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厥 一代权相严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朝天厥 一代权相严嵩-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粮晌、扩大骑兵、铸造红衣大炮等等,无疑在剜皇上的肉!何为?皇上为信道大肆新修宫阙大殿、向西域购买奇香异木,已然掏空了库房,这是其一;其二、嘉靖与先朝皇帝一样,天生厌恶瓦喇人,不准瓦喇、鞑靼来朝来贡、严禁边贸,包括听信夏言上书禁了海上贸易的都是他,公孙大帅提出准许瓦喇来朝来贡,不是有意和皇上过不去么?再者,皇上猜疑之心很重,三边总督本来就辖有铁骑三万、步军五万,红衣大炮六十多门,其尽是大明精锐之师!公孙大帅还想增兵扩制,皇上能放手他去做么?”

  严嵩听到此,不由呆呆地看着他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番话是从严世藩嘴里讲出来的:“虽然如此,也不至于要了公孙朔的命……”

  “爹,我刚才讲的是表面原因,其实,要害不在于此!”

  “呵,那是?……”

  “从洪武初年杀开国元勋,到后来大兴文字狱,都是为了巩固皇权。大明一立朝,就实行的是大宋朝的兵制——兵无常将,帅无常兵,统兵之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爹忘了嘉靖杀刘谨,锦衣卫的权力嘉靖都如此看重,何况屯边的重兵?若公孙朔直接将奏章上报嘉靖,事情决不会是如此结局;他先与夏言通气,这就犯了皇上的大忌!爹想想,一个是当朝首辅,一个是手握重兵的戍边大帅……”

  严嵩惊醒了,大明王朝有两条禁忌:一是藩王擅自进京,二是边将结交近侍。公孙朔是手握重兵的戍边大帅,而夏言则是当朝首辅……这才是儿子说公孙朔必死的真正原因!

  “不止于此!那夏言老儿自恃在朝中一言九鼎,嘉靖身边说一不二的,竟然附合公孙朔上书,不管他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他的所作所为也让嘉靖起了疑心。密捕公孙朔进京,就是最好的例证,三司迟迟不予会审,说明皇上在等时机。”

第十八章 尔虞我诈(1)
一席话,严世藩说得有根有据、有理有节,严嵩听后如梦初醒,同时也大吃一惊,他差点就铸成大错。还想救公孙朔于命之倒悬,并且将其公子带在身边。

  “那……以你之见?”

  “以孩儿之见……嘉靖是个反复无常之人,但拿公孙朔开刀,警告夏言,是迟早之事,爹千万不要附议夏言,倘若嘉靖问爹,爹仅须回答想起当年的洪武即可……皇上不会再多问。至于公孙子兰,皇上杀公孙朔必将斩草除根,到时爹也只有将他交出去。”

  严嵩想起广武山古城与公孙子兰相会的情景,于心不忍。好在他并未向人做出承诺:“除此就无他法?”

  “爹可掂量一下,孰重孰轻,是保他人的安危重要,还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要紧?”

  “好,此事就到此为止……”严嵩为儿子的真知灼见而喜,同时也为自己茫然不知如何应对夏言而忧。何不就如今朝中的大事再问问他,看他有何说法:“藩儿,你看这天下大事,爹该如何着手?”

  “爹,当今大明虽然国泰民安,但不乏内忧外患。瓦喇王子也先重兵压境,东海倭寇频频骚扰,此为皇上的外患;河东、河西邓茂七与叶宗留的旧部,如今也死灰复燃,这是皇上的内忧。爹倘若未雨绸缪想出对策,皇上一定会大喜过望。还有,你为夏言出的条陈,增加江南的赋税一事,正合皇上的心意,但一直没有下文。何故?孩儿猜想不是夏言派不出人,而是他不敢再派他的人去。江淮盐运使这个肥缺,几任都因中饱私囊,杀的杀、关的关,他不敢再插手了。爹何不趁此保荐信得过的人,把住江南这一经济命脉?”

  严嵩惊讶了,貌不惊人的严世藩竟然有诸葛之才!日后有难以决断之事,须多与他商量。他端起酒杯向着儿子,真诚地说:“藩儿,我敬你一杯!”

  严世藩慌忙站了起来:“爹,不敢,还是孩儿敬你!”

  “从今以后,你就在我身边,凡事替我想着点儿,担着点儿!”

  “爹,至于各方人选择,孩儿猜想,你早已成竹在胸!”

  严嵩放声大笑,鄢茂卿、胡宗宪、赵文华,该让他们一显身手了。至于如何运作,他已然心里有了底。

  嘉靖令严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入值西苑,但夏言经常借故不让严嵩进入直庐,严嵩时时徘徊在西苑,怕嘉靖突然召见,又不敢走远,就在园中走走坐坐,停停歇歇。一日,正好崔太监路过花榭,远远看见一人,似乎是新入朝的严嵩。他心里奇怪,大冷的天,严嵩不呆在直庐,那儿不仅暖和,还有吃有喝,为何踟蹰在这儿挨饿受冻?便向严嵩走了过去。

  严嵩听见有人走来,回头一看是崔太监,心里贸然一惊。此人身为宫中司礼太监,统领西苑一切事务,还掌管着令人谈虎色变的锦衣卫、东西两厂,虽然实权被嘉靖收走,但名义上他还是大内总管。严嵩不敢怠慢,退到路边,微微向崔太监躬下身子:“崔公公好!”

