变(2)
“是……”太监打开第二奏章:“内阁首辅夏言跪奏皇上:南京礼部尚书严嵩,江西分宜人士,弘治十八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吉士、编修,直至礼部侍郎、尚书。此人仪表堂堂,诗文峻洁,实为难得之人才,特举荐入朝候用……”
太监在念,嘉靖在想,严嵩这个人他见过。其人长得高大威猛,却温文儒雅,一副玉树临风之态;且声如洪钟,读起诗文高吟浅唱,别有一番韵味。嘉靖七年,严嵩奉命祭祀嘉靖生父的陵墓——显陵,祭祀之后上奏朝廷,说显陵如何祥云四布,风调雨顺,尽显帝王之气。嘉靖与前朝皇帝武宗是兄弟,武宗无嗣才由他继承了皇位。嘉靖想把自己的生父封为献皇帝,遭到一帮大臣的反对,心里很不高兴,就借革除旧朝弊病为由,杀了专权的大太监刘谨,擅权自重的吏部侍郎焦芳等人,意图杀鸡吓猴。不料大臣们并不买帐,依然用先朝礼制来压制嘉靖。严嵩却在奏疏中为兴献王大唱赞歌,为嘉靖说好话。与朝中诸多大臣相比,严嵩实在是难能可贵,给嘉靖留下很好的印象。加上严嵩的字写得龙飞凤舞,文章更是字字珠玑,他早就想用此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仍在南京留下一个完整的朝廷建制,然而,南京各部及各大臣皆有名无实,把这样一个有用之才放在南京赋闲,可惜了。
嘉靖见夏言提携严嵩,正合心意,顿时龙颜大悦:“准夏言所奏,令严嵩着日进京。”
太监一见皇上龙心愉悦,朗声说道:“夏言再奏:陇西陇南遭灾,饥民如潮,饿殍遍野……”
嘉靖略一思索,开口说道:“着户部亲赴灾地,开仓赈粮!”
黑衣人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收起了手里的短刀。
太监再念:“礼部奏章:今道长陶元吉随侍皇上,甚得皇上欢心,实为国之福祉,民之安康。拟奏请皇上恩准:赏银五千两,官居四品,以示嘉奖。”
嘉靖瞟了一眼正在聚精会神盯着青铜大鼎的陶道士:“封道士陶元吉为‘真人’,官居二品,赐银一万两!”
黑衣人在梁上听嘉靖批完三个奏章,微微摇着头,两只大眼眯缝在一起,又黑又浓的眉毛又皱紧了。
太监还想继续往下念,嘉靖挥手止住了他,来到青铜大鼎前,在一个蒲团上坐下。
此时,风声一声紧似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贸然之间,一道雪亮的闪电之后,平地响起一声惊雷。开炉取丹时辰己到,就在陶元吉揭开鼎盖之时,一个火球飞进大殿,扑向嘉靖皇帝。黑衣人扬起右手,一道紫光从他手上射出,将火球引向丹炉。惊天动地的一声响,硕大的青铜大鼎从中裂开,刹那间火花四射,浓烟密布。
乾清宫内顿时大乱,黑衣人趁殿内上下乱成一团之际,身轻如燕的顺着圆柱滑下来,从供桌上取了金碗,立即隐入黑暗之中。
嘉靖被雷击丹炉惊得目瞪口呆,陶元吉望着被烈火烧成灰烬的金丹,一时也不知所措。能言善辩的陶道士,向嘉靖托辞所取少女的经血不纯,神仙震怒,铜鼎才遭雷劈。如若不是如此,圣上要是误服了炼成的金丹,后果不堪设想,可见这是天意。陶元吉一番话,嘉靖认为有理,叫太监赶快把备用的青铜鼎抬上来,继续炼丹。陶元吉奏请嘉靖,原来取的少女经血已经不能再用,最好是直接从少女身上取血,以保纯真。
嘉靖准奏,令将取过血的十几名少女推出殿外斩了,重新选一批少女。
陶元吉早有准备,说他已选好十六名经期己到的少女,就在殿外待诏。
嘉靖原来拟服了炼成的金丹“天葵”,今夜好与嫔妃们大战十几个回合,一番雄心落空了,不由泄了气。善于察颜观色的陶道士见嘉靖闷闷不乐,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从道袍中取出一粒小小的药丸,双手捧给嘉靖:“皇上不必忧心,贫道早已备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