  自从嘉靖杀了大太监刘谨,宫中的太监无不夹起了尾巴,连崔太监看见一般朝臣也满脸是笑。殊不知过去太监做了太多的坏事,阁僚们无人理睬嘉靖身边的那些阉奴。尤其是夏言及其门生故吏,见了太监更是盛气凌人,崔太监在心里忍了。今日见严嵩对他如此谦恭,感觉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哎哟严大人,您不在直庐呆着,小心受了风寒!”

  “公公有所不知,下官无处可去……”

  崔太监惊讶了:“皇上不是令大人在直庐侯着听召么?”

  “这……”严嵩眼里露出为难之情。

  崔太监明白了,一定是夏言容不得人在暗中做鬼,他望着年事已高的严嵩,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大人还是忍忍,这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谁也说不准哪!”

  “公公所言极是,帷中谨记!”严嵩说罢,从袖子里取出一包严世藩带来的黄山新茶,双手捧向崔太监:“公公,这是小儿刚才家乡带来的清明前茶,公公要不嫌弃,就请尝尝鲜。”

  崔太监笑眯了眼,比得了一万两银票还要高兴。这说明严嵩看重自己,是有心之人,他双手接过茶叶:“恭敬不如从命,严大人,奴才情领了!”

  严嵩望着崔太监的背影,心里轻轻吁了口气。崔太监虽然大权旁落,他毕竟是嘉靖身边的人,怠慢不得!这包茶叶他放在袖袋里好几天了,终于等到机会,送给了崔太监。

  直庐的小太监找到严嵩,说是夏大人有请,请他随同自己进入直庐。

  严嵩进入直庐,宽大的房间生着火炉,暖气扑面而来,由于刚从寒冷的户外进来,他不由打了寒噤。几位阁僚悠闲地品着茶,在与夏言交谈着什么,一见严嵩进来都住了口。严嵩先向夏言鞠了一躬,再向几位同僚示意,礼数尽到以后,才在门边一把空椅上坐上。其实,无论是讲资历、职位、学识、官品,严嵩都不比其他几位阁员差,要说诗词和书法,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生性谨慎的他,还是处处小心,不似夏言那般霸道张扬。

  几位与严嵩一样入阁西苑直庐的大臣,微微在椅子上欠起身子,算是向严嵩回过礼了。有一位对严嵩的礼数视而不见,照样饮他的茶,严嵩也不在意。

  夏言向严嵩招手:“帷中,你来看看……”

  严嵩恭敬地整整衣冠,再走到夏言身边坐下。

  夏言看了一眼严嵩,对他整理衣冠再来见他这个细节很是满意:“这是兵部、户部送来的奏折,大人们先议议,再奏请皇上决断……”

  严嵩一听,就知道他们几个人已经议过了,夏言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他忍住心里的气仔细看起奏折。兵部送来三份奏折:一是说自公孙朔密捕进京后,大漠也先蠢蠢欲动,边境三军不可一日无帅,请皇上定夺;二是东海倭寇越演越烈,沿海三省荒疏良田数十万顷,百姓流离失所,兵部奏请抵御之策;三是河东、河西逆贼如荒原之火,有燎原之势,是剿是抚?户部禀报:江淮盐运史一职空缺,拟派员前去。

  严嵩看后暗暗吃惊,奏折上所说之事,都被严世藩说中了,儿子真是个奇才、鬼才!他看后不动声色,把奏折送还给夏言。

第十八章 尔虞我诈(2)
夏言对奏折上说的几件大事,煞费苦心也没有想出办法,征求几位阁员的意见,那些人都各怀鬼胎,言不由衷。江淮盐运史一职,前几任都由他的门生故吏担任,那些人肥了,自己也得了不少好处。不料东窗事发,前后几任盐运史杀的杀、关的关,夏言不敢再举荐自己的人去,又不想将这一肥缺交给他人。还有就是兵部说的河东河西这事,从前派去的人,都被邓茂七、叶宗留给砍了,还派人将砍下的头送回京城,朝中无人再敢前去;至于东海抗倭,能担此事的武将不多,不是严颇老矣,就是年少不堪担此重任……最难的是公孙朔一事,不知皇上是如何想的,他奏也不是,不奏也不是……急切之中,才想起被他赶在外面受冻的严嵩。严嵩默默把奏折放在夏言面前一声不吭,急坏了夏言,皇上有可能随时召见,若拿不出办法来,首先唯他这个首辅是问。

  “帷中,你倒是说话呀!”夏言急了。

  严嵩态度极为诚恳:“帷中才疏学浅,从前对军国大事也孤陋寡闻,想聆听诸位大人的高见,也好历练历练。”

  夏言横蛮地瞪严嵩一样:“直庐是会商军机的要地,不是你历练的地方……皇上令你入阁,就是要你参与政事,老夫奏请皇上恩准你进京,也是要你为我出谋划策,你!……”

  严嵩作惶恐状:“然,直庐把门的太监,数次不让下官进入,致使下官上不能面达天命,下不知天下大事,也就不敢信口雌黄……”

  夏言知道是自己的不是了,怪不得严嵩,他强压下心里的火气:“皇上令你入值西苑议事,太监不懂事,难道你也如此?”夏言叫来守在